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我们一家回国探亲, 与父母家人, 亲朋好友团聚的同时, 还有幸去云南旅游了十天, 因为先生受昆明一所大学之邀前去讲学数日。我们到达昆明后下榻于云南大学宾馆,在素有”春城”之称的昆明, 我们游玩了世博园, 民族文化村, 石林和九乡。昆明四季如春, 鲜花常年不断, 草木四季常青; 世博园里各国悠久的园艺传统和丰富多彩的园艺品种, 展示了经济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 民族村中浓缩了云南所有26个少数民族的村寨风光, 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及民居建筑; 石林的群峰万仞, 奇石林立, 到处都留下了阿诗玛的歌声和足迹; 九乡溶洞峰峦连绵, 风光秀丽, 使人仿佛进入仙境,流连忘返。接着我们又跟团旅游了大理和丽江。大理的沧山洱海, 风花雪月, 蝴蝶泉边似乎还能感受到五朵金花的纯朴与美丽; 来到丽江, 倏然感受到”东方威尼斯”的韵味, 古老独特的丽江古城饱含着纳西族丰蕴的东巴文化。所到之处, 我们都由衷地感叹云南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众多灿烂的民族文化,还有初具规模的网状旅游服务质量, 所有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记忆。
这些旅游景点固然可圈可点,但这次旅游我们收获最大的是女儿学会了吹奏云南两种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和巴乌。当我们在昆明听到优美动听的少数民族音乐, 女儿一下子就被那种特有的旋律所感染。当她看到葫芦丝并知道当地许多乐曲都是用这种乐器演奏时,爱不释手,问我们能否给她买下来,我们也就尊重女儿的想法,随即给她买了一把。葫芦丝也称葫芦萧, 是流行在傣、彝、阿昌等民族中间的一种单簧气鸣乐器,音乐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施光南先生著名的“月光下的凤尾竹” 就是用葫芦丝吹奏的代表作。说来也巧, 云南大学宾馆旁边是云大艺术系少儿艺术中心, 先生也趁热打铁, 给女儿联系了葫芦丝老师。在每天紧张的旅游之余,女儿有幸和在昆明一位很有名气的葫芦丝老师学了三次,每次一小时。由于女儿在学校乐队吹长笛已有五年多了,所以学这些吹奏乐器比较容易。老师的评语是学完三次, 已达到国内葫芦丝六级水平。后来我们又给她买了一只巴乌, 它是葫芦丝的姊妹乐器, 流行于云南南部的红河、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区的哈尼族、彝族中。巴乌音色柔美, 高音略尖锐,中音圆润优美,低音宽厚。无论是在云大宾馆,还是后来我们回到老家,女儿都是一有时间就兴致勃勃地练习吹奏着这两种乐器。她总是说云南的山美,水美,少数民族音乐更美。她更感叹道: 无论是谁, 只要置身于那种美妙的音乐中,都会有想吹奏的欲望, 而且不用乐谱仅听都能学会。看来女儿这些年在美国的音乐熏陶还稍有成效, 我们的云南之旅也不虚此行。
在我们居住的当地华人所举办的春节晚会上,女儿表演吹奏了葫芦丝和巴乌。不仅华人,还有现场的美国朋友都无不为这两种少数民族乐器所感染。年龄在40岁以上的华人更是赞叹用葫芦丝吹奏的“月光下的风尾竹” 把他们又带回到了遥远而又熟悉的青年时代。下面所附是女儿吹奏葫芦丝和巴乌的两张照片, 也让大家见识一下这两种少数民族乐器。
2007-3-14
葫芦丝
巴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