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唐麟達律師的博客  
唐麟达律师: 法律博士, 加拿大执业律师  
https://blog.creaders.net/u/7929/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唐麟達律師
来自: 我是满洲人, 是鞑虏,不是华人,更非中国人!
注册日期: 2013-09-25
访问总量: 68,47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还原一个真实的“奉系”和“伪满
· 百年中国伟人全是小学生文化
· 百年中国伟人全是小学生文化
· 百年中国伟人全是小学生文化
· 共产主义是悲剧
· 共产主义是悲剧!
· 共产主义是悲剧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成功人生的奥秘】
· 百年中国伟人全是小学生文化
· 共产主义是悲剧
· 史实 中国文化是出关的满洲鞑虏
· 毛泽东是斯大林的走卒 (录相)
· 薄案是冤案 华人没有法律意识
· 丑陋的中国人 美国大学演讲詞
· 网易∶唐麟达律师为中国人争取人
· 和大家晒晒我的黑名单
· 历史: 大清不是中国
· 趣谈姜维平和薄熙来 (2)
【满洲随想】
· 还原一个真实的“奉系”和“伪满
· 百年中国伟人全是小学生文化
· 共产主义是悲剧!
· 史实 中国文化是出关的满洲鞑虏
· 中国文化不是独裁文化
· 民主梦害了中国一百年
· 毛泽东是斯大林的走卒(录相)
· 美国为何选择黑人做总统?兼谈种
· 丑陋的中国人 美国大学演讲詞
· 网易∶唐麟达律师为中国人争取人
【大清威武】
· 共产主义是悲剧
· 史实:出关的满洲鞑虏创造了中国
· 中国文化不是独裁文化
· 毛泽东是斯大林的走卒(录相)
· 美国为何选择黑人做总统?兼谈种
· 薄案是冤案 华人没有法律意识
· 网易∶唐麟达律师为中国人争取人
· 万维 律师唐麟达 为中国人争取人
· 新华网 律师唐麟达为中国人争取
· 和大家晒晒我的黑名单
【律師日記】
· 中国文化不是独裁文化
· 民主梦害了中国一百年
· 美国为何选择黑人做总统?兼谈种
· 丑陋的中国人 美国大学演讲詞
· 工程师治国误入歧途 一点感受
· 为何我不鼓励华人子女学习法律?
· 为何不能凭录相给薄熙来定罪?兼
· 多伦多市长和重庆市长的不同命运
· 靠按照标准不能入罪 兼驳西湖长
· 薄案令我难以容忍之处
【薄熙來案件】
· 百年中国伟人全是小学生文化
· 史实 中国文化是出关的满洲鞑虏
· 民主梦害了中国一百年
· 薄案是冤案 华人没有法律意识
· 趣谈姜维平和薄熙来 (2)
· 趣谈姜维平和薄熙来 (1)
· 日本为何要发动辛亥革命 兼谈满
· 4. 习近平的成功=薄熙来的失败
· 为何不能凭录相给薄熙来定罪?兼
· 多伦多市长和重庆市长的不同命运
存档目录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还原一个真实的“奉系”和“伪满洲国” (转)
   

原文见: http://bbs.tigtag.com/thread-1941907-1-1.html


还原一个真实的“奉系”和“伪满洲国”


  918的时候,所有人都跟中秋节吃月饼一样喊一句勿忘国耻。也不知怎么个勿忘法。这些人大多丝毫不了解东北的近代史!就知道瞎吵吵。我们这个民族对 待历史似乎比其他任何人都要更重视一些,甚至连法统都不靠选票不靠民意,靠历史,不然也不会整天强调所谓的“自古以来”。这样一来,当局篡改历史或者选择 性无视某些历史的积极性也就高涨起来。对于这个“伪满洲国”,教科书上提之甚少,基本一句“3000万同胞沦为亡国奴,在日寇铁蹄下屈辱地抗争了14 年。”就全带过去了,这14年里发生的事情似乎也不多,三件:抗联打游击,挖矿万人坑,731人体试验,没了。1931年在满洲参加此三项活动的有 3000万人,1945年就暴涨到4500万了,看来关内有1000多万人偏好SM,着实在满洲找到了他们的乐土。

    不要以为敏感词是近几年的新发明。

    1985年长春电视台建台,拍的第一部电视剧叫《康德第一保镖传奇》,这康德不是哲学家,而是溥仪皇帝的年号,此剧一出遍遭光腚总局禁播,一因康德是敏感词,不和谐,二因康德皇帝保镖属于汉奸,严禁正面歌颂,本市电视台遂血本无归。

    这样的环境下想了解点秽史以外的历史似乎很难,所以我们这个民族总是记吃不记打,一而再再而三地往一个坑里跌,简称坑爹。

    但是近代史不像古代史,不太好编,尤其是日治时期的近代史,日本人数据记得详细,大楼盖得坚固,铁路修的瓷实,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而且经历过这段历史的 老人还有不少建在,我家里四位老人全部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东北,姥爷最年长,差不过跟李登辉一样大,奶奶在满洲国垮台的时候也17岁了,女子国高辍 学,四位老人全部全程经历了“伪”满洲国十四年。我又好信儿,经常跟他们打听那时候的事情,这些平民百姓眼中的历史似乎跟教科书和抗战电影有给人的印象有 些出入,而且还不小。此外,有很多无关紧要的零碎的历史片段TG是来不及和谐的,方方面面也能反映出当时的真实状况。

    而对于奉系军阀张作霖,官方口径也是负面评价!不就绞死了你们李大钊么?不绞死你还留着你?我们东北怕苏联你不知道啊?

本文意在去掉执念,拒绝忽悠,正本清源,让世人看看“伪”满洲到底伪在何处!奉系军阀到底“坏”在哪里!

“伪”满洲国的成立并非社会的剧烈震荡,而是在东北原有的社会基础之上“统治者易主”的一种“外科手术”式改变,所以满洲国成立前的历史也有必要在此列出。

918前的东北——半殖民地与僭主政治的奇迹

三国争霸

      有些地方产石油,有些地方产煤炭,有些地方产铁矿,有些地方产有色金属,有些地方有水利资源,有些地方土地肥沃,有些地方地势平坦,有些地方森林广袤,东 北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占尽了以上所有的优越条件,这样的地区,世界范围来看也是屈指可数,基本都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而且直到 19世纪后半叶东北 还处于人烟稀少的待开发状态,这自然引起了周围列强的觊觎,北有沙俄,东有日本,清国虽对东北拥有主权,但是无力控制,好在拥有地缘优势,离得近,人口 多,在移民上抢占了先机。于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东北全境,上演了一出近代国际版三国演义,华日俄三族你方唱罢我登场,此消彼长好不热闹,其影响至 今仍然留存在东北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说别的,如今日本遗孤和华俄混血的二毛子三毛子四毛子都并不鲜见。

      1898年,沙俄的中东铁路贯通,1903年,中东铁路支线南满铁路贯通,从而形成了东北丁字形铁路大动脉,这火车道就从哈尔滨修到了“达列涅”(大 连),途径长春、沈阳,如今的四大城当时就串成了串儿。东北的近代史也就围绕着这中东路和南满道展开了。你也许会问,不就是铁路么?有啥稀奇?铁路的意义 在当时跟20世纪前半叶的汽车工业、20世纪后半叶的航空航天和21世纪初的移动通讯互联网Web2.0 一样,属于能够拉动经济增长,改变全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新兴产业,谁掌握了铁路谁就掌握了财富和未来!

      此前中国境内的铁路都是十几几十公里长,詹天佑的京张铁路不过200公里,而且那已经是1905年了。中东路南满道加起来有2400公里,它使东北先于中 国所有地区迎来了真正的铁路时代!铁路修到哪里,资本主义工商业就跟到哪里,势力范围就划到哪里。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获胜,1905年《朴茨茅 斯》合约签订,俄国将长春以南的一切特权让与日本,老罗斯福还因为调停这事儿获得了19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但是“长春以南”包不包括长春居然在条约里 没有说明,后来日本又出巨资把长春赎了下来。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来自南满海城的小个子张作霖异军突起,1916年张作霖被北洋政府命为奉天督军兼省长、东三省巡阅使,成为了实际上的东北王,与 其说是王,不如说张是东北的僭主。至此,沙俄、日本、奉系军阀在东北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沙俄以北满的哈尔滨为据点,日本则以南满的大连为大本营、中 部的长春为前哨,东北本土势力则集中在奉天的张作霖麾下!时至今日,这四座城市的人看待东北历史的角度都不同,哈尔滨仍然以浓郁的俄罗斯风情闻名天下,大 连则是中国最亲日的城市,日本料理日资企业随处可见,而沈阳人则对大帅怀有始终不渝的情感,长春人比较精神***,因为这座城市坐落在G点上。




中东铁路哈尔滨车站,新艺术运动风格,此风格在20世纪初的欧洲非常流行!

                     

南满铁路长春站 ,新古典主义风格。




南满铁路奉天车站,日本明治维新“辰野式”风格。

从哈尔滨到大连——日俄殖民地与东北资本主义的发展

      首先要说,在TG土改以前,东北的土地一直是私有化的,而且地主的经营规模比中国关内要大得多。张作霖本人就是个大地主,张作霖在北镇有土地1100余 垧,在黑山有土地500余垧,在通辽西有荒地12.6万垧,在辽河岸边有荒地4.5万垧,在黑龙江一面坡有地近2万垧。1垧地等于15亩。我爷爷跟我说, 他太爷爷在清朝移民东北,到了他爷爷那辈,家里就有了60垧地,也就是900亩,900亩地在东北不算是大地主,小富农一枚。电视剧《闯关东》里也有这样 的情节:朱开山一家在山东要饿死了,到了关东之后第一年过年桌上就摆上了热气腾腾的白面饺子,此外还有鸡鱼鸭肉满满一桌,这些可以说都是基本属实的,还有一集,朱家成了地主之后,长工耍赖不干活,理由是“都两天没吃肉了!”可见当时东北长工的生活水平(在吃上)比现在的韩国要高。

      衡量某地的农业经济是不是小农经济的主要指标就是粮食商品率, 东北土地肥沃,地广人稀,与关内几千年的小农经济不同,东北的粮食生产在近代就已经达到了 很高的商品率,不但自给不是问题,商品粮还大量的输出到关内和国外,东北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最初也依托东北发达的农业建立起来,以面粉和榨油工业最具代表 性。

      随着铁路的开通和外国资本的涌入,东北广袤无垠的黑土地的潜力被逐步地开发出来!

      1908年,东北大豆在英国试销成功,同年沙俄纳坦索公司将东北大豆、小麦等粮谷五千吨输往美国,哈尔滨粮食交易所也在同年将在东北购买的1000吨大豆销往敖得萨。德国、意大利、荷兰、加拿大也先后取消对东北大豆进口的限制。从此,东北大豆对欧美的输出明显增加,东北粮食生产迅速被纳入世界市 场中。1908年以后,东北的大豆三品输出不仅数量猛增,而且很快由向关内市场输出转向国外市场输出。1908年东北大豆输往日本者占35.9%,输往欧 洲者占5.4%,输往中国关内者占总额的58.7%;1910年,输往日本者占12%,输往欧洲者占67%,输往南洋者占1%,输往中国关内者仅占 20%。东北大豆迅速成为中国出口贸易的拳头产品,“其声誉几超丝茶”。1909年,东北北部新垦区小麦的输出率为80%,大豆输出率为70%,东北迅速成为以面向国外市场为主的大豆商品生产基地和出口贸易基地。东北大豆在20世纪30年代一度占领了80%的全球市场份额!

       豆城长春

       长春土壤属于世界著名的肥沃黑土壤带,是种植大豆最为理想的土壤。到十九世纪末,长春的大豆种植面积占到了耕地的20%。

       据统计,从1864年至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前的39年里,长春经营口港出口的大豆,年均约11万吨,占营口港出口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20世纪初期,随着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的通车,长春的粮食、豆制品外运更加通畅,辐射半径明显加大,长春豆城的名气渐渐随着铁路线的延伸远播海外。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国际市场对大豆制品的需求量增大,长春的大豆贸易更加兴盛,在当时的南满铁路长春车站,大豆堆积如山,日夜不停地装车外运 。

        据统计,从1917年至1920年,长春每年平均出口大路51万吨,豆城的名气逐渐传遍日、俄、西欧和北美 。长春开始具有了国际色彩。




黑土地与东北大豆

        中东铁路通车前后,大批俄罗斯人进入东北,在1902年时已经有3万人。俄罗斯人在东北对东北的商业工业进行了投资。最先投资的行业,当属面粉行业。早在 1900年,俄罗斯人就在哈尔滨的松花江边建立了拥有资本38.4万卢布的满洲第一面粉公司,随后,中东铁路公司又在第一面粉厂旁边建立了第二个面粉厂。 1902年,中东铁路公司将第二面粉厂转让给俄私营业主。同年,在哈尔滨俄罗斯人又建立了科瓦列夫斯基面粉厂。到了1903年,在哈尔滨相继建立了俄国面 粉公司、波罗金面粉厂、东方公司面粉厂、捷秋克夫面粉厂等公司(同时也在长春投资建立了宽城子面粉厂)不仅仅面粉行业,其他行业俄人也多有渗透。俄罗斯人 除了在东北其他地区建立了造酒厂外,在1903-1904年在哈尔滨马家沟也建立了造酒公司。(应为柴科夫斯基技师酿造所)





       

        除了面粉和榨油行业,各种近代轻重工业也随着日俄资本的到来建立起来,1911年,本溪湖制铁工厂建立,仅晚于洋务运动的汉阳铁厂,不同的是本溪湖铁厂是股份制企业,不是官僚企业。1898年,哈尔滨中东铁路总厂建立,至今还在。




本溪湖铁厂的高炉

        不仅仅是工农业和交通运输,沙俄与日本的殖民者在文化、教育、医疗、建筑、城市建设等等诸多方面为东北带来了现代化和西方文明,俄国本身是一个相对落后的 列强,但是来到哈尔滨的俄国移民则大多是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精明商人,犹太人占了很大比例,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的父亲就葬在哈尔滨。十月革命之后更是有大批白俄贵族避难哈尔滨,其中更不乏学者和工程师,他们不但建立了中东铁路技术学校(今哈工大),中东铁路商业学校等学校,更给东北带来了中国最早的电影院,中国最早的啤酒厂,中国最早的出租车,中国最早的交响乐团,哈尔滨“康季莲娜”乐器店当时中国名气最大的乐器商店之一。经营世界最新款的各种管弦乐器、乐谱和唱片,直到1966 年以后才消亡。时至今日,哈尔滨每年夏季都举办“哈尔滨之夏”音乐节,可见西方音乐在哈尔滨市民中广泛的接受程度!

      有这样一种说法“哈尔滨三大怪,大列吧像锅盖,喝啤酒像灌溉,自行车把朝外”可见啤酒与面包这样的西方饮食在当时哈尔滨的普及程度,哈尔滨红肠在 东北更是无人不晓,那位当年来自欧洲立陶宛的移民可曾想到自己创办的家乡风味在欧亚大陆的另一端能够历经百年经久不衰?!在建筑方面,哈尔滨也可以称得上 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已被土共毁灭),从拜占庭到巴洛克,再到当时的新艺术运动,哈尔滨的老建筑多姿多彩,风韵十足!日本学者西泽泰彦曾撰文说:“哈尔滨新艺术运动建筑之集中,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如果我们称哈尔滨为‘新艺术运动建筑城市’,它是当之无愧的。”

        当 时的哈尔滨是多种族多文化的聚集区,东北人、俄国人、犹太人、东欧人也能够和平共处,甚至日久生情喜结良缘。我最好的朋友就有1/8俄国血统,他祖上有人 取了俄国女人,我还认识有1/4的,他们这样的二、三、四毛子在哈尔滨太常见了。季羡林留德途中路过哈尔滨!他记述到“这是我第一次到哈尔滨来。 第一个印象是,这座城市很有趣。楼房高耸,街道宽敞,到处都能看到俄国人,所谓白俄,都是十月革命后从苏联逃出来的。 其中有贵族,也有平民;生活有的好, 有的坏,差别相当大。我久闻白俄大名,现在才在哈尔滨见到,心里觉得非常有趣。”对于当时哈尔滨人的生活,季羡林恐怕是十分的羡慕!他说“除了食品店以 外,大街两旁高楼大厦的地下室里,有许许多多的俄餐馆,主人都是白俄。女主人往往又胖又高大,穿着白大褂,宛如一个白色巨人。然而服务却是热情而又周到,饭菜是精美而又便宜。我在北平久仰俄式大菜的大名,只是无缘品尝。不意今天 到了哈尔滨,到处都有俄式大菜,就在简陋的地下室里,以无意中得之,真是不亦乐乎。我们吃过罗宋汤、牛尾、牛舌、猪排、牛排,这些菜不一定很“大”,然而 主人是俄国人,厨师也是俄国人,有足够的保证,这是俄式大菜。好像我们在哈尔滨,天天就吃这些东西, 不记得在那个小旅店里吃过什么饭。”可见当时哈尔滨人整天吃俄国大菜可不是什么稀罕事。我有幸在北京的基辅餐厅和哈尔滨华玫吃过正宗俄国大菜,其美味至今 让我念念不忘。关于大列吧,哈尔滨还有这样的顺口溜“上有天堂,下有列巴郎。大姑娘行三辈子好,才能嫁给列巴郎。”。最初从事制作“大列巴”的面包师,多是来东北闯关东的山东人,由于他们工作吃苦认真,收入也很可观。20世纪早期的哈尔滨,无论是建筑还是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中国城市中都是数一数二的。而且中国人能够分享到经济成长的成果,比如作家梅娘的父亲孙志远就是当时在远东赫赫有名的大资本家,梅娘生在符拉迪沃斯托克。




哈尔滨街景




哈尔滨的建筑,一派欧风欧韵。



哈尔滨的建筑与街景。

         与此同时,在南满道的另一端,新兴港口城市大连的建设也是如火如荼!大连本是沙俄始建,原名“达列涅”日俄战争后易主日本,改名大连,就是达列涅的音译。 早在沙俄统治时期,俄国在大连就下了血本!根据2009年大连档案局在俄罗斯四个国家档案馆获得的史料显示,沙俄对大连的定位类似于今天的旧金山和温哥 华!

