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这篇源于最近两个同事不断升级的争吵。这两个同事一老一少。一个来自乌克兰,是我的邻居;一个拉美裔,驻我对面。我们平时常常嘻嘻哈哈一起八卦新闻,如一个国际大家庭般处相甚洽。两人近日因着几个项目一起赶进度,各自都有些急躁,少不得意见不和就吵起来,吵完了还都顺便跑我这里诉苦。我听着其实是一团浆糊,浆糊里各占半边理,谁也不服谁,听多了恨不能拿耳塞把耳朵给堵起来。其实做设计本来就难有十全十美的方案,最终往往都会有妥协。妥协的结果能做到利大于弊就可以了,考虑到时间和预算,实在没有必要过于纠结细节。为什么两个平时很好相处的同事会因此天天吵得不欢而散?项目本身并不难做,问题到底在哪里?原来两人在合作讨论的时候都太直接,一下子从最初的商讨变成质疑对方,谁听着都接受不了。换言之,两人缺乏沟通的艺术。乌克兰同事经验丰富,事无巨细,然而如同天下所有的好厨子不放心别人做菜一样,他言词间无意中流露出的不信任让拉美同事颇为崩溃。年轻的拉美同事竭力维护自己立场的同时激发出向专家挑战的勇气和决心,于是争吵不断升级。所幸两人还没有失掉理智,如同婚姻中的伴侣那样,这对搭档虽然磕磕碰碰,还是让项目慢慢接近尾声,就是过程痛苦了些。
我自己是个口舌比较笨的人, 自知吵不过本土人士,索性是听的多写的多,说的少。但这样也不能完全避免人家上门来找麻烦。麻烦来了躲不过,我只好竭力回想别人怎么应付危机,怎么在言语上见招拆招。我见过大boss 如何有理有利有节地对付来势汹汹的开发商,如何在谈话中斩断枝末细节的缠绕,直接进入重点,也听过小boss 把一个简单的问题扯得离题十万八千里,各位相谈甚欢尽兴而归,然而归来后发现重要问题一个都没有解决,白白浪费了时间。说话的艺术就是这么重要,可以直接造就完全不同的结果。然而这种艺术说起来简单,靠的却是个人长年的修养,并非人人都能领悟并且融会贯通的。比如大boss的直奔主题方式,首先一定要有气场才能hold住,声音要洪亮,语气要肯定果断,手势要有力。当然最重要的是思维要清晰,明确自己的目的,这样才能让对方跟着你跑,而不是你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有些人,比如我自己,道理很明白可惜一说话就跑气,镇不住场子,这招就不管用了。想来大boss之所以能成为大boss一定是有原因的。
我有一个儿时的发小,在说话方面就颇有天赋。她最擅长的一招就是逮着人猛夸,男女老少通吃。所以不管走到哪里,她的人气都相当足,这和她的长相漂不漂亮无半分关系。当年的我曾对此不以为然---这不是说假话么。错, 发小跟我分析说,是人就一定会有缺点和优点,你要做的就是发掘对方的闪光点,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逮着了就猛夸,于人于己都无往不利。 多年以后我们的生活轨迹相行渐远,我在家庭和工作之间疲劳奔波,地球另一端的发小却翘着小腿,过起了相夫教子品茶唤友的悠哉生活,着实惹人羡慕嫉妒恨,我想她如此处世的方式是和她乐观宽厚的心态分不开的吧。
再来一个反面的例子,就是我那泼辣彪悍的老娘。老太太年幼的时候生活极度贫苦,很早又没了爹妈,只得如一棵野荆棘般挣扎长大,自然而然就秉承了本地粗野强悍的民风。她年轻时慧眼识得我老爹,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了知识分子家庭(老爹语)中的一员。老太太本来心地不错,护犊惜弱,可惜从年轻到老,一贯说话口没遮拦,有理不饶人,没理也要占三分。常常弄得旁人尴尬,因此吃了不少暗亏,自己尚不察觉。我们做子女的引为反面教材,接人待物没有一个肖她。老爹拿老娘没有办法,又怜她幼年多舛,只是一再容让,长年下来倒是练就了一副能纳百川的好脾性。只是到了老年,一贯忍受压迫的老爹脾气突然倔了起来,老两口没少磕磕绊绊 。老太太不会说话,明明是关心对方,一定要说得粗声粗气,比如对方不小心磕到头表示担心,出口就成了“你没长眼睛啊”。天凉了提醒对方加衣服,一出口变成了“你迟钝啊,给我多穿件衣服去。”我听着刺耳,曾提醒她能不能温柔些,后来发现,温柔一词对老头还真不起作用,一辈子的相处早就让他习惯了老太太的粗言粗语。老头喜欢钓鱼,有时天黑了都不着家,我好好说不听,老太太一开骂,老头就乖乖收拾渔具往回走,神了。老太太晚年夫贤子孝 ,儿孙满堂,生活理应十分圆满。可是人家不高兴,不高兴就到处诉苦,无外乎身体不舒服啦,儿媳妇又惹她生气啦,谁谁谁又不好啦,反正都是一些负面的情绪。这些消极负面的言词最后沉淀到心里,对她自己的身体造成了困扰,当真不值得。可是她自己不愿意改变,谁又能有办法呢?
如此看来,一个人说话的方式是由这个人的性格决定的,很难改变,不然这世界就不会有这么多争吵了。当知道对方的方式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是尝试着去调整自己的心态,还是选择了保持距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