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半夜爬起来,敲了土炕儿1,今天接着敲2,这话匣子一打开就关不上了,看来老了肯定是个絮叨人。
上回说到打土坯,我们那的土话叫tuo ji(脱基的音),也是把那木框子四边一划,锥子中间一插,框子一抬,是有点脱壳出鞘的意思。
对土炕的认识和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变。 一开始觉得土炕真好。小孩子爱尿床,那尿顺着席篾就渗到土炕上了,用抹布一擦,做饭时再一烘啥事没有。那个席篾也好,那些个缝儿漏个把饭渣什么的不成问题,吃完饭用个扫炕的笤帚疙瘩一扫就完了,夏天还非常凉快。唯一不好的是有时候手会被破了的席篾扎了,那就要就着太阳光或者小油灯用针来挑了,常常是把头扭到一边去,害怕呀。
冬天夜长,农活也不多,吃饭就在炕上吃,用个高粱秆做的箅子端上饭,炕上盘着腿的,炕边挂着半个屁股的,炕下站着的都有,这样团团围了吃得热气腾腾。饭后把炕一扫一抹就围了被子暖和,房门关得严严的。有时候是剥花生,就着豆大的油灯,有时候剥玉米粒,有时候就干脆什么都不干听来窜门的大人们说话,常常就听着听着在热炕头上睡着了......迷迷糊糊的很不情愿的被叫起来进铺好的被窝,或者被弄到外面撒尿。 冬天的被子上面总是搭着大棉袄,爹妈的羊皮袄沉,也往往搭在我们脚底下,免得透风。早上一探头,往往是觉得小风嗖嗖的,免不了把头缩进被窝。被窝里可暖和了,有体温,也有土炕慢慢渗上来的热乎,老妈早饭都快做好了。 夏天要是不烧火做饭,土炕更是有着凉快劲儿,那些土坯里的凉气好像源源不断地冒上来,裹挟着暑气让你通体舒畅,就算是烧了火也没事,往往抱了麻袋片或者草席子到门口有荫凉的大石板上一放更凉快。
热炕头一般不是小孩子能睡的,俺家一般都是老爹睡,俺睡炕尾。小孩子火力大,一热就蹬被子就容易感冒的。
这么些年过去了,在外面住校自然没有土炕,毕业了睡的也是床垫子,再回老家就觉得这土炕真硬,隔着褥子都觉得硌腰,没有席梦思舒服。还有那个热劲儿,也让人躁得慌,不盖被子吧,这屋子里面冷,盖严实了太热,里外的温差让人无所适从,就有些觉得土炕的好处都没了。记得儿子小时候送回奶奶家,就睡炕头,一张大脸常常是通红通红的,让土炕给烘的。
土炕离地都不矮,我这样的个子也要踮踮脚才能坐上去,一般都在炕边靠墙壁的地方放把杌子或者小凳踩着上。家里有小孩子的就要注意了,不小心就给你挪到炕旮旯里了,碰了头磕了牙的不在少数。不过小时候的炕旮旯都是土,不像现在变成水泥地,所以把个屎尿铲点土一扫把就处理了,方便。
还有一个就是席篾被人造革的塑料席子给代替了。有个灰什么的抹布擦擦倒是好,问题是不及时擦就到衣服上了,茶水洒了,水漫金山的,要赶紧拿干布堵截。再说一做饭这个土炕热气一上来,塑料席子不透气,下面就逼出一片片水珠子,也是看不惯,尤其是夏天要是一烧炕,妈呀,这炕就没法呆了,席子往身上沾,浑身上下黏糊糊的......
不管我们看不惯看得惯,反正爹妈舍不得离开他们的土炕。到儿女家说一抬腿上床,就算是冬天有暖气,也没个热乎被窝,腰腿都不舒服...... 我家那个就喜欢热炕头,说回老家热炕头那么一躺,腰腿一伸,享受,比什么疗都见效,舍不得走啊。
老婆孩子热炕头,这话也说出了土炕儿的意义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