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Tse-chun的博客  
闲言碎语  
https://blog.creaders.net/u/8383/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安家?落户? 2016-10-19 02:07:59

47年前,我们作为“上山下乡”运动的主力军被推向农村,以“接受再教育”的名义成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被实践者”。其功过是非,毋须论证,单就鼓吹者、鼓动者和操盘者的意愿而言,无疑是“丰功伟业”,其影响之深远、广泛为历朝历代所不及。按其初衷,当然是希望我们安家落户于山乡田野,以舒缓社会压力。不过,历史没有完全按这种意愿发展,结果是大部分当年的知青用各种方式回归到自己的出发点,形成个人生命中一段跌宕起伏经历,其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晓。



我们被命运抛向农村后所面临的是与农村融为一体,走与贫下中农相结合道路的前景。至于如何融入,怎样行走,上面没有明示,自己更是糊涂。其实,早期的“实践者”已然现身说法,那就是安家落户,娶妻生子,成为农民的一员,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那些知名的“榜样”,我不得而知,只知道本屯就有“早期实践者”。其一,一个城市青年女性,嫁与本屯某男,生育诸多子女,言谈举止、衣着打扮均与东北农村妇女无异,因为有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高论,不留痕迹地融入本屯的主流社会;其二,一个城市青年男性,娶了本屯某女,亦生育诸多子女,言谈举止、衣着打扮均与东北农村大汉无大异,却因为其略识几字、稍有文化而与本屯主流社会轩轾难就,成为游离其外的另类人物。这说明,外来男性比外来女性融入农村社会的难度要大得多。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结论开始变形。



如果没有后来政策的陡然转向,我们也许将一辈子与农民为伍,生活在农村之中。如果那样,我们将面临着怎样的选择?落户,还是安家,这的确是个问题。落户已然成为定局,而安家不外三种情况:第一、一对男女知青相结合;第二、男知青与当地人结合;第三、女知青与当地人结合。这三种情况在我们知青群体中都曾发生过,但有不同的结局。



我当年所在的生产大队第四生产队住有13名知青(10男3女),其中有位频繁与我们有交往的男知青,我们敬称为“于先生”,他不但常来常往于两个知青驻地之间,还时常游走于各个生产队、生产队与公社、甚或本公社与别的公社之间,我们戏称为“流窜”。“流窜”对于增进知青间的联系、交流情感、加深了解都是大有裨益的,而异性间的沟通极易碰撞出爱情的火花。我的一个同学曾陪他穿越17公里多的草甸赶赴相邻公社一个知青驻地,后来才恍然大悟,自己做了于先生和那知青驻地一个女知青的“电灯泡”!后来于先生两口子回到城里结婚、生子,再后来孩子又有了孩子,过起了含饴弄孙的悠闲生活。这是一对男女知青相结合的范例,不过他们并没有安家于农村,尽管落过户。



我熟悉的另一名也是第四生产队的男知青,我们称之为“老伍”的,时不时地带着他豢养的大黄狗前来串门,虽然在学校时被列为“反动学生”,但在生产大队却荣膺代课教师,肩负培育“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重任。老伍诙谐、幽默,任教兢兢业业,在大队学校教员中属于佼佼者。佼佼者也有苦闷、彷徨、烦躁的时刻,在这时段同样富于同情心的一位女教师出现在他身旁,一来二去,日久生情,终于结下良缘。随着大返城的潮流,老伍回到故国,同时把他的另一半接入城内,上上户口,一跃成为城里人。这是男知青与当地人结合的范例,同样是虽曾经落户农村,却最终安家城市。



