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維把“海一代”與“海二代” 兩個群體並排擺放到一起作為徵文主題,給寫手們提供了充分的發揮空間。那麼,“海一代”與“海二代”之間是怎樣聯繫和互動的呢?個人認為“海一代”與“海二代”是兩個物理形式上相互聯繫,思想本質上彼此排斥的群體。這兩個群體在日常生活中相互依存又彼此排斥,形成一個互動的過程。本文將簡要地聊聊自己對此的粗淺體會,求教大家。
先來打個比喻。“海一代”與“海二代”猶如被淹過的鹹蛋和沒被淹過的鮮蛋同時被放到一個清水罈子裡。“海一代”是被中國文化長期淹過的鹹蛋。“海二代”是鮮蛋。這兩個群體同時被放進這個罈子裡後,“海一代”自願或不自願地開始淡化自己身體內的鹽分,將體內的鹽分排放到罈子裡的水中。“海二代”身心潔淨地來到這個罈子裡吸收水中的養分,但卻不自願地被“海一代”排放到水中的中國鹽侵蝕着。“海二代”不甘心再被中國鹽淹蝕,努力地躲避和排斥,時時刻刻想要逃離這隻罈子。這就是“海一代”與“海二代”之間的互動過程。這個互動過程在我們“海一代、海二代”的生活中比比皆是,處處可見。多數情況下,這種互動是比較溫和的,但有時也會非常劇烈。下面,簡單地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一下。
先拿“狗”字舉例。“狗”這個詞在中國人的傳統概念中常常與壞人、壞事連在一起。人們說到壞人時常常說那個壞人“狗都不如”、“狗東西”等等。“海一代”到了海外以後,雖然對狗的具體認識有了變化,許多人還把狗尊為寵物。但是,在提到壞人壞事時還是會下意識地罵一句:狗東西!我本人就是如此。我養過狗,也很愛狗。但我在寫紀念狗的文章時,每遇到該寫“我的愛狗”時,內心還是覺得不舒服,只好用“我的愛犬”或狗的名字來代替。無獨有偶,網上的議論中也可見一斑。一次,我在一篇小文里插入一張我蓋房子幹活時的圖片。為了隱私和取樂,我用鄰居家的狗的頭像覆蓋在我的頭象上,形成“人身狗頭”圖。當我將此圖拿給鄰居看時,鄰居很感激我喜歡他的狗。但在萬維上,一位網友因為誤解了我的某一觀點,就在文後跟帖表示他藐視我的“狗”頭。言外之意,我的“狗頭”里出了錯誤的觀點。呵呵呵,你看,“海一代”中被淹過的現象舉不勝舉。
“海二代”從小就受到狗是人類的朋友,狗與好人好事連在一起的教育。他們對狗的心理和感覺與“海一代”有本質的不同。我兒子上中學時放學回家後要是看不到自己的狗,就會大聲問:我的狗哪?如果他聽到我罵狗或罵某個壞人是狗時,都會對我說狗是可愛和聰明的。批評我不該把狗跟壞人壞事聯繫在一起。在孩子的影響下,我也開始經常用“clever dog”讚揚孩子了。
接下來舉個男女生交往的例子。我家鄰居西人傳教士Tom家正在讀高中的兒子長得很帥。他交往了很多女孩子,而且是三天兩頭的換來換去。一天,我和鄰居太太聊天時提到他們的兒子很討女孩子喜歡,經常見不同的女孩來找他。我本以為她會掩飾一下,但是鄰居太太很自豪地對我說:這很好,我們夫婦很高興。我們不希望他現在就專一。要多接觸,多選擇,找到合適自己的。這種男女生交往中要“多接觸,多選擇”的做法與我們中國文化中的傳統觀念是不同的。
我們“海一代”早年在國內成長的時候,男女生交往是件很嚴肅的事情。青年男女談戀愛更是如此。講究專一,不能朝三暮四,更不許腳踩兩隻船。如果有人挑挑揀揀,換來換去,常常會被人們理解為不成體統,甚至不道德。來到海外以後,“海一代”雖然在對待男女生交往的觀念上有了巨大的開放性變化。但是,多年被中國傳統道德觀浸泡的身心已是難以徹底改變。聽到女鄰居如此說,我雖然懂得其中的道理,但是潛意識裡還是覺得有些彆扭。實際上,不管你承認還是不承認,“海一代”的這種觀念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海二代”。“海二代”相對西人的孩子來說,在男女交往方面也較保守和專一。
我兒子就是一例。我兒子上高中後參加第一次Home Coming舞會時,他去女孩家接女伴。女伴的妹妹也要與姐姐一起去湊熱鬧。女孩的媽媽跟我兒子開玩笑說:You have two dates tonight. 我兒子卻回答說:I can only have one! 那女孩的媽媽聽到後十分驚訝。
