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加风系列(182)
原文标题: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作者:汉加
世界中处于急速变化中。
“1958年时,一家公司在包含了美国最具价值的500家上市公司的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榜单中可以停留61年,而现在,各公司的平均停留年限仅为18年。当公司规模缩减到太小或是被收购后,标准普尔500指数就会把它剔除。
2002年以来,标准普尔500指数见证了谷歌、亚马逊、网飞公司(Netflix)的加入和柯达、纽约时报、奔迈(Palm)、康柏电脑公司(Compaq)的被迫离开,曾经如雷贯耳的行业精英诺基亚、摩托罗拉已在人们的眼中黯淡了昔日的光芒。世界在变,企业的领导人应该如何应对改变,创造性的吸纳吐新,迎接面对21世纪的需要?”
以上这些话源于不久前在温哥华举办的,“2015全球华人基督徒商界领导力高峰论坛”上,某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一家成立已经21年的房地产公司东主王先生的讲话大意。
有这么一群中国成功的企业家,移民来到加拿大后,带着对人生与企业转型的思考、致力于构建加中、文化、信仰之桥。在世俗的眼中,他们个人的银行账户或许是比人均数字多了几个“0”;然而在筹备这么一个大规模的国际性会议中,在半年时间里、一次次地排练节目、一次次后勤安排、接待交通,事无巨细,非常踊跃做义工,投注了许多虔诚和爱心。省多元文化暨国际贸易厅厅长屈洁冰在大会的发言中肯定了他们的奉献和分享,希望在未来BC省的各项发展中,三桥可以承担起积极的角色。
有一种说法,17世纪英国清教徒们,搭乘着“五月花”号来到北美大陆,彼此定下契约,从此建立起一个以清教徒精神立国的国家。随着时间的迁移,信仰、自愿、自治、法律、法规的等理念涵盖了美国的立国原则,“五月花”号精神和“清教徒”的故事从此成了美国文化的主流。清教徒们没有靠着武力和高压政策去征服和统治非清教徒,没有将信仰强加给别人,而是通过磋商谈判,达成公平与正义的制度设计。而在现代社会,如何将一种文化精神通过职场广泛传播,赢得员工信任、构筑有相同的价值观及对人身心文明关怀的企业,BC省汽车协会(BCAA)人力资源开发部总监Adam S.Charania在论坛中演绎“领导力在BCAA中的实践”这样一个议题,把对人的重视放在了首位。而且中西方企业家,基于基督教义和仆人领导力的交流及分享,正是东西方文化和思维的一个很好的对接。
最近加拿大经济不景,据7月31日的环球邮报(Global &Mail)报道:加拿大GDP已经连续5个月一路下滑。5月,加拿大的制造业、采矿、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以及批发贸易的数字均表现疲软,此数据一出,加币兑美元,立刻应声再次滑向0.7744美分,自2009年以来的新低。
而BC经济一枝独秀,这得益于我们红火的地产、旅游业。此次论坛,云集了来自全球四方十多个国家如英国、马来西亚、以色列、美国及中国各地如香港、台湾、青岛、上海、安徽等和BC本省教育界、工商界、企业界、资深律师、教会牧长、学者文人、社团领袖共140名嘉宾济济济一堂,共同交流分享。15名讲员,拥有世界级的水准。类似这样的文化主题聚会,即分享了精神,这么多人的吃、住、行、游、购、娱,其无烟工业的效益,表现了文化抬台,经济唱戏的作用。
在这个心灵浮躁的世界里,弱肉强食、急功近利的丛林法则以及见利忘义、媚俗泛滥的拜金主义冲击着社会的价值观。可人总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既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人的潜力。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精神,也便没了灵魂。穿透横流的物欲,让自己的心灵和品格逐步完善及纯真、提升人格和精神境界,三桥基督徒企业家给大家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