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回国印象-房价居留权工资 |
| 今年回国,同各行各业的朋友交谈,自己在各处走动观察,对中国2012的情况有了一些总体的印象,在这里与读者分享一下。 关于房价 上海北京的房价并没有下降,比2010年只有上升。北京一个朋友的房子,在2010年还是2万2人民币一平方米,现在当地的房价已到了3万人民币一平方米。房价是一回事,房产市场则是另外一回事。房产市场绝对低迷,有卖方无买方,或者说有价无市。房产市场缺乏买方的原因,其一是房价太高,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需要买房却买不起,其二是政府政策干预。上海的朋友告诉我,现在政府明文规定如果已经拥有房产,就不允许再买房,如果拥有多处房产,则不允许转让出售房产。朋友说他的房子“死掉了”,真正变成了“不(能)动产”。这些政策表明政府决心把房价“打下来”,市场经济调控手段不灵,就直接使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但显然效果不明显,房价依然高悬。 在北京同搞房地产的朋友交谈,朋友说去年一年北京市区没有一个新的楼盘上市,只有在外围比如昌平还有一点开发。说到昌平,这是北京城乡交界处,是“蚁族”的大本营,大批在北京市区上班又租不起北京市区的房子的打工者聚居于此,每天挤地铁去北京市区上班,下班后再挤地铁回来,路上单程就得一二个小时,十分辛苦,但又没办法,没人愿意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交给房产商。结果在昌平,小平房式的建筑比比皆是,当地的农民都在自家院子里盖起二三层楼的小平房,其中能隔出几十个单间,每个单间也就能放一张单人床,每月租金100人民币。 朋友说房产商不再开发新的楼盘有几个原因,其一是现在地价暴涨,加上政府的税收,开发成本高昂,政府又不允许房产涨价,利润缩小。其二是没有市场,现在北京有大批楼房空关着,无人购买,在这种情况下再建新楼干什么?至于房价是否还会上涨,朋友认为政府不会房价大涨,因为现在高房价已经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成了政治问题,当局为了在18大时期保持政治稳定,一定会继续用行政手段控制房价。 尽管现在北京房价是天价,但实际上是虚价,因为卖主无法套现。如果一个人在二环上有一套房子要卖,理论上可以用3万人民币一平米的价格出售,但实际上找不到买主。这样的房价没有什么市场意义。 关于外籍人士在中国的居留权 北京的朋友说目前中国政府规定,第一,外籍人士不能买房,如果外籍人士必须在中国居住并交税达到十年,然后才能买房。不知道有多少外籍人士能在中国连住十年,而且谁知道十年后是不是又有什么新规定。第二,外籍人士在中国居留,需要每年更新签证。理论上说,可以申请长期居留证(绿卡),但是实际上很难拿到长期居留证。第三,外籍人士到60岁以后,基本上不再批准长期居留签证。那意思就是,请你走人,别在中国养老。 本人不知道其他外籍华人对此有何想法,但本人觉得中国政府这等于告诉外籍华人“你是外国人,我与你没关系了”。如果外籍华人能加入个“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之类,回国居留还能有很多优惠,但一般的外籍华人回国居留就很不容易了。加上现在去中国的签证需要出示国内家人的邀请信,回国实在是很不方便,我想就是那些把中国当作“祖国”、“娘家”的海外华人现在大概也快找不到“海外赤子”的感觉了。等外籍华人老了,想“叶落归根”回国养老是不可能了,到时候如果国内不再有亲戚写邀请信,连回国都不可能了。 看来从今往后,海外华人应该现实一点了。入了加拿大籍的,就安心做加拿大人,爱你的加拿大。入了美国籍的,就安心做美国人。少唱点“中国你永远是我的娘”。 传说中国政府很快会有鼓励海外华人回国居留的政策出台,等着看会有什么具体的条款吧。 关于国内物价和市场 这次回国,觉得国内物价上涨得不认识了。上一次街买点东西,动辄花去几千元。我去百货店里想买棉毛裤带回来,店员热情招待,很快找到了我的尺寸,一问价钱,130人民币一条!又不好意思扔下就走,最后买了一条。以后注意到衣服鞋子300人民币以下的是便宜的,就连上街吃点心,一顿也得出去几十元。唉,除非人民币贬值,否则以后回国真成穷人了。 但国内的小商品市场极大地繁荣,那么多有创意的小商品令人目不暇接,这说明资源被充分地利用于工作机会的创造。最后我买了一大堆小商品带了回来。 另外国内的服务现在做的很好,速度快质量高。我注意了一下,从机场到饭店,都是年轻人在做服务。年轻力强的人做服务,顾客自然容易满意,但这也说明国内就业市场的残酷,一个人做到40多岁就得失业了,好把工作位置让给年轻人。 关于国内工资 物价上涨,工资自然也随之上涨。事业单位的人每年加一二千元,外企则加得更多。做全球董事的同学告诉我,明年中国区员工的工资要涨10%,比我每年的3%强多了。就说现在,南京的一个普通外企工程师一年工资也有60到80万人民币。至于在外企中国区做老总和管理层的,一年一般100万到200万人民币,董事之类的还有奖金。一眨眼睛,国内的工资水平已经超过了国外。 最后贴几张在上海寻旧的照片。上海大部分地方已面目全非,在淮海中路却还有一段路能唤起昔日的回忆。 (成都路) (弄堂) (淮海中路上的几家老店) (街景)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