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长啸的博客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https://blog.creaders.net/u/7795/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远去的阿尔卑斯山(三)- 维也纳的深邃和国王湖的优雅 2019-08-03 17:22:25

远去的阿尔卑斯山(三) - 维也纳的深邃和国王湖的优雅

长啸


维也纳 - 奏给世人的交响乐章


1)去维也纳的路上


图1:从维也纳美泉宫(Schloss Schönbrunn)远眺维也纳市区


从捷克的布拉格去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我们乘坐的是空空荡荡的普通列车,每人15欧元,4个小时,准时到达维也纳火车总站(Wien Hauptbahnhof)。


几天前,刚在瑞士阿尔卑斯山中妙不可言的冰川线陶醉了一把,此时确实有点失落感 - 沿途风景太一般:平原,收割完毕的庄稼地,远离铁路而且缺少鲜明特色的农舍。直到进入大维也纳地区,风景才有起色,跨过深蓝色的多瑙河,低平的阿尔卑斯山余脉山包上,密密麻麻布满红顶房屋;和刚刚分手的布拉格相比,也许更浩然大气,但缺少点布拉格错落有致的惊艳感 (见图1)。


图2:从布拉格去维也纳的路上(手机直出)

站在车窗前,打量着眼前快速闪过的物景,回味着以前获知的关于奥地利和维也纳的书面知识,我的直觉告诉我,和欧州的巴黎,伦敦,罗马和布拉格等其他大都市相比,维也纳应该是一个表面收敛,内涵绝不逊色,甚至满满溢出的角色。


和许多人一样,我最早闻知维也纳大名是起因于古典音乐,特别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那首《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海顿、莫扎特、舒伯特、安东·布鲁克纳、老约翰·施特劳斯、小约翰·施特劳斯,约翰内斯·勃拉姆斯,贝多芬 ...... 如雷贯耳啊!这些音乐界的大家们全是从维也纳走出来的;贝多芬虽然生于德国波恩,约翰内斯·勃拉姆斯虽然生于德国汉堡,却都是在维也纳成名。


说维也纳是是世界的音乐之都,大约一点也不过分。


图3:蓝色的多瑙河 (该图下载自网络)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6%AD%E4%B9%9F%E7%B4%8D#/media/File:Neue_Donau_mit_der_Fu%C3%9Fg%C3%A4ngerbr%C3%BCcke_Ponte_Cagrana_in_Wien.jpg


除了音乐家们外,维也纳也是一战前政治家们麇聚的地方。有好事者考证,一战前奥匈帝国的1913年,奥地利出生的希特勒,沙俄来的斯大林和托洛斯基,克罗地亚出生的铁托,都在维也纳市区内,一个3英里的范围里生活。让我们来点想象力:两个未来先后变成大魔头的希特勒和斯大林,也许早在那些年,在维也纳某个咖啡馆相互乜斜,擦身而过;或者同场坐在金色大厅里,一边梦想未来,一边聆听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


有一点是确定的:1913年前后的维也纳,蕴藏着改变世界的暗物质。


维也纳曾经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的首都;欧州历史上地位最显赫,统治地域最广大的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地利达600余年(一说700年),维也纳就是在这一时期发展成为欧洲的文化和政治中心。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那首《皇帝圆舞曲》完美地展示了那个时代帝王们的风采。


说维也纳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龙脉帝都之一,大概一点也不过分。


除了音乐家,政治家和帝王们外,维也纳还是大学者和科学家们当年藏龙卧虎的风水宝地。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數學家哥德尔,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物理学家玻尔兹曼,一个常常让文科生们无法琢磨的猫的主人 - 物理学家薛定諤;还有谁?对了,还有经济学界大拿,诺贝尔奖得主,当代经济学家哈耶克,都是维也纳的!贝多芬的《第三 - 英雄交响乐》应该演奏给这些为人类造福的学者们。


特别喜欢哈耶克在他的名著《通往奴役之路》一书中的名言:“民主在自由之中寻求平等,而社会主义则在约束和奴役之中寻求平等。” 


世界的音乐之都,欧州的帝王之都,大政治家雌伏蜗居之地,科学家和大学者们大显身手的练功场 - 这就是维也纳,我们即将造访两天的世界名城!


