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七亘村戰鬥的評價方法
圖表1-2 支那事變陸軍作戰1 368頁插圖 1937年10月下旬,發生在山西省平定縣七亘村的,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對日軍第二十師團左縱隊輜重部隊的伏擊戰,是共產黨八路軍抗日初戰的幾個著名戰鬥之一,現在被稱為“七亘村大捷”。劉伯承指揮下的一二九師,亦是同年10月19日,在代縣陽明堡機場夜襲日軍飛機時大肆宣傳戰果,曾轟動一時的當事部隊 。繼陽明堡機場夜襲戰,七亘村之役成為該部隊抗戰以來的第二次大捷,被記錄於軍史,弘揚於教育,媒體,文藝,影視,傳頌至今。
圖表1-3 七亘村大捷介紹文(平定縣七亘村大捷紀念館) 有關七亘村戰鬥,軍史,黨史所記錄的,國內民眾所知悉的僅僅是八路軍殲敵大勝偉績和劉伯承師長作戰運兵的英明的歷史斷章。一面七亘村伏擊的戰鬥背景如何?在太原會戰前期的娘子關戰役中(日軍稱太原攻略戰)戰略位置又如何?與擔任娘子關正面防守的國民政府軍的失敗之間,又有何種因果關係?在今日的戰史研究中,這些都是首先必須弄清楚的重要問題。為此,下面進入考證作業之前,先對此戰鬥的背景和娘子關戰役的戰略全局進行一下簡單的介紹。 七亘村戰鬥背景,是日軍第二十師團主力對娘子關的進犯。1937年10月1日,日本陸軍參謀本部認可了太原攻略作戰,北支那方面軍繼平漢(第一軍),津浦(第二軍)戰線之後,又開闢了沿同蒲線向太原進擊的第三戰場。作戰主力部隊以第五師團和關東軍察哈爾兵團 的一部為主、共約4萬餘人。由北向南,從雁門關,代縣經原平鎮,忻口向太原逼近。由於閻錫山指揮的山西軍(晉軍)頑強抵抗,第五師團的攻勢,在同蒲鐵路忻口一帶(10月13日忻口戰役開始)受阻,出現大量兵員死傷,攻勢進入僵局。為策應第五師團的忻口戰役,石家莊陷落後,北支那方面軍將平漢線戰場的第一軍(第六,第十四,第二十師團)下轄的第二十師團轉入山西作戰,從石家莊,井陘方向西進,企圖克娘子關後沿正太鐵路進入太原平地,威脅太原城守軍,協助第五師團南下。 進軍太原的第二十師團先頭部隊(步兵第七七聯隊)、10月12日到達井徑,在井陘附近遭到國軍抵抗進入苦戰。為打開局面,19日後第一軍將第二十師團主力全部投入對娘子關的攻擊,同時將第一〇九師團的一部編成昔陽支隊(以步兵第六九聯隊為基幹,谷藤長英少將指揮),企圖從南方山地越過九龍關經昔陽向太原進擊,協助北線主力的作戰。 擔任娘子關正面攻擊的第二十師團,增兵後分兵三路。將右縱隊(步兵第七七,七八聯隊),及本隊(步兵第八十聯隊主力)的三個聯隊配置在娘子關,固關(舊關)正面。21日,又派出一個左縱隊(步兵四大隊,炮兵一大隊為基幹)從南方測魚鎮方向沿山路經七亘村,馬山村,東回鎮向國軍娘子關後方的柏木井一帶迂迴,企圖前後夾擊娘子關、固關正面守軍,協助第一線攻關作戰。10月26日八路軍的七亘村伏擊戰,即發生在南線測魚鎮至柏木井道路間的七亘村西的天險道路附近。此時,七亘村已陷落敵手,屬於日軍左縱隊後方。少數八路軍的伏擊戰鬥(約三百名八路軍對約同數日軍)和大規模的日軍娘子關總攻(近兩萬名日軍對近十萬餘國軍)於同日發生。也可稱為是八路軍一二九師配合前線戰鬥的一個消極舉動(僅出動一營兵力)。七亘村伏擊的作戰部隊是七七二團第三營。被伏擊的日軍部隊,是左縱隊尾部的一部分運輸糧秣的輜重兵部隊(輜重兵兩小隊加一個聯隊大行李隊,約300餘人)。
圖表1-4 日軍左縱隊迂迴路線,上方是第二大隊,下方(主)為79i第一,第三(前衛),80i第三(後衛)的行進路線。129師主力,在南方約20公里的松溪河一線(第二十師団娘子関附近戦闘経過要図 其一 JACAR:C01005675000 224/231) 從地理面看,左縱隊迂迴前進的娘子關戰場南線(七柏線),屬於山區地帶,道路險峻難行。並不適合大軍團的運動戰。由於國民黨第二戰區指揮機關未能準確掌握日軍的迂迴行動企圖,把兵力幾乎都集中於娘子關正面,南線的山區道路防守出現空虛。