         “大连湾港位于伟大的西伯利亚铁路末端的一个站点,日益繁华的黄海中心,具备所有的优势,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全世界重要的贸易中心。”——沙俄财政部1899年N239密档。
           “在占领这个港口之后,宣布其将对所有国家的商务舰队开放港口。为追求财富,我们欲在它周边着手兴建城市设施,并将其称为‘达里尼’。”

    ——1899年8月沙皇尼古拉二世发布的《关于兴建达里尼市和赋予这个城市自由港权力》敕令

    “随着港口的兴建,世界各地的工商业将涌进大连湾,随之而来会有巨大的商业效益,毫无疑问会在维多利亚港湾(注:大连湾)诞生城市的生活。

    眼前有许多北美州城市的例子,例如旧金山、芝加哥、温哥华和其他城市,由于兴建了铁路和港口,几十年的时间,由贫瘠的小村庄演变成人口众多的繁华的城市。可以想象,大连湾将具备独特的发展条件,也会这样快速的发展。”

    ——沙俄财政部1899年N239密档

          到1904年俄罗斯人对大连的港口和城市建设总统投资了2800万卢布,而对于旅顺港的投资达到了1200万卢布。




沙俄大连规划图

       日本接手大连之后,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俄国人当年的规划,建筑上也以欧洲风格为主。日本满铁接受了大连港的拓展工程,在大正末年(大正日本年号,1911年 —1926年)拥有12200尺的西防波堤和1200尺的东防波堤的内港修建完毕。能同时停泊2000吨船只1艘,3000吨级船3艘,4000吨级船3 艘,5000吨级船8艘,6000吨级船6艘,8000吨级船8艘,1万吨级船2艘,合计183000吨。延长14400尺的码头从此具备了水上面积约 90万坪,年吞吐量700万吨的能力。满铁从创立到昭和2年(1927年)投入了2979.5万日元的筑港费,码头,仓库事物所投入了1897.4万日 元,船舶投入了4218万日元,总计5298.7万日元。

        而港口运力的提升,贸易中转额也是不断上升,1907—1910年,中转贸易额占总贸易额的在10%以下,1912—1920年,则提升为10%以上。

        而港口的拓展也带动了大连的发展,大连原本为一个小渔村。在1903年,大连人口大约有29939人,1915年增加到了77184人,1925年则增加 到了197907人。至此,大连与沈阳,哈尔滨并且为东北三大20万人口以上城市。港口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的商业,仓库业,期货交易,各种中介服务结 构,房地产,保险业,金融的行业都勃然兴起。大连港的拓展,终究带动了整个城市工商业的繁荣。此外,总部位于大连的“满铁”(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还同时 经营满铁医院,满铁中央实验所,南满洲工业学校等等的教育医疗和文化设施和满铁大连机车工厂等工业企业。
         日本的著名文学家夏目簌石在《满韩漫游》一书中着重描写了大连,他在书中提到了满铁开发的用大豆油制造肥皂的新技术、大连的电车系统,甚至还有新奇的“电气公园”(我们叫游乐场)。




大连大和旅馆(Yamato Hotel Dalien) 始建于1914年,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内部装修奢华至极,我在里面吃过日本料理,还在二楼的“大和喫茶店”一边喝咖啡一边欣赏中山广场的景色,周围的建筑均系欧洲风格。




建于1909年的大连电车系统,至今仍在使用,票价一元,电车车身为木质,把手是黄铜的。货真价实的真古董,可比北京前门那破玩意儿假古董强多了!




今天的大连中山广场,仍然是尖塔,穹顶和圆柱的舞台

张作霖,不只是军阀——东北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

      提起东北近代史就不能不提张氏父子,在很多人印象里张作霖是个绿林出身的封建军阀,但在老一代东北人的心目中,张作霖的地位可能远远高于孙文和耄,是不折 不扣的东北国父。这一点从单田芳老师的评书《乱世枭雄》的受欢迎程度就可看出来。张作霖出身关东绿林,不乏匪气,更有关东土匪见风使舵的特点,所以他对日 本人的帮助和扶植是来者不拒,但张毕竟受过几年的传统教育,并非文盲,骨子里还算个民族主义者,并且性格彪悍,不甘当日本或者沙俄傀儡,再加上自己拥兵自 重,更添了几分跟列强叫板的资本。因此最后被人在皇姑屯炸死(究竟是日本还是苏联所为,目前有争议)。

      随着外国势力深入东北腹地、铁路的贯通和商埠的开放,东北本土势力在与外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接受了资本主义的生产生活方式,东北民族资本主义诞生,而 这股势力的领导者就是张作霖,据1926年10月10日成都《民视日报》所列财产表显示,北洋时期, 71个官僚军阀要人私产总额达63000万元,而张作霖个人则独占5000万,高居榜首。前文已经提到,张作霖拥有的土地是以百万亩计的,是东北最大的地 主,此外,张作霖也是个精明的投资人、银行家和慈善家,他出资兴办实业,开矿设厂,修筑铁路,并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兴办学校,发展武备,有力地促进了 东北地区的现代化进程!

       张作霖先后以自己或张学良名义投资的矿厂有:八道壕煤矿、鹤岗煤矿、中兴煤矿、西安煤矿、复县复州煤矿、兴城县榆树沟煤矿、兴城富儿后沟煤矿、阜新煤矿、 蛟河奶子山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奉复印刷石矿公司、永兴铁工厂股份有限公司、海城大岭滑石矿、集安县马宝州金矿、铁岭县东牧养正砂金矿、兴城县和凤城县的5 处锰矿、岫岩县的钢玉石矿等等。张作霖投资或入股的工商企业还有:大亨铁工厂、大冶铁工厂、政记轮船股份有限公司、宁古塔发电所、恒源丝厂、肇新窑业公 司、奉天纺纱厂、八王寺汽水厂、惠临火柴公司、大昌兴军衣庄、魅祥畲军衣庄、魁盛祥军衣庄、奉天东方粮栈、奉天强华公司灰铺、天津恒源纺织有限公司、中日 合办兴发公司等等。张氏父子在东北类似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第奇家族,是僭主,一百垧地算作富户,张作霖有二十万垧地;拥有一家商号算作财主,张作霖的商号遍布东三省;有一处矿厂可富甲一方,张作霖有上百个矿厂……

      张学良晚年接受采访时曾与记者有一段对话:“东北老百姓一直怀念我们张家父子,因为,我张家父子从不刮地皮。”“那钱从哪里来呢?”“粮食丰收时大量收购,冬天再高价卖出去。”“那收购的资金从哪里来?”“从官银号拨用。”

      张氏父子统治东北的1916-1931年短短的15年间,除了中东路和南满道沿线的日俄殖民地以外,东北其他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尤以张作霖的大本营奉天最为突出。在此期间,东北民族资本逐步由土地和传统商业延伸到现代轻重工业、交通运输业和金融服务业。民族资本家杜仲远创办了中国 首家机器制瓷工厂,并在竞争中击败了日本企业,1929年东北的辽宁迫击炮厂开始试制汽车,1931年试制成功载重1.5吨的“民生牌”卡车,并打算批量 生产,此计划被918打断。1921年张作霖创办东北三省兵工厂,自行生产枪炮弹药,是当时中国境内实力最雄厚的兵工企业,生产的枪炮种类多、质量好,是 当时唯一生产过加农炮的企业,机关枪、榴弹炮也实现了量产。此外,东北民族资本还致力于修建铁路,以同沙俄的中东路和日本的南满道竞争。

      


奉天纺纱厂车间




奉天纺纱厂




肇新窑业公司办公楼




东北三省兵工厂,后来日本人在此基础上建成亚洲第一大兵工厂,机器设备一万多台,员工三万余人! 后来土共在此基础上建立黎明航空发动机厂。




东北自产民生牌汽车,后来日本在此基础上建立同和自动车株式会社,1938年年产轿车3800台,卡车480辆。

      1925 年,奉海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官商合办修建奉海铁路,官股由奉天省财政厅投资,由东三省官银号支出。商股在各大银行、各地银行和各商民个人中募集。商股 不足额或整个投资不足部分,由财政随时垫支,保证了筑路资金来源。公司章程明确规定:“入股者以本国籍人民为限”,公司股票为记名式有价证券,股票可在中 国人之间转让,“不准转让或抵押给外国人”。1927年铁路建成,技术全部来自本土,营业里程337公里。除此之外,东北官商还修建了吉海,陶昂等十余条 自主铁路,到20年代末,东北民族铁路里程已经占全国民族铁路总里程的82.3%。




张作霖时期东北修建的奉天北站,其规模体量,建筑形制均不输给日俄火车站!




奉海铁路奉天东站




吉海铁路吉林西站,德式风格,不输给德国人修建的老济南车站!完全东北人自己修建。

      随着东北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蓬勃发展,张作霖越发财大气粗起来,他说“我初接奉天省事情的时候,奉天欠两千万外债.现在不到六年,我把这些外债都还干净了.另外还积了两千万来.拿奉天省作个比例,可见整理全中国的财政也是不准的。全国这点外债,东三省若发展起来,使使劲,只三省之力也可还清了.就现在说,只要我姓张的今天发一道命令,使人民每人摊多少公债还外债,不数日就可把钱凑齐.我不是吹,只要你对人民有信用,人民自然愿服从你.现在中国的纷乱,全是自私自利的官胡子闹的.你们看这国家,还成个国家样子吗? 一个孙大炮天天嚷北伐,吴佩孚这个大英雄,起先天天讲民意,现在跑到湖北去,打了一个西里哗喇.总之,治理中国并不难,只要大家为公便行了。”

      孙中山本人也叹道:“我们搞三民主义这么多年,民生竟不如东北的张氏父子了!”
     

      有钱自然好办事,1923年,张作霖委托奉天省长王永江创办东北大学,资金本来是奉天六,吉林三,黑龙江一,后来吉林省议会觉得自己也得有大学,在吉林城 自己建了个“吉林大学”,于是变成了奉九黑一。由于东北在当时的中国最富裕,所以东北大学很快便发展成了当时全国校园面积最大,学生人数最多,经费最充 足,设备最先进的大学。东北大学开课后,在聘请师资上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外省学者不了解奉省财政状况,唯恐来东北大学教书,月薪用奉票发给,一旦奉票贬 值,必至影响收入,因此不愿应聘。了解此情况,张作霖当即作出决定:“凡大学教授等薪金,一律用银元发给,并不许拖欠。”为吸引一流学者来此任教,东北大学所设定的薪金和待遇相当优厚,甚至高于国内的几所知名大学。以教授为例,北大、清华教授月薪300元,南开240元,东北大学则为360元。后期章士钊等人竟高达800元。 东北大学还为教授们盖新村,建别墅,安排宽敞舒适的住宅。教授们回北京探亲,还予以报销往返路费。据东北大学1928年的统计,在其128名职教员中,留 学归来的有77人,其中11个博士、37个硕士、29个学士。而且他们其中大部分留学美国,毕业于美国的一些著名的大学,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乃尔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其余40名即使没出国“镀过金”,也是毕业于国内一些知名的高等学府,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等。其中比较有名的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章士钊,黄侃等。

      东北大学的教学设备在当时国内也数一流,全部购自德国。 东北大学的实验仪器和机械,诸如物理和化学仪器、工学机械、动植物标本、图书、工厂设备,几乎无一不备,这在国内名校中也不多见。据1926年的统计,学 校藏书共33164册,各类仪器标本共13516件,以及价值达86. 53万元的机械设备,为学生阅览、实验和实习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至二十年代末,东北大学己是国内学生最多的大学,教授300人,学生3000人,而当时北京大学也只有学生2000人。

       除了东北大学,张作霖主政东北期间,各地在张作霖的支持下兴办了大量的职业学校,师范学校和中小学,张作霖时期,奉天的师范学校就已免收学费了,而且还发给伙食费,这些费用全由奉天省政府买单。人们常说,没有免费的午餐,可是奉天的师范学校不仅有免费三餐,而且标准还不低呢。例如奉天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伙食早餐为大米粥、咸菜;中午大米饭、四菜一汤,两荤两素;晚饭四菜一汤,皆为素菜。星期六午餐改善伙食,有坛肉、木须肉、烧黄花鱼,烩海参等。另有其他如沈阳高等师范学校,伙食也是非常丰盛的。




东北大学旧址,其校园建筑不输给欧美大学




吉林大学校舍,梁思成亲自设计!满洲国时期为国立高等师范学校,现为东北电力大学教学楼。




沈阳同泽中学,其校园与欧美并无二致!

        由于财政宽裕,奉军在当时中国的所有武装力量中是首屈一指的,实力高于蒋介石的“中央军”,奉军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支陆海空三军俱全的现代化军队,陆军30万人,亦拥有一定数量的坦克,海军水面舰艇21艘,3.22万吨,东北空军是中国最早的成规模空军力量,鼎盛时期有飞机300余架,东北航空工厂到1929年已经可以自行生产机身、尾翼、螺旋桨、发动机支架、部分航空仪表、照相器材等航空产品三四十种,后来满洲国在其基础之上成立满洲飞行机制造株式会社,生产飞机,再后来,这家工厂就变成了大名鼎鼎的沈飞!

        1924年,奉天实现与德国、法国单向无线电通讯,1927年,奉天大型短波电台竣工,实现与欧洲双向通讯,奉天无线电台承接当时欧美与上海,天津,汉 口,北京等地的国际无线电报业务,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无线电台。1931年上半年,东北已建成无线电台9座,正在安装5座,有线电报2.3万里,占非外资 电报里程的98%。

        当时东北的体育事业亦有发展,就读于东北大学体育系的刘长春在1932年代表中国参加洛杉矶奥运会,成为中国奥运第一人。




刘长春是东北人,毕业于东北大学体育系,参加奥运会也由张学良个人资助,据他讲,他的白色背心和黑色短裤代表东北的白山黑水。



         纪录片《振兴东北》曾经这样提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东北已经成为中国农业最发达、工业最发达、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事实上把中国换成整个亚洲大陆都不为过。

         当时的东北已经建立起发达的铁路网,现代的通讯和邮政系统(航空邮政),数座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形成了以面粉、榨油、酒精、纺织、火柴、制瓷、皮革、烟草 为主的轻工业,和以钢铁,金属冶炼,机械制造等为主的重工业,并初步发展了当时较为先进的汽车工业和航空工业!不借助外国教会建立了西式大学,教育和体育 事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相较大中华区其他地区要高。

         但是半殖民地与僭主政治结合也有着极大地弊端,首先没有一个稳定的政治体系,事实证明张作霖是个好僭主,但并不是一个出色的父亲,东北乃至整个大中华区的 杯具全赖张学良。其次东北地区没有统一的金融体系,货币发行混乱,乡村和偏远地区土匪横行,不利于商品和资本流通。当时的东北正处于前现代社会到现代社会 的过渡阶段。不过正像弗里德曼在《资本主义与自由》中表述的那样,经济自由是政治自由所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而且事实上也是政治自由的一部分。当时的东北,显然是一个个人拥有经济自由的竞争社会。僭主在,民主还会远么?















