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加风系列(121)
感谢上海 感谢中国
作者:汉加
每年五月是加拿大的“亚洲传统月”(Asian Heritage Month). 从2002年起,加拿大参议院通过了参议员利德蕙(Vivienne Poy)的提议后,亚裔文化月已经成为加拿大一个全国性的节日。十二年来,加拿大民众通过这一节日,更多地了解了亚裔加拿大人的文化、艺术、历史和亚裔移民社区对加拿大多元文化的贡献。
5月14日是以色列的建国日。深受苦难的亚伯拉罕(Abraham)的子孙们,历经磨难:他们曾经在摩西的带领下,逃出埃及;他们的圣殿被强大的巴比伦攻占和烧毁;在罗马帝国时期遭遇过饥荒和杀戮; ----在二战时,约有600万犹太人遭到了纳粹德国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很多国家将孤立无援的犹太难民拒之门外,他们唯一能去的地方只有中国上海。善良温和的上海人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了3万多名逃难的犹太人。她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犹太人不需要签证,就可以举家避难的世外桃源。
为了纪念这段历史,由列治文学务委员赵锦荣牵头,以色列及犹太事务中心(Centre for Israel and Jewish Affairs)联系了曾居住上海,目前定居于温哥华的50多户犹太家庭,并由温哥华大屠杀教育中心(Vancouver Holocaust
Education Centre)在列治文布里坦尼亚船厂(Chinese Bunkhouse at the Britannia Heritage Shipyards ,5180 Westwater Drive),精心制作布置了一个展览:《上海:犹太大浩劫中的避风港》(Shanghai—A Refuge During the Holocaust)。用翔实的历史图片、文件及文物回顾讲述了从1938年~1940年间,犹太人从纳粹占领的欧洲逃到中国上海后的生活、工作、信仰、艺术、宗教、到娱乐的种种往事追忆。展会一直开放到7月31日
在开幕仪式上,上海犹太人的子孙们提及自己的父辈对上海的思念,比如每次出门都要吃中国菜;每当回想起上海,回想起中国,他们心中充满了美好的记忆和对中国的深厚感情。他们曾在遥远的东方、在人生陷入无边黑暗之时,找回了生命的尊严和希望。
当年优秀的犹太艺术家们也给上海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包括舞蹈、音乐、艺术、体育活动的开展;犹太富商们除积极为犹太社团办学外,也出钱出力为中国人捐办起学校;上海的圣约翰大学、震旦大学、国立上海医学院、国立音专、沪江大学等高等院校中有不少教授出自犹太人;犹太人的文化活动丰富着近代上海的文艺舞台,为上海培养了一大批文化的人才,在海派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印刻下自己的雪泥鸿痕。
上海,这颗屹立在黄浦江畔的东方明珠。她的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具有善于吸纳、包容、多元、务实等特质,这使得上海这个移民城市,异彩纷呈、洋溢活力。上海,成为了二战中犹太人的若亚方舟,看来绝非偶然。
在开幕仪式上,有许多西人,包括联邦国税部长冯杰妮(Kerry-Lynne D. Findlay)发言表示,如不参加这个展览,都不清楚华裔曾经为犹太族裔、为世界的平等、自由、人权所作过的如此感人的奉献。在战火纷飞年代的友好接纳,不仅仅是救危拯难,扶助弱小,更表明华裔是一个具有宽容胸襟、爱好和平、悲天悯人的民族。前不久BC省政府就历史上对华人施行的不公义政策法规,作出道歉后,在西人社区产生了各种争议。如果关于上海的感人往昔,若能以更温润的角度在社区传播宣扬,对树立华裔正面形象,或许大有裨益。也希望有更多的华裔领袖,具备厚积薄发的智慧,以巧妙的角度,儒雅的姿态,能够发掘出更能团结、促进各族裔和谐、融合的着眼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