图3:多瑙河畔的教堂


我们在维也纳呆的时间其实只有两夜一天。下午五点30分,拖着行李箱,从维也纳火车总站走出来,说好5分钟路程即可抵达我们下榻的酒店,结果我们先是在车站内兜圈,后又出错了车站大门,在车站外又兜了一大圈,花了近一个小时分钟才走到酒店大门。回头一看,火车站正门就在左边约300米开外。


安顿下来后,我们又踱出门外,去火车站购买后天从维也纳去国王湖,然后返回瑞士的火车票,并找地方吃晚饭。


维也纳的两个晚上的酒店,我们是用的连锁酒店的积分,但早餐要另外掏钱 - 16欧元一人一次。


2)路遇圣斯蒂芬大教堂


图3: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

来日早餐时,我们决定上午去霍夫堡皇宫(The Hofburg),下午去美泉宫(Schönbrunn Palace)。晚上的活动是出席金色大厅(Wiener Musikverein)音乐会,票是在美国时就订好了的。


从火车总站乘地铁去霍夫堡皇宫边上的斯蒂芬广场站只要10分钟。出站一看,著名的圣斯蒂芬大教堂(St. Stephen's Cathedral)威风凛凛矗立在我们面前。这一带据说就是维也纳的中心区了。


大教堂建于12世纪末,高高的塔尖高137米,整个教堂的建筑风格呈奇特的混合式,朝西的正门是罗马遗风,尖塔是哥特式,而圣坛是巴洛克风格。


图4:圣斯蒂芬大教堂墙上的宗教艺术品 - 牙神之神 (God of Teeth God)

我们没有进大教堂,实在是没有时间。但这个神色痛苦的耶稣像留给我很深印象,边上的说明不是英文的,不懂,只好驻脚拍了一张存档备查。


回来后考古出一段维也纳坊间流传已久的趣闻。


大约400年前,某夜,三个大学生,阿门弗雷德,迪特莱门,和埃伯哈德在附近小酒馆喝多了啤酒,醉醺醺地经过此地。为首的埃伯哈德指着神色痛苦的耶稣像开始了讥笑和亵渎:“看看我们的上帝,他一定是牙痛的要命!” 阿门弗雷德,迪特莱门也跟着嘲笑了起来。


半夜,埃伯哈德被一阵阵要命的剧烈牙痛搞醒,熬到天明马上去看牙医。牙医仔细查看,不得要领,找不出半点毛病,随口喃喃道:“看来只有上帝才知道你的牙病”,旋即送埃伯哈德出门。


走在大街上剧痛难忍的埃伯哈德突然想起昨夜的荒唐事!到底是是大学生,马上明白过来,一手捂脸,径直一路小跑,回到圣斯蒂芬大教堂的这座耶稣雕像前,跪下虔诚无比地忏悔,请求上帝宽恕和解除剧烈的痛苦。三分钟后,埃伯哈德浑身一颤抖,牙痛随之消失得无影无踪。


埃伯哈德大喜过望,千恩万谢上帝。立起身一回首,但见远处匆匆跑来一手捂脸的阿门弗雷德和迪特莱门。


想起了一句老话:头上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


图5:大教堂顶是由二十三万琉璃瓦组成

大教堂顶上面对面的两个鹰徽,和今天的奥地利国徽很相似 - 左边的鹰,如果头向左看,就是今天的奥地利国徽;右边的鹰,如果胸部是一道白杠的奥地利国旗,而不是白色十字架,也就完全符合今天的奥地利国徽。


好奇的我一直在想,这两个鹰徽,为什么没有一个和今天的奥地利国徽完全相同?也许,是因为自神圣罗马帝国以来的历史演进?


