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到這麼一個故事很有意思。 一個人在羅馬問路,恰逢那個人兩個手捧着個大東西,他竟然支支吾吾地說不出話來,後來他將東西放下後,騰出兩隻手來面對着問路的人攤開兩手來說道“我不知道”,害得人家等了半天才聽到他說了聲我不知道。“ 手不能夠動作,話都說不出來。 意大利人說話時一定要有身體語言,他們的禮貌是回答問話時要面對和注視着這人家,將兩手擺在人家看得到的身前。心理學家發現說話時將手擺在對方能夠看到的地方會增加對方的信任感。 換在國內,很多人會瞬間地說出來“我不知道!”,何須轉身面對人家、看着人家的眼睛、比手畫腳地回答問話呢。 細想一下,舉止是文化的產物。 國人有根深蒂固的等級概念,遇事一定要服從權勢,不能顯露自己的真實想法。 所以,我們專門講究象笑不露齒這樣的涵蓄,認為這樣更美更好看。 身體語言越少越好,肢體語言多被認為是沒有教養和規矩。 歷史劇中太監的形象就很有代表性,低頭、縮脖、駝背、哈腰、屈膝、端肩膀、面無微笑、目光呆滯,一副奴才像。 如果他們膽敢在皇帝面前舉止自由,恐怕立馬會惹來殺身之禍。 東方舉止規範講究涵蓄,要求肢體語言越隱諱越好。 對上面要表現得謙卑低下,對下面則要絕對地表現出高人一等。 除去皇帝以外,所有其他人都要學會這種雙重人格。西方人追求平等和自由,而且追求真。 在舉止規範上,他們講究有個性、率真和表里如一,因此沒有必要有雙重人格。 所以,他們的身體語言比較豐富,說起話來率真而且表情極其豐富。 百度上定義舉止反映一個人的素質、受教育的程度以及能夠被別人信任的程度。 我想這是西方人的舉止標準,而東方的舉止對西方人來說缺乏率真以及表里如一、和值得信任的因素。 婉轉含蓄做得好時是我們追求的謙虛美德,但是,做得過頭時可能被理解為虛偽和缺乏誠信。 我讀書的時候就有一位同學與他的導師關係搞得很僵,原因是他同導師講話時不敢正視導師的眼睛。 在中國,與長者說話時目視人家是不敬。 但是在西方則是相反,說話時正視着人家才表示你在認真聽。 後來,工作時還遇到過這樣一件事兒。 一個經理開除了一個屬下,我問他原因時,他回答說:“你知道麼,如果我在森林裡遇到了那個人還有一條眼鏡蛇,我會首先開槍把他打死。” 看着我一臉的驚訝,他解釋說:“因為,我知道眼鏡蛇要做什麼,但是,我永遠搞不懂那個人會做什麼!” 那個人我並不熟,不過我知道他有個斜眼瞄人的習慣,你一看過去,他眼睛就躲開了,從來不同你對視。 所以,這個評語對我來說並不奇怪。 總而言之,對於來到西方國家的人來說,一定要多觀察,學會入鄉隨俗。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舉止規範的不同的話就會遇到不必要的麻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