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下午,原只为观看一场普通的音乐舞剧,不曾想广州大剧院之行的收获之大,始料未及。 首先看百度上是这样介绍广州大剧院的: “世界十大歌剧院”(《今日美国》评)、“世界最壮观剧院”(英国《每日电讯》评)广州大剧院,以璀璨的文化地标身份,坐落于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广州CBD中央,为中国大胆探索着剧院经营管理新模式和改革发展道路。 广州大剧院由第一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女性、英籍伊拉克设计师扎哈·哈迪德设计,宛如两块被珠江水冲刷过的灵石,奇特的外形充满奇思妙想。全球顶级声学大师哈罗德·马歇尔博士,为广州大剧院精心打造的声学系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使其传递出近乎完美的视听效果,获得全球建筑界及艺术家的极高评价,为中国夺得无数殊荣。
(网络图)
《水墨与丝竹的对话》这出剧目,是难得一见的广州大剧院原创实验剧场。网上详情介绍如下: 广州大剧院在2015年迎春推出《水墨与丝竹的对话》原创实验剧场,以原创的方式在假期里让观众进一步了解民乐、享受民乐魅力,为观众展现国乐艺术、绘画艺术、舞蹈艺术的巧妙结合。糅合三大艺术表现方式的特别呈现,使观众在喜庆的中国传统节庆中陶冶情操,收获快乐。 丝竹国乐具高山流水之情态,水墨意像富行云流水之气势,两者相融、相生、相成,便是一番绝妙景致。“水墨与丝竹的对话”现场以国画创作为主题,高雅民乐演奏为主调,现代舞以肢体语言,花道艺术营造气氛,表现艺术的多样性与生命力。丹青与琴瑟相互交融,书画家、音乐家,舞者通过多媒介跨界合作的艺术形式,以传统艺术呈现出新的风貌,带给现场观众以“人在画中游,画在乐中生,乐在舞中现,花舞双映春”的艺术享受。 音乐会结束后,还将在观众厅设演后谈,艺术家们将针对当场的展出画作、演出内容、演奏乐器进行深度讲解,让音乐及绘画艺术家与观众一起畅谈跨界艺术。 舞者蹁跹,丹青挥洒; 国乐怡情,花木静心。 当东方的传统艺术交融在一起,以实验剧场的形式解构、碰撞,会迸发出怎样的美学感受? 画,是三尺薄宣上的黛墨轻岚; 乐,是弹指间奏起的丝竹和韵。 抚琴作画原本是古代文人雅士会聚时不可或缺的助兴节目,不同的演奏者、画家在演绎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在融合中创造新的意义,在创造中回到艺术的本质。而如今,在主流艺术昂首阔步到时候,传统国画也受到了不少的关注,但在追逐沽名的过程中,与踏实的写实之本渐行渐远。曾几何时,水与墨的交融,依靠着真正的山与水而灵动。琴瑟之间,传递是质朴内心。 舞,是以肢体语言写就动的诗篇; 花,是用自然之美展现静的乐章。 花道诞生于中国,随僧侣流传至日本后发展兴盛,独树一帜;花道之中,凝结着的是悠远流长的中国传统哲学,清净自在,定而生慧;舞蹈虽是自由简洁的现代肢体,却在一动一转中追寻艺术与人的本真,在花影交错中,寻找属于传统的原本。 水墨,丝竹,舞道,花道,看似截然不同,却是同根,根系深厚的中国传统哲思,传递人性本真。我们跨过形式的障碍,在艺术的融合中理解中国传统,回归内在。实验剧场中找到属于各自对自身的答案。 实验剧场,没有一个固定的形态或表演方式,形式多变,不变的只有“打破”二字:突破传统的时空、情节局限,用自由的方式融会不同却相通的艺术。 在一场“水墨与丝竹的对话”中,展现水墨与丝竹的无限可能、以舞道与花道激起万种思绪,在此起彼伏的节奏中碰撞、融合,打破,不断让观者发问:什么是中国传统?什么是中国文化?在千年岁月中流传至今,触动我们内心的是什么? -------------------------------- 下面接着带大家图与视频游:
*********
(现代舞女舞者摄像截图PSed)
原创应观众要求进行无麦克风放音演奏
与广州大剧院“水墨与丝竹的对话”共进行了两个小时,当我带着被触动的心情步出剧院时,天晴了。。。 照片中的建筑都是广州新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这个新中轴线的魅力,令我二十多天后又旧地重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