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野石  
自由的孤僧  
网络日志正文
陈寅恪钱钟书对汉奸文人的惋惜与贬斥 2013-05-22 12:10:00

陈寅恪钱钟书对汉奸的惋惜与贬斥

 

野石

这里我只提供一个因汉奸罪被处决的文人黄秋岳的资料。这个人大家不一定熟悉,但是在抗战时却是知名的汉奸。这是我抄录陈寅恪等前辈知识分子的诗评以及对汉奸学人的贬斥。


我们虽然不必以名人之是非为是非,但是前辈学者的话很有参考价值。陈寅恪评价汪精卫的诗句:阜昌天子颇能诗。我认为是史学大师对汪精卫的盖棺之论。即以历史上遗臭万年的小丑儿皇帝刘豫比喻汪精卫,可谓精当。上面引述有关黄秋岳,也是诗人。因汉奸罪处死。而我国老辈学者所持“不能以人废言”的态度也是仁厚儒者的态度。另一方面,对某些汉奸,陈先生谓之“世乱佳人还作贼”,竟以“作贼”入诗,也是儒者罕见的愤怒。钱钟书直指“失足真遗千古恨”,绝无为汉奸之辈翻案的意思。我摘录这段话的意思是:汪精卫的诗才再好,也不能以此作为翻案的理由。我甚至认为,陈先生的“佳人”或可影射汪精卫。他原来是“革命佳人”,后来以“汉奸之汪精卫打倒革命者之汪精卫”。千古失足虽然遗恨,汉奸却终归是汉奸,这不是我们个人的“成见”,而是中华民族对汉奸的定论。吴宓说“甘心作贼”,而现在某些甘心为贼翻案者,应该小心千古遗恨的教训。汪精卫曾经“代表中国向英美宣战”,仅此一端即可定罪为法西斯纳粹战犯。若为汪精卫翻案,我们那些为国捐躯的国军将士,能不痛哭于九原?将来翻案者若有地下相见之时,也应“低头应愧九原逢”吧。

有人不仅私心要为汉奸国贼翻案,甚至将汪精卫的叛国行为与我国前辈知识分子联系起来,以一个“汪精卫从主战到主和,与知识分子对私家军看法有关”的大标题误导读者,被本人加以反驳之后,千方百计予以抵赖,似乎他编造的这个标题完全没有经过其大脑思考。我认为,不论是谁写出这个标题,皆可谓“其心可诛”。


研究历史的秘闻野史,自无不可,但是必须是“历史真相”。如果怀着某种目的编造,利用赞赏汪精卫的诗才或私德,试图为其翻案,则有违我们前辈学者的本意。我国前辈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节操情怀是非常重视的。


稿源:南方都市报


版名:南方评论 历史评论      2011-07-24作者:蔡登山

 

    黄秋岳(1891-1937),福建闽侯人,室名“花随人圣盦”,所著《花随人圣盦摭忆》一书文字以简易清秀为宗,但颇有骈文华丽之风,同时又不伤于绮靡,颇受史家陈寅恪的青睐。后来旅美学人杨联陞、房兆楹亦极力推荐,咸认为此书不但史料价值极高,而且是近50年来我国人士使用文言文所写笔记的第一流著作。

    1937年7月27日,当国民政府海军部长陈绍宽奉命在行政院会议上提出报告,要求有关各部队采取配合行动,拟将长江吴淞口封死,然后集中陆地炮火,全部击沉日寇在长江中的几十艘军舰。命令下达后,次日即将行动前,却见原本在长江的日舰,全部逃往吴淞口外的内海,功亏一篑,这显然是有人走漏消息,但参与会议者除汪精卫、白崇禧、程潜、何应钦、黄绍竑、刘为章及俞济时等人外,就只有行政院机要秘书黄秋岳了,蒋介石严令戴笠彻底追查此事,戴笠透过各种途径调查,黄秋岳即被警备司令兼宪兵司令谷正伦扣押。审问时黄秋岳尚强辩,乃以证据示之,始俯首承认是和日本同盟社通讯,供给消息好几次,每次由他口述,由他的儿子黄晟写成报告秘密交付。黄秋岳自认图的是金钱,每次所得,视消息的重要性而定,最高的一次为法币600元。最后南京军委会开军法会审,黄秋岳父子于同年8月26日,以叛国罪被判处死刑,执行枪决。