實際上,我們做家長的倒是常常對孩子說,高中時期這種Party上的Date只是一種社會交往,不必太認真。但是,孩子被我們大人日常生活中對待男女情感的態度和觀念潛移默化了。理論上,“海二代”們知道這種Date只是一種社會交往,不是真正的戀人。但是,在實際行動時,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人對男女生交往還是很嚴肅認真和專一的。可以看出,“海一代”對男女交往的日常態度和言談對“海二代”的影響還是很明顯的。
再舉一個飯桌上發生的事情為例,看看“海一代”與“海二代”對待同一事物的不同反應和互動。我有個的老闆是台灣人。她十七、八歲就從台灣來美國定居,至今已經幾十年了。由於多年在百強公司里當MANAGER,工作上,她已經很美國化了。可是,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她還是往往流露出中國鹽的味道。一天,她上班來時心情很不愉快。問她何事,她說:她兒子和兒子的未婚妻從首府華盛頓來家探親。準兒媳是地道的美國白人。為了款待準兒媳,她專門請假在家,動手做了一頓豐盛的晚餐。吃飯時,她主動夾些好吃的飯菜放到準兒媳的盤子裡。兒子看到後很不高興。背地裡批評她,說她這樣做是強迫別人,強迫準兒媳吃東西,不禮貌。我老闆很傷心,不理解為何自己辛辛苦苦做的飯菜,好心好意地讓人家都嘗嘗,卻遭到抱怨。更讓我老闆傷心的是,自那以後,她的兒子和兒媳不常回她家了。
其實,即使鹹蛋在清水裡泡了很長時間,其鹹味還是處處可聞,揮之不去的。“海一代”認為是好的習慣,“海二代”卻看成是不正常的行為。他們之間互動中的彼此排斥時有發生。
最後,再舉一個“海一代” 與“海二代”互動過程中發生劇烈衝突的事例。
大家對中國傳統文化中不重視隱私的習慣都有體會。長期以來,中國人不但不重視個人隱私,還喜歡打探別人的隱私。“海一代”到了海外,這種壞習慣也多少隨之而來。“海二代”在海外長大,接受的是西方文化,比較重視個人隱私。他們不僅僅重視和保護自己的隱私,也重視和保護別人的隱私。在這方面的互動中,“海一代”與“海二代”的相互排斥可能會很劇烈。
我們這個城市裡有一家中國人。“海一代”的爸媽分別來自香港和北京。女兒是出生在美國的“海二代”。該女孩曾在本市一所頂尖高中讀書,而且是本年級的前一、二名好學生。
女孩的母親為了讓女兒穩坐第一名的位置,常常督促孩子觀察同班其他好同學的動向,看看他們在幹什麼,時刻掌握他們的信息。“海二代”的女兒對此很反感,認為這是在做Spy,不道德。母親卻認為打聽一下同學的情況沒啥了不起的。母女倆經常為此爭吵,有時很劇烈。
一天下午放學後,女兒回到家中。母親又問起學校里的事情。當該母親得知別的同學在某項活動上做得比自己的女兒好而女兒事先對此一無所知時,就埋怨女兒沒有多去觀察別人的動向。 “海二代”女兒認為觀察別人的動向等於窺探別人的隱私,對此很氣憤。母女倆唇槍舌劍,矛盾激化。結果,正處在Teenager時期的女兒一衝動,拔出廚房裡的水果刀就捅了“海一代”母親幾刀,致使其母親因流血過多而不治身亡。“海二代”女兒也因此被判十七年少年勞教。一個本來好好的家庭就這樣在不正常的互動中破碎了。這種劇烈衝突在“海一代、海二代”家庭里並不少見。
那麼,怎樣才能形成一個較好的互動過程呢?我覺得, 首先,“海一代”要自覺地意識到自己是被淹過的蛋。雖然,大家都在努力地減鹽,以便使自己身心都融匯到海外的社會裡去。但是,被淹過的蛋就是被淹過的蛋,你再努力,也不可能恢復到原來的鮮蛋狀態,總會留下一點鹽絲鹽味。承認這一點,才能在與“海二代”的相處中時時提醒自己,不要有意無意地用自己身上的鹽臭去熏“海二代”。其次,在“海一代”與“海二代”的互動中發生衝突時,“海一代”要主動退讓一步,自覺檢驗自己是否鹽味復發。即使是好的鹽份,在“海二代”不自願的情況下,也不要去強迫他們。因為,“海一代”認為好的習慣,“海二代”不一定看成是合理的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