献给山河壮丽的、无比富饶的满洲,以及生活于其上的,跟我说着同样语言的,可爱可气又可怜的,快被忽悠瘸了的同胞们。



还原一个真实的“奉系”和“伪满洲国”(上)

918的来龙去脉和各方的博弈

      本上篇已经提到,早在1905年,日本就已经攫取了长春到大连的南满道,这南满道可不仅仅是铁路那么简单,还包括了“满铁附属地”,说白了就是“租界”。 南起大连,北至长春,只要有满铁火车站的地方,就一定有“满铁附属地”,满铁附属地俨然就是一座座日本小城市,南端的大连还不小呢(大连地位更特殊些,叫 关东州)。在满铁附属地内,日本人聚集,商业发达,现代化程度较高,日本人经营商店,工厂,医院,学校,银行,邮便局,警察署,和水电煤气等等市政设施, 日本神道教神社什么的也是有的,另外日本也可以在满铁附属地内驻军。据记载,20年代末长春满铁附属地(现在的站前,西广场,南广场一带,南至胜利公园) 有26000日本人,也就是说,到了1931年,日本势力在东北腹地的存在已经有26年了,这么久,一代人已经长成了。东北人当时跟日本人共同生活在一片 土地上,对日本人和毛子都是见怪不怪。




满铁附属地的横滨正金银行长春支店(分行)




满铁附属地内的长春邮便所(邮局)




满铁附属地内的长春取引所(股票交易所)




长春满铁附属地鸟瞰,面积不大,但是也有公园,田径场,棒球场等公共设施。





       918 时,张学良这个***正在关内跟蒋光头搅基,所以东北军主力都在关内,剩下的一点儿也接到不抵抗命令,跑了。所以只一晚上日军就占领了沈阳城,9月19日南 满道和安奉线沿线18座城市被日军占领,当天,长春日军跟驻长东北军发生零星交火,不到一天功夫就占领了长春,9月21日,日军大摇大摆开进吉林省城吉林 市。

      原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1931年生于吉林市的于志钧在他的回忆录《蚕食》里提到:“听父亲说,当年日本兵进占吉林时,我三伯父(当时二十多岁)骑自行 车,沿吉(林)长(春)国道(公路)去看,看到日本兵列队行进,就骑车跑回来,报信:日本兵到什么地方啦!一会儿,又骑车跑去,看日本兵离吉林多远了,又 回来报信;直到日本兵开进吉林城。毫无紧张气氛。”根据当时的照片,日军在长春站集结时也惨遭当地百姓围观。看呗,也不是头一回见这帮日本兵。

      这就是当时东北老百姓的反应:大帅那不争气的儿子都带兵跑鸟…… 俺们能怎么办?跟日本兵单挑吗?

      后来日军相继占领黑省各城市,在江桥遇到了黑龙江省主席马占山的抵抗。马占山出身绿林,其实当时东北大部分实权人物都是出身绿林,大帅张作霖本人都是绿林 出身,也就吉林省的熙洽和辽宁省的臧士毅算有点文化,日本陆士毕业,在奉系被称为士官派,其实奉系作为一个前现代的集团,内部的斗争是十分激烈的,不然也 不会有之前的郭松龄反奉。支那的烂污文化就讲究个家天下,不沾亲戚不办事儿!所以当时兴拜个把兄弟儿啥的,一问全他妈是把兄弟儿,张作霖被朝廷招安之后就把自己把兄弟儿杜立山给灭了。后来的伪满大员张景惠就是张作霖的把兄弟,蒋光头和张败家也是把兄弟,弟弟兵谏哥哥,哥哥软禁弟弟, 这基搅的可真失败!所以说什么把兄弟都是胡扯,人人心里的小九九算的比计算机都快。回头说马占山,东北的绿林有个习惯,见风使舵,骑墙,什么兄弟情民族义 啊,我管你那个?大帅都是如此,打不过就投降,于是马占山打着打着就投降了,当了40多天满洲国军政部长,后来又觉得不合适了,就经苏联回关内了。

      就这样,日军随随便便就把满洲占领了,当时日本国内都乐开了花,“满洲是日本生命线”的论调在当时的日本尘嚣之上,睡一宿觉的功夫这生命线就到手了,这不是天上掉馅儿饼嘛!

      早先TG为了抹黑蒋光头,说他命令张败家不抵抗,后来张败家出来辟谣,说不抵抗的命令是自己下的,不关蒋介石的事儿。事实上当时蒋介石根本管不了张学良, 以张学良的家底儿,把蒋介石灭了都有可能,不服关门放坦克+用飞机炸你!当然啦,当年张学良搞“东北易帜”把东北名义上并入中华***就是想拉蒋介石下水, 到时候日本真打过来这打的可就是中华***啦!老蒋你不能不帮忙吧!嘿!这老蒋可真就不帮忙,虽然他没下令不抵抗,但是他也没帮着抵抗:东北跟我有一毛钱关 系啊?你张学良爱打日本打去,不打拉倒!让我蒋中正耗实力帮你打架?没门儿!张学良心里也盘算:和着我挂着青天白日旗挨这跟日本掐,到时候打得差不多了, 这还挂着青天白日旗呢,等你派接收大员摘桃子啊?我爹几十年不是白干了?没门!

      都想保存实力,于是乎就都不打。其实无论是张跟蒋都不了解日本,当时发动918事变的就是几个关东军参谋而已,根本没得到日本政府的认可。兵力也不过一万 多人,这么几个小朋友分摊到东北全境,熊瞎子野猪大老虎都能把他们弄死!这也不稀奇,要不怎么说是前现代社会呢,东北军坦克开着,机关枪用着,飞机好几百 架,然后……然后……居然没有情报部门!不是说奉系的保密工作做得不好,而是根本就没有保密工作。皇姑屯事件前,张作霖从北京撤回沈阳,临走,北京火车站 堆满了张家的行李,大包小裹的,全世界都知道张作霖要坐火车回家了,你这不是找炸么?

      对于日本的威胁,大帅张作霖曾经对张败家说过这样的话“我就不信你小子的话,你是胆小鬼...我们兵工厂里有二三十万支好枪,有一千多门迫击炮,天上有飞 机下蛋,地上有四条腿的骑兵...我就是不怕日本子,日本子在南满铁路顶多有一万三,我要打日本子,先叫藏式毅召集南满路沿线各县县长,公安局长开个会, 定个日期,一夜之间就把铁路都给扒了,给他埋在地下.咱东北军有三十万,重兵先占领旅顺大连,一万多日本子就交待了.咱怕日本子干啥呢?”

      这 话中无处不透露出一代枭雄的匪气,张作霖是真敢跟人拼命这个应该不会有问题,不然也不会被暗杀。不过就算是大帅在,他真把南满道扒了,那事情可就大了,这 得罪的就不只是关东军,而是得罪全日本,反倒给日本制造了全力攻占满洲的借口,如果东北跟日本全面开战,最后还是要输的,但是肯定也会给日本很大打击。以 我们今天对当时事态的了解程度,张学良能够采取的最佳策略就是积极抵抗关东军(这个不难),承诺保护日本在满既得利益,一边稳住日本民意,一边求助于日本 的反战政府和国际社会,这样一来就一定能把事端压下去。当然这都是几十年以后的马后炮,张学良若非具有远见卓识和出色能力的领导者绝不可能有这般智慧和手 腕。

      总之张学良稀里糊涂的就把东北送给日本人对于他自己肯定是个败笔,单单张家在东北的私产就有数千万,被日本没收无数。

被误读的李顿报告

      话说918后国联派出了一支调查团调查“满洲事变”的真相,调查团由以李顿伯爵为首的5人组成,他们分别来自英美法德意。尽管关东军费了一番心力掩盖事实 真相,但是这并未能阻止后来的《李顿报告》得出不利于日本的结论,国联以42票赞成1票反对通过了《李顿报告》,这导致日本当即退出国联。满洲国的成立从 观感上实为一出闹剧,把清逊帝溥仪搬出来拉大旗作虎皮随便谁都会感到不屑。我很纳闷关东军为什么会那么幼稚。

       《李顿报告》否定了日本在满洲的军事行动属于自卫,并且否认了满洲国是一个由自发独立运动产生的国家,主张东北军与日军均撤出满洲,但是报告承认日本在满 拥有特殊利益,主张在国联框架下对满洲实施区域自治和国际共管!报告主张“兹提议以外国教官之协助,组织特别宪警,为满洲境内之唯一武装力量。……故一旦 组织完成,其他一切武装力量即应推出满洲境内。所谓其他一切武装力量,包括中日一切特别警备队或铁路守备队。……自治政府之行政长官得指派一定数额支外国 顾问,其中日本人应占一定比例。……行政长官当从国际清理银行董事会所提出的名单之中,指派一外国人为满洲中央银行总顾问。”

        《李顿报告》显然不认为张氏父子的僭主当局是满洲的合法统治者,南京政府就更没份儿了,当然,日本人独占满洲也是毫无道理的,满洲应当自制,并实施“机会均等”和“门户开放”政策。

        这一报告一出,遭到了南京政府控制范围内的人民和学者的普遍反对。

        胡适却撰文赞扬这个报告,说它是一个“代表世界公论的报告”;并称赞李顿调查团是“审慎的考查”,“公平的判断”,“为国际谋和平的热心”,“他们这七个月的辛勤工作,是值得我们的感谢和敬礼的”。对于“满洲自治”,胡适也全盘接受,说他“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反对的理由”。

        如今的官方舆论一提李顿报告,无非就是说“英美帝国主义与日本帝国主义相勾结,偏袒日本帝国主义!”或者是感叹“弱国无外交!”云云。其实这是对《李顿报告》的误读,这反映出现代文明社会的公民与专制帝国百姓思维上的差异,按当时的情况,满洲自制是理所当然的,满洲人民没有赋予南京政府对满洲的管辖权,满洲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自成一体,与南京政府毫无关系,日本在满的参与度都比南京政府高,当然日本也无权霸占满洲,事实上,直至现在,满洲也从未有一个具有合法性来源的统治当局。《李顿报告》提出的“区域自治”“国际共管”显然有利于满洲当地人民的福祉,能够增进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之前张氏父子的僭越主政治基本上得到了满洲当地百姓的认可,这即便在今天的东北都是一个共识,因为满洲极其富饶的自然地理条件,只要有经济自由,满洲的经 济就能较快发展,民生也能不断提高,所以社会矛盾较其他大中华区地区要低,自身很不容易出现暴民政治和革命,比如辛亥革命在满洲就没能兴起什么波 澜,KMT和TG这两个黑帮1945年以前在满洲的影响都十分有限。918事变,满洲民众反应冷淡,因为满洲的基本经济和社会结构没有太大的变化。 1941年之前满洲社会和经济反而被日本统治者进行了很多改良。经济成长更为迅速。这本来是极其务实的明智之举,用蛤蟆的话讲就叫“闷声发大财”,却被关 内的很多觊觎满洲的流氓无产者和兔子不拉屎地方穷鬼视为甘当亡国奴和思想麻木的表现。如今的新加坡就是一个僭主政体,但是民众并不对此表示不满,因为新加 坡的民众一直享有较大的经济自由,言论自由,思想自由,生活水平也是世界领先  ,持其护照跑遍世界都不会被阻拦。日治满洲,实际上是用日本的国家势力取 代了张氏父子的家族势力,在投资,文官制度,科学技术等等具体的技术细节和执行能力上又是张氏父子所不能企及的。













满洲国的所有制形式

      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这不单是对有产者,而且对无产者也是一样。只是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许多个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才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

      奉系东北和日俄殖民地的所有制形式是私有制,土地矿山私有,股份制大行其道,股份制矿山、工厂、甚至铁路公司遍地开花,与国外贸易往来甚密,生于海参崴长于长春的作家梅娘在《长春忆旧》中回忆自己儿时的住处时提到“左 邻是由梵蒂冈派遣的法国籍神父主持的天主教仁慈堂,与我家大院只有一架板墙。右邻是沙俄的道胜银行长春分行,耸立着绿漆的圆铁屋顶。隔大街相望的是英国的 卜内门洋碱公司,用的是十分精致的中国砖刻门面。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则在明亮的大橱窗里放一架比实物大得多的缝纫机样品。”长春在当时的东北并不算是大城市,奉天哈尔滨和大连则要繁华许多,现在汇丰花旗等等银行在中国开的分行并不多,但是当年在哈奉大则都有分行。哈尔滨的外资银行则多达30多家。

     


汇丰银行奉天支行旧址

      满洲国同样是一个私有制资本主义国家,日本占领满洲后,经济仍然是以私有制为基础,这一点并没有被改变,但是满洲实行了“统制经济”,与日本本土类似,政 府对经济加以指导,并在重点行业都扶植一个或者几个大的特殊会社(仍然是私有企业)。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就是一个例子。





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股票,左下角有总裁鲇川义介的签名




原新京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大楼

   附:鲇川义介简介

鲇川义介,日本山口县人 在东京帝大工科大学(东京大学机械科)毕业。毕业后,认识到铸造工艺的重要性,隐瞒大学学历,以民工身份进入美国芝浦制作所工作,每天工资仅48美分。在那以后,因为当时日本技术普遍模仿欧美,为了体验美国的情况,鮎川义介在美国铸铁工厂高强度的劳动大约一年时间。学得锻造技术后于1909年(明治42)29岁时设立戸畑鋳物株式会社。1927 年鮎川义介的内弟久原房之助率久原财阀加入, 在核心的久原矿业的基础上改名日本产业株式会社。鮎川义介任会长。旗下有日本矿业,日立制作所,日立电力等控股公司,他致力于管理并开拓了新事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将经营重点转向中国。1937年在满洲建立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自任总裁,接管满铁在东北经营的重工业;后发展、创设钢铁、煤矿、汽车、机器、飞机制造等 事业。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列为甲级战犯。后被整肃。1951年解除整肃后任中小企业促进会长1952年(昭和27)由 旧日产旗下的企业出资,设立中小企业助成会,成为日本风险资本的先驱。翌年参院选举当选议长,1956年(昭和31)促成日本中小企业政治联盟(中政 联)。在政界积极支持日本中小企业的振兴。

满洲中央银行是个什么样的央行?

      先做一个多项选择题:满洲中央银行在组织结构上与如下哪几家金融机构类似?

                            A中国人民银行

                            B德意志联邦银行

                            C美联储

      正确答案:B C   (相信阴谋论的上辈子都是折翼的天屎)

      918前,东北并未形成统一的金融市场,货币种类繁多,有铜本位的纸币及硬币,银本位纸币及硬币,以及外国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仅仅“四行号”发行的就有15个币种、136个券种。银炉、钱庄、商号也自行发行私帖,流通区域割据,阻碍商品交换,影响经济发展。

      1932年6月,满洲中央银行在满铁的筹划下,在原“四行号”的基础之上合并成立,成立之初行址位于新京北大街的吉林永衡官银号旧址。根据满洲国国务院会 议通过的《满洲中央银行法》规定,满洲中央银行是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初始资本3000万元,分股30万股,政府持股5万股,实际筹得资本1500万元,发 行满洲国元,最初采用银本位,后与日元直接挂钩,一比一自由兑换,采取金本位制。

     





满洲国元,俗称老头票




满洲中央银行股票,上书总裁副、总裁和六位理事签名

      满洲中央银行设总裁一名,副总裁一名,理事六名满日各半,监事一名。

      满洲国的短短14年历史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和爆发后,在1941年以前,满洲中央银行比较出色地发挥了独立央行的作用,货币政策稳健, 有效地抑制了通胀,1941年以后,由于日本自不量力地跟美国打了起来,军费剧增,同日本在满的所有统治机构和政策一样,满洲中央银行也乱了方寸,货币发 行量大增。

      来自台湾,毕业于日本一桥大学的商学硕士,曾在满洲中央银行任职的吴金川先生在他的回忆录《满洲国金融生涯回忆》里提到“中央银行刚成立时,有好些难关必须一一克服,如当时东北各银行可自行发行货币,却导致币值紊乱;加上当时东三省官银号所发行的纸币都是在伦敦印行,纸质很好,而满洲国所发行的纸币是在日本印行,纸质较差,所以大家都爱旧币,不爱新钞,不大愿意换新币使用。 ”
      “为了收回旧币,中央银行副总裁山成乔六的头脑很好,想了一个好法子:在中央银行旁边开设一家日用品店,专门从日本进口日用品,以低价卖出,并规定凡购买 者必须以新国币才能购买。想要买日本进口日用品的人.只好先到银行换纸质较差的新国币,再去买日用品。他以此法回收了一些旧币。 ”

      

满洲国元与旧币兑换表

      关于他的工作,吴金川先生回忆道“以 後我调任银行调查部,主要的工作是每天将所有经济资料做成数字,不论是满洲的面积、人口、出产品,或是各种产品今年生产多少、明年产量将如何,全做成报 告,随时补充,以备参考。还有,当时所有开发满洲的款项,都是由满洲中央银行拨付,钱流向那里?满洲国库如何?日本国库如何?甚至满洲兴业银行接济投资满 洲的重工业资金如何?我都把这些调查所得的资料汇集以後,做成「现金流动表」,送给上司参考。当时日本银行派来的副经理大泽菊太郎看了很高兴,叫我要每天 做。我做好後除呈报一份上去以外,也记在一本簿子里,每天带在身边,随时参考。” 
       “我如何搜集到这么多情报呢?我请日本丸善书店寄各种有关金融的书籍来,(钱由满洲中央银行东京分行付兑),也请朋友从美国寄来所有美国最新出版的书,所 以我能比日本更早看到美国出版的相关书籍。找还请人从日本.上海等地寄来当天的英文新闻,而且每天一早就研究这些资料里的最新数字以及欧洲的汇率变动,除 这些报章杂志的资料外,因当时银行有钱,我就自行决定把满铁等各机关调查部部长找来开会,以一人发三百元当车马费的条件,请他们将各种调查成果寄给我,他 们也都答应了,听以我有全满洲最精确的各机关报告表,譬如说当时满洲的产业调查所做的「土著资本的调查」,就是这样提供到我手中的。”
        “我每天依据这些资料,整理成各种报告,再交给我的上司西山勉总裁参考,他拿纠我做好的报告以後,利用这些报告去演讲,几乎成了「满洲通」。”