 

    但名记者、名作家曹聚仁却认为黄秋岳父子是汉奸自不待言,但他们并没有出卖长江封锁的机会。因为黄秋岳早在1935年春,便被当局从中央政治会议的秘书职位调开了,他是不会知道军事会议的军事秘密的。1937年8月间,日方已有在沿海作战的计划,因此,把他们在长江的海军集中到长江下游来。他们的军舰下驶,比国军沉船封江早一星期,所以用不着黄秋岳父子来送情报的。到了今天,还说出卖长江封锁计划,也就等于说“九·一八”之夕,张学良陪着胡蝶跳舞一样,不合事实。

 

    十年后的1947年春,史家陈寅恪偶读黄秋岳的《花随人圣盦摭忆》一书,有感而发,曾写下一首《丁亥春日阅〈花随人圣盦笔记〉深赏其游旸台山看杏花诗因题一律》。诗曰:

 

    当年闻祸费疑猜,

    今日开篇惜此才。

    世乱佳人还作贼,

    劫终残帙幸余灰。

    荒山久绝前游盛,

    断句犹牵后死哀。

    见说旸台花又发,

    诗魂应悔不多来。

 

    诗毕,意犹未尽,陈寅恪复题短跋于后:“秋岳坐汉奸罪死,世人皆为可杀。然今日取其书观之,则援引广博,论断精确,近来谈清代掌故诸著作中,实称上品,未可以人废言也。”学者陈礼荣认为陈寅恪对于黄秋岳汉奸案的最先反应“闻祸费疑猜”,显然是有其道理的。尤其是在“世人皆为可杀”的情势下,他在诗的结尾处写下“见说旸台花又发,诗魂应悔不多来”之句,应当包含着更多的无奈与悲哀。然而,毕竟是事关民族大义,所以他只能以“未可以人废言”的忠告来劝勉世人正确看待黄秋岳及其著作。按理而论,假如黄秋岳真像国民政府当局及新闻传媒所指控的那样,陈寅恪断然不会也不必要对其下场有如此“闻祸费疑猜”的情绪反应。

【野石:废猜疑之句,应是历史大师对“真相”小心求证的严谨态度。】

 

    无独有偶,钱锺书早在1943年就曾写有《题新刊〈聆风簃诗集〉》七律一首,《聆风簃诗集》是黄秋岳的诗集,钱锺书诗云:

 

    良家十郡鬼犹雄,

    颈血难偿竟试锋。

    失足真遗千古恨,

    低头应愧九原逢。

    能高踪迹常嫌近,

    性毒文章不掩工。

    细与论诗一樽酒,

    荒阡何处酹无从。

 

    两位被称为20世纪最博雅的学人———陈寅恪、钱锺书,对黄秋岳的惋惜,何等的相似!

    孙曜东在回忆录《浮世万象》中说:“据说黄秋岳和日本人搞在一起主要是为了钱。他有两房妻妾,妾叫梁翠芬,是北京八大胡同的第一名妓。试想有如此大美人缠在身边,那钱是无论如何也不够花了,……后来竟堕落到向其出卖情报。他们见面的地点是在南京的一家饭馆里,见面却不讲话,各自吃饭,吃完饭,便把对方挂在衣帽钩上的帽子拿走。黄秋岳的情报就藏在帽子的内沿里。这是后来黄的姨太太梁翠芬亲口告诉我的。梁翠芬长相类似孟小冬,身段比孟小冬还要好,在某种意义上说,黄秋岳是为她送了命。”黄秋岳乃一代名士,仅仅为了一红颜而沦为国贼,实在令人浩叹!

    梁鸿志在故交黄秋岳伏法时,曾写有五言诗悼之云:

    青山我独往,

    白首君同归。

    乐天哀天涯,

    我亦衔此悲。

    王涯位宰相,

    名盛祸亦随。

    秘书非达官,

    何事而诛夷?

