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Tse-chun的博客  
闲言碎语  
https://blog.creaders.net/u/8383/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Tse-chun
注册日期: 2014-04-01
访问总量: 113,31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我屯人物剪影
· 纪念下乡50周年
·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
· 晒一张万维网当年截屏
· “群主责任制”并非首创
· 隔三差五健步走
· 我的铁路缘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闲言】
· 我屯人物剪影
· 晒一张万维网当年截屏
· 我的铁路缘
· 伊塔事件55年
· S同学印象
· 我在乡下吃“淡饭”
· 印象中的大队所在地
· 印象中的公社所在地
· 安家?落户?
· 纪念武昌起义105周年
【碎语】
· 纪念下乡50周年
·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
· “群主责任制”并非首创
· 隔三差五健步走
· 感受广东
· 北雁南飞
· 错愕惊异于“翻墙上推”
· 一蠢再蠢
· 周有光过世 汉语拼音永存
· 遭遇不公与其地其人无涉
存档目录
03/01/2019 - 03/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10/01/2018 - 10/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鸟瞰我的小屯
       在松辽平原西侧,频临蒙古草原的低地上坐落着一个小小的屯落,我曾经在那里生活、劳动并最终离它而去。虽然在屯期间朝思暮想地希冀早早离去,但真的离开以后,那段艰难竭蹶、甘苦杂糅的经历却成为我挥之不去、刻骨铭心的记忆。过去资讯不便,加上谋生是头等大事,因而疏于联系;如今科技发达,虽无钱却有暇,便可时常沟通,传递信息。当然,千里之遥,造访实属不易,只是在5年前才有了一次返乡之旅。从那之后,更多的是交互通话或网上查询,以达到缓解思乡之苦。

    据有关机构考证,我的那个小屯肇始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是周边5个自然屯中历史第二久的屯子(西北面的临屯创建于1875年)。我在屯里生活时期正是人民公社后期,5个自然屯组成一个生产大队,我们是第3小队,位于整个大队的最南端。小屯距离队部所在地(西北方向)1.8公里,距离大队所从属的公社(向东偏南方向)9.4公里,均有乡间土路相连。由于海拔低,地势平坦,纬度高,呈现草原风貌,乡亲们称之为“草甸”。那里过去一直是蒙古人的游牧场地,东北开禁后逐渐为农耕民族所侵蚀,逐步成为半耕半牧的生态环境。大量的垦殖和过量的风沙致使植被凋零、草甸退化、盐碱抬升,荒漠化几成现实。为阻止沙化现象,从公社化时即开始修渠引水,当时不过只是小打小闹。如今引水工程已然成效彰显,这从卫星图片中可以得到证实。

    谈到卫星图片,不得不说Google的强大功能,通过高空拍摄不但显示大城市的地形地貌,而且连蕞尔小村如我的小屯也能尽收眼底。然而,不是任何时间Google都是好玩的,起码在我开始搜索我的小屯概貌时就给了我一片“乌云”。我对此的理解是,我们那嘎哒乃兔子不拉屎的所在,“美帝”才不稀罕使用先进物件扫描呢!后来有段时间还不错,可以看见模模糊糊的图像,这已经令我有点儿吃惊了。



    再后来居然搜索到近乎高清的图像,真正让我拍案叫绝的是可以分辨出具体的各家各户来了。



     从前面2幅卫星图片可以发现我的小屯的独特之处,即由2大地块儿(分别为“西岗子”和“东岗子”)包夹下南临水泡子的架构。由东西岗子簇拥的道路和横贯东西的道路将屯子分为3份,东北方面房屋密集,其他则稀疏得多,尤其是南半部。这倒T型结构与我在时截然不同。那时是正儿八经的正T型结构,除一以贯之的东西道路外,向南还有一溜空旷的地方,直通屯外。那时T字一竖的东侧是人烟密集的所在,而我的住处就在T字一横的右侧顶点上,可见早已是乾坤大挪移、物是人非了。


    再后来的后来,Google干脆不完活儿了:停摆!求助于网络,得到的一片哀怨,无奈只得暂歇,自言自语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道是“老天饿不死瞎家雀”,一次误打误撞竟然打开了Google地图。



    这次又有新发现,各家房前屋后支起了大棚,干哈的呢?只得电话问询了。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