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后屯的小火车道 |
| 公社化时期,我所住的屯子北面另有一个屯子,乡民们称为“后屯”。在后屯的北面紧邻着一条小火车道,正式名称应该叫轻轨,是连接西部火车站与东部农场的唯一交通线,因而格外重要。
小说《林海雪原》描述森林小火车时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火车一开吃穿都来。后屯这条铁道上跑的小火车每日往返4趟,却和当地农民没有太多关系,因为这个农场经营并为自己服务的,虽然也办理客货运输,但乡民非必要是不会花冤枉钱的。
小火车道由铁道兵于1961年开始建筑,1963年3月29日建成通车,据说这条总长52.3公里轻轨线路工程全部投资为250万元,干线长42公里,沿线设4桥5涵,另设复线和专用线10.3公里。该线路起点为新生农场,终点为坦途轻轨火车站。坦途轻轨火车站在坦途火车站在坦途火车站南侧,始建于1963年,总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公社化后的11年,我就是在此从大火车倒小火车的。生平第一次坐小火车,那感觉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的我晕晕乎乎的,脑子一片空白,脚下踩的似乎是棉花。上了小火车,不过不是客车车厢,而是无棚的敞车,窄窄的。我们立在敞车里,风掠过头顶,带来斯斯凉意。四周漆黑一团,只有远处点点火亮。那是什么呢?脑海出现了幻觉,几匹烈马上坐着强悍的人,手举熊熊燃烧的火炬,策马飞奔而来。“哐当”一响,列车戛然而止,幻觉为现实所替代。我们被招呼下车,户长塞给我一样东西,方方的,扁扁的,可能是个牌牌。我极不情愿地摆在胸前,因为觉得那样子很傻很傻。带着很傻的感觉,我跨上大车,被载入黑暗。”
我在晦暗不明的状态中落地的地点就是后屯,小火车在后屯设有一站,名曰“新立站”,因此后屯又叫新立,1984年地名标准化处理时更为新站,这是后话。新立站位于东西向的北侧,站房、月台、道岔、号志一应俱全,只不过与大火车站大大缩水而已,譬如标准轨距为1435毫米,这里仅762毫米。尽管如此,但工作人员却一丝不苟地工作,列车进站、出站,交接路牌、互示信号如仪。
横亘在无边草甸子上的小火车道其路基高耸且笔直,像一堵墙壁遮挡了视线以致望不到草甸子尽头的天际线。在这堵墙的附近或是草丛或是田地或是水泡子,附近劳作的人们把准时往来的小火车作为时钟对待,以决定歇气还是上工。路基上经常有维修铁路的人员,筛道渣或换枕木,忙得不亦乐乎。一次,其中一个工人模样的黑衣入从路基下来与庄稼地上的乡民搭讪,似乎是借火吸烟,返回后竟遭一个管理者模样的人的训斥,并被扇了一耳光。我惊诧之余询问乡民,方才知道修路的是劳改犯,原来小铁道所属的农场是劳改农场,怪不得名叫“新生”呢!
公社化后的第18个年头我离开了我所住的屯子,和来时一样乘坐小火车。我曾经预想过多种离别方式和情境,但终究不能离开惯常的套路,怀着忐忑焦躁的心情并悬挂几分思念和不舍,匆匆上路,谁想竟是我最后一次踏上轻轨。这条运行33年的轻轨铁路在1996年3月被拆除,废弃的路基现已建起水泥路,延续原来的小火车的使命,而将“火车一响”的画卷留给见过并铭记它的人!
(红色线段为原小火车道)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