 

    他以歪理试图要为黄秋岳辩驳,奈何事实俱在,铁证如山。而不久梁鸿志亦附逆,当起“维新政府”的“行政院长”,抗战胜利后,以汉奸罪名遭枪决。黄梁二人,其所为诗,未尝无足观,而竟先后以通敌而伏诛。这不禁让人想起汪辟疆在《光宣以来诗坛旁记》称“联圣”方地山在安福系溃败后,曾以梁、黄二人姓字作一联曰:“梁苑嗣音稀,众议方淆,异古所云今世免;黄庭初写就,哲人其萎,维子之故我心夷。”巧妙地将“梁众异”、“黄哲维”嵌入诗联中,哲维是黄秋岳的别号,“哲人其萎”,其时去二人伏法尚有十余年,没想到方地山竟一语成谶!

 

 

劫终残帙幸余灰

            ----陈寅恪诗评黄浚及其《花随人圣庵摭忆》

陈礼荣

 

    1947年春,国内的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到转折关头,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粉饰"制宪国大",在惩办日军战犯、审判汉奸的工作中加快了行动步骤。继当年2月处决了汉奸丁默村之后,纵兵施虐的日酋谷寿夫等战犯,也于3月间被押赴南京中华门外的刑场执行枪决。

    当此"7·7"事变发生10周年之际,已经双目失明的清华大学教授、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偶读《花随人圣庵摭忆》,想起已在十年前便因汉奸罪被处死的该书作者黄浚,有感而发,写下一首《丁亥春日阅花随人圣庵笔记深赏其游台山看杏花诗因题一律》。诗曰:

 

        当年闻祸费疑猜,今日开编惜此才。

        世乱佳人还作贼,劫终残帙幸余灰。

        荒山久绝前游盛,断句犹牵后死哀。

        见说台花又发,诗魂应悔不多来。

 

    诗毕,意犹未竟,先生复题短跋于其后:"秋岳坐汉奸罪死,世人皆曰可杀。然今日取其书观之,则援引广博,论断精确,近来谈清代掌故诸著作中,实称上品,未可以人废言也。"

 

    黄浚,字秋岳,号哲维,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生前系国民政府行政院简任高级机要秘书。1937年8月26日,以叛国罪被判处死刑,执行枪决。

    黄浚的罪行,是在上海"八·一三"抗战开战之初,向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馆泄露国民党军方关于在江阴封锁长江航道的命令,致使长江中上游南京、汉口、重庆等地驻防租界的3000多日本海军陆战队官兵、70多艘舰船,以及3万人左右的侨民,在中国海军实施"封江"前仓遑逃逸,从而使这一可能改变战局进程的重大措施归于失败。

    事情的经过大抵是这样:1937年7月27日,当国民政府海军部长陈绍宽奉命在行政院会议上提出报告,要求有关各部队采取配合行动,实施在长江江阴段沉船以封锁航道的计划时,担任行政院会议记录的黄浚获悉这一绝密情报,当晚即将此事透露给日方。

    江阴"封江"泄密案暴露后,身兼行政院院长的蒋介石雷霆震怒,严命彻查。黄浚东窗事发,罪无可恕,被处以极刑,同时被处决的还有其长子、已在国民政府外交部任职的黄晟及同党十余人。

    黄浚是我国在抗战初期首批被处决的大汉奸。或许蒋介石尤为讳言在其直接下属内还隐藏有如此窃踞高位、通敌卖国的奸细,故当时对此事的报道语焉不详。陈寅恪诗"当年闻祸费疑猜"之句,即为先生对黄浚事件的最初反应。

    仇寇入侵,八年离乱,日本侵略军带给陈寅恪的身心创痛,是永生难以平复的:1937年"7·7"事变发生后,其父陈三立因北平沦陷,愤于时艰,疾发拒不服药进食,于数日后遽然辞世;陈寅恪携妇将雏,流徙万里,在大后方坚持办学,后因病双目失明,延医无门,遂成终生之恨。尽管如此,他依然从学术高度,给予《花随人圣庵摭忆》作出了较为中肯的评价;对于黄浚的为人,先生更是以沉痛的口吻喻之为:"乱世佳人还作贼"。