有人说,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就是松散的结帮打架的团伙 - 也对,也不对。起码神圣罗马帝国三个最基本的国家,德国,奥地利,和捷克,在今天也还存在着人种和文化上的强大联系。一个有趣的佐证就是国徽:神圣罗马帝国的国徽是双头鹰,以后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保持了双头鹰国徽;今天德国国徽还是双头鹰,现代奥地利演变成单头鹰,捷克的国徽则有狮和鹰。


往欧州古代追溯,罗马帝国军旗就是单头鹰;从繁杂的世界近现代寻觅,用鹰为徽的国家多了去 - 美利坚国徽就是白頭海鵰。据说,在“纹章学中鹰代表洞察力,勇气,力量和不朽,也被视为天空之王,上帝信息的传递者。从神话层面来说,鹰经常和希腊神话中的宙斯,罗马神话中的朱庇特或者北欧神话的奥丁联系在一起”。


一个鹰徽,其实就是从古希腊神话到今天欧州的历史图腾。


图6:卡皮斯特拉诺的圣约翰

这是大教堂外另一个著名雕像,踩在脚下的是奥斯曼帝国战士。


圣约翰是一名来自意大利小镇卡皮斯特拉诺(Capestrano)的方济各会修士和天主教徒。1456年,年近70岁的他在匈牙利军事指挥官约翰·胡亚迪(John Hunyadi)的带领下,在贝尔格莱德保卫战中击退入侵的奥斯曼帝国军队,为自己赢得了“战士圣徒”的绰号。


图7:大教堂走出的神职人员


图8:圣斯蒂芬大教堂附近的街景 A


图9:圣斯蒂芬大教堂附近的街景 B


图10:圣斯蒂芬大教堂附近的街景 C

这是黑死病纪念柱。据说在14世纪到17世纪三百多年间,欧州共有两千五百万人死于黑死病,维也纳也是重灾区。


3 )霍夫堡皇宫一瞥


图11:霍夫堡皇宫一景

霍夫堡皇宫是维也纳热门参观点。从1279年起,哈布斯堡王朝的历代帝王们在这里统治过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直到今天,它的一部分仍然是奥地利的总统府。


历代的帝王们初进宫时,往往对霍夫堡皇宫进行修补和扩展。到今天,全宫占地面积达二十四万平方米,其中共有十八栋楼房、五十四个出口、十九座庭院和二千六百间房间,形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关于房间总数,各种说法都有,从2400,2500,到2900,我在这里采用了官方网站https://www.hofburg-wien.at/en/about-the-location/a-brief-history/的说法.


霍夫堡的建筑风格集欧州建筑风格大全: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仿古典式,这里都有。这里安置了20多个博物馆和展览馆,著名的有:茜茜馆,帝王起居寝室馆(the Imperial Apartments),法院图书馆(现名奥地利国家图书馆),宴会和银器馆,珍宝馆人类文化展览馆、乐器展览馆(包括著名音乐家用过的乐器!)、武器展览馆;再加上一些著名的景点,如:英雄广场,礼仪大厅,弗兰茨皇帝广场,城堡小教堂,西班牙骑术学校,约瑟夫广场,奥古斯丁教堂,卡普齐纳教堂(皇家墓冢),等等。匆匆走一遭,我估计大约得两天,仔细浏览一遍,大约要一个星期。


我们只有3个小时,真正的走马观花了。


图12:霍夫堡皇宫示意图 (下载自网络)

红顶部分是老皇宫,蓝顶部分是历届帝王们的扩建。


图13:茜茜馆大门外墙


图12: 英雄广场上查尔斯大公雕像

查尔斯大公是拿破仑的强劲对手,奥地利人的抗法英雄。


这个雕像的姿态很威武,成型的难度极高。据说,制作者(忘了艺术家的名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完成。日后再想复制,却不能成功,一气之下,竟然气出精神病。


