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大学申请已经紧锣密鼓在进行,有些学生家长问起申请事宜。这里简单作答。 先端正一下态度。能去好学校固然爽,但如果非藤校莫入,就有点那个了。(最新一期时代周刊的封面故事是今年开始流行的网络大学课,这是一个大趋势,若干年后也许不在乎你从哪里毕业,而是你究竟学了哪些网络课,有多精多专,靠统一考核鉴定。) 根据孩子的成绩和兴趣以及父母和辅导员的意见选择大学。远近难易结合,但不必超过十所选择,包括两三所把握不太大(录取率低于10%)的梦想大学,三四所把握比较大的大学,一两所铁定被录取的大学。高中给每个高四生都有一个大学申请专用的网络帐户。里面可以搜寻任何大学过去两三年录取生的成绩(SAT,GPA)统计数据,特别是本高中过去被那所大学录取率与成绩分布座标图。这可以大概估计你孩子被录取的机会大小。除非孩子有其他特殊技能与嘉奖,如果竞争力不够分布图的中上等,最好不必碰运气。 成绩总是第一重要的,尤其是好大学。大学申请材料里的辅导员推荐信也重要。学生自己的作文(不是所有学校都需要)等于是王婆卖瓜,可以很有或很没有说服力,但必须卖的好还不给人自吹自擂的印象,基本上需要你真情实感,有血有肉,又文采飞扬。不容易啊!难怪有许多上名校的学生也特请专家修改。我就跟孩子们半开玩笑说,写的文章如果连第一代移民的父母都能挑刺,一定不够份量。 课外活动有参考价值,尤其是价值大的项目,比如国际国内或州内学术才艺体育竞赛大奖,校报编辑,学生会领袖,影响力大的特殊义工服务等。 要不要申请资助?通常都需要。如果你存了不少钱又乐意花大钱给孩子上大学,你最好别让孩子申请大学资助(因为这可以帮助特别看重父母经济能力的大学的录取)。这种家长不多,通常是有钱也不想奉献给社会与大学。(我时不时听某些并不穷的家长当面大谈如何藏钱少给学校,心里很窝火。嗨!长不大的自私自利者。我一直坚信,钱是上帝给的,你如果不愿给慈善机构,总该给自己孩子上学用吧,别指望留给自己养老,因为上帝不一定给我们机会养老。人算总不如天算。) 在决定去哪一所大学前,找机会去参观大学的开放日,亲身感受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