    《花随人圣庵摭忆》一书,是黄浚多年的心血结晶,曾经在《中央时事周报》杂志上连载。该书绝大部分篇幅,所述皆为鸦片战争以来发生在晚清70年间的诸多历史事件,如祺祥政变、海防之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事变、两宫西狩、东南自保、割台事件、洋务运动、清末新政、洪宪称帝、张勋复辟、以及辛亥革命等。黄浚以其广博的文史知识,悉心搜集的名人书札、大臣奏稿、宫廷邸报、佚文诗帖等第一手资料,相继缀写成篇。其所记无论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等重大事件,抑或是对于时政轶闻、儒林风尚、社会世相、人际纠葛的叙述,皆材料详实、论述完备,"实称上品"。因其议论时政,臧否人物的篇什,堪为"援引广博,论断精确",每有独到见解,所以颇受陈寅恪的青睐。

    陈寅恪写这首诗,并非一时兴会所致,而是立足于对《花随人圣庵摭忆》的全面了解和准确评判。他的学生刘适(石泉)于抗战胜利后作《中日甲午战前后的中国政局》论文,因引述了该书的一些史料,曾受到燕京大学一位教授的非议,认为黄浚以通敌罪弃市,其所作焉能作公开称引?陈寅恪得知此事,安慰刘适说:只要有史料价值,足以廓清问题,什么材料都可以使用,只看会用与否。先生这种实事求是对待史料的学人风度,及其不以人废言的科学精神,实为后人楷模。

    然而,陈寅恪先生绝不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食古不化的顽固老夫子。当时,面对着国民党政权的倒行逆施,他也曾拍案而起,仗义执言,为公理、为正义呼号呐喊。

    1946年12月25日,正当"制宪国大"颁布《中华民国宪法》的同一天,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士皮尔逊强奸了北大女学生沈崇,事发之后,平津各地举行大规模的反美示威游行。也正是在陈寅恪先生写这首诗的前不久,他还曾为着国民党当局出动8000余军警宪特逮捕北京无辜市民、学生事,与北大、清华的朱自清、俞平伯、许德珩等13位知名教授一道,联袂发表宣言,呼吁政府保障人权。

    陈寅恪所"深赏"的黄浚《游台山看杏花诗》,见载于其书中《台山之花事》一文。台山是北京西山的一处风景名胜,其地杏花"连塍漫谷,三四十万株,亘可二十余里"。文章中有个片断,记叙了作者1930年清明后游台山时写的杏花诗,文章仅录其一联断句:"绝艳似怜前度意,繁枝犹待后游人。"

    陈寅恪为什么会对黄浚这一句诗如此爱重,乃至于在感怀赋律之余,尚且不惜爱屋及乌,对这个"世人皆曰可杀"的汉奸也报以"今日开编惜此才"的喟叹呢?对此,其挚友吴宓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绝艳"指少数特殊天才,多情多感,而性皆保守,怀古笃旧,故特对前度之客留情;"繁枝"则是多数普通庸俗之人,但知随时顺势,求生谋利,国家社会文化道德虽经千变万化,彼皆毫无顾恋,准备在新时代新习俗中,祈求滔滔过往之千百游客观众之来折取施恩而已。

 

    吴宓的说法,切中肯綮,应当是对陈寅恪"深赏"黄浚台山看杏花诗之心理感应的最佳解释。作为一位特立独行的学界哲人,陈寅恪终其一生恪守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从不因时择利、曲学阿世,在学术上、道德上保持了崇高的气节。先生对这句诗的珍爱,乃是从中体察到了不以"繁枝"夸耀世人而清节自励的高标风范。所以,陈寅恪诗云:"断句犹牵后死哀",事实上是他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见说台花又发,诗魂应悔不多来。"聪慧颖悟者如黄浚,尽管他写出了这样的诗句,但由于此人于民族大义上操守沦落,因而其不得不堕入到万劫不复的阿鼻地狱。