图13:新堡大门

这个面对英雄广场的是在与土耳其人大战中战无不胜的欧根亲王


图14:英雄广场

面对新堡的是查尔斯大公(又称卡尔大公),面对广场的是欧根亲王。


图15:英雄广场上抗议人群和警察

民主国家政府门前的常态 - 针对某一件事的抗议是人民权利和自由。


图16:这群人的求诉

不懂德文,去脸书查看了,应该是关于难民待遇的求诉。


图17:珍品馆的瓷器 A


图18:珍品馆的瓷器 B


图19:霍夫堡皇宫大门


4)凡尔赛宫维也纳版 - 美泉宫


离开霍夫堡,我们急急忙忙赶去美泉宫。


从霍夫堡边上的地铁站乘地铁去维也纳西南角的美泉宫大约要20分钟,出站跟着人流,走5分钟就到了美泉宫大门。买好门票进去后,先找地方吃午饭。


图20:维也纳美女

顺着姑娘望远镜的方向走,就是美泉宫。


图21:美泉宫(Schönbrunn)正门

美泉宫是哈布斯堡王朝帝王们的夏宫。每年夏季将至,皇族们浩浩荡荡从霍夫堡皇宫驾临美泉宫,一直住到秋天的来临。


美泉宫的历史和最早的建筑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从十四世纪初开始,整个庄园都以卡特堡命名,属于克洛斯特新堡修道院的庄园。1569年,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马克西米利安二世(Maximilian II)取得了这片土地的所有权。马克西米利安二世在这里建了一个狩猎场,以后经过几个帝王时代的演变,到17世纪中期,美泉宫和周围的花园正式成型。


17世纪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1612年至1619年在位)将这里定为狩猎时的寝宫和猎场。传说1612年在一次狩猎中,马蒂亚斯发现一口漂亮的涌泉,泉水清爽甘冽,遂命名为“美泉”,这就是美泉宫名字的由来。


图22:美泉宫前院

左手边的平房是餐馆,饥肠辘辘的我们,在这里享用了哈布斯堡王朝式的午餐。


图23:美泉宫内的午餐

美泉宫的这个餐馆服务周到,价格公道,厨师的手艺也好。


图24:美泉宫后花园

美泉宫后花园像极巴黎凡尔赛宫花园。和凡尔赛宫花园比,规模稍小,气势却不输。


图25:美泉宫后花园一侧


图26:美泉宫后花园另一侧


图27:美泉宫后花园凯旋门

凯旋门建于1775年,是美泉宮花園中的罗马式观景亭。记忆中,凡尔赛宫没有这样的山坡,也没有这样高高在上的气势。


图28:从凯旋门回头远眺美泉宫和维也纳市区


图29:凯旋门下的海王星海神泉(Neptune Fountain)

海王星海神波塞冬是希腊神话传说中的重要人物,他是宇宙万物之神宙斯的哥哥,分管海洋湖泊河流。神话中,波塞冬手执三叉戟,乘坐白马黄金战车,呼风唤雨,使大陆沉没、天地崩裂,甚至能引发震撼整个世界的强大地震。16到18世纪,海王星海神是欧州帝王宣示君主权的象征。


图30:凯旋门下游览车


图31:后花园载客的马车


5)金色大厅聆听莫扎特乐团的演出


图32:大音乐家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是德国汉堡出生的维也纳音乐领军人物。他与巴赫、贝多芬排列在一起被人们称为“三B”。


一天游维也纳,太多景点只能在梦中造访。在美国出发前,信誓旦旦要去看看莫扎特,贝多芬和其他音乐巨匠们的故居,纪念馆和墓地。临出发时,订不到《最后的晚餐》的参观卷,米兰两天就删除了,加上布拉格三天;这一减一加,挤去了维也纳的一天时间,后悔呀,肠子都悔青了。


不过维也纳也真够牛的,有人形容这种牛气:随便在市区逛一逛,一定可以看到音乐巨匠们的雕像。这不,我们在音乐会开始前,在金色大厅周边随意闲逛,一不小心就拜倒在约翰内斯·勃拉姆斯脚下。


图33:金色大厅维也纳莫扎特管弦乐团(wiener mozart orchester)的演出(手机直出)

这场演出我们是在美国通过网上预订的,每人70欧元。维也纳莫扎特管弦乐团的演奏水平和美国一般大城市的管弦乐团相比,我没有感到不同,不过,作为长途旅游,还是很好的调剂和享受。


图34:中场休息(手机片)


图35:金色大厅外(手机片)


世界上,有许多城市值得一游;维也纳,我想,她一定在99%旅游者一生必去的名单上。



剧情丰富的国王湖(Königssee)一日游


来日一大早,在酒店吃过早餐,推着行李去火车站,乘火车返回瑞士。女儿一家4口已经抵达著名的马特洪峰下的采尔马特小镇,我们去那里和他们会合三天,三代同游马特洪峰。不过,我们先要在德国贝希特斯加登小镇下车逗留一夜,然后去国王湖一游。