我当年所在的生产大队第三生产队住有14名知青(10男4女),其中一个王姓女知青在知青驻地建立不久便调往第四生产队,这就是所谓“转插”。自愿转插,却得不到第四生产队女知青的认可,于是王姓女知青住处成了大问题。经队干部协商,她被安排到一个张姓人家暂住。张姓人家是铁杆儿贫下中农,家中大儿子是拖拉机手,那年月这行当是专为贫苦家庭出身子女量身定做的。王姓女知青与其家人和睦相处,尤其对拖拉机手颇有好感,而好感的加深便渐渐演变成爱情的花蕾,花蕾绽放的结果便是谈婚论嫁。然而,出人意料,这事儿被有心人“告发”到知青管理部门。知青管理部门的干部们讨论后认定,这是阶级斗争新动向,张姓人家有欺骗、诱惑女知青,有破坏知青工作的倾向。之后,公社工作组进屯展开批判、斗争,并解除拖拉机手的职务。工作组又在大队部召开全大队知青大会,声言人人表态,个个过关。会上,四队知青中男生均沉默无言,充分展示“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高风亮节;女生则奋勇当先,高调反对王姓女知青的婚姻,得到干部的含颌赞许。相映成趣的是,第三生产队全体男生纷纷赞赏王姓女知青的婚事,竟振臂高呼“强烈支持(王姓女知青)与贫下中农相结合”口号,惹得公社干部恼羞成怒又不便公然斥责,好不尴尬。然而,反对也罢,支持也罢,在阶级斗争这个纲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言行,一切须以长官意志为转移,须臾违拗不得。结果,张姓人家“退婚”, 王姓女知青远走他乡,张姓小伙重登拖拉机,而第三生产队知青们的前程处于逼仄的窘境。这是女知青与当地人结合失败的范例,整个一个鸡飞蛋打,何谈安家落户?



人往高处走,水向地处流,这是常理。反其道而行之,是逆潮流而动的蠢举,可偏偏就是有人希望“存天理、灭人欲”,哪有不失败的道理?期盼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到乡间安家落户,却未曾料到遭遇极大的反弹,可见长官意志虽可横行于一时却不可强制一世,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规律,顺其自然方是人间正道!

浏览(744) (1)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Tse-chun
注册日期: 2014-04-01
访问总量: 117,155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我屯人物剪影
· 纪念下乡50周年
·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
· 晒一张万维网当年截屏
· “群主责任制”并非首创
· 隔三差五健步走
· 我的铁路缘
分类目录
【闲言】
· 我屯人物剪影
· 晒一张万维网当年截屏
· 我的铁路缘
· 伊塔事件55年
· S同学印象
· 我在乡下吃“淡饭”
· 印象中的大队所在地
· 印象中的公社所在地
· 安家?落户?
· 纪念武昌起义105周年
【碎语】
· 纪念下乡50周年
·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
· “群主责任制”并非首创
· 隔三差五健步走
· 感受广东
· 北雁南飞
· 错愕惊异于“翻墙上推”
· 一蠢再蠢
· 周有光过世 汉语拼音永存
· 遭遇不公与其地其人无涉
存档目录
2019-03-22 - 2019-03-22
2019-02-27 - 2019-02-27
2018-10-24 - 2018-10-24
2018-06-19 - 2018-06-19
2017-10-06 - 2017-10-07
2017-09-02 - 2017-09-02
2017-07-19 - 2017-07-21
2017-05-18 - 2017-05-28
2017-03-18 - 2017-03-18
2017-02-09 - 2017-02-09
2017-01-11 - 2017-01-22
2016-12-04 - 2016-12-23
2016-11-24 - 2016-11-24
2016-10-03 - 2016-10-30
2016-09-29 - 2016-09-29
2016-08-24 - 2016-08-24
2016-06-02 - 2016-06-02
2016-05-15 - 2016-05-15
2016-04-01 - 2016-04-26
2016-03-02 - 2016-03-05
2016-02-27 - 2016-02-27
2016-01-02 - 2016-01-21
2015-12-07 - 2015-12-26
2015-10-06 - 2015-10-06
2015-09-18 - 2015-09-18
2014-10-27 - 2014-10-31
2014-09-02 - 2014-09-25
2014-08-03 - 2014-08-31
2014-07-07 - 2014-07-31
2014-06-16 - 2014-06-30
2014-05-04 - 2014-05-31
2014-04-05 - 2014-04-24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