       “其实当时我们在满洲,和满洲人相处和睦,等於是做日本人和满洲人的桥梁,满洲人有任何需要都会先告诉我们,我们则做成意见,转达给日本人。” 
         

         值得一提的是1938年建成的满洲中央银行总行大楼,号称坚冠亚洲,钢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墙壁厚达一米,外部花岗岩贴面,内铺意大利进口天然大理石,地 下金库的不锈钢大门重达25吨,是满洲国时期最为宏伟和华丽的建筑。其内部设施在当时也是世界最先进的。

     




















满洲国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

      1932年三 月一日,关东军策动的满洲国成立,年号大同,定首都於新京(长春),国旗为象徵五族(汉,满、蒙、日、鲜)的新五色旗;执政溥仪,国务总理郑孝胥;建国宣 言为建立王道乐土,达成五族协和的目标。***二十三年,溥仪改称帝制,年号康德,表面为立宪君主制,但实际权力则握於关东军之手,皇帝之下分成四府二院二 局,四府为尚书府,宫内府,祭祀府,参议府;二院为立法院,国务院;二局为审计局,各外局。国务院之下又分成各委员会,总务厅及兴安局。总务厅为满洲国政 务中枢,有军事部(军事顾问部),民生部(禁烟总局)、文教部、外交部、司法部(最高法院,最高检察厅),兴农部(开拓总局)、交通部(邮政总局)、新京 特别市(首都警察厅)、各省公署(各市.县,旗公署)。原先只有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二十二年,热河省并入「满洲国」版图;三十二年,关东军将行 政区重新划分,包括新京特别市在内,划分为十九省(吉林、龙江、北安、黑河、三江、东安、牡丹江、滨江、间岛、通化、安东、奉天、四平、锦州、热河、兴安 西、兴安南,兴安东、兴安北)。

    满洲国体制就跟电影的布景一样,特别的像那么回事儿,但事实上满洲国是个傀儡国家,一切都得听日本人的,国务院总理是满洲人,但是国务院总务厅长是日本人,各部部长是满洲人,但是各部次长是日本人,满洲人一把手负责签字,日本人二把手负责实际的政策制定和管理。

    满洲国第一任国务总理郑孝胥对日本人没好感,主张满洲自制国际共管,有一次抱怨日本人说“满洲也不是小孩子了,该让他自己走了,不该总是处处不放手!”日本人也不可能对郑孝胥有好感,他很快便失势,1938年病死于新京。




满洲国国务院大楼,仿照日本东京国会议事堂建造,气势宏伟,是东西合璧的“满洲式”建筑的代表作,现今是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五族协和的王道乐土
    本 朝讲“和谐”,满洲国的意识形态就是反过来念,曰“协和”。本朝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满洲国的口号是“五族协和的王道乐土”,五族就是指日汉满蒙 朝,协和就是地位一律平等、共同建设大东亚。日本人说是这么说,做也是这么做的,起码表面功夫是下到了,日本当时最出色的战略家石原莞尔就主张在满日本人 应当放弃日本国籍,加入满洲国籍,全心全意建设满洲国。

    任职于满洲国司法部的台湾人林凤麟先生回忆道“而满洲国甫经成立,虽由日本扶植,但日本对满洲国不像对台湾那样,以殖民地作风来对待;同时当地又同样是中国民族,土地辽阔,若去满洲,环境生活将大为扩展,精神一定畅快,因此决定赴满洲求发展。”

   “彼时满洲国中央各部门中,日本官员的人事由日本政府作主。尽管如此,但满洲国各种法制上之基本构造,并无民族地位之差别待遇。”

    但 事实上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满洲国实行配给制度,这就很不“协和”了,日本人与台湾人吃大米,朝鲜人吃小米,满洲人吃高粱,蒙古人吃啥我也不知道。(应该 是继续吃羊肉)如果满洲人吃了大米被发现了就得吃官司,据传有个满洲人被汽车撞死了,呕吐物中有大米,于是他们家吃了场官司。还有个满洲人坐火车晕车了, 呕吐物中有大米,他就被当经济犯抓起来了。当然了,如果满洲人吃了大米不在日本人面前吐的话就无所谓了。

    其实,满洲国也是一个有政党的国家,这政党就是协和会《Concordia Association),这个协和会是一个很有趣的政党,由石原莞尔等人创办,协和会的口号是“***、反资本主义,建设五族协和的王道乐土”,本来是用 来取代关东军日后成为满洲的执政力量的,协和会本来也挺像那么回事儿的,还真把自己当棵葱了,摩拳擦掌要接替关东军,关东军不爽把协和会给清洗了,协和会 就变成了一个全民打酱油组织,并没有发挥原来预想的作用。1943年满洲国10%的人口都是协和会的会员。



五族协和的美少女邮票,从右至左是蒙古、朝鲜、日本、满汉分不清,穿的都是旗袍。

胡子抗日,皇军剿匪

      东北人管土匪叫胡子,清末一直到张作霖时期,东北胡子都很猖獗,张作霖自己就当过胡子,我爷爷跟我讲,他爷爷家里有900亩地,一次赶着自己家的大车去长 春卖粮,出了交通事故,被两挂装满粮食的大车挤死了,剩下孤儿寡母,连遭三年胡子,地里熟了的庄稼都被胡子烧掉了,于是家道败落,我太爷爷后来当了中医。

      日本人控制了满洲,这种社会治安显然是不能被接受的,于是日本人开始打胡子。

      生于吉林市的于志钧在回忆录《蚕食》里写道“日 本人看准机会,组织日军和伪满军联合部队,进山,大规模打胡子(剿匪)。一石二鸟,既稳定社会,又收买人心。这是长期统治所必须的。在不到三年时间,把东 北的胡子全部肃清。到1935年,在东北农村已经看不到胡子。胡子除了部分被打死外,大部打散了。混入民间,金盆洗手,当了良民。”“1942年,我父亲 和二伯父合伙买一辆二手卡车,从事货物运输。父亲有位姓傅的朋友,是蔬菜老客(批发商),雇我们的车,把蔬菜从吉林运到长春,贩卖。听父亲说,老傅当过胡 子,是给胡子写账的,他媳妇(老婆)是当胡子时抢来的,现在儿女都有了,当菜贩子,日子过得不差。都说妓女“从良”,东北胡子也有“从良”一 说!”“1934年,在东北农村已看不到胡子了,社会比较安定。等我记事的时候,九一八事变,也被人忘淡,少有人谈论。日本人在东北开始一些建设,老百姓 生活逐渐好起来。” 
       

满洲国的官吏制度

      满洲国的政治体制很有些莫名其妙。说是帝制呢?溥仪说了不算!君主立宪?也不是。其实关东军才是“太上皇”,本来是有个准政党“协和会”的,但是一直没发挥作用。

      但是关东军都是些军人,并不具有具体的治理国家的操作能力,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和官员则是通过考试选拔的,类似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但是考试科目则是现代 的内容。满洲国的官吏制度是一个十分正规的文官制度(Civil Service)。满洲国可以说是一个专业人士治国的国家,在政府部门任职的多为政治、经济和法律方面的专业人士。其中有日本人也有朝鲜人、满洲人和台湾 人。

      毕业于京都帝大的台湾人蔡西坤在《满洲警务生涯忆往》中提到“满洲国高等官考试分两科,一为司法科,一为行政科。我两科都通过,通过以後,考上的人必须先到满洲新京(长春)大同学院接受训练。”

      “大 同学院的同学有满洲人、蒙古人、朝鲜人、台湾人和日本人,其中日本人最多,第十三期的台湾人有我和许根元两个。我们每八个人住一间宿舍,和我住一起的有: 两个满洲人张守先,王成春,一个韩国人郝维宇,还有四个日本人池田愿、绪方秋行、门屋太郎和吉野丰,我们彼此感情很好,相处得不错。”

      任职于满洲国外交部的吴左金回在《满洲国外交生涯》中提到“後 来实施外交官制度,我想与其一辈子当个委任官,不如以在职身分参加满洲国的外交官考试,若第一年没考上,次年再考,只要再接再励,不怕不能成功。那时台湾 人被视为中国人,能讲一种外国语即可应考,我具有日语能力,考试比较容易。与我一同参加考试的台湾人尚有黄清塗,试场在新京(长春)。那时深恐自己考不 上,因此和妻子约定,放榜当天若被录取,在回家的路上将会高举双手为记,若否,妻子也不必追问,幸好果如所愿。”

    “到 满洲之後,我和任职於满洲国的日籍官员共同学习满洲话(即北京话);那时我们有个语言津贴,学成後测验,及格者分一、二、三,三级,考头等的人发三个月奖 金三十元,二等的二十元,末等只有十元。考试结果,我以三级及格;同为台湾人,任职於文教部的陈锡卿先生,则因年轻学得好,考上一级。学会满洲话,在会议 时很有帮助,因为会议中,日语和满洲话都说,有人说日语,稍後即翻译成满洲话,反之亦然,若两种语言都懂得的话最好。”

     一桥大学的商科硕士,在满洲中央银行任职的吴金川也回忆“当时在满洲的日本人都很拼命,很认真为建设满洲国而努力,记得当时依规定,这些待在满洲的日本青年都要学满洲话,还要经考试分等,计有一等、二等、三等、四等,每个人都要一再考试,每升一个等级以加奖金做为鼓励,所以由学中国话一事,就可以想见他们的认真。 ”

     毕业于九州帝大任职于满洲国司法部的林凤麟回忆“日本为方便治理满洲,必须制定满洲国法律,因此设立一「法典制定委员会及民事法典起草委员会」主修「满洲国」法典,内容包含宪法、六法全书、民事、刑事法的制定等,我即厕身於委员会中,参酌各国法律及当地的风土民情,负责民事法典的编纂工作。”

    “***二十六年八月,法律公布後,有一段试行时期,为验证法律的适用程度,派我任审判官,赴哈尔滨地方法院做推事”

    “民 国二十八年,司法部欲编新法律,调我们这些有经验者编纂,所以我又任司法部事务官,兼民事法典审议委员诸法令调整委员会暨司法制度委员会的干事,专任法律 的编订、修改工作。二十九年又兼任国务院总务厅的参事官,以为「满洲国」各种组织法把关。同年七月升兼司法部参事官。”

     “在司法部的这段期间,我勤事著述,曾著有论文多篇,每篇皆以日文、汉文发表,甚受好评。”

      满洲国的文官考试制度和司法体系都是照搬日本,在当时还是比较先进的。台湾人谢报回忆“记得当时满洲国的「六法全书」为林凤麟和欧阳余庆两人编的,比日本的六法还要进步。因为他们两人将中国六法全书与日本法律合并比较,留下适合满洲国的条文,去除不合时宜的部份,所以是一部符合社会需要的法律全书。”

     

满洲国人的生活水平、配给制度和经济犯

      满洲国从建立到1941年,人民生活水平跟以前比并没有下降,由于金融改革和货币统一以及生产力的发展,甚至有所提高。

      毫无疑问的是,满洲国时期没有发生过饥荒,人的基本生存保障是没有问题的。

      东北有史以来第一次平民因饥饿而大规模死亡的时间发生在1948年的长春,此后的1960年到1963年发证的事情也是众所周知了。满洲的土地上发生饥荒就跟鱼被淹死一样荒谬。日本人的统治还没有荒谬至此。

      我买过2006年8月号的《华夏地理》,该期杂志做了个专辑叫《中国蒸汽火车:任重道远130年》,有一篇文章提到了满洲国时期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以为普通满洲籍火车司机的收入,据说,当时满铁火车司机的收入十分可观,不但一个人工作养活全家没有问题,他太太的高跟皮鞋还是专门在奉天的高级百货公司订做的。另 外,“革命样板京戏”《红灯记》,也很让人深思,剧中主人公李玉和,不过是个满洲普通铁路工人而已,二七罢工失败后逃来满洲的。不过《红灯记》却告诉人们 这样一个事实:老李的工资能养活八九口人,包括他自己,母亲李奶奶,女儿李铁梅,加上另外两个工友的家属(每家按三口人计)。 《红灯记》的原作是《自有后来人》,原剧中的李玉和是个酒鬼,李奶奶常劝他少在外面喝酒,所以才“临行喝妈一碗酒”。一部《红灯记》,不自觉的透露了老李 的工资不仅可以养家,还能常下饭馆喝上几盅,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老李一家,在满洲国是过着温饱有余的生活!另外,还有一段剧情也很有意思。鸠山说:“老朋 友,想当年我在铁路医院给你看过病。” 鸠山曾是铁路医院的医生,老李作为铁路职工,有在铁路医院免费医疗的待遇。

      我 姥爷在满洲国末期在日本人的医院里工作,我姥爷活着的时候,每次在我姥爷家过年,他都要做一道汤,里面有海参,干贝,虾仁,木耳和蘑菇,最后还要放炸脆的 薯片,我问他这是什么菜,您跟谁学的?他说没跟谁学,自己吃过琢磨出来怎么做的,在日本医院的时候新年聚餐就吃这个。

      生于吉林市的于志钧在回忆录《蚕食》里提到“父 亲没有读过多少书,粗通文字,学了驾驶汽车技术,在当时的吉兰长途汽车运输公司当司机。那时东北胡子多如牛毛,父亲胆大心细,技术高超,几乎没出过事,得 到公司信任。1934年。当了公司经理。那是个身份股,没有实际投资。1936年,公司被日本人接收,父亲离开公司,到吉林市邮政局当投递卡车司机,工资 40多元“国币”,这是很不错的待遇,直到1939年。1940年,父亲辞掉邮政局的工作,自己开了一间汽车修理厂,取名“大和洋行”。同年,工厂倒闭。 父亲和四姑母、二伯父合伙买辆二手卡车,从事个体货运运输,到日本投降。”“当时我父亲是汽车司机,我们属于中偏下的家庭。”

      “老家离城里不远,上学放假或星期天,常回来玩,在河里游泳。河里鲫鱼很多,用手就能摸着,回家烧鱼吃”(当时的棒打狍子瓢舀鱼是毫不夸张的真事)

       在满洲国,就是这样的没什么文化的卡车司机一家,生活水平也是相当可以的。于教授回忆起他们一家1938去新京购物的情形“我 们住下后,来到三中井洋行(百货公司),一进大门,十来个青年女店员,清一色十七八岁日本姑娘,分列两旁,夹道欢迎,向我们鞠躬,口喊:“藕哈优勾札一麻 司!”,中国话意思是“您好!欢迎!”。这是一幢六层楼,商品琳琅满目,有自动梯、电梯,售货员全是日本姑娘,非常有礼貌,非常亲切,耐心地介绍商品。当 时日本还没对英美开战,所以商品除日本货外,还有美国货。我父亲选购一架美国柯达牌照相机和一台美国造五灯(电子管)收音机。这 两件东西,是我父亲最珍爱的宝贝,当时是非常时髦的。这两件东西,虽经“满洲国”、苏联红军占领、国民党、解放等重大社会变迁,一直流传到上世纪八十年 代,还在。此后就不知去向了。爸爸使用这架相机,拍摄很多解放前时期照片,记录许多有价值的历史镜头,可惜,文革中被我母亲烧了,付之一炬,尽成灰烬。害 怕呀!”



