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国内的高楼如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那么这次回国见到的“黄牛”们便是以燎原火之势遍布大上海了。
“黄牛”,是七十年代初开始流行的上海的俚语,和旧上海的“掮客”意思相近,指那些在大街小巷、车站码头偷偷做投机、非法倒买倒卖的人。从七十年代起的各类证券、外汇(或外汇券)到门票、车票等等,哪怕是钻着法规的细缝、能赚丁点的蝇头小利,都逃不过“黄牛”暗中盯着的眼睛。
以往年年回沪时,走在街上常常会被那些“火眼金睛”的“黄牛”们相中,时不时的凑到耳边问一句“外汇换吗?”,或是“热门演唱会门票要伐?”......
今年一到上海,趁未过年时在市中心的几大商场购物,每次去收银处排队付款,总看到呼啦啦的一下冒出五、六个青壮年男子:身上斜挂着小包,左手握着一叠现金、各类卡片,右手持着计算器,逐一查问顾客们手中的发票金额、付款方式,然后噼里啪啦一算计,或和顾客达成共识,或与营业员一拍即合 ~ 于是,男子带着顾客或营业员去付款......
开始,还纳闷那些是何方神圣?一问,方知是“黄牛们”早已从黑暗走向光明了,大张旗鼓地在各行各业里投机倒卖:比如中秋时节的月饼票,“黄牛”以低于面值两成的价格收购,然后找到购买月饼的顾客,许以打九折的优惠,用月饼票为顾客付款:顾客为便宜10%而暗喜,“黄牛”为一转手就赚了一成而偷乐。同样,在商场里发出的VIP积分卡或是各单位赠送的购物卡,礼卡等等都是“黄牛们”的目标。
最牛的“黄牛”,便和各处的营业员半明半暗地挂钩,做的更是如鱼得水,即便是蝇头小利,但在上海各处一转,大有“遍地黄金遍地捞 ~ 集沙成堆之盈利”。于是,“黄牛”的营生犹如星星之火,熊熊地燎原于大上海.......
真所谓“苍蝇不叮没缝的鸡蛋,黄牛不钻没孔的法规” ~ 让多少人为利“竟折腰”。
待续:回国过年录(三)小年夜遭遇“警察3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