    黄浚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黄彦鸿曾为清廷翰林,他自幼随外祖父读书,4岁识字,7岁能诗,9岁便可悬腕作擘窠大字,因而自幼乃有"神童"之誉。

    1902年,年仅18岁的黄浚来到北京,就读于京师译学馆(今北京大学前身)。因其年少聪慧,颇为在京的陈宝琛、严复、林纾等福建同乡父执所赏识。其后,他又以才名曾受知于当时的政界巨擘梁启超,乃至于与诗坛领袖樊增祥、傅增湘、罗瘿公等人过从甚密。广泛的社会关系,使得黄浚在北京生活期间如鱼得水,更兼之其喜好交结,尤擅攀附名流,由此令他得以有缘与闻前清的政坛掌故,并可从前人日记书札、公牍密电中收集到不少秘藏珍迹。

    1935年,黄浚得福建侯官同乡、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援引,由北京南下,在南京政府任行政院高级机要秘书。其时,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须磨弥吉郎乃"中国通",为上海同文书院、东京帝大出身,在日本外交界一向以靠拢军部、强调对华执武力威胁的强硬态度而著名。为了刺探国府机密,须磨最初以请教汉诗为名,接近黄浚。他见黄以名士自居,经常出入夫子庙为歌女捧场,入不敷出,乃以小恩小惠加以收买,使其按时提供行政院会议有关情报。后来,须磨因故被调回国内,仍由南京总领事馆派人与黄保持联络。

    或许,时至此时,黄浚已经意识到了自己陷身泥淖的最终下场,他不敢对人剖白心迹,更没有勇气出首以自赎,而是几次三番地在文章中藉言他人以自我宽解。现存于《花随人圣庵摭忆》中的《马叔眉上条陈》、《奸细鉴别不易》等都可映现出他当时的心态。如前篇中所指的马叔眉,即为李鸿章的幕僚、郎中马建中。1894年,李派马赴法国考察西方政治,马回国后,上书列举各国政治体制概貌,各辨优劣。条陈传开之后,一时舆论大哗,京曹科道群起攻讦,指责李为大汉奸、马为小汉奸。黄浚从曾纪泽的日记中,全文抄录了马建中的条陈全文,然后顿生感慨,将笔锋一转,写道:

    观叔眉议论乃殊不满英美法政制,其所判断如何?另是一事。而可叹息者,那京曹所呼之小汉奸,本人却并不满意于外国,此等处正自哭笑不得。又可知京曹风气,凡稍通外国情事者,一遇事变,略当其冲,即被呼为汉奸,此得习惯,由来已久。

    黄浚的这段议论,与其说是为马建中抱不平,实际上是在给自己投靠日寇,里通外国的叛逆行径找托词。他曾留学日本,其同乡梁鸿志、诗友王揖唐等,都是当时华北臭名昭著的亲日派头面人物。所以,黄浚对于"汉奸"的议论,实际上乃是其极度紧张、虚弱的一种心境流露。

    其更有甚者,是当罪行暴露的前不久,黄浚还堂而皇之地撰写《奸细考》一文,举秦桧降金之事,直述其事,称:"秦桧之为奸细,乃由金派归,挞懒(金军大将)攻楚州,桧与妻王氏自军中趋涟水军,自言杀金监己者,夺舟而来,欲赴行在,遂航海至越州,帝命先见宰执,桧首言,欲天下无事,须是南自南,北自北……"试窥黄浚之阴暗心理,他自恃既非日本"派归",而与南京日本总领事馆之间的联络又甚为隐秘,所以他在文章中故作此说,一则表白自己,二则转移视线,希冀侥幸藏身,以图苟且于乱世。

    事后看来,当初黄浚投身敌国,也是那种放浪形骸、浮华奢靡的纨绔习气害了他。其案暴露后,湖南大学教授、黄浚留学日本时期的同学李肖聃先生(李淑一之父)曾在其《星庐笔记》中说:


