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Tse-chun的博客  
闲言碎语  
https://blog.creaders.net/u/8383/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Tse-chun
注册日期: 2014-04-01
访问总量: 117,202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我屯人物剪影
· 纪念下乡50周年
·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
· 晒一张万维网当年截屏
· “群主责任制”并非首创
· 隔三差五健步走
· 我的铁路缘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闲言】
· 我屯人物剪影
· 晒一张万维网当年截屏
· 我的铁路缘
· 伊塔事件55年
· S同学印象
· 我在乡下吃“淡饭”
· 印象中的大队所在地
· 印象中的公社所在地
· 安家?落户?
· 纪念武昌起义105周年
【碎语】
· 纪念下乡50周年
·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
· “群主责任制”并非首创
· 隔三差五健步走
· 感受广东
· 北雁南飞
· 错愕惊异于“翻墙上推”
· 一蠢再蠢
· 周有光过世 汉语拼音永存
· 遭遇不公与其地其人无涉
存档目录
03/01/2019 - 03/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10/01/2018 - 10/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前屯与后屯
   从公社化后的第11个年头开始,我便被置于一个小小屯落,过起了陌生而单调的乡间生活,这个屯落就是我最后走出的屯子,被乡民们称之为“前屯”。相对于前屯,距我们屯子北面偏西1.8公里处的另一个屯子就被称为“后屯”。前屯与后屯关系密切,不单单在于两屯乡民互有亲戚,更在于后屯曾经是交通枢纽,是前往公社或县城的必经之地。
 从行政划分上看,后屯比前屯地位要高,它是我们生产大队的队部所在地,设有经营买卖的供销社和教书育人的小学校。从交通角度上看,后屯远比地处生产大队边缘的前屯要通达、重要得多,因为那里除了通衢大道外还设有一个轻轨车站,方便乘车去公社或县城。轻轨铁道俗称小火车道,横亘在后屯的北面,修建于公社化后的第5年,后在上世纪80年代拆除,代之而起的是原路基上铺就的简易公路。
所谓的小火车与真正的火车最大的差别在于,它不是当时普遍采用的以蒸汽为动力,而是使用内燃机,车头的样式酷似卡车的车头,车厢与正规火车相类但规模略小,并且是客货混编:货车车厢黑黑的颜色,装载各种物资;客车车厢绿绿的颜色,乘坐各色人员。火车虽小,但五脏俱全。到站时,司机与地面人员像模像样地交换票据,车长与站长规规矩矩地举旗交换信号,俨然正式列车一般。客车车厢内一律是木制的座椅和小桌,只是比大火车严重缩水,小巧玲珑。椅上的旅客井然,架上的物品沛然,来往穿梭期间的女售票员欣欣然。这场景如今已隐遁于历史的尘埃里,余下的只是由废弃的路基上笔直的简易公路。从公路下望,近处是棵棵绿树,远处是苍翠、辽远的草甸。草甸的尽头就是前屯,我生活经年的地方。
前屯对于后屯基本没有优势可言,但有一点却常为乡民所乐道,那就是历史悠久,似乎有些阿Q精神:前屯创建于公社化前46年,而后屯则肇始于公社化前半个世纪。尽管相差仅仅4年,确是相隔两个时代------民国和大清,哪能同日而语!前屯的地势富有特色,即背倚土岗子,面对水泡子,左手引水渠,右臂山包子。前屯与后屯相连的是一条在东西岗子包夹下的蜿蜒前行的土道,土道现已拓宽路面,通畅无阻。
我到屯中后的很长时段尚无输电设备,下晚使用油灯照明,路旁也有电杆,但那不是输电用的,而是电话线。电话线由公社延伸至各大队,再由大队伸向各自小队,最后扯到各家各户,终端就是家家户户必有的小喇叭。从理论上讲,凡有电杆的地方就有正经的路,有路就可通向屯落。然而,要到达目的地还需认准方向,这非常重要。有一年偶遇大水,我的部分伙伴从后屯下小火车,趟齐腰深洪水沿电杆回屯,不料却抵达另一屯子,原来方向弄混!

我在屯里时常常游走于两屯之间,头顶颤抖的电话线给我深刻的印象:夏季,鸟儿在线上歇息;冬季,冰雪在线上凝结;春日,新绿在线下浸染;秋日,金黄在线下舒展。电线杆像一个一个威严的哨兵,默默地肃立,由近而远,消失于大地的尽头。我们屯子的王队长曾经说过“电线杆子骂人”的话,起初不知其意。后来,在料峭冬日沿着电线杆行走,北风卷起积雪扑面而来,刮得电线上下乱颤,发出呜呜的悲鸣,方才恍然,原来这就是“电线杆子骂人”。

我到后屯,最主要的是去那里的小学校,因为有校友在那里代课。这所小学后来得到改建,规模扩大,设施完善,师资也加强许多。当年的小学自然不能与现今同日而语,校舍简陋,师资水平参差,使得我们真为入学的孩童担心。
 我的一位同伴曾经写下一段文字,记述我们如何调理那些半吊子教书匠:

“中午休息,我们一伙人没处打发时间,在供销社里呆腻味了,就逛到学校。教室里空空的,学生都回家了,老师们正午休。百无聊赖中,我们拾起粉笔头儿,在黑板上给老师改错别字儿。

“下午再路过学校时,看到老师正指着黑板质问学生:‘谁写的?’

“学生们斜眼瞅着窗外的我们,齐声回答:‘青……年!’”

    时光荏苒,时空转换,现今的后屯学校已然步入正轨,而乡民们的教育观念也发生重大变化,纷纷将自己的子弟送镇、送县、送省读书,以期提高文化技术水平。我们过去的公社,后来的乡,现今的镇最近获得了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加上以前的十强镇、文明镇、卫生镇、平安镇、森林小镇、生态镇等称号,可谓七星高照!我想,这恐怕与乡民们素质的提升不无关系。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