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发展与“大爆炸”
以前反复讲过,范例的启点是对大脑功能的研究。由大脑的功能推而广之,最后到绝对背景和现在宇宙学的大爆炸的过程。很明显的问题是,如果说大脑功能的关系与哲学本体的关系一致,那岂不是说,大脑发生的一切都与宇宙大爆炸有类比了?本文就是讨论这个像似的性质。
我们知道,由绝对性质而导致的相对(事物)的产生,或“奇点”的产生,是一个“一而二”的境况。这个二,就是物质与生命。那么如何来看待大脑的功能呢?换句话说,当“第一思”(网友的话)产生的时候,除非你不承认你有这个第一思的过程,什么是“二”,什么是二的部分?如果生命在大爆炸中最终的目的是回归到认识世界的本体,既绝对背景,那么第一思中类似大爆炸中生命的部分,如果存在的话,其最终目的是什么呢?
首先,第一思或思想的本质是这样两个部分:语言的语意部分和结构部分,既“semantics”和“syntax”。很明显,语意部分为“生命”而结构部分为“物质”,让我继续这个类比。语意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答,认识到自我,既自我意识。除了这个目的还能有什么呢?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可以将自我意识与宇宙万物连接起来而说“万物皆备与我”《孟子·尽心上》吧?重复地说,语言在范例中属于思维形式,是“高级范例”的一部分。思维形式还有其他多种,如艺术,音乐,绘画等不在此讨论。重点是,思维形式已经属于抽象的部分,仅存在于“微观世界”,,所以不可能再对其进行抽象(如乔穆斯基的“普遍语法(UG)”一说)。
我们知道,思维的主要手段是语言。那么语言的“大爆炸”,既开始过程如何进行的呢?我们经常看到,从几个月大的婴儿到三岁以前的儿童,表现出惊人的语言能力。而且父母可以肯定,他们没有教孩子说每一句话,这就是他们吃惊的原因。那么孩子这种几何级增长的语言能力是怎么来的呢?范例的回答是,“思想的大爆炸”的结果。这个思想的大爆炸比我们所知道,迄今所能创造出的大爆炸,如核裂变,对撞机的分裂等,不知要大多少倍。因为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不能根据他或她所处的具体场合确定。因为在那个场合,只是孩子表达他所选择的合适的语言的一部分。可以想象,孩子实际的语言能力应该大得多,否则就不会选择出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自己。所以,我的结论是,如果我们将孩子所掌握的全部语言作为一个“集”,这个语言集就是从第一思开始的“思想大爆炸”的结果。
最后我要讨论,思想的大爆炸的“元素”。我们知道语言作为思想大爆炸的工具必然是从掌握“字”或“词”开始的。谁都不会怀疑,人类掌握语言的过程,就像吃饭一样,必须一口一口地进行。这个过程一定是逐渐加速度式的直到成年为止。如果宇宙的大爆炸是由少数的几个微观粒子开始的,比如“氮氢氧”,那么语言的大爆炸也必定是由少数几个字或词的掌握开始的,直到这些字词的积累到开始加速度变化的时候。由范例的这个理论可以看出,我们人类的外语学习是如何的“事倍功半”。正是这种外语学习违反了大脑语言掌握的基本规律,将外语的学习类似于学习数理化一样,尤其是中国的外语学习,导致了“少慢差费”的境地。哲学的力量,就是理论的理论。任何好的哲学必定也是有用的哲学,范例不能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