    秋岳昔日在北京,喜与贵公子游,闻密购春宫秘戏图以献某某;所与交文学贵人,多徇外而鹜名,不能导之以正义。秋岳复不能节欲,敌乃廉知其贪而重贿之,于是人欲竟而天理灭、而卖国,杀身之祸成矣。


    《花随人圣庵摭忆》辑事凡423则,总计洋洋45万言,曾因"其家乃谋印行,以永其传",于1943年在沦陷中的北平首次结集,印数极为有限,据说只有一百部。后来,香港曾有人出资翻印过;1983年,上海古籍书店经过校订增补,曾予影印出版发行。

    90年代初,现代著名掌故学家郑逸梅在谈到清末"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时,曾评价该书说:

    史料方面,黄秋岳的《花随人圣庵摭忆》记载该案累累数千言,列举私家笔记,考其传说的异同,又把《光绪政要》中关于杨案的全文,原原本本地照录下来,再摘取翁叔平、李纯客的日记及《东华录》各谕旨奏折,并加断语,的确是很详情珍贵的。

    陈寅恪先生是较为客观地评价了《花随人圣庵摭忆》学术价值的第一人。正是由于他以自己的超卓识见和不囿凡俗的学术眼光,给这部作品予以了中肯合理的评定,由此促成我国近代史研究中这部重要的参考书籍,不致于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又:

《花随人圣盦摭忆》跋(《咏馨楼读书偶记》一则)

  秋岳此书,余闻名久矣,遍寻不得,引以为憾。初读陈寅恪传记,及其为此书所题诗,中有句云“世乱佳人还做贼,劫终残帙幸馀灰”,且盛赞其咏杏花“绝艳似怜前度意,繁枝犹待后来人”一联,惜才之意,溢于笔底。陈寅恪云:此书记述清季民初之掌故颇为详实,有补正史阙如。后余读《清词记事》、《近现代词记事》及《曾国藩传》等诸书引此书资料处神夥,均可验证陈氏所云,不为虚妄。近读万有文库版《散原精舍文集》序言,始略识黄秋岳之始末,叹其才高,惜其节亏。钱钟书《槐聚诗存》有题《聆风簃诗》一首,亦颇有惜才之意。日前又读陈石遗诗话,中录黄秋岳、梁鸿志二人诗颇多,然则二人后俱沦为汉奸,为人不齿。石遗九泉有知,当作何想?黄秋岳考正奸细事甚为翔实,然不久己身即为倭人之奸细,叛国丧身,可笑亦复可悲哉!清季以来,有才无节沦为叛国者,不为少也。若郑海藏、汪兆铭、梁鸿志、黄秋岳、周作人、龙榆生,皆当时硕彦才俊,而终不免于此,虽情节有缓急轻重,然事实均为不争。故知人之于世,才固不可缺,德亦更不可废。才高德寡者,于世之害尤巨。若郑海藏者,倘彼不出,则满洲国之事,或可史册遁迹。海藏即不如散原之晚节彰显,亦可如石遗之不损也.

    咏馨楼主一九九八年三月二十五日记

 

 

下面的文章忘记何处得来,也可能有重复:

 

1929年,在土肥的精心安排下,南造云子化身为一名失学青年,混入了当时的国民党员俱乐部--南京汤山温泉别墅当女招待,凭其出众的姿色及诱惑力,很快便征服了黄秋岳父子,以及多位国民党军政要员的侍从,窃取了中国大量绝密情报。另方面,黄秋岳也为亲日派,当时日本驻南京领事馆的总领事须磨,是日本在南京地区间谍活动的总指挥,曾为黄秋岳早稻田大学的同窗。在南造云子的色诱及须磨的重金收买下,黄氏父子沦为汉奸。

  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七日,国府海军部长陈绍宽在行政院院会上建议封锁吴淞口,集中炮火击沉停泊长江的数十艘日舰。命令下达后,日舰却事先闻风逃逸,显系有人走漏消息。蒋介石下令军统严查,发现是黄秋岳及其任职外交部的儿子黄晟泄密,黄氏父子于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六日同被处死。黄秋岳做汉奸又当间谍的原因,一般说法是其生活糜烂,又养小老婆,挥霍无度,乃被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须磨弥吉郎摆布。