24日川軍(第二二集團軍第一二二師)到達平定之前,在此一線活動的部隊,只有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的兩個團。被命令擔當此區域警戒。第二戰區指揮部發現日軍有派兵(左縱隊)迂迴娘子關後方企圖後,急令川軍第一二二師插入八路軍所擔當警戒的南線,向平定,東回鎮,馬山村前進,與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協同作戰,阻止日軍左縱隊向娘子關後方迂迴。 為了阻止日軍左縱隊的前進,第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將三八六旅(陳賡)七七一團推進到測魚鎮附近東石門,七亘村一帶,部署了第一次對日軍主力的阻擊作戰。劉伯承的最初目的,是利用主力兩個團(三八六旅七七一,七七二團)於24日在七亘村附近以“運動游擊戰”形式打伏擊,阻止或遲滯日軍左縱隊主力前進。戰鬥結果如何? 按日軍戰史檔案記錄,左縱隊主力通過七亘村前10月23-24日兩天,在東石門村和七亘村兩地與八路軍一二九師共發生過三次戰鬥接觸。即10月23日晝間至入夜的排家嶺,東石門戰鬥,10月24凌晨的日軍七亘村奇襲,和同日午前的日軍對七亘村西方高地(八路軍埋伏現場)攻擊戰。作戰對手都是一二九師七七一團。七七一團在此地作戰十分被動,連接三次受挫後於24日午前,未待援軍七七二團到達,即從七亘村戰場全面撤退。此舉敞開了七亘村天險的大門。日軍主力得以順利通過七亘村險路,逼近一二九師師部駐地馬山村,第一次七亘村伏擊戰失敗。劉伯承似乎早已預見到阻擊失敗,23日夜在日軍主力到達前,將全部部隊撤出馬山村。對此初戰的失敗,共產黨的戰史鮮有提及,大捷宣傳中,也總是將此不名譽的初戰,從八路軍取勝的第二次七亘村附近(大捷)中分割出來。好像名冠七亘村的戰鬥的一切,都開始於10月26日的大捷一樣 。 戰鬥失利後,劉伯承為避免和日軍正規軍主力(左縱隊)作戰,退出正面戰場,將一二九師主力兩個團都撤退到敵後的新根據地,南方山地松溪河一帶的王得寨,孔氏村,川口村休整,等待捕捉敵後游擊的新戰機。
圖表1-5 日軍的七亘村戰鬥要圖 『第二十師団娘子関附近戦闘経過要図』 其一、局部 JACAR:C01005675000 224/231(戰果數字並不可信) 八路軍一二九師初戰失利和實施戰略轉移之後,娘子關戰場南線無兵防禦,道路被全面敞開。日軍左縱隊主力的三個步兵大隊24日,長驅直入進入八路軍讓出的馬山村,25日又在木槽村,東回鎮附近大破前來與一二九師協力抗戰的川軍第一二二師(王銘章)王志遠旅,後前進到柏井驛東方,形成對娘子關南北夾擊態勢。26日,配合主力在娘子關正面的總攻,在松溝村北附近的幾個戰場截斷了國軍主力退路,使國軍娘子關守軍的退卻部隊蒙受慘重損失(日軍戰報稱“敵遺棄屍體不下三千”),至此國軍的娘子關抵抗線全線崩潰。之後日軍左縱隊迅速進入柏井驛,與從固關方面攻擊前進到達的右縱隊,本隊主力一部合流,馬不停蹄向石門口,平定方向展開追擊。從娘子關退卻的國軍殘部則向平定,陽泉兩方一路敗退。經數次戰鬥後日軍主力於10月30日,克平定入城,娘子關戰役結束。 一面,初戰失敗後在後方孔氏村一帶退避待機中的劉伯承第一二九師,為了執行第二戰區命令,策應川軍正面作戰,25日後派出一個營部隊進入此時已成為敵後方的七亘村一帶游擊,扼守天險監視敵軍動向,並試圖捕捉戰機,打擊敵後勤部隊。此時,日軍左縱隊為了協助總攻,將包括掩護運輸的所有兵力都集中到娘子關前線戰場,後方運輸線一帶空虛。藉此機會,七七二團第二營10月26日,在前方娘子關激戰同時,於後方七亘村附近設伏成功,殲敵一部並阻止了敵左縱隊後方糧秣輜重部隊的前進。之後繼續在此地堵截日軍,使前線左縱隊日軍的糧秣補給中斷近3日之久。 此3日間七七二團一個營在七亘村附近的數次伏擊、阻擊戰鬥,即是今日共產黨抗戰史中出現的“七亘村大捷”。主要指26日和28日的兩次對日軍輜重部隊的伏擊。 七亘村伏擊戰切斷了第二十師團左縱隊的補給線,使前線部隊的糧秣補給一時發生困難,並使三個日軍輜重部隊蒙受了部分人馬,物資面的損失。此戰鬥發生在娘子關戰役國軍全面敗退的同日,對比之下,無疑可稱是一個引人注目的勝利。