新京三中井百货公司

     

      来自满洲的司机一家也有机会出国旅游,1939年,于司机就带着全家去了北平和天津。

     “1939 年春,父亲攒够了钱,全家五口(父亲、母亲、我和妹妹、弟弟)到天津、北平(北京)去玩。当时,北平、天津已被日军占领,日本在华北扶植汉奸,建立了伪政 权。关内外都是伪政权,以山海关为界。我们到天津、北平,叫“出国”,还得起(办)出国证,才能成行。那时,我四姑母一家在天津法租界住。第一站,先到姑 母家。我们乘的火车到达山海关,要检查出国证;还要兑换钱,换关内使用的“联合券”。我们使用的“满洲国币”,一元钱上有个古代老人,不知道是谁?我们叫 “老头票”。那时的“满洲国币”很值钱,一块钱老头票能换很多联合券,就跟美金一样!所以,我们一到天津、北平,觉得一下子成了财主,有用不完的钱!这趟旅游,我姑母一家四口(姑父母和两个表弟)全程陪同,费用全由我父亲负担。”“在北平,住高级旅馆,旅馆包饭,吃得非常好。白天外出游玩,乘两轮人力拉的东洋车,六七辆排成一队,浩浩荡荡,穿街过巷,嗖嗖地,好不威风!我们不是地主老财,并非富有,这是实情。”“这次旅行,我不懂事,只知道吃得好,玩得好,住得好,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我不是写小说,给人看,我没必要掩饰思想,一个生长在日本统治奴役下的小孩子,谈不上觉悟,我不懂政治。我没必要用七十年后的今天观点描述当时。历史就是历史。”



新京宝山百货公司

      至于满洲的有文化的人,收入更是可观,在满洲国经济部任职的台湾人杨兰洲回忆“到 满洲,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差别待遇,比方在台湾的大学毕业生一个月六十元,在满洲国月薪则是一百七十元,可以生活得很富裕。在新京(长春)开台湾同乡会, 三元一桌的菜,十二个人都吃不完。不过我在满洲国娶妻生子,薪水都傻傻地花掉了,一些比较会打算或聪明一点的人,则将钱寄回台湾买房子。”



哈尔滨中央大街,图中左侧穹顶巴洛克式建筑是日本松浦洋行

      十二个人吃不完的菜,放到今天起码也要400人民币吧,这样推算,当时满洲国大学毕业生的月薪相当于今天的两万块以上。满洲在制度上实行不分种族的平等,满洲籍大学生的待遇也是这样的。

      在满洲做警务工作的蔡西坤回忆“在大同学院受训时,一个月薪水是一百五十元,当警佐也是一个月一百五十元,另外加些津贴。”“满洲国制度中,高等官的薪水是每年调升十五元,若遇拔擢,则升两倍,我在满洲待四,五年的时间里,待遇总共升了七倍,日子可以说过得很轻松

    作家梅娘在回忆自己的大学时提到“上关内读大学,“满洲国”币不能与中国货币兑换,学费不好解决。“满洲国”币能与日本国币自由兑换,生活水平也相差不多,家里负担得起。”  可见当时满洲的生活水平比日本差不了多少。

      但是30年代末40年代初,随着战争的加剧,作为日本后方的满洲也开始实行配给制,蔡西坤回忆“满洲 国虽采民族协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但经济上则采配给制,分有日系、鲜系和满系,配给各有不同,并不平等。一般说来日系为最高级,配有米、肉、清酒和 衣服,鲜系和满系级数则较低,配给是粟和高梁,我们刚去时,因为要适应北方的气候,衣服需要多一点,要求配给多一点,他们也给予优待,衣服,棉被都给得 多,甚至连锅子、面包、烟酒都有配给。後来我们生下大儿子,小孩的牛奶也配给,一天送来五瓶鲜奶,有时候生产过多怕坏掉,曾一天送十瓶,我们喝都喝不完, 还害小孩喝太多,拉肚子。许多配给的物品我们用不到,如烟酒,我们就拿去和满洲人换鸡蛋,满洲人很会将破袜子抽纱重织,所以我们有破袜子也拿去换鸡蛋。”

      于志钧教授也回忆“当时,日本人的主食是大米,东北人视大米、白面为细粮,开始(1942年以前)日本人不限制东北人吃大米、白面。后来随战争压缩日本的空间,日本不允许中国人吃大米,吃大米为“经济犯”,犯法。”

      这 以现在的观点来看显然是制度上的歧视,但是在满洲国以前满洲人确实也不怎么吃大米的,因为当时满洲不怎么产大米,满洲人又是华北移民的后代,没有吃米的习 惯,满洲的本土民族也不吃大米。我爷爷生于20年代,现在80多岁了,至今最喜欢吃的主食还是粘豆包。日本人进入满洲后才逐步地发展水稻种植,用的水稻品 种也是日本人特殊培育的耐寒品种,一开始是在满洲的朝鲜人种大米,为了赚钱,大米基本上也都卖给日本人,然后朝鲜人自己吃小米。满洲国成立后,东北的水稻 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与中国建交的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当年就是在满洲设计建设水田灌溉系统的。所以,配给制是按照原来的饮食习惯定的。但是满洲人也不是傻 子,日本人引进来的大米好吃谁都知道,所以,才不管什么配给制,能买得起大米的话当然还是吃大米,于是出现了前文的一幕,满洲人被车压死了或者晕车吐了之 后就被当成经济犯了。不过,如果不吐呢?吃了也就吃了,谁会知道?这就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因为日本人一直没有取缔市场和私有经济,满洲人手里有生产资 料,流通环节也没有掐死。比如1942年的时候吉林的于教授的爸爸就自己买了辆卡车跑运输,菜贩子当时的生活也不错。

       来自台湾,丈夫在新京当医生的家庭妇女黄洪琼音回忆道“有一阵子,日本人也对东北人施以配给制,并不准其在市场卖肉,但东北人并不理会,市场内不能卖,就到市场外卖,日方见配给制无效,乾脆任由东北人自由买卖,再徵收税金,所以有时日方所配给的肉品不好时,我便到东北人的市场购买”



满洲国的医疗、教育与科研

      我姥爷是个外科大夫,懂日语,跟日本的医生接触较多,而且也学了不少的技术,后来日本战败日本医生都走了,我姥爷就成了主治医生,中共国成立后当上了医院 院长。后来我妈妈继承了父业,也当上了外科大夫,就是在上文中的满洲国国务院大楼读书。据我姥爷讲,当年日本医生来东北的很多,能做外科手术的医院基本都 开到了县城级别。大城市的医疗条件非常好;他接触过的日本医生都医术高明,医德也非常高,无论是满洲人还是日本人来看病,日本医生都能够一视同仁、尽力医 治,并无区别对待。

      我姥爷的说法也是可信的的,于志钧教授在回忆起吉林市的东洋医院时提到“日 本大夫威信很高,医德也好。所以,东北人很信任日本医生,于是打出“东洋医院”的字号。东洋医院,内设内科、外科、耳鼻喉科、牙科、小儿科、妇科,设有化 验室、X光机等现代医疗设备,医生、护士都是日本人,医术高超,是一所真正的现代化医院。我上小学时,我因患牙周炎,没及时治疗,化脓,右腮帮子肿得像葫 芦一样。看中国医生,都束手无策,建议我爸带我到东洋医院去看。危急情况下,我爸爸带我,连夜到东洋医院。日本大夫立即把我送进急诊室,让日本护士用针, 从我下巴处抽出一大玻璃管脓血出来,其臭无比!日本大夫说,非常危险,要立即开刀,否则危及生命。于是,紧急开刀,把脓排出,刀口理上了消炎药,缝上刀 口,让我每天来医院换药。大夫说,再晚来一天,就可能要把下颌骨拿掉!两周后,我痊愈,拆线,躲过一劫。否则,我早已成为破相之人矣!今天,我右下颌底 下,尚留一个半寸伤疤,不注意是看不见的。日本医生的敬业精神,我记忆犹新。”


新京市立医院,今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大连医院,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座医院仍然是规模宏大,我的一个表弟就出生在这里。
    

      此外,满洲国的医学卫生教育也是与日本接轨的,质量很高,培养了许许多多的人才,我姥爷就算是一个基层的吧。举两个例子,第四军医大学的神经解剖学创始人的李继硕教授就是满洲新京医科大学毕业的,中国科学院郝水院士也是当年考入新京医科大学的校友,他们分别来自吉林的榆树和内蒙的通辽。都不是城市人,可见满洲国的乡村子弟是有机会当医生上医学院的。

     说起教育,首先要说的一个事实就是,东北目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人均受教育年份最多的大区,是文盲率最低的大区,同时也是大学生比例最高的大区,按省算,东北三省文盲率都能在前四低,大学生比例都能在前四高。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文盲率较关内低很多。

     我家里的四位老人,都生于20年代的东北,没有一个文盲,最 小的是我奶奶,1928年出生,1945年满洲国垮台,我奶奶从“满洲国民女子高等学校”辍学,简称“伪满国高”在东北过去的语境里,“伪满国高”代表了 比较正规的教育。我爷爷受教育最少,“高小”毕业,他们家五个男孩,我爷爷是老四,哥五个全都念过书。我爷爷奶奶讲,满洲国的学费是非常便宜的,一年只要 几块钱。学校里有日本老师,教日语。如果成绩好的话还有奖励,不过也就是书书本本什么的。我家四位老人,只有我姥姥家算是有点小钱,其余三位都是满洲国的 普通人家出身,没什么钱。



新京女子国民高等学校

      满 洲国有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建立了一万两千所小学、两百所中学、一百四十所师道学校(院),以及五十所技术及专业学校(院)和一些军官学校。在满洲国教育 系统中,共有六十万学生和两万五千名教师。另外,还有一千六百所私立学校(日本批准),一百五十所宗教学校以及哈尔滨地区的二十五所俄国学校。满洲国的各 级教师的培养较严格,对教师的考核和晋升有严格的制度。

      满洲国也建立了不少大学,比如奉天医科大学,新京工业大学,大同学院,建国大学,新京医科大学等等。

      满洲国的教育体系与日本接轨,质量较高,很多在满洲国接受过教育的人日后都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韩国前总统朴正熙就毕业于新京陆军军官学校,正是他领导了著名的“汉江奇迹”。



新京大同学院

      此外,满洲国政府和日本政府还支持满洲人赴日留学,满洲国成立后,从1933年(大同二年)开始,满洲国政府向日本派遣大批公派留学生,其费用由日满两国政府共同承担。而满洲国建国前,东三省派出的留学生,未受“九.一八"事变影响退学归国,继续在日完成学业的公费和自费留学生,按文部省规定,每人每月按30至40元发放补助费。在日本政府的授意下,日本的大学及专科学校也积极开设预科班,以接收他们认为所谓“志向坚定,有成才希望并对建国思想表示共鸣”的学生。文教部还在每年的10月份,从高中毕业生以及即将毕业的学生中,通过考试,选拔出150名左右补助留学生赴日。

     1937年5月,根据满洲国政府文教部《留学生预备校规程》令之要求,在满洲国首都新京特别市北大街成立了一所专门留学生预备校。招收高中以上学历的学 生,学期一年,专修日语,同时兼修国民道德、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或历史地理等学科。毕业生如自费留学,则不需留学生留学考试,进入此校学习实际成为赴日 留学的门槛。公费留学则必须经过留学生入学考试,此种留学生占全部留学生人数的20%左右。 

在新京站准备赴日的留学生

      满洲国的教育由于与日本接轨,所以也带上了浓重的军国主义色彩,培养学生的武士道精神,要求学生崇拜溥仪和日本天皇,甚至教育满洲人说日本人满洲人都是天 照大神的后代。但是满洲人也不是傻缺,对这种“一派胡言”的教育都是表面应付,实际上谁都不当真,对日本人那一套圣战理论不以为然。学照上,但是鬼话不听 地干活!

      梅娘回忆自己赴日留学前夕的情形:“另 外一封来自我母校的推荐信,加速了我们去日本的日程。信是吉林女师的日籍副校长村田琴写来的。这位被同学们背地里叫做穆老太、举止高雅、礼貌周全的典型的 日本知识女性,殷殷切切地劝我就去她的母校——日本东京女子大学就读。她之所以这样赏识我,是因为我表现并做到了她所渴想塑造的满洲淑女的形象。其实,这 不过是出滑稽戏,我只是玩了个简单的遮眼法而已。那年,正逢“满洲国”的康德皇帝去日本认亲,回来后发表了“访日回銮训民诏书”,说什么皇帝他也是天照大 神(日本大和民族的始祖)的子孙,以之佐证日满是真正的兄弟之邦。他的这份“诏书”满洲老百姓以不睬对之。硬 扯什么天照大神岂不是天大的笑话,狗肉怎么贴也粘不到羊身上呀!可我们村田琴老师,却命令我们默写皇帝的“回銮训民诏书”以示忠诚;且规定,不及格者不予 毕业。这可真真正正的是道难题,我们连看都没仔细看过那篇亦文亦白、咬牙嚼字的诏书,如何默写得出来?同学们一筹莫展之际,身为班长的我出了个鬼主意,我 去向村田请示:为了表示对皇上恭敬,我们愿意用宣纸与毛笔来恭默诏书,她欣然同意。我们备好了宣纸,备好了墨汁,为怕墨汁洇纸,还备了一张衬纸。点子就出 在衬纸上,我们用铅笔,淡淡地用ㄅ攵ワㄈ在衬纸上拼写了诏书。村田不认识ㄅ攵ワㄈ,也没想到这里有鬼。当她拿到我们全班一致默写得整整齐齐的诏书考卷时, 开心地微笑着,这是她的最佳的工作业绩,她为“日满一体”作出了贡献,她为“满洲国”培养了一批高标准的淑女。”

      1935 年,满洲国大陆科学院成立,大陆科学院从1936年至1941先后修建了十八栋房舍,是伪满时期规模宏大的自然科研机关。大陆科学院内部分工严密,机构庞 大。有农业化学、林产化学、畜产化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土性、燃料、土木、机械、上、下水等研究室和物理、化学、土木、低温等四个试验室。 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前又设立了兽医、防毒、建筑、燃烧、电气、纤维、发酵等研究室,使研究室数达二十三个。有当时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一万多台套,以及大 量图书。还辖有三个附属工厂、马疫研究处、兽疫研究所和地质调查所等。并在哈尔滨,奉天设有分院。

      满洲国专利制度同样与日本专利制度接轨,满洲国大陆科学院共获得满洲专利394项,日本专利10项。

      1949年之后,在大陆科学院的基础上,中国科学院仪器馆(今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和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成立。



满洲国大陆科学院



满洲国的农业机械化作业场景
      除 了大陆科学院,满洲国还有众多的其他科研机构,比如大连的满铁中央试验所,公主岭的农林畜产研究所等等。日本通产省维护技术经济安全研究会在评价中试所的 业绩时指出:“以中央试验所的研究为基础实现工业化的企业有十余家,此外,在试验所的指导下获得很大成功的企业不胜枚举,抛开中央试验所就谈不上满洲的化 学工业。



大连满铁中央试验所旧址

     当时其他的科学研究机构以及科学普及机构还有旅顺博物馆,满洲资源馆 满洲国国立中央博物馆 满洲国协和会科学技术联合部会,满洲国调查机关联合会,满洲发明协会,日满农政研究会满洲部会,满洲能率协会,铁道研究所。

     此外,由于日本地少人多,而满洲地广人稀,土地肥沃,满洲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大量的农业试验场,这些部门把当时科研 所的大量研究成果推广给农民,先后品种有大豆品种“黄宝珠”、“如意珠”、“康德”、“福寿”、“公555”、“公561”、“西比瓦”等,至20世纪三 十年代,满洲国种植优良大豆的农民已经达到百分之90。年产量约400多万吨,相当于世界年产量的三分之二。还 有水稻“奖励品种”,有“陆羽132”、“万年”、“农林一号”、“龟尾”、“嘉笠”、“熊一号”、“田泰”、“公10号”、“青森5号”、“806”、 “808”、“809”、“畜国”、“坊子6号”、“走坊子”、“今日糯”、“青森糯5号”、“松本糯”、“小川糯1号”等20余个品种,这些品种三四十年代曾在当时的安东、奉天、吉林、间岛、龙江、北安、黑河等地种植。

       如今东北人离不开的、鼎鼎大名的东北大米就在这一期间推广开来,东北人的祖上本来是没有吃大米的习惯的,但是现在变成了离不开大米的人。



满洲国的城市和现代化建设
      满洲国成立的1932年,关东军就组织日本的建筑界对满洲国的109个大中小城市进行了规划,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大新京都市计划》和《大奉天都邑计划》。

国都新京

      1932年,对当时居留沈阳的日本人来说,定都长春的消息无疑是一炮重弹,冲击重重。关东军司令部设在沈阳,日本工商业者在沈阳的经营也为时良久,很多人 对沈阳之未来定位抱以较高的期望值。沈阳商工会议所在1932年3月向关东军陈情,请求重新考虑立案中的都市计划和“定都”长春一事,然大势已定,不可能 重新来过。这样,居留沈阳的日本人也逐渐认可发展沈阳为工商业城市的定位,同年8月,沈阳商工会议所向日本政府内阁、满铁、“满洲国”提出有关沈阳工业振 兴策略的建议。

       回头看看长春,或许正是规模甚小,才让它雀屏中选。哈尔滨向来是俄国的政治据点,一时难以撼动;奉天同时有中国人和俄国人的政治势力存在;古城吉林又离交 通大动脉南满铁路甚远……于是,几乎是白纸一片十三万人口的满铁控制的新城市长春,能胜过满洲的两大都市奉天和哈尔滨,以及古城吉林入了关东军的法眼,开 始了它十四年的国都建设。另外,长春市土地价格较低也是当局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当时兴建新都所涉金额委实是太庞大了。在满洲国成立前的 一 个月,关东军已经秘密派遣人到长春,调查旧市街的主要建筑物,完成了设置新政府临时办公地点的准备工作,并在吉林与当时的亲日派吉林省省长熙洽进行交涉, 公布了以长春为中心,近20华里的四方区域的土地禁止买卖命令,事先防止土地的投机事件。