  黄秋岳的卖身卖国,也许不只是生活上的问题,还有人格上的缺陷、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的淡薄。黄秋岳死后多年,黄家将其文稿《花随人圣盦摭忆》付印。

  十年后的1947年,陈寅恪偶读黄秋岳的《花随人圣庵摭忆》,有感而发,题律诗一首,云:“当年闻祸费疑迟,今日开篇惜此才。世乱佳人还作贼,劫终残帙幸余灰。荒山久绝前游盛,断句犹牵后死哀。见说樊台花又发,诗魂应悔不多来。”诗毕,陈还题跋于后,云:“秋岳坐汉奸罪死,世人皆为可杀。然今日取其书观之,则援引广博,论断精确,近来谈清代掌故诸著作中,实称上品,未可以人废言也。

 

  1973年钱锺书写有《题新刊<聆风簃诗集>》七律一首,云:“良家十郡鬼犹雄,颈血难偿竟试锋。失足真遗千古恨,低头应愧九原逢。能高踪迹常嫌近,恒毒文章不掩工。细与论诗一樽酒,荒阡何处酹无从。”

 

  历史小说家高阳说他「诗文皆妙,腹笥甚宽」,作家梁羽生称他「有文无行」。一九六五年,旅美学人杨联升和房兆楹共同向香港龙门书店高伯雨推荐重印《花随人圣盦摭忆》;一九七九年,台北联经出版社经高阳(许晏骈)和苏同炳推介,分三册出版;一九八三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一九四三年版出书,同年上海书店重排出版;二零零八年,北京中华书局增补出版。

 

  黄秋岳的诗词不无世事浮沉、空虚混沌的无力感,例如写于一九三零年的《大觉寺杏林》有云:“旧京无梦不成尘,百里还寻浩浩春,绝艳似怜前度意,繁枝犹待后游人。”

 

  黄秋岳在《花随人圣盦摭忆》中说:「彼邦(指日本)早惯于勾买无耻,施技刺探。」他明明知道日本人会「勾买」中国人,「刺探」中国情报,他自己却跳进了火坑,做了「无耻」之徒,这是中国文人与政客的悲哀,难怪史学大师陈寅恪要感叹「世乱佳人还作贼」

 

————————————



野石补记:

陈寅恪对黄咏杏花“绝艳似怜前度意,繁枝犹待后来人”一联大加赞赏,此句似有借助刘禹锡桃花诗的可能。刘诗有“前度刘郎今又来”。而且以愚意揣度,这句诗似与佛教的轮回转世思想有关。



 

 


浏览(1316) (0)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野石
注册日期: 2010-12-30
访问总量: 27,524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李自成自号奉天玉禅隐夹山寺新证
· 余英时先生要为汪精卫翻案吗?
· 汪伪政府向英美宣战之参考资料
· 陈寅恪钱钟书对汉奸文人的惋惜与
· 请高伐林解释你编造的文章标题
· 请高伐林回答有关汪精卫的实质问
· 与高伐林商榷其文章:汪精卫从主
分类目录
【铁面苍髯见须惊】
· 李自成自号奉天玉禅隐夹山寺新证
【往事非梦亦非烟】
· 余英时先生要为汪精卫翻案吗?
· 汪伪政府向英美宣战之参考资料
· 陈寅恪钱钟书对汉奸文人的惋惜与
· 请高伐林解释你编造的文章标题
· 请高伐林回答有关汪精卫的实质问
· 与高伐林商榷其文章:汪精卫从主
· 纪念林昭——为心中的天平永不倾向
【狂借心弦闻天籁】
· 我躲进一座雕像
【敢遣春温上笔端】
【大风起兮召诗魂】
· 顾城的孤魂
· 夜雨
【漫将闲笔写人间】
存档目录
2019-01-20 - 2019-01-20
2013-05-15 - 2013-05-25
2013-04-29 - 2013-04-29
2013-02-11 - 2013-02-11
2012-04-24 - 2012-04-24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