从维也纳去国王湖的一日一夜游,不曾想,竟然充满许多喜剧情节,现在回想起来,还常常忍俊不住。


维也纳火车总站售票处的大叔告诉我们贝希特斯加登不在铁路干线上,我们需要在萨尔茨堡(Salzburg)下车,转每隔15分钟一趟的支线火车, 经由弗赖拉辛(Freilassing)去贝希特斯加登;第二天,在贝希特斯加登火车站边上的汽车站坐每隔15分钟一班的公车返回萨尔茨堡,在那里再乘干线火车去瑞士苏黎世。


大叔开票前,我提醒他,我们有瑞士通票;他说没有问题,给我们开的票是维也纳去瑞士苏黎世的,包括去贝希特斯加登呆一夜的车票,但价钱只算到进入瑞士境内第一个车站布克斯(Buchs),到苏黎世后再用瑞士通票,自己转车去采尔马特。


早上8点半踱出酒店大门,几分钟走到火车站,顺利上车。


列车准时于11:52 抵达萨尔茨堡。我们只有8分钟时间换车,车站里全是德文,好不容易找到再次出发的站台,一辆列车已经在那里了,看看时间已经是11:56 分钟了,一时找不到人问寻,心想肯定就是它了,提行李上车。


车上空空荡荡,没有见到乘务员,只有另一边有两个乘客,其中一个是头发染成黄色的亚洲女孩,直觉感到是同胞,马上过去用英语讨教。姑娘用英语回答我们的问题,告诉我们坐上了相反方向的车,可惜晚了几秒钟,列车已经慢慢移动了。姑娘英语不错,但我还是冒昧问她是否说中文,只是想证实自己的直觉。果然,她用地道的北京腔回答我们 - 一个在德国留学的北京姑娘,和朋友一起出门。


随便聊了一会,大约20分钟,列车停在一个前不挨村,后不见店的小站,和北京姑娘告别,下车等折回去的车。十几分钟后,一列客车进站,这次终于看见一个乘务员,问明白停靠萨尔茨堡,上车折回。这么一折腾,一个多小时浪费了。


2:30 PM,终于抵达贝希特斯加登火车站。


头天晚上睡觉前,booking.com用电邮紧急通知我们,预订的贝希特斯加登的旅店因卫生检查不合格,临时关闭,给我们调换了附近另外一家。上网一查,新调换的酒店离火车站汽车站更近了,只有400米,贵30欧元也值了。


图36:调换后的酒店叫巴伐利亚旅店(下载自网络)

从火车站推着行李走到这里,大概就10分钟。在前台拿到两用的房间钥匙 - 能打开自己的房间门,也能打开旅店大门;同时被告知,6:30 PM 旅店前台下班,大门将锁上;早餐7:00 AM 开始,明天早晨来不及进早餐的客人,可以现在在餐厅自由拿取今天早餐剩下食品备用。


我们第二天早晨6:30 要出门,先乘公车去萨尔茨堡火车站,然后乘7:56 的列车去苏黎世,丰盛的早餐是吃不到了,只好走进餐厅,草草拿了些“残汤剩水”放到房间冰箱,随后出门逛国王湖了。


在国王湖泛舟,在小饭馆浅酌,5个多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后文再补叙,这里先晒晒回旅馆后的糗事。


8点多回到巴伐利亚旅店,用钥匙打开旅店大门,但见楼下前台和餐厅空无一人;整个旅馆静悄悄的,房间门都紧闭,楼梯和走道灯火柔和但昏暗,厚厚的地毯,走上去一点声音也没有,也不知道到底住了多少人,感觉就是我们俩。


我们的房间是二楼的2-4室。“好像不怎么吉利”,我对站在我身后的妻子喃喃道。妻子一把将我推进房间,半嗔半笑让我闭嘴。


里面其实很大,是一个套间:外间是起居室兼厨房,还有一个阳台,一个能放开睡觉的长沙发,一个有按摩功能的大浴缸,淋浴和马桶的盥洗间;卧室有大床,床头柜,床头柜上有台灯和电话,衣柜,和一扇窗户。这个套间睡四个人没有问题。


