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國內的高樓如雨後春筍般的拔地而起,那麼這次回國見到的“黃牛”們便是以燎原火之勢遍布大上海了。
“黃牛”,是七十年代初開始流行的上海的俚語,和舊上海的“掮客”意思相近,指那些在大街小巷、車站碼頭偷偷做投機、非法倒買倒賣的人。從七十年代起的各類證券、外匯(或外匯券)到門票、車票等等,哪怕是鑽着法規的細縫、能賺丁點的蠅頭小利,都逃不過“黃牛”暗中盯着的眼睛。
以往年年回滬時,走在街上常常會被那些“火眼金睛”的“黃牛”們相中,時不時的湊到耳邊問一句“外匯換嗎?”,或是“熱門演唱會門票要伐?”......
今年一到上海,趁未過年時在市中心的幾大商場購物,每次去收銀處排隊付款,總看到呼啦啦的一下冒出五、六個青壯年男子:身上斜掛着小包,左手握着一疊現金、各類卡片,右手持着計算器,逐一查問顧客們手中的發票金額、付款方式,然後噼里啪啦一算計,或和顧客達成共識,或與營業員一拍即合 ~ 於是,男子帶着顧客或營業員去付款......
開始,還納悶那些是何方神聖?一問,方知是“黃牛們”早已從黑暗走向光明了,大張旗鼓地在各行各業里投機倒賣:比如中秋時節的月餅票,“黃牛”以低於面值兩成的價格收購,然後找到購買月餅的顧客,許以打九折的優惠,用月餅票為顧客付款:顧客為便宜10%而暗喜,“黃牛”為一轉手就賺了一成而偷樂。同樣,在商場裡發出的VIP積分卡或是各單位贈送的購物卡,禮卡等等都是“黃牛們”的目標。
最牛的“黃牛”,便和各處的營業員半明半暗地掛鈎,做的更是如魚得水,即便是蠅頭小利,但在上海各處一轉,大有“遍地黃金遍地撈 ~ 集沙成堆之盈利”。於是,“黃牛”的營生猶如星星之火,熊熊地燎原於大上海.......
真所謂“蒼蠅不叮沒縫的雞蛋,黃牛不鑽沒孔的法規” ~ 讓多少人為利“竟折腰”。
待續:回國過年錄(三)小年夜遭遇“警察3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