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看到很多关于中国政改的文章,大家都为胡温未能进行大刀阔斧的政改而惋惜。这就引发了一问题,即中国是否有过政改,如果有又是如何夭折的? 其实,文化革命结束后,中国共产党曾经有过很强的政改意愿和极具政改意识的领路人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胡耀邦和赵紫阳为中国的党政一二把手,曾有着很强的政改的意愿和动力。那时候,经济上的改革开放已经在深入展开,很多原有的规章制度都已经或开始改革了。那时的改革,基本上意味着经济改革和政治该革两个方向同时进行。从民间到中央都有一个共识,即应进行必要的政治该革。至于怎么改,虽然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结论,但改革的意向是十分明确的。 那时候,也有老人干政的问题, 如中顾委,但就中央整体而言,基本上是各派力量共存,改革派与保守派相互制约,此消彼长,不分胜负。总的情况是邓胡赵比较倾向改革,陈云比较倾向稳妥。但党内的气氛还是宽容的,不同意见可以共存而不是你死我活。 1989 年应可作为中国政改的转折点。胡耀邦背迫辞去总书记职务可以被视为政改的转折的起点, 但胡耀邦仍是政治局委员。赵紫阳仍在位,且升任中共总书记。因此,改革派并未被完全打倒或全军负灭。 真正导致力量对比发生质变的是六四事件。六四之前,党内基本上是两派共存的。六四事件是导致赵紫阳失势的直接原因。之后,形势急转直下,中央高层对政治改革的戒心大增,特别是随后而至的苏东剧变,使得政治改革变得更加渺茫, 中央特别警惕戈尔巴乔夫式的导致亡党亡国的人物, 自此,倡导政改基本上是烟消云灭了。 由此可见,无论六四的发起者和叁与者的主观动机如何,其客观效果是使得中国已经启动的政改列车突然停止和政改的脆弱生命胎死腹中就此流产了。 如今,中国已形成庞大的官商利益集团,政治改革的阻力空前强大, 主要是政改会牵动各方的既得经济利益。其中主要的有江氏,李氏,朱氏,温氏为代表的四大家族, 盘根错结,根深叶茂,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其规模之大已至于凭胡锦涛的资历, 根基和魄力均不能扭而转之,而只能望而兴叹。 而这些庞大的官商利益集团在八十年代是不存在或十分不显著的。换而言之,在八十年代进行政治改革比现在阻力要小的多和容易的多。薄熙来下台的原因很多,有傲慢论,贪污论,男女论,阴谋家论等等。 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切蛋糕论,即利益的再分配, 其中有些杀富济贫的味道, 而这是官方不大提及的。利益再分配是要有人有所得,有人有所失的。既得利益集团是不会愿意让别人碰去自己的既得利益的, 很少有人愿意从自己身上割肉给别人吃。极具讽刺意义的是中国目前的官商利益集团其实就是第一代领导人们所要推翻的曾经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之一,即官僚资本主义(另两个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习近平李克强能否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目前的政治生态还不得而知。 在记者会上有人问李克强如何看待利益再分配的问题,李克强聪明的简而答之为城乡利益的再分配,并未涉及官僚资本与广大人民之间的利益再分配。城乡收入不平均是世界上的普遍问题,包括美国。而官僚资本与广大人民的巨大收入差距则是中国近一二十年来产生的新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