      为《大新京都市计划》担当总指导的是东京帝国大学建筑系主任,佐野利器,他的麾下则聚集了几乎当时日本所有知名的建筑师,比如现代主义四大家之一的赖特的弟子,远藤新。

      计划大纲决定之后,“国都建设局”制订的实施计划在1933年1月得到满洲国的认可。地形测量工作基本在1935年完成,1936年,完成了92.7平方公里的农地收购,而到了1937年,一个新都市已经初见规模。
      在规划中城市布局采取同心圆内向结构,以大同广场,也就是今天的人民广场为中心,竖向以大同街,也就是今天的人民大街,横向以兴仁大路,也就是今天的解放大路为轴线,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新市区。
      这一期间的道路以两线直角交叉为原则,再加上放射系统、循环系统风格。满铁附属地的道路系统因为是对角线道路,所以有锐角的交叉点,而长春其他地区则是放 射性干线道路、次干道等较狭窄道路也设计成之交状,后来因为日军为了打击抗日游击队,又修了计划实施区外的外围环状道路。这时的长春,干线道路大约有26 到60米,分为快车线和慢车线,还成立了“满蒙车辆研究委员会”来解决东北地区的载货马车问题。长春街道的一个特征是市街地内存在后巷道路。上下水道,瓦 斯,甚至电信线缆都在此后巷中。这使得长春的干线大街上,自由生长的树木成为一大特征,也让长春成为园林城市打下了基础。一直到现在,长春仍循南北走向为 街,东西走向为路的命名法则,当时的道路名字,则都由满洲国的“总理”郑孝胥命名。
      最为领当时亚洲之先的,则是长春成为了第一个全面实施冲水式厕所的亚洲城市。长春的下水道建设,采用污水和雨水分流模式。设计使雨水流入市内公园的人工湖。
      长春起伏的地型给规划专家们也带来了灵感,小河川流到的低地,基本都被开挖人工湖并设为公园,避免作为住宅用地。1940年,长春的公园、运动场、苗圃的 面积累计达10.8平方公里,达到人均31平方米的高水准。很可惜的是,一些日据时期的绿地面积,在1949年以后,不同程度的遭到了工业用地和其他用地 的侵占。
      经过五年建设,长春在1937年末,已然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人口33万的近代化都市。1937年9月,“国都”建设纪念典礼于大同广场举行。而“新京都市计划”的推进和“国都建设局”这个机构,也转交给了当时的“新京特别市”政府当局。
      在1期计划中,道路、上下水道等工作都已大致完成,因此,以南岭为中心的文化设施、绿地公园建设成为第2期事业的中心。运动场,植物园都开始建设,至圣大路拓宽到60米,连接各个高校,但计划中的图书馆、美术馆和大会堂等日本人始终未等到开工机会。
      在1941年第2期建设结束时,临时“国都建设局”划归“市工务处”,废止了“国都”建设计划的特别会计,日本人已经开始陷入不支状态。
      从1939年前后开始,长春人口猛涨,在1941年达到了50万。居住、交通和物质供应问题日趋严重,主城区外的住宅开始兴建,孟家屯住宅区就是一例。由于战时能源紧张,公交亦非常困难,最终采取了水电和铁路资源来铺设地上电车。
      实际上,“大新京都市计划”对长春的都市交通原本是计划导入地铁的,第2期建设一开始,临时“国都建设局”就招揽来大阪市交通局的技术群,花了半年时间,做成了地下铁计划。以长春的地质条件,所需只要大阪的一半工程费用。不过,随着战争推进,这个计划也无迹而终。
      由于国立公司和学校云集,以前的都市计划已经不能适用,1941年底新计划案出炉,1942年2月通过政府决定。然而截止战争末期都未能完成。这个计划人口达到100万,城市面积也扩大到了160平方公里。
      事实上,之前的计划特征都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继承,比如土地经营、设定绿化区、低温地的亲水公园化、直角交叉道路,禁止高架线,强制冲水测试等等,而且还扩 大了在下风处的工业地区。也增加了一些新的特点,比如为避免路线型的商业街太过于冷清,所以将其设计成连接街廊型的集团式的商业区。在商业区,还限制建筑 不能低于23米;而对于住宅区采用集团住区制,使市民生活组织化。标准住区单位人口为6000人,户数1200,面积约1平凡公里,依此组构成一个有生活 方式地区别之有秩序的都市。可以说,“新京”都市计划在1期以土木为核心,2期以造园为核心,战争末期,则就是建筑师和法律制订者为主要影响了。
      满洲国的皇宫到日本投降时,仅完成了地下部分,地上部分是后来仿拟完成的,也就是今天人们看到的吉林大学朝阳校区地质宫。从皇宫周围的布局来看,采用了古 典的中国皇宫格调。这一城区的中轴线是顺天大街(今新民大街),北端的皇宫是伪满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伪皇宫前面的开阔地带是皇帝臣民休闲场所(即今天的 文化广场)。另外,在今天长春一汽一带,还规划了更加庞大的皇宫备用地,可以看出,日本是准备长期占领东北的。



《大新京都市计划》规划图,本文作者摄于长春城市规划展览馆。






当时的纪录片 Part1






当时的纪录片 Part2

      在建造新京的同时,当局在新京东南部拦河筑坝,形成一汪潭水,周围遍植树木,形成了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的人工森林,一来为新京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二来为人们提供一个交友的好去处,这就是如今长春人熟知的净月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亚洲水电之母——丰满电站与新干线的鼻祖——亚细亚号超特急



      吉林雾凇是吉林市有名的胜景,很多人不知道,雾凇奇观其实算是个人工景致。1933年,满洲国国务院产业部国道局对松花江进行综合调查。1936年1-8 月,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曾两次指令满洲国政府必须在5年内在松花江上游建设18万千瓦水电站。同年11月,满洲国政府制定了《产业开发五年规划》,将在松花 江干流修建丰满发电站列入开发计划。

1937年5月,满洲国水电局长、日本水力发电专家本间德雄正式提交了一份《丰满发电所计划书》, 标志着丰满发电站的建设进入了实质性阶段。该工程于当年7月正式动工修建,当时号称“东亚第一”水电站。同时,丰满水库设计时也号称“东亚第一”,当时为 仅次于美国鲍尔德和福特佩克水库的世界第三大人工湖。

      大坝建成并网发电后,每到冬季,由于松花江水经过水轮发电机组,势能转化成内能,导致水温升高4度,大坝下游吉林市段本该结冰的江面却不结冰,导致水蒸气散入空气中,与凝结核结合形成冰晶,挂于树上就形成了吉林雾凇。

如今的丰满电站,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100万千瓦。


吉林雾凇与吉林天主教圣母堂

亚洲第一快车,亚细亚号

       亚细亚号特快列车(あじあ号),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所属的著名列车。1934年至1943年运营于南满铁路新京至大连区间,1935年9月1日运营区间向北延伸至哈尔滨。
满 铁将亚细亚号定为“特急”快车。亚细亚号舒适快捷,为了抵御满洲地区的大陆性天气而采用密闭式双层车窗,全列车配备美国开利公司(Carrier Corporation)制造的空调装置,以及电动按钮控制的可调节自动式座椅。列车编组为6节车厢,机车之后为行李车、两节三等车厢(定员88人)、餐 车、一节二等车厢(定员68人)和一节流线型头等展望车(尾车,定员48人)。亚细亚号一共制造了24节车厢,编为4列,1935年又生产了2节头等车 厢。
      1934年3月1日,亚细亚号首次运行,创造了以7个半小时跑完新京到大连全程701.4公里的纪录,途中停车只有大石桥、鞍山、奉天、四平4个车站。亚 细亚号常态运营为共有的两组列车,每日上午由新京和大连对开,完成大连至新京间的运行,所需时间为8小时30分(中途不停车),平均运营速度为85公里/ 小时。1935年9月,亚细亚号的运营区间延长至哈尔滨。
      牵引亚细亚号的太平洋7型机车(当时也叫"パシイ"【pashina】型)是当时世界上时速最高的蒸汽机车之一,车头外部呈流线型,动轮直径达两米,可装 载37吨水和12吨煤炭,由日本川崎重工株式会社车辆厂制造9台,由大连沙河口满铁车辆厂组装3台,全部在满洲国服役。机车的最高测试时速为130公里/ 小时,远远领先于最高时速95公里/小时的日本铁道省的机车。
     由于太平洋战争局势恶化,亚细亚号于1943年2月停止运行。一列车厢在苏军占领中国东北时被运往苏联,另一组列车留在中国,其他车厢下落不明。亚细亚号 的牵引机车(现称SL-7,即胜利7型)现存2台:751号、757号,现被沈阳蒸汽机车博物馆和大连铁路部门收藏。亚细亚号的两节头等展望车厢在 1949年后成为中国铁道部部长吕正操和滕代远的专车



亚细亚号机车




亚细亚号餐车









731部队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电影《黑太阳731》,其内容之血腥残忍恐怕要超过任何一部美产恐怖电影(日产的主要是靠气氛,而不是血腥),而这并不是编导有意编出来 去刺激观众神经的,电影中的一幕幕,若干年前就发生在人间、发生在哈尔滨平房区。具体细节已经是铺天盖地,在此不作赘述。

     通过死于731部队人体试验的朱氏兄弟的故事,我们可以管中窥豹的还原当时的情形。    


朱家两苏谍

      在他去世将近70年之后,已经很难有人说得清楚,朱云岫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给亲友留下了腼腆如大姑娘的印象;在日本宪兵队拍摄的照片上,身陷绝境的他身姿挺拔,目光炯炯;宪兵队长对他的评价却是:“性格狡猾,生来懒惰,为了生活不择手段。”

      今年4月,他的名字和照片被制成黑底白字的牌位,贴在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的纪念长廊上,旁边是比他年长两岁的哥哥朱云彤。他们的身份,都是死于731部队人体实验的“马路大”。

      据东安宪兵分队审讯记录记载,朱云岫曾在密山县黄泥河子恒山煤矿做机电工。1940年8月,朱云岫与苏联谍报员万信相识并被发展为谍报员。9月27日,朱 云岫与万信一起越境入苏,在“浦拉特诺夫卡”国境警备队接受指令:调查平阳镇兵力、兵种和兵营数量以及鸡西发电厂的施工进展情况,获酬金120元。

      审讯记录称,朱云岫在收集上述情报时患病,卧床两个多月,没能按规定日期入苏,预感到可能惹怒苏方,会有生命危险。为安全起见,便策划以加入日满军警密探为名开始谍报活动。

      同属这一谍报网的,还有朱云岫的哥哥朱云彤和工友王振达。朱云彤当时的公开身份,是密山县国境警察本队警长。1940年9月至12月间,朱云彤曾3次越境 入苏,接受的任务指令为:调查二人班、半截河和平阳镇附近日军情况,特别是飞机场的状况,并调查密山县公路网及铁路状况,共计获酬金330元。

      1941年2月,万信被捕,但他当时并未供出几名下线。

      当年3月,东安宪兵分队在对王振达进行侦查时,发现朱云岫与其交情颇深,故作为同党进行侦查,5月3日将二人秘密逮捕。同年9月,朱云彤的身份暴露,被捕入狱。

      据朱氏兄弟的堂妹朱亚珍回忆,有一次在开往哈尔滨的火车上,她曾巧遇被押送途中的朱云岫,“我很惊讶地问二哥上哪儿,二哥努努嘴,我看到他的双手被反绑 着,肩披棉袄,后面有日本人看着。二哥还低声对我说,‘告诉家里人别为我担心,没啥事’。这时,日本人走过来,就不让我们再说话了。此后我们再也没有二哥 的确切消息”。

      弟弟被捕一周后,自觉在劫难逃的朱云彤辞去警长之职回到家里,靠打短工维持生计。

      朱云彤之女、现年69岁的朱玉芬说,母亲曾经告诉她,有一天,父亲回家对母亲说,现在日本人到处抓人,感觉自己活不了几天了,“他说自己如果真出事,就让 母亲改嫁。肚子里的孩子生下来是男孩就留下,是女孩就不要了。他没说原因,母亲还以为他喝多了说胡话”。说完这话三四天后,朱云彤被日本宪兵带走。两个多 月后,朱玉芬降生。

      朱氏兄弟相继被捕后,父亲朱宝田急得四处打听。听说两个儿子都被日本人“喂了狼狗”,50岁的朱宝田急火攻心,头疼了3天便不治身亡。

沦为“马路大”

      一番逼供审讯之后,东安宪兵分队对朱云岫做出如下结论:“该人性情狡猾,胆大妄为,在密山县辖各地诈称为特务机关或宪兵队之密侦,干尽坏事,无悔改之意,无逆用价值。”

      在呈报给上级的审讯报告中,东安宪兵分队认为:“该人入苏及返满后的恶行危害甚大,对其应严加处置,故认为最适合特殊移送。”

      按要求,这份报告迅速逐级呈报至关东宪兵队司令部,司令官原守随即下达指令,将朱云岫实施“特殊移送”——这看似轻描淡写的4个字,其实是一纸秘密而残虐的死刑宣判书。

      接下来的程序是:东安宪兵分队派专人持关东宪兵队司令部批复,乘专车将朱云岫押送至哈尔滨宪兵队,由其转送或直接押送至位于哈尔滨南郊平房地区的731部队。

      “从731部队盖戳接收的那一秒钟起,这个人就不再是人,他姓甚名谁、以前做过什么都不再重要。731部队接收的只是实验材料,也就是论‘根’计数的‘马路大’。”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说。

       和弟弟朱云岫一样,晚4个月被捕的朱云彤也未能逃脱沦为“马路大”的命运。

       金成民说,“特别移送”只是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的第一步。踏进地狱之门,“马路大”的苦难才刚刚开始。

       所谓“特别移送”,是日本关东军、731部队和关东宪兵队等多方秘密策划协同执行的一项非人制度,一方面解决了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所需材料的来源问题,另外也便于各地军、警、特、宪机构对被捕的抗日人员进行秘密处理。

      1938 年1月26日,关东宪兵队司令部警务部下发第58号文件,对“特别移送”程序做出明确规定。1943年3月12日,关东宪兵队司令部警务部又下发第120 号文件,将“特别移送”对象分为“间谍(破坏分子)”和“思想犯(民族运动和共产运动犯)”两大类。

      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作 家森村诚一根据他对众多731部队相关人士的采访,写成震惊世界的纪实作品《恶魔的饱食》。他在该书中称,综合许多人的证言,“马路大”大致有3类:中部 战线、北部战线俘虏的八路军官兵、国民党官兵,以及在各个城市、农村从事抗日活动的人员等;在哈尔滨市内以及周边地区逮捕的苏联红军士兵、情报人员。

      可见满洲国的警长也因为为苏联进行谍报工作而沦为“马路大”。

      战后,731部队和石井四郎的种种恶行被逐步披露,731部队遂获得了“东方奥斯维辛”的称号。731部队的***行径恐怕丝毫不逊于奥斯维辛。但是 731部队与纳粹德国的集中营本质的不同在于,731部队并不是在进行种族灭绝,其受害者得数量远远不能与纳粹集中营相比,而且种族构成也是多样的,并不 是针对任何一个种族。

      对于满洲人来说,当时他们对731部队的存在毫不知情,由于严格的保密,满洲国从普通民众到皇帝溥仪都不知道731这回事儿,所以当时也不存在什么恐怖的气氛。

      731部队的历史毫无疑问是人类历史上黑暗的一页,为了防止这样的惨剧再度发生,这个星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去了解这段历史,我们要像谴责奥斯维辛集中 营一样去谴责731部队的这种***的行径。即便有人给苏联当间谍、抑或当土匪杀人越货犯了死罪,被这样惨无人道的折磨致死也是毫无道理的,是没有任何正 当性的。讽刺的是,731部队的主谋石井四郎并没有受到法律的公正审判,731部队的实验数据和资料后来被美苏军方所利用。政治是最可怕的,但这并不是说 我们要远离政治,恰恰因为政治的残酷,我们每个人才应该参与其中,防止它变成少数人牟利的工具。可以想象,731的时代如果有网络,如果有现在一样发达的 媒体和通讯技术,那么这恶很可能会被扼杀在萌芽之中。言论自由也许本身改变不了什么,但是它能够使千千万万有行动能力的人行动起来!在任何时代,对事实的 掩盖只会平添悲剧。