心里挂念着明天6点要起床赶车,两人草草洗漱完毕,上床睡觉。才一会儿,我感到有一股凉风从外间吹进来,记起忘了关阳台的拉门,起身去外间关好通阳台的门。回到卧室时,发现卧室和外间之间,有一个藏在夹墙内的拉门,可以拉上并锁起。心里暗暗想道:锁上这扇门,一定睡得更安心。心想手到,锁上了这扇拉门,回床再次躺下。


才五分钟,突然又想到,我把相机三脚架留在外间了,最好现在把它拿进来装箱,明早不用慌乱。于是又起床开门拿三脚架 - 这才发现,那拉门,拉开两寸后,不管我多么努力,纹丝不动了!扣锁是已经分开,是拉门本身卡在夹墙内什么地方了。


我那是又好气又好笑,心里自嘲道:哪壶不开提哪壶,疑神疑鬼就有“鬼”,只要不是孙二娘开的黑店就行,就还有办法。快速掂量了眼前形势,两个处理方法,一是躺下安心睡觉,明晨7点是早餐时间,想必6点左右就旅馆工作人员来上班,到时候再打电话到前台求救;二是马上找人解决问题。和妻子一起分析,一致同意,这个问题是个异常严肃和非常重要的有关生命安全的大事 - 如果半夜旅馆失火,我们怎么办?


妻子操起电话筒,按床头柜玻璃板下压着的消防和警察两个紧急求救电话号码,拨打了消防队号码。消防队人告诉我们,这种事该警察管,并帮我们转接通了警察局。警察局的人问明了我们的旅馆名和房间号,答应派人来解决。妻子很聪明地提醒警察局,旅馆大门是锁着的,我们的房门钥匙可以打开它,但警察要先绕到旅馆后边停车场我们二楼房间窗下,拿我们扔下的钥匙。大约15分钟后,警车闪着灯,停在下面的停车场了。


车上走出帅哥美女两个武装齐全的德国警官,这架势,和美国警察一样,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打过招呼后,我们扔下钥匙。一会儿,听见开房门声,然后听见皮靴声,再等一会,一支大手从门缝伸进来,握住门,使劲晃动起来;咔嚓一声,拉门往后滑进去,满脸和蔼的帅哥警官和笑吟吟的美女警官终于出现在我们面前。我心里是一阵高呼:我们得救了!


握手,感谢,道晚安。临别美女警官还不忘叮嘱我们,别忘了,这拉门只可拉一半。


图37: 巴伐利亚旅店的餐厅(下载自网络)

窗外就是大名鼎鼎的瓦茨曼山峰 (Mount Watzmann)。


图38:萨尔茨堡车站候车的中小学生 (手机片)

美国孩子们乘专用大巴上学放学,德国孩子们乘火车,看样子,连自行车也可以捎带上车。


图39:国王湖游船坞

国王湖和它所在的贝希特斯加登国家公园是德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它是一个典型的冰川湖,最深处190米;湖面狭长,四面矗立着阿尔卑斯山峰,包括德国第二高峰瓦茨曼峰;湖水清澈透明,呈深绿色,特别是在阳光的照耀下,湖面常常荡漾着一条条碧绿丝带,让人恍然如梦。


国王湖里的游船都是电动的,分单程(50%沿湖步行)和来去双程。我们抵达湖边时已经3:20 分了,步行一截时间不够用,只能买双程票了。


图40:国王湖西岸的圣巴尔多禄茂教堂 A


图41:国王湖西岸的圣巴尔多禄茂教堂 B

这个天主教堂是国王湖边最有名的地标,典型的巴洛克建筑风格;巴尔多禄茂则是是耶稣十二门徒之一。


许多游客在这里下船,呆上一两个小时,再坐另一班游船继续前进。


图42:那潺潺山溪,那翡翠绿带


图43:变幻莫测的国王湖湖面色彩


图44:沉醉在美景和音乐中的帅哥

船到中流,船员会拿起小号,对着高耸的阿尔卑斯山峰演奏,悠扬的号声和滚滚的回音汇合,奏出妙不可言的乐章。


图45:湖边小镇


图46:湖边船坞和小饭馆


图47:晚餐

从国王湖乘公车回到贝希特斯加登小镇已经7点多,路边的这家小餐馆飘出诱人的香味,急不可耐地步入坐下,拿起菜单就点餐。妻子点了国王湖出产的鳟鱼,我点了巴伐利亚烤鸡。不喝酒,以国王湖水当酒,大快朵颐。


