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秋水文章不染尘的博客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网络日志正文
夜来风细得香迟——评迟来的传统文化普及活动 2007-04-06 09:50:34

夜来风细得香迟

——评迟来的传统文化普及活动

 

90年代中期有一首流行歌曲叫《迟来的爱》,曾风靡大江南北,拨乱了无数中老年人的心弦。2007年初又有一首《迟来的爱》唱遍全国,演唱者为通俗组选手,名字叫于丹,演唱地点这次不是选在乐坛,而是近期颇欧争议的《百家讲坛》。一曲唱罢,“东船西舫”开了锅:喝彩者无数,不屑者亦不乏其人;有的说“如听仙乐耳暂明”,有的说“呕哑嘲哳难为听”;有的听了之后心旷神怡,有的听了之后心烦意乱,尤其最近出现了十位烈女,宣布拒不接受这份爱,并且还控告了于丹性骚扰!网上也出现了两派网友混战的场面。让人想起了电影里的一句台词:现在的年轻人都很冲动,说不过了。 

 

首先需要在这里解释一下的是,为什么我把于丹讲《论语》、《庄子》称之为“迟来的爱”?

 

这还要从几年前去世的李慎之先生说起。据说李先生生前曾打算用通俗的语言编写一套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李先生认为,中国人的文化水平普遍来说比较低,许多高深的国学,令绝大多数国人望而生畏而实用性不强。

 

也就是说,并不是国人一向就对传统文化漠然置之,他们更像是一个心地善良、情感质朴、汗流浃背的工人,本想对毕业于卫斯理女子大学(Wellesley College)、流着香汗的妙龄女郎表达爱意,但却由于家庭出身、阶级背景、学历、八字等各方面的原因知难而退,在留恋的望了几眼之后,便把这份真爱深深的埋藏在了心底。就像《迟来的爱》里唱的:一段情要埋藏多少年?一本书要晚看多少天?当然这里所说的“情”,是指对传统文化的景仰之情;所说的那个望而却步的“工人”,也不仅限于当代,历朝历代都大有人在,但各朝各代又有所不同。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事实是:中国的国学反而却让最广大的国人没法学!长此以往,恐怕要有“国将不国”的危险。这也有悖于毛 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提倡的“国学要服务于人民,国学工作者要接近于人民”的伟大精神! 更让人感到痛心的是,这些在感情上受挫的“工人”,有的竟跟一些不三不四的坏女人走到了一起,真可谓“无产阶级不占领,资产阶级必然占领”!这些坏女人有的被称之为“大师”,有的被称之为“大侠”,有的象个“泼妇”,有的象个“大妈”,有的象个“印度阿三”,有的假装爱国,有的故弄玄虚,有的披着华丽的外衣,有的恨不得一丝不挂,还有的硬把通俗、庸俗的东西学术化,或是硬往哲学概念上套……让人看了之后真想迫不及待的抓起一片维生素B6塞进嘴里。

 

总之,各式各样的几乎都有,但当今所稀缺的,至少也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大师级人物的稀缺;另一方面缺少的是大师级人物把学术通俗化的工作,也就是说,跟群众打成一片,而不是据人于千里之外,当然更不是跟群众厮打到一起。

 

正所谓“久旱逢甘霖”,《百家讲坛》里的不少节目,就像是一阵及时雨,滋润了人们干涸已久的心田。这阵雨,是一场迟来的国学普及活动,也就是前文中所提到的“迟来的爱”,虽然爱的动机未必是百分之百的纯洁(这一点倒很像是真实的婚姻,试问纯洁者又有几人),但我们毕竟不能否认爱是“烟丝披里纯”最大的源头,是源动力;虽然需要做的事情还更多,但这毕竟是向前迈进的具有积极意义一步;虽然爱的有点晚,但还是唤醒了深藏在人们心中的那片真情。宋人黄庭坚有言:夜来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2007年初的冬天,是个不平凡的冬天 (这句话大家熟悉吧,呵呵)。前文所说的那位通俗歌手于丹,先是用《迟来的爱》的原曲唱了一首《论语》,热播之后“莫辞更坐弹一曲”,又唱了一首《庄子》,依旧是通俗唱法。她一边歌唱一边走进人群,不停的握手,频频展示亲民形象。虽然有时跑调、有时唱错词、有时对歌词领会的不深,但很多人就好像用惯了DOS之后,一下子来个Windows98一样,眼前为之一亮。不满者也在叫嚷:什么破玩艺,一会蓝屏,一会死机的!