满洲国的宗教自由

      满洲国可能是世界上存在过的宗教最自由的国度之一,宗教种类之多,涵盖了当今世界众多主流宗教,有汉传佛教、藏传佛教、日本佛教净土真宗、道教、东正教、 天主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日本神道教。各个宗教都有可观的信众。满洲国时期,并无对某一种或几种宗教信徒迫害的记录,而且各个宗教信徒间并无明 显的冲突,可以说是各信各的,你烧你的香,我做我的弥撒,井水不犯河水。哈尔滨聚集了大量的白俄和犹太人,所以东正教和犹太教是主流,有很多的东正教和犹 太教教堂,当然哈尔滨也有很的大汉传佛教寺庙,比如极乐寺。满洲的各大城市都有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满洲西部是蒙古族的聚集区,在那里藏传佛教很盛行,比 较大的寺庙有查干湖畔的妙音寺。满洲国当局对蒙古族采取怀柔政策,对喇嘛是很尊重的,当然,对其他所有民族都是怀柔政策,对宗教领袖都很尊重,梵蒂冈就是 与满洲国最早建交的国家之一,后来日军击毙苏联支持的武装人员赵尚志,在满洲国护国般若寺的主持炎虚法师的坚持下,其头颅被埋在护国般若寺内。



左上为新京护国般若寺,始建于1932年,1936年建成。文革中被毁。




满洲国明信片上的吉林天主教堂,文革中被毁。




圣· 尼古拉教堂是中东铁路在哈尔滨建造的标志性建筑,位于哈尔滨全城的制高点,也是城市建设原点。建筑采用近似希腊十字的八角布局,圆木井干式木结构,,未用 一钉一铁,全部木构件均用楔接。建筑比例精确,形体错落,装饰精美。教堂主入口双向室外木楼梯,覆以双坡顶篷,中部交叉成焰心状尖拱,拱心饰以精致的木刻 花饰,楼梯、栏杆及栏板同样饰以精美的雕刻;主入口上层为耸起的钟楼,四面透空,覆以陡峭的四坡顶;三个并排而立的“洋葱顶”饱满圆润,形态优雅。教堂正 中耸起高高的八角形帐篷顶,其中设小洋葱形状的穹顶,极力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国无限神秘、神权至高无上的幻觉。整体建筑造型完美匀称,堪称木结构教堂精 品之作。文革中被彻底焚毁。




     挡在新京大同大街慢车道上的“孝子坟”,相传光绪年间长春有个叫王梦惺的人,生性淳孝。38岁那年,其母病故,葬母后他在辽宁千山道观入道。10余年后返 回母亲墓边苦守,仅以生小米和冷水果腹,且终日不与外人交谈,忍冻受饿以尽孝道,世人为其孝心所感动。守墓3年后,王梦惺于1913年去世,世人将他们母 子合葬一处,此后千山道友在王梦惺坟旁建起了一座道观。这就是名噪一时、观者如云的长春孝子坟。新京大同大街相当于北京长安街,尽管孝子坟挡住了首都的中 央主干道,但是当局并未将其拆毁。“孝子坟”在满洲国稳稳当当地挡了14年大街。后被TG拆毁。



1943年满洲国当局修缮后的孝子坟。

他们也是满洲人

      这个几天恰逢诺贝尔奖颁奖,长春一下子就出了俩诺贝尔奖得主,不要说长春这样没什么国际知名度的城市,就是换了纽约东京,官方和市民也都有理由好好庆贺一番!可是长春却出奇的静,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这也算是世界级的奇观!

      


      1935年出生于满洲新京的岸根英一,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其维基百科的词条中提到,由于满洲国孩子上学比日本早一岁,所以岸根英一在日本上中学的时候比同班同学都小一岁。

      同样是在1935年,新京南面的满洲第一大城市奉天,一个男孩儿在千代田公园旁呱呱坠地,他父亲父是个日本愤青,曾作为学生代表强烈要求日本占领中国,后 被当时日本陆军部几乎抛弃的石原莞尔一通嘲笑加教训,心中猛然对石原莞尔充满崇拜,后产一子,名字取了坂垣征四郎的征,石原莞尔的尔。
      这个孩子日后成为了世界级的指挥家,他的名字叫做小泽征尔!



小泽征尔

     另一位不得不提的日本裔满洲人就是李香兰,日本名山口淑子,是从事电影的演员与歌手,李香兰是花腔女高音,而且受过正式的西洋声乐教育,很擅长美声唱法。后任日本参议院议员。淑子的祖父山口博在1906年举家到满洲。李香兰是地地道道的满洲人。
      1920 年2月12日,山口淑子出生于奉天省抚顺。由于父亲山口文雄在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所属的抚顺煤矿任职。举家迁往抚顺。1933年被父亲的义兄弟沈阳银行经 理李际春收为义女,起中文名为李香兰。1933年,李香兰患肺病。后受俄罗斯好友建议,开始跟一位“白俄”女士学习声乐。李香兰亦为天津市长潘毓桂义女。 曾以潘淑华之名义在北京翊教女子中学就学,1937年毕业。然而她从不公开自己的身世,中国人都不知她的日本血统,说得一口非常标准京片子的她,中国民众 还把她当作地道北京人。在满洲国的流行歌曲大赏赛中获得头奖。1937年,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成立。李香兰进入满洲国电影界,并成为其头号女 星。1942年,到上海发展,以李香兰的名字登上舞台,为中华电影公司、中华联合制片公司、满映拍了经典电影《万世流芳》并主唱电影主题曲《卖糖歌》及插 曲《戒烟歌》使之红遍全中国,跟着《夜来香》、《恨不相逢未嫁时》、《海燕》使之更上一层楼,成为与周璇、白光、张露、吴莺音齐名的上海滩“五大歌后”之 一。1943年,《莎勇之钟》于台沪满三地上映。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战败,满洲国灭亡,李香兰以汉奸罪名被中华***国民政府逮捕。但之后因证明了其日本人的身份而得以被无罪释放遣返。



李香兰签名照



已经90岁的李香兰,其保养的功力实在是让人惊讶。






李香兰版本的夜来香

日本的对满态度以及满洲人的对日态度

      对于满洲人来说,日本人绝对不是什么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世界上不存在这么好的“友邦”,但也绝不是什么无恶不作的魔鬼。任何把国家行为道德化的想法都是极其幼稚的。

      如果你看过俞天任写的《军国幕僚》就会对当时的日本有个了解,如果实在嫌这本书太长了读一读推倒柏林墙写的《日本如何走向灭亡》也不错。

      满洲的富饶是众所周知的,是亚洲大陆上最适合发展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工业的地方,当时的日本知识界和普通民众一度将满洲视为日本的生命线,大有不得到满洲日 本就要灭亡的危机感,对待自己的生命线显然是不能胡来的。后来日本文官政府与汪精卫谈判,几近成功,大体内容就是保持满洲独立,日本撤兵!说白了就是“支 那我不要了,满洲必须给我!”满洲当时已经有3000万人口,是日本的1/3强,已经是亚洲除了日本本土以外最现代化的地区,初步建立了上游至矿业,下游 到汽车工业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体系,文明水平跟日本起码还在一个数量级上。日本对待满洲的方式显然不是美国人对待印第安人那样——相差好几个层次的文明之间 的一边倒的大虐杀。日本对待满洲人是怀柔政策,甚至比对待台湾人更加的怀柔。生于吉林市,经历过满洲国时期的于志钧教授说:““王道乐土”是为日本的文化战略服务的,远不是今天一些文献所描绘的“欺骗”,而是实在操作。中国有句成语“乐不思蜀”,日本让东北人“乐不思中”!日本要在东北打造一个“王道乐土”现实社会。为了让今天的人们知道什么是“王道乐土”,我拉回那个时代,谈我之所见所闻和所感。中国不是没有这样的历史,元朝和满清都有过!日本害怕重蹈覆辙。“王道乐土”就是收买人心,玩假的不行。
      一 个强者对一个弱者,武力征服相对是容易的;然而,征服之后的统治就困难了。日本占领东北之后,怎么办?东北不是西伯利亚那样的无人区,有三千万人口,是日 本人的三分之一强。对当时这样一个巨量人口,只能是安抚,别无良策。日本这样一个精细民族,当然明白。关键之关键,是切断东北人民对中国的宗主国认同。这 是不容易的,但不是不能做到的。那就是迅速地给“满洲国人”以看得见和感觉到的好处。“王道乐土”就这样出炉了。从1931年到1939年,日本的“满洲 政策”是这样制定的,也是这么做的。1940年之后,日本陷入侵华战争泥潭,就乱了方寸。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就走向毁灭之路!”

       从事实来看,于教授的分析是合理的,不然也不会出现他们一家去北京天津旅游,阔的跟美国佬一样的经历。此外,种种史料表明,深具岛国危机感的日本打算把他 们国家的主体搬到大陆上,搬到满洲。所以日本人对满洲的态度绝对与英国人对印度的态度不同,完完全全是当做自己的家来建设,在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满洲甚至是领先于日本本土的。长 春人都知道天皇当年是有计划把家搬到新京的,英国女王可曾想永久的居住在德里?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满洲人跟日本人是一个种族,注意种族是一个生物 学范畴的定义,而不是文化上的。民族是文化定义,是可以改变的,而种族是不可变的。这导致日本对台湾和满洲的态度是同英国人对印度人、西班牙人对菲律宾人 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日本人对满洲人是想极力同化、皇民化,这显然没有成功,起码14年是不够的。

      在满洲工作的台湾人蔡西坤回忆“满 洲国首都新京(长春)采取计划都市,设计得非常好,主要道路为长达几十公里,又宽又直的大同大道,整个建设规划都以王道乐土为依归。依日本政府的计划,日 本皇帝所在的都城京都迁到东京後,将来要迁移到新京(新设的京都)来,所以新京在建设上特别注重「民族协和」的精神。我们大同学院的制服就叫做「协和 服」。”

      “有这些机会出入中国大陆与满洲国,我深深感觉山海关内外的风土人情差别很大,山海关内人口很多,生活条件却不如关外,大部份人民都是又脏又乱,有些人因为贫穷,还会抢钱呢!有次我带著三千元满币(值同日币使用,我未兑换为大洋)到华中徐州玩,结果眼看著被抢,却因为人太多无法追回而作罢。
      满洲人则不一样,满洲人很好,既有情性,又讲信用,我和满洲人的接触虽然不多,但印象、观感都不错。当时「满洲国」有满洲话(即北京话)的分等考试,我在 高等学校时已学过北京话,因此来到满洲,参加满洲话分等考试,成绩还不错,是二等通译,所以我和满洲人可以沟通。”

      在满洲中央银行工作过的吴金川回忆道“日本人对满洲国有特殊待遇,他们在满洲国的建设按步就班,比较不像在山海关以内那样胡作非为。当时中国银行总裁张嘉璈和日本财阀中第一强的三井财阀三井株式会社社长池田成彬曾有过暗约:山海关以北的东北地区,中国委任日本经营;但日本人不得进入山海关一步。当时若真能实行是很理想,可惜日本并没有履约,因为池田成彬被日本军部控制,不能照约实行,结果日军制造卢沟桥事件并在上海登陆,中日之战遂难以避免。”        在满洲国驻泰使馆工作的台湾人杨兰洲回忆“ 满洲国驻泰国公使馆的地位和日本驻泰国大使馆地位相当,所以满洲国人在泰国还蛮被看重,台湾人就不一样了。台湾人去泰国者,完全没有依靠,常被泰国政府欺侮,他们都想来当满洲国人。因此产生这样有趣的现象:满洲国到泰国开设公使馆,满洲国没有人来,来的大多是没有受到保护的台湾侨民。”



    同样在满洲国外交部门工作的吴左金先生回忆“当时国民政府在朝鲜亦设一中国领事馆,负责当地中国侨民的事务,但中国侨民发生纠纷,多利用满洲国新义州领事馆的权势。因为日本比较偏向满洲国这一方,所以侨民有事都来找我们,通常只要协调一下即通融过去,而中国领事馆的作用则不大。在我任内,曾有一***侨商被日本宪兵抓走,他们跑到领事馆求救,我去说情,日本宪兵随予放行。”

      “我觉得在满洲,日本人的确用真心建设,到那里的日人多有久居的打算,这和在台湾的日人不同,在台日人多半想捞点钱财即回日本,所以在满洲日人较好相处,较无优越感。他们曾对新京做了非常完善的都市计划,建筑完全按照设计施工。”

      可见,日本从里到外的对满态度都是与日本无差别的、一体化的。
      至于老一辈普通满洲人的对日态度,显然谈不上感恩戴德,但也绝不是深仇大恨,我家里四位老人都没说过日本人什么坏话,来自阜新的王圣元在上一篇日志的回复里提到:他爷爷说“你说日本人有多坏,那我没见过,你说日本人有多好,我可见过”(原话如此)。 但 是满洲国末期日本在军国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俗话说“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美者昌,逆美者亡。”日本军国主义在关公面前耍大刀,最后也拉着满洲吃了锅 烙。所以当年日本投降,国军入城的时候满洲人还是欢迎的,跟台湾人一样,等待着他们的命运却远不及他们已经经历过的好,这是后话。

满洲国的“辛德勒”——王替夫

      公元2001年7月13日,一位九旬老人在哈尔滨悄然离世。没有多少人记得他风雨坎坷的一生,没有多少人了解他的辉煌成就,也没有多少人理解他无奈困苦的 心灵。老人匆匆的走了,不知道他临终前对自己的这几十年作何评价,我猜想,他应该感到坦然、幸福,他无愧于自己的一生。由于历史原因,他的事迹没有能广为 流传,但这又怎样呢,他曾经捍卫过正义,这就足够了。
       2001年7月30日,时任以色列驻中国大使沙雷夫先生来哈尔滨,打算探望这位犹太民族的朋友。很遗憾,只相差半个多月,便只得阴阳两重天。同年,春风文 艺出版社出版了长篇纪实文学《一个伪满外交官的人生告白》,作者不无遗憾地在后记中说:“王替夫的故事没有因为他猝然离世而结束,更精彩的还在后面……”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一位哈尔滨东省法政大学的优秀大学生;
      他是一位语言和外交天才;
      他是为日本、满洲国效力的公职人员,一些人称他为“汉奸”;
      他是唯一面见希特勒,并与之共进晚餐的中国人;
      以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世界上拯救犹太人生命最多的人!

      1911年6月29日,王替夫出生在吉林市永吉县。他很小就对英语、俄语非常感兴趣,并达到了自由沟通的水平。1931年,当他在哈尔滨法政大学读到大三的时候,他已经能熟练运用日、俄、英、德四国语言。起初他不承认满洲国的合法性,曾经上书李顿调查团:

尊敬的李敦爵士阁下:


阁下不辞劳顿,亲自率团来华,实不负万国之托暨吾国民所望。在下系本埠人士,就读于东省特区法政大学,只图求知以报国,而今日人入侵,横行恣肆,令吾辈报国无门,前途断送,特以万分沉痛之心情致函于阁下。


日 本地处东瀛,垂涎我关东(原文误作“东关”,夏红注)土地已久,终于挑起奉天事变,悍然占据沈阳、吉林,又发兵热河,将战火蔓延至关东三省,且以扶持之 名,擅立国中之国,敢问公理何在,吾国之主权何在?吾国军队并非无力御敌,奉政府之命以图国家处置而已。民众暨学界亦遵国家之命而忍痛克剩,寄厚望于国际 公论。


切望贵调查团秉持正义之精神,明察日人之恶行,并诉诸国际联盟,以公法绳之,是所至盼。


特此致函

恭祝顺绥


王替夫敬呈

      后来王替夫当上了满洲国的外交官,这态度的转变自有他自己的理由。无人有权苛责!由于出色的德语水平和外交才能,他很快被派往日本的盟国德国,成为伪满洲 国驻德公使馆领事兼书记官。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没有爆发,王替夫通过和希特勒的亲密接触,初步了解了德国的政策和***者的思想。他同情犹太人,亲眼见到 了他们的境遇,“为犹太人做点事”就成了他经常考虑的问题。
      1935年,机会来了。美国的犹太人机构计划接收部分犹太人,而德国希 望 让这些犹太人经前苏联到伪满洲国,然后再去美国。具体办理这件事情的任务,恰好落在刚刚获悉德国消灭犹太人计划的王替夫身上。在他和美国犹太人共济会会长 托马斯、和他的上司,外满洲国公使吕宜文协商后,成倍增加签发护照的数量,最多时达到每天100份。

      二战爆发后,德国通知王替夫不要再给犹太人发护照了。但他在吕公使的支持下,继续秘密签发,而且越来越多。后来日本人发现,拿着王替夫签名护照的犹太人实 在太多了,怕影响其与德国的关系,要求他立刻停止。直到1940年6月被调回国内,他一直没有停下在护照上签名的工作。
       在驶向东方的列车上,他清楚自己恐怕难逃牢狱之灾,搞不好要人头落地。但他也清楚,只要犹太人拿到护照,他们就可以离开魔窟,保全性命。于是他不顾一切, 拿起尚未派发的签证,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从车窗抛向车外,外面等候被德国遣送的犹太人接到后就是一阵狂喜的欢呼……这样的欢呼,伴随了他一路。
      两年里,一共有1.2万犹太难民拿着王替夫签名的护照经过前苏联的远东地区抵达满洲,转而南下上海。而被大书特书,被拍成电影的德商辛德勒,解救的犹太人数量不过是满洲国外交官王替夫的十分之一!! 《辛德勒的名单》里有这样一句话“救一人即救全世界!”那么12000人呢?