餐后坐在那里闲聊,中间还轮流出饭馆大门给晚霞拍照。8点多了,起身掏出信用卡结账,年轻的侍者说只收现金!这下傻眼了。因为只在德国呆一天,心想有信用卡就成,没有兑换足够欧元现金。大家面面相觑,尴尬无比,问最近的银行取款机,答曰在500米开外的火车站。我灵机一动,拿出手机,查出美元兑换欧元的比率,将餐费换算乘美元,加上10%小费,再凑成50美元整数,掏出身上带着的2张20美元,一张10美元钞票,交给侍者,麻烦他明天抽空自己去银行换成欧元。结果是皆大欢喜,教训是,即使在欧洲发达国家,在点餐前,先确定信用卡是否好用。


图48:晚霞中的瓦茨曼峰

这就是晚餐时,跑出来拍的。据说,右边的是国王,左边的是王后,当中的是王子和公主们。


国王湖,也许我们不会再来,尽管附近的希特勒鹰巢没有时间去看看,《音乐之声》拍摄场地也错过了;维也纳,我想我们一定会再次造访 - 去维也纳大学,那里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艾尔文·薛定谔(猫论的主人),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等人的母校;去美景宫(Belvedere Palace)和其他的博物馆,这些博物馆藏有太多世界珍品;去素有“世界歌剧中心”之称的维也纳歌剧院,观看和聆听举世公认的,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出。


(原创)


浏览(582) (5) 评论(2)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长啸 回复 lone-shepherd 留言时间:2019-08-09 21:44:15

牧兄所言极是,下次去一定照办。

回复 | 1
作者:lone-shepherd 留言时间:2019-08-04 04:49:01

维也纳是one of my favorites 。

下次去建议长啸兄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听歌剧。

那家巴伐利亚旅店餐厅的窗外实在是太美妙了。

回复 | 1
我的名片
长啸
注册日期: 2013-07-30
访问总量: 126,86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造物主遗落在哥伦比亚高原上的调
· 远去的阿尔卑斯山(八)- 卢塞恩
· 绕圈亚当斯雪山的 “艳遇”和遭遇
· 远去的阿尔卑斯山(八)- 卢塞恩
· 新英格兰秋色采风(下)- 返回波
· 新英格兰秋色采风(中)- 白山棕
· 新英格兰秋色采风 (上)- 我的
分类目录
【西雅图夜不眠】
· 初冬的卡斯喀特山 - 雪湖丹妮小
· 派克市场采风
【文革拾遗】
· 血色的迷梦 1 – 1967年5月1号天
【仰天长啸】
· IRA – Roth IRA – 油气井
【往事如烟】
· 夜宿莫斯科
· 自由之旅杂记 (一) - 斯沃斯莫
· 我在美国当屠夫
【灯火阑珊处】
· 造物主遗落在哥伦比亚高原上的调
· 远去的阿尔卑斯山(八)- 卢塞恩
· 绕圈亚当斯雪山的 “艳遇”和遭遇
· 远去的阿尔卑斯山(八)- 卢塞恩
· 新英格兰秋色采风(下)- 返回波
· 新英格兰秋色采风(中)- 白山棕
· 新英格兰秋色采风 (上)- 我的
· 远去的阿尔卑斯山(七)- 少女怀
· 远去的阿尔卑斯山(六)- 莱蒙湖
· 大地尽头,沙漠遭遇海洋(下)
存档目录
2021-03-07 - 2021-03-07
2021-02-04 - 2021-02-09
2019-11-01 - 2019-11-18
2019-09-07 - 2019-09-23
2019-08-03 - 2019-08-30
2019-06-04 - 2019-06-30
2019-05-15 - 2019-05-15
2019-04-27 - 2019-04-27
2018-05-09 - 2018-05-20
2018-04-07 - 2018-04-28
2018-03-08 - 2018-03-12
2018-02-19 - 2018-02-23
2015-06-08 - 2015-06-08
2015-05-03 - 2015-05-03
2015-04-09 - 2015-04-30
2015-01-08 - 2015-01-16
2013-08-04 - 2013-08-04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