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画册产生的背景故事
这些日子经常翻看着我久违的小画册,太多被岁月风尘的记忆被慢慢唤醒。应该说这本小画册的产生,不单单是因为我喜欢绘画便有的。
小画册出处于年代1974年到1976年,那段时期本应有我青春绚烂的年华,而我却度过了许许多多迷茫无助伤感的日子。
话要从1969年的林彪的1号战备命令发布的大时代背景说起。从50年代到1969年,在大连,我们家和姨妈家已发展成13口的大家庭。两家平日来来往往很是热闹。66年后的那几年,“文革”的乱象更是五花八门。我们国家不光有无能控制的内忧,还有无法预知的外患威胁。而当时中央政府更担心的是,苏联会用核战争的形式冒险突袭我国。1969年国庆前夕,毛泽东公开号召全国人民做好战争准备,接着有了10月中旬林彪通过军委办事组发给全军的“一号命令”。在那前后的两年间,大姐二姐哥哥都先后参了军,也就是当年让人羡慕嫉妒的“后门兵”。这里应该加注一下,当年哥哥入伍时,有关部门人员问老妈,你们就这么一个男孩,到部队上有没有什么要求?老妈回得干脆:服从组织分配,让孩子接受锻炼。不到十五岁就入伍的哥哥,完成了新兵连的训练后不久就上了珍宝岛。而在这期间,姨妈一家五口所在的大连海军工程学院也“战略转移”去了内陆武汉。1969年12月,时值天寒地冻,我们家里剩下的五口人员随父亲的单位一起被“疏散”到了农村 。
转眼到了1974年,我们已在农村生活达五年之久。去时是一家五口人,姥姥、父母和三姐与我。 而那一年,我最爱的姥姥过世了,和我朝夕相处的三姐也高中毕业下乡插队去了。原本已不热闹的五口人家,在那若大的房子里冷冷清清地就留下了父亲母亲和我三人。向来内向好静的我,没有了外向好动的三姐带动,就更少出门去疯玩了。写到这会儿终于回忆起来了,这个小册子就是大姐那年回家探亲时送给我的。我当时特别喜欢,大姐也是很宝贝地吩咐我要好好利用它。于是乎,课余及做好家务之后,我就自然而然的窝在家里,照着大姐当兵前“主办”剪贴在“红旗”杂志里的解放军报插画(大多是董辰生和陈玉先的)和仅存革命题材小人书等,在小册子上如饥似渴地画了起来。
那一年的秋天,大院里的一位伯伯突发心肌梗塞,却因路途远,来不及送像样的医院抢救,病逝在了家里。那个事故发生后的次年,1975年,父亲所在单位全部人员得以很快迁回到城里的原住址。没有来得及参加农村中学毕业典礼的我,在大连拿到了同学捎回来的毕业证书及毕业礼物 -- 一个大大的、四四方方的、系着红绸子的铁锨头(目前锨头还在老妈家的仓库里)。
网路照片,和我当年毕业礼物几乎一样,只是少了红绸子,多了个商贴。
那个大铁锨头没有派上用场,我以身边无子女的身份留了城。之后的分配工作过程挺曲折,非常折磨人,直到1977年元旦后我才正式上了班。
在那些无人管的日子里,除了做家里家外所有的家务外,我大都还是窝在屋里:
画画,除了铅笔临摹,其中还用大姐二姐文革前中学用剩下的水彩,画了个手端奶茶的藏族小姑娘。现在我仍依稀记得父亲端详着那幅画,所露出的赞许神态。
泥塑,大姐探亲回来,泥塑了个一尺多高的“反思中的吴清华”,是用铁丝做骨架并绘彩的那种。我也有模有样地捏了一个。
绣花,第一次绣花是在妈妈专门买来的一块床单大小的白棉布上进行的。妈妈让我任意绣,结果效果出奇地好。于是一发不可收拾,什么枕套,座垫套、做饭围裙等等。最有成就感的是,大姐结婚时,我能送上了一对自己绣的绣花枕套。
及,改衣服,车缝纫机,还瞎琢磨给自己刻了个印章,为家里修锁配钥匙,甚至在家里弄了个暗房冲洗相片。。。
把自己几乎禁锢在家里弄得那么忙活,实际上是不好意思出门见人,因无法向外人解释,毕业许久为什么一直不上班的原因。(那是一段我刚刚走入社会启程中不小的插曲,我会单写一篇博文来呈现的。)
1976年,整整一年是我精神上饱受“待业”煎熬的一年。那一年也恰巧是中国命运大起大落阵痛的一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三巨头相继辞世、唐山大地震、金色十月结束了中国长达十年的浩劫。我的工作分配竟也会因“文革”的结束,戏剧般地迎来了转机。
这本小画册,承载着那个年代的厚重及荒唐和我那越来越远的青春岁月。
------------------------------
注:这篇《意外的年代“礼物”》至少还有(四)和(五),因整理画照需要点时间,为了尽量不把博文的故事头尾拖得太久,就把早先于五月起草的完结篇整理登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