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本人是铁杆意粉,资深巴黑。我们这一代的球迷,基本上是从86年世界杯开始认识世界足球,从八十年代末的意甲开始认识欧洲足球,因此对意大利队怀有一种特别的感情。06年世界杯,当黄健翔为格罗索打进澳大利亚的制胜球而忘情高呼时,实际上喊出了我们这一代球迷的心声,那次世界杯,黄健翔喊丢了央视的职位,却成为一个真正的明星。为什么黑巴西?实在是巴西队历届球星特麽的也长得太丑了些,个个奇形怪状,巴西足球之美与其球星之丑,对比太过强烈,感官上负担太大,这当然是题外话。
许多人把球星分成N种类型,我则把球星分为三类,具有喜感的,具有悲感的,个性平淡的。在所有世界级强队中,只有一支个性平衡的球队,才有问鼎成功的可能。而一支个性平衡的球队,除了其当家球星的个性组合能够悲喜相济,还看其不同个性当家球星的发挥能否相辅相成。分析近6届世界杯冠军队,就可看出这一特点。
90年西德的马特乌斯(悲感)和沃勒尔(喜感),94年巴西的邓加(悲感)和罗马里奥(喜感),98年法国的齐达内(悲感)和巴特斯(喜感),02年巴西的大罗(悲感)和卡洛斯(喜感),06年意大利的布冯(悲感)和卡纳瓦罗(喜感),10年西班牙的伊涅斯塔(悲感)和普约尔(喜感)。这些冠军队的当家球星,之所以可分为悲感和喜感,原因一在于其踢球风格和生活个性,二在于其在俱乐部和国家队的境遇和状态,三在于其处理外界压力的方式。
其他顶级强队如英格兰、阿根廷、荷兰等,都是些大喜大悲的球队,其当家球星的个性组合十分不平衡,先天缺陷明显,因而即使其当家球星发挥得最好,整支球队却总差那么一步,修不成正果。人们经常用命运和人生来评论足球,这何尝不是重要的内容?
以意大利为例,其队史上最具悲感的球星要数罗.巴乔,我始终认为,90年和94年世界杯的那支意大利队是史上最强的意大利队,但当年的罗.巴乔的悲情色彩过于浓厚,却没有一个具有喜感的队友去调和,多纳多尼、巴雷西、科斯塔库塔、马尔蒂尼等要么个性平淡,要么同样悲感十足,因此当年的意大利尽管在实力上要超过巴西,却最终与冠军失之交臂。
而06年世界杯的意大利队尽管实力平平,但因为有了布冯这个悲情球员和卡纳瓦罗这个喜感十足的球星的发挥,最终夺冠成功。说布冯是个悲情球员,是因为其18岁时就成为世界第一门将,但却屡屡因伤病与世界杯、欧洲杯失之交臂;卡纳瓦罗的喜感则不用说了,看其踢球,你有时都忍不住的乐。
意大利出世界级的后卫和门将,同时也出世界级的前锋,就是出不了世界级的中场,所谓铜头铁尾烂肚皮,标准哑铃型的球队,此点与西班牙恰好相反,西班牙出世界级的中场,但出不了世界级的前锋和后卫。皮尔洛是意大利的一个异数,这些年意大利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存在,这个看上去蔫头蔫脑的中场大师,攻守俱佳,是个最被低估的世界级巨星,但个性太过平淡。
本次世界杯,意大利与英格兰和哥斯达黎加在场面上踢了个旗鼓相当。皮尔洛的传球还是象手术刀般的犀利,布冯有点老了,时间偷走了他的反应和判断,这让人不胜唏嘘,要知道,哥斯达黎加那个谁的进球,扑起来很有难度,但这原来却是布冯的强项。他身边的队员从马尔蒂尼,到卡纳瓦罗,到现在的基耶利尼,一茬又一茬,只有他还在坚守。相信这可能是他和皮尔洛最后一届世界杯了,对很多球星来说,这是一届告别的世界杯。
普兰德利的指挥没什么大错,却也没什么亮点,这是个工匠型的主帅,标准的意大利裁缝,没有里皮运筹帷幄的战略规划,也没有卡佩罗包罗万象的战术天赋,是一个差强人意的指挥官。
小组赛两轮下来,意大利赢了英格兰,却输给了哥斯达黎加,很多人都为意大利捏一把汗,我则不这么看。谁都能赢,谁都敢输,这本是意大利的常态。意大利足球这些年有些变化,更重控球,但骨子里还是那支防守稳固,反击犀利,场面难看的意大利。
意大利的关键是,当布冯这个悲感十足的老球星还在时,谁能成为另一个喜感十足的卡纳瓦罗呢?巴洛特利是个很有喜感的球员,但还略显毛糙,这是个天才型球员,灵光一闪则出人意料,如对英格兰的那个进球;但是迷糊起来却总是“思考人生”,如对哥斯达黎加的那两个单刀球--这要换成巴乔和维埃里,则两个必进;换成皮耶罗和托蒂,也至少能进一个。以前的意大利哪有这么多机会可浪费的?因此,本次意大利队能走多远,就要看巴洛特利能给意大利带来多少进球了,其他人进球最多也没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