但必須留意的是,若從戰略全局評價,八路軍一二九師的局部勝利,僅僅是第二戰區娘子關戰役中的一個小插曲,不僅沒有多大積極層面的意義,反而是導致了娘子關前線國軍守備崩潰的主要原因之一。從戰略面評價,劉伯承的指揮存在着以下幾個重大失誤。 第一,一二九師初戰(23-24日)失利,沒有達到阻止日軍左縱隊主力前進(此為當初的戰略目標)的戰略目的。並且失利後從馬山村的單獨撤退,造成南線道路對日軍開放的危機,導致了前來堵缺的川軍第一二二師的孤立,敗北(八路軍對川軍的戰鬥並未給與任何支援)。之後日軍左縱隊的長驅直入和後方策援,又成為娘子關正面國軍全面潰退,大量死傷的主要原因。所以,從戰略面講,當初擔任南線防禦的劉伯承,雖然之後取得了七亘村游擊戰伏擊的小勝利,但初戰阻擊失利和之後的消極退避行為,成為娘子關正面國軍全線崩潰的導火索。 而八路軍方面對這一段歷史則有如下描寫,不僅推脫責任,更集東西兩戰線功績於一身。 一二九師則襲入陽明堡飛機場,焚毀敵機二十四架,敵人後方的交通聯絡線全被我軍切斷,忻口被圍之敵糧彈俱絕,死傷極重,大有殲滅可能。狡詐之敵,乃由石家莊沿正太路西犯娘子關,聲援忻口之敵。我一二九師聞警馳援,尚未進抵陣地時,該關友軍已棄守。劉師長、徐副師長機斷行事,在正太路南平行路上之七亘村、黃崖底、廣陽連打了三個勝仗,打開了敵人陣地的一個缺口,救出被圍友軍曾萬鍾之第三軍,阻滯了敵人的西進,掩護了友軍的撤退... 第二,八路軍的七亘村伏擊,雖打擊了日軍輜重部隊,繳獲到部分戰利品,但事實上並沒有像戰果宣傳內容那樣“殲滅”或阻止住日軍輜重部隊的前進。26日一戰,日軍僅先頭部隊受創,大部分人員物資,在步兵一小隊救援下安全返回測魚鎮。同一部隊經整頓,補充後於28日第三次出發,雖又出現部分人員,物資損失,但最終突破七七二團第三營阻擊線,28,29日先後將糧秣運輸到前線,完成補給任務。此補給的成功,解決了前線追擊部隊的糧秣危機,使被伏擊的輜重兵部隊(特別是兵站輜重兵)戰鬥後也為此得到第一軍司令官香月清司的如下表彰 。
圖表1-6 香月清司的頒布的獎狀,包括在七亘村遭伏擊的輜重部隊(『支那事変 鈴木部隊 記念寫真帖』) 第三,還必須擺正全局於局部的關係。從全局看,日軍左縱隊的主要戰場不是在七亘村,而是娘子關後方的木槽村,松溝村,水蘭村附近。以左縱隊主力步兵第七十九聯隊為例,其聯隊在太原攻略戰第一階段娘子關後方的戰鬥中,共戰死39名。而在七亘村遭到伏擊的同聯隊大行李隊,可確認的死亡數僅為5名。另一支擔任左縱隊後衛的第八十聯隊第三大隊,10月26日記錄的死亡者也都出現在前方第一線戰場 。 在太原攻略戰(日軍稱呼)第一階段,國軍在娘子關正面戰場配置了十餘師約十餘萬兵力。日軍第二十師團方面投入4個步兵聯隊加配屬部隊約近2萬名,其中約三分之一弱(步兵四大隊,炮兵一大隊),屬於左縱隊。師團全體在10月30日占領平定縣前共記錄了20次大型戰鬥,總損失達“1850名,內戰死550名” 。主要都出現在娘子關正面(主力),背面(左縱隊)戰場 。 而八路軍一二九師,實際參戰總兵力僅約一個團(東石門戰鬥約800名,第一次七亘村伏擊出動約一個營,第二次伏擊戰時約一個連),並不是戰役中的主角。但在戰果宣傳中,卻自稱於七亘村附近的三次戰鬥(包括東石門戰鬥)中斃傷敵600餘名(《八路軍表冊》的數據)。占娘子關戰役日軍自報損失數的1/3. 此說法是否真實?是否能經得住歷史檔案資料的檢證? 有關七亘村戰鬥,日軍現存的檔案資料豐富,戰鬥過程和損失面都可以還原到很準確的地步。現在可確定日軍在七亘村伏擊數次戰鬥中的死亡者共25名。大多數都是三個輜重小隊的輜重兵(步兵第七九聯隊大行李隊5名,第二十輜重聯隊第四中隊第一小隊12名,兵站輜重兵加藤小隊3名,其他3名)。 總之,八路軍七亘村大捷的戰果,和在太原會戰中地位、作用,不應只在自己的記錄,故事中出現,也不應斷章取義避開戰略全局僅描繪一個單獨的局部戰鬥勝利。其戰果也應對照國軍方面、日軍方面的檔案記錄核實、檢證,在整個太原會戰的戰略全局面進行衡量、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