年轻的外交官,王替夫




王替夫为犹太人签发的护照。

王荆山——一个“汉奸”的一生

      今年我去纽约百老汇的美琪大剧院观看了音乐剧《歌剧魅影》,这部音乐剧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剧中故事就发生在歌剧院里,所以整个剧院都是舞台。像美琪大剧院这种传统的西式剧院都是那种“雕梁画栋”的样式,柱子都是带柱头的,或者刻成天使的模样。

      百老汇的美琪大剧院使我回想起,在三年前,我曾经在长春的大马路(大马路不是指一条大的马路,而是这条路的路名)上探访过一座类似的建筑,名曰“大众剧 场”,再早的时候叫新京国泰大剧院,是个叫王荆山的资本家出资兴建的,我去看的时候,国泰大剧院已然已经被废弃了,残破不堪,但仍能从楼梯扶手、舞台、和 墙壁上依稀看出当年“华丽丽”的影子,据附近的人讲“当年这剧院天花板和墙上都是西洋“裸女”壁画,溥仪在这里看过戏。”



残破的国泰大剧院,依稀可见当年风采。

      后来跟几个网友一起也去探访了王荆山在长春的买卖——裕昌源火磨。逐渐了解了这个资本家兼“汉奸”的一些事迹。



王荆山创办的“裕昌源”火磨旧址。(穿白衣服介个银就四楼主)

      王荆山,又名王琳,祖籍山东省黄县。长春裕昌源火磨创办人,著名的实业家。清朝末年,由于兵连祸结,连年饥馑,王荆山的祖父携妻担子随同族人逃难关东,落 户于长春南郊大屯。赤手空拳的逃难户生活自然异常艰窘。王荆山的父亲王永祯只得不顾劳苦,一面租地耕种,一面自垦生荒,还要间做豆腐,走屯串户沿街叫卖。 1876年(光绪二年)王荆山就出生在这样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里。

王荆山幼年,一家人常常难得温饱,有时甚至饥寒交迫,幸好经常得到外 祖父的接济。由于家境贫寒,王荆山13岁才入私塾读书,15岁又被迫辍学。此时他还经常到集市上自学木工、瓦工等各种手艺。失学后,王荆山随其二叔去黑龙 江瑷珲城,入“和顺成”银匠铺学银匠手艺。当时银匠行业已经日渐衰落,银匠谋生困难。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王荆山北渡黑龙江到俄国境内。原打算以 挖金为业,无奈体弱力单,又没有同伴合作,便改做小商贩,靠贩卖些落花生、榛子、糖果一类的小食品为生。翌年6月,王荆山又随船北行,到当时中国人俗称 “黄河口”的地方。这里出产沙金,淘金工人聚集,商旅往来不断,于是王荆山在市街上租赁了一间木棚,开办了一个经销糖果食品的小商铺。1900年,沙俄军 队强行驱逐黑龙江北岸的中国居民,王荆山等50余人结伙于同年10月中旬历尽艰辛,渡江南返,徒步跋涉,于同年年底返回长春。王荆山在俄国境内做小商贩数 年,不仅略有积蓄,而且学会了俄语,这些对他日后的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王荆山回到长春之际,结识了参加西伯利亚铁路建筑的工程师塞 尔维亚人苏伯金。当时,苏伯金筹备在宽城子车站附近建筑一座火磨(机器面粉加工厂),王荆山受佣“跑外”,负责采购建筑材料,招雇建筑工人。两年之后,日 俄战争爆发,俄军阵阵溃败,日军步步紧逼。苏伯金惧怕日军进占长春,便把火磨委托给王荆山照料,自已逃往哈尔滨避难。王荆山尽心竭力地看守着火磨。日俄战 争结束后,苏伯金返回长春,火磨完好无损。这样,苏伯金对王荆山更加信赖,决定将火磨所产面粉全部交王荆山包销,以此酬答其护厂之功。当时,王荆山缺少人 力,资金不足,于是与刘向阳(河北乐亭人)、刘麟阁合股,各出资金3 000元,在长春旧城北门外的二马路北、大马路路西开设“裕昌源”粮米铺,一面包销苏伯金火磨的面粉,为苏伯金收购小麦;一面加工和销售高粱米、豆油等。

1914年6月,奥国皇储裴迪南被塞尔维亚爱国者刺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因战争首先在塞尔维亚国土展开,塞尔维亚人苏伯金急欲回国,遂匆忙将火 磨以 4.9万卢布的低廉价格卖给了王荆山。王荆山获得了生产面粉的机械设备和厂房。原火磨技师俄人雅阔夫也同意继续留任,兴办一座近代的机器面粉加工厂的基本 条件已经具备。王荆山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实业救国”的热潮中,于1914年9月12日创办了裕昌源火磨。裕昌源火磨是长春市第一家由中国商人开办的 机械化大型粮食加工企业。

近代的长春城是作为粮食集散地发展起来的,周围盛产粮豆、小麦,这就为裕昌源的生产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而裕昌源创办之时正值欧战爆发,列强无暇东顾。这些有利的客观条件,再加上王荆山的精心经营,使裕昌源兴办伊始便生产顺利,购销两旺,获得丰厚的利润。

裕昌源的累累盈利刺激着王荆山的勃勃雄心,他决心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1915年春,从英商伊达洋行经纪人纪氏之手,王荆山购得“满铁”附属地内 地皮 7 000“坪”(日本计算地积的单位,每坪约3.3平方米)和一条铁路专用线。在这片地皮上,王荆山悉心规划,修建厂房,安置从德国进口的机器设备,平整道 路,经过两年多的基本建设,终于建成了设备先进、厂房和院落宽敞、道路平整的新工厂。1917年底,裕昌源新厂址建成投产,日产面粉能力为1 500包,每昼夜可磨制小麦2 750普特(俄制重量单位,一普特16.38公斤),年盈利额15万元。新厂址的建成使裕昌源在自己的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先进的机器设备、宽敞 的场地和便利的道路与铁路专用线,这些为生产的发展和粮豆购销业务的扩大提供了良好条件。

随着裕昌源生产和经营的发展,王荆山的资本积 累迅速增加。1918年他以19万元收买了吉林的恒茂火磨(1915年由任天章等开办,日产面粉近    1 600包),改称裕昌源吉林火磨。1926年王荆山又从哈尔滨商人刘某之手,买下了一座正在修建的火磨,建成裕昌源哈尔滨分号。此外还在黑龙江安达开设裕 达火磨,在长春增设碾米厂、烧锅。与此同时,王荆山又从事粮食贸易。自1917年始,裕昌源就在长春收购黄豆,在大连设出口部,由其弟王焕卿担任经理,与 日本三井、三菱等财团联营,向日本运销。从1921年到1931年,裕昌源每年出口黄豆近万吨,获利达几十万元。

资本积累的迅速增加使 王荆山不再满足于单独经营粮食,开始向金融和其它产业投资。1919年“益发和”财东刘家与交通银行合资开设“益通商业银行”。王荆山利用该行经营不力、 赔累甚巨的机会,于1921年投资2万元,并出面对该行进行整理,从而夺得了益通商业银行董事长的职位,直至日伪政权垮台。1941年王荆山又出资50万 元,由其长子王秉公出面,在长春东郊兴隆山开办“大名陶瓷厂”。此外,王荆山还经营着数千间的房产。从开办裕昌源粮米铺开始到1945年“八·一五”东北 光复,王荆山的资产不断的增加,仅以裕昌源股金为例,据1946年统计,该企业共有股本5万股,已缴股金200万元,其中王荆山本人名下有5 789股,占11%;加上他妻子、儿女及弟弟的股份计算在内,王氏家族计有27 400股,占全部股本的55%。王荆山的事业取得成功.1913年日本“满铁”长春事务所组织赴日商业参观团,王荆山应邀参加。他在日本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地参观市政建设和工商企业,深为日本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所倾倒。王 荆山为使裕昌源在铁路运输和资金等方面得到方便,任用日本人岩坂,专跑“满铁”,负责联络火车;广交日本在长春的实业界人士,并将自己的次子王秉章交由金 井带往日本读书,更名为金井秉章。在日本“关东厅”的监督下,1921年日本在长春组织信托公司,由日方派出专务董事一名,中日双方各派董事3名,王荆山 被任命为董事长。

王荆山热心慈善和公益事业。他幼年失学,发迹后深感教育事业的重要。1915年他出资在长春东大桥东借用山东会馆房舍 开办自强小学。1918年又办自强中学。1920年新建的自强学校校舍建成,学校随之迁入新址。他聘请杨维周为校长,加强对学校的领导和管理。由于他不断 出钱资助,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充。自强学校当时在长春是有一定影响的。此外,他还出资开办“荆山幼稚园”,资助修桥筑路。至今王荆山创办的自强学校仍在。

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满洲国垮台。同年11月间,苏联红军将其逮捕,对其进行审讯,旋即释放。翌年1月他逃往哈尔滨躲避,8月绕道吉林返回长春。因当时裕昌源及其厂内王荆山的私宅被国民党军队洗劫,王荆山便迁往其女儿吕家居住。1951年4月26日在镇压反革命运动的高潮中,王荆山被逮捕。翌年3月19日,以“汉奸叛国”罪被处决,时年77岁。

满洲的归宿

      日本当时称雄亚洲,但与美国相比仍是一个落后国家,太平洋战争一打响,结局就已注定。

      1945年,苏美英三国签署《雅尔塔协定》2月11日3国签订了由莫洛托夫起草的《雅尔塔协定》,全文如下:
      苏、美、英3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2个月或3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为:(一)对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予以维持。(二)对 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造成的俄国权益必须予以恢复,即甲、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乙、大连商业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 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丙、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 越权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三)千岛群岛须交还苏联。
      经谅解,有关外蒙古及上述港口、铁路的协定尚未征得蒋介石委员长的同意。根据斯大林元帅的建议,美国总统将采取步骤以取得该项同意。
      三强领袖同意,苏联之此项要求,须在击败日本后,毫无问题地予以解决。
      苏联本身表示:准备和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俾以其武力协助中国达成自日枷锁下解放中国之目标。
      除“协定”之外,还有一个“备忘录”,记载了斯大林还向美国提出的各项保证:(1)彼决尽其所能促进中国在蒋委员长领导下的统一;(2)战事结束后,中国 应由蒋委员长继续领导;(3)彼所欲望者乃为统一安定之中国,并愿中国控制全部满洲,为其领土之一部分;(4)彼对中国无领土要求,凡苏联部队因进行对日 作战而进入中国地区时,彼决尊重该地区之中国主权;(5)彼欢迎蒋委员长派遣之代表协同苏军进入满洲,俾使中国在满洲之行政工作得以顺利组织;(6)彼同意美国对华之“门户开放”政策;(7)彼同意韩国由中、苏、英、美4国政府共同托管。

      就这样,原本独立自主的满洲莫名其妙的落到了蒋委员长手里。

      苏军攻入满洲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满洲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据估计苏联抢夺的各种物资机器设备物、资补给价值达13亿美元,老百姓的金银 细软多的无法统计。据估计,直接经济损失20亿美元。要知道二战之后马歇尔计划重建欧洲才130亿美元,满洲的损失完全可以支持一个欧洲国家重建。 1946年,生于吉林九台的留美地质学博士张莘夫因为阻止苏联拆卸机器被TG部队枪杀。

      据台湾人杨兰州回忆“苏联军队进入满洲以後,满洲处於无政府状态下,被抢、被杀、枉死的人很多,这一段悲惨的过去几乎每个在满洲国的人都体会到,我的妹婿黄泰荣,原在松花江发电所服务;日人撤离後,他代理松花江水力发电所所长;苏联军进入该厂後,欲抢拆发电机器,他为了卫护该厂,不幸被打死,我妹妹和两个小孩幸得逃离回台。当时我在哈尔滨,我们也听说松花江发电厂的发电机三部被抢走两部,王府经营的毛织公司也深受破坏,三、四千头羊被宰杀充饥,可见苏联军的凶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还没等苏联人离开,国共两党就开始了“抢关东”,为了争夺满洲工业基地大打出手,期间造成了惨绝人寰的“困长春”,造成数十万满洲平民 百姓死亡,TG自己承认的数字是饿死12万,根据TG的一贯表现,乘以五应该基本属实。新京在满洲国末期人口近百万,减去被遣送的日本人20万,再加上因 战争躲避于长春的周遭百姓,人口不会少于80万,“困长春”后仅剩下17万,昔日亚洲第一先进城市落得饿殍遍地,尸臭难当。

       四平市是南满道的交通要冲,据TG军队老干部回忆“(四平)道东道西两个面粉厂,24小时三班倒磨面粉,磨好了就运到苏联去,苏联1945年还是配给 制,1946年就取消了。”后来国共在四平发生激战,曰“打四平”,此一役“一座现代化中等城市化为一片焦土。”



满洲国时期四平街景

      即便是国军,对满洲人民也是很差的,照样抢。

     

截屏自《大江大海1949》同名纪录片

      国共内战,TG大胜,作为本朝建政时全部家底儿的所在地,原本是自由市场的满洲大地被计划经济死死箍住,这种彻头彻尾计划经济的本质跟军国主义的统制经济都有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本质区别。满洲从此堕入了它能够想象得到的最黑暗的时代。

后记:东北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历史

      吉林市的于志钧老人在他的回忆录《蚕食》的后记中写道“本书仅告诉读者,作者过去所经历的和所听到的一些事。因为是真实的事,所以作者用不着参杂什么装饰。有少量评论,纯属个人见解,读者可持不同看法。不管怎样,事实就是这个样子,书中有大量照片佐证。我不是根据一张两张照片,片面说事的。”

      “九一八事变后,成立“满洲国”,日本人和中国东北人共同在这块土地上生活,我们说过“大路朝前,各走一边”,谁也不知道会走到那去?十四年后,答案揭晓 了。回头看,同说“别了!满洲”。日本人不得不离开满洲;东北人回归中国。“满洲国”成了不光彩的历史符号。”

      “历 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句名言在被说出来的时候还是正确的,但现在不是了!网络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信息自由给每一个渺小的生灵都带来了书写历史的权利!于 是有些人(如果粉蝗汉之流)开始从过去寻找答案、寻找法统,来支持他们的执念,所谓“自古以来”成了他们的口头禅。我写下这些“另类”的历史并不是为了赞 颂谁,也不是为了从中寻找什么合法性来源,满洲国本来就是个不合法的国家,如今世界之上,合法的值得人们深爱的国家一抓一大把,欧罗巴诸国、美利坚、加拿 大、新日本皆堪称政体之典范。只有那些没有国际视野的瘪三才会把目光集中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和如懒婆娘裹脚布般又臭又长的历史之上。还原历史的要义就在还 原历史本身。

      东方诸国失败的根源就在于,他们一直沉醉在自己的小儿科文明中无法自拔,被人敲醒、不得不开始睁眼看世界的时候,同在一个星球上的竞争者已经一骑绝尘将他 们远远甩在后面。日本一向是个好学生,但也免不了失败和挫折,有了些成绩之后竟然飘飘然起来,觉得自己是整个东方文明的代言,于是编织起了一个无比壮丽的 大东亚迷梦,最终还是难免将自己和满洲小邻居带入了深渊。一切尘埃落定之后,终于认识到,民主宪政、自由贸易、科技创新、专利保护、中小企业……可不管什 么东方西方(这些要素离得大部分日本在战前就已经做得不错了)!世界上可不是仅仅只有零和博弈,另一条路是互惠共赢。日本现在成功了。

      满洲人/东北人/关东人如今在思想和行动上都成了奴隶,一边用自己血管里的鲜血满足着庞大、赤贫而又贪婪的南支,一边喝着南支精心勾兑的***,觉得自己 土地上自己参与建设的齐全的工业体系是所谓的“傻大黑粗”,觉得自己在TG建政初期吃了偏饭,被全国“支援建设”,如今沦落成连马来大猴子都能随便踩一脚 然后还能骂上两句的一坨屎,是因为不懂“市场经济”!

      我们自己的历史里并不只有“亡国奴”,并不只是“殖民地”!我们的历史是由无数个王荆山这样的商人、慈善家,王永江杨宇霆这样的政治家、教育家,王替夫这 样的外交官,张莘夫这样的科学家,李香兰这样的演员,梅娘、萧红萧军这样的作家,还有无数像于先生父亲那样靠自己劳动吃饭的普通人写就的,写满了他们的悲 欢离合、爱恨情仇,这才是我们的历史,绝不容南支抹杀。

      我们并不独特,我们不是什么“龙的传人”,更不是什么“天照大神”的后代,我们跟加拿大人、挪威人、瑞典人、芬兰人一样是人,我们的自然地理跟他们的一样好!我们也理应跟他们过的一样好!

      即使以前的满洲国从未存在过,我的想法也绝不会改变!

(注:南不一定是支,支不一定是南,满洲/东北/关东人想获得自由,不联合其他支控区的有识之士是不行的)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