 

在这里,我倒是想借用陈西滢先生的一个句式来评价一下于丹:“我不能因为于丹讲错了一些东西,就说她对普及传统文化没贡献。我也不能因为她对普及传统文化有贡献,就说她具备向广大群众普及传统文化的资格。” 

 

对于于丹讲错的地方,正所谓“前人之述备矣”,在这里我只想说一点。

 

孟子曾说过很有名的一句话: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意思就是说要知人论世,也可以解释成:当你分析这个多元函数的时候,忽略了这两个关键的变量行吗?(当然,这里的“知人”,不是让你像“狗仔队”那样去窥视个人隐私,特作此解释是因为我认同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是一个龌龊的人,在哪里你都能学到龌龊的东西,也包括看《孟子》)

 

我感觉于丹在这方面做得不够,也就是说她对当时的“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所带来的影响,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没有作足够的分析和说明。如果拿天气作比较的话,《论语》就好比“晴有时多云”,《孟子》就好比“多云转阴”,或许还会让人联想到低气压与暴风雨。“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就是说大环境变了。所以我有时觉得于丹就好像是在“纵有千古,横有八荒”的时空下,孤立地解着一元一次方程。

 

综上所诉,于丹给我的感觉倒像是一块砖,当然绝不是一块金砖,但它有意无意的抛向了“学术通俗化”的大门,于是有人在喊:你乱扔什么!砸到花花草草怎么办?!但我倒是希望能有几块砖砸开那个大门,并且希望大门里面还能有美玉!

 

最后,送给于丹一句话:你这样一个女人,让我欢喜让我忧。(JUST KIDDING

浏览(860) (2) 评论(5)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秋水文章不染尘 留言时间:2007-04-09 06:32:08
http://idealist1992.blog.sohu.com/40826929.html
回复 | 0
作者:秋水文章不染尘 留言时间:2007-04-08 21:13:57
谢谢各位的评语!本想对文章略加修改,但万维博客好像功能不是很完备。
另,在大陆发文,有时确要“止于所不可不止”。
回复 | 0
作者:许人同 留言时间:2007-04-08 16:30:15
视频上听过几次于女士讲座,这觉得词藻华丽,令人想起女人的涂脂抹粉。
实在叫人“审美疲劳”。鉴于各界,包括学术界,大陆至今仍多有“良币驱逐恶币”,不能不怀疑其人出台靠的是"背景".
回复 | 0
作者:问题多 留言时间:2007-04-07 12:08:15
好文!受教。

听了几集,觉得于丹口才很不错。确实有能打动人的地方。但是总的感觉,嗓门偏大,煽情的词汇也比较多,我听到半截就审美疲劳了。不过也许就像你说的,如果这个能在现阶段让大众接受,也总有好处。
回复 | 0
作者:Connie. 留言时间:2007-04-06 14:58:17
我也赞同传统文化用普及的方式进入百姓中。真正的大师,是写出来的东西让人看得懂,把深奥的东西浅显地表达出来,让下里巴人也能领略你的风采。而有些人则故意装做高深莫测状,没人共鸣便觉得曲高和寡,别人的档次太低。把高深的东西通俗地表达出来才是真正的才学。
回复 | 0
我的名片
秋水文章不染尘
注册日期: 2006-10-29
访问总量: 43,856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人在旅途”栏目为本人原创,其余均为转载。
最新发布
· 久违了
· 转载:16岁贫困女学生因饥饿偷面
· 下面请听诗朗诵:搜狐网友,你在
· 送搜狐网友顺口溜一首
· 夜来风细得香迟——评迟来的传统文
· 无题(2006年春)
· 赠友人
分类目录
【人在旅途】
· 久违了
· 下面请听诗朗诵:搜狐网友,你在
· 送搜狐网友顺口溜一首
· 夜来风细得香迟——评迟来的传统文
· 无题(2006年春)
· 赠友人
· 采桑子
【人生感悟】
· 转载:16岁贫困女学生因饥饿偷面
· 心灵的忏悔是永远的痛
【古文欣赏】
· 淝水之战(选自《资治通鉴》)
【青史凭谁定是非】
【唐德刚】
· 唐德刚:胡适的历史地位与历史作
【李慎之】
· 李慎之:革命压倒民主--《历史
· 风雨苍黄五十年——国庆夜独语
· 二十一世纪的忧思
【鲍彤】
· 一次七嘴八舌失去控制的会议
· 戊戌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救民运动
· 中国的忧思
· 【特稿】又到了甲申年——鲍彤答法
【一家之言】
· 鲁迅
· 现代科学的摇篮在哪里?
· 写在“赞美我主”之后的午夜里
存档目录
2018-02-09 - 2018-02-09
2007-05-17 - 2007-05-20
2007-04-06 - 2007-04-06
2007-03-10 - 2007-03-23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