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和颜清心的博客 |
|
学习传统文化;养生保健;圆满人生;寻求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解除情绪的紧张,工作的压力。 |
|
|
|
|
|
|
|
|
|
|
|
|
| 137 在努力中,又观见一些严重的事 |
|
【原文】
于己清净‘见难成办’,当知亦有五种:
一、若舍不为,不能自作故;
二、于所余事,非请他为能成办故;
三、决定应作故,由于自心未令清净,
必于众苦,不得解脱成吉祥性;
四、非于‘恶业’现在不作,
即说彼为已作清净,
即名已得于现见法,
永离炽燃,无对治道,
先所造作恶、不善业,必不坏故;
五、由彼清净 学 ‘无学道’,证得所显故。
彼观清净,由此五相‘难可成办’,心生厌患。
【解释】
于己清净‘见难成办’,
当知亦有五种情况:
一、若舍不为,不能自作故;
若弃舍‘戒定慧’的方法, 那是不能自然成功的。
二、于所余事,非请他为,能成办故;
对于修行中所有的事,是不能请他人代劳的。
三、决定应作故,由于自心未令清净,
必于众苦,不得解脱成(为)吉祥性;
修行这件事你已经决定要去做了, 但是由于自心还未清净, 必然会陷于‘众苦’,不能解脱, 这样也就不能成就吉祥(幸福)之性了。
四、非于恶业现在不作, 即说彼为已作清净, 即名已得于现见法,永离炽燃。 无对治道, 先所造作恶(不善业),必不坏故。 认为,我现在没做什么错事、恶事了, 于是就认为自己已经得到清净了, 其实并不是说现在不做错事、恶事, 就可以成就见道了。
‘见道’即‘内观’,修习‘苦集灭道’真理。
这是说,以‘道’断烦恼。 如果没有对治烦恼的正道, 先前所造的恶业或不善业, 是不会得到根除的(‘必不坏’)。
五、由彼清净,学无学*道,
证得所显故。彼观清净,
由此五相,难可成办,心生厌患。
由于其人为了清净, 在证得‘四果’成就的过程中, 认为自己还是不清净的, 于是,心生厌患。
【注释】
前三果(初果、二果、三果)为‘有学’,
第四果为‘无学’。
有学是还要上进修学的意思;
‘无学’是学道圆满了。
这里所说的“学”是初果、二果、三果;
‘无学’是四果。
想一想,这个修行人,
处在这么多心理上的厌恶
或‘过患’中,
应该怎么办呢?
前路只一:
应更加精进地去改进,
才有希望‘挽狂澜’于危难中……。
因此, “又复发起坚固精进”,
“为欲证得”更深一层的清净……, 但是在这种努力中,
又观见一些严重的事,
于是,他就进入
最后一种—
第20种“相”——
即“厌患、极厌患相” 。 对此,经论作了如下描述:
【原文】
彼由观见(自己与)
‘杂染清净相应’不相应故,
心生厌患;
又由观见‘杂染清净相应不相应过患’故,
心生怖畏;
又于‘清净证得’及‘杂染断灭’中,
有懒惰懈怠故,心便遮止*;
又由作意思惟彼相故,心生厌患。
即于此相多所作故,心极厌患。
如
厌患极厌患、怖畏极怖畏、
遮止极遮止,当知亦尔。”
【解释】
这就是说,这个人在观想中,
观见己身存在着
这么多与清净不相应的事,
因而,不由不从内心,
生起深深的厌患情绪,
又由于其人明白
己身存在诸多
与修行不相应的事,
心生怖畏(恐惧);
又由于在得到清净
及杂染断灭的过程中,
有时,又会出现感到疲倦,
心生懒惰、懈怠的情绪,
如此,心便生遮止
(即产生放弃或放任的情况);
再由作意思惟彼相
(懒惰懈怠之相)的缘故,
心生厌患,
并且
又由于此相多次(屡次)出现,
心里感到极其厌患……
如此,
就使这位修行人,
陷于
厌患、极厌患,
畏、极怖畏,
遮止、极遮止的情绪中了,
这时,菩萨告诉这位修行人:
“当知亦尔。”
(即是说,你应当知道也就是如此了)。
这意思是否在说,
这种令修行人
厌患极厌患的情绪是难免的,
或者可以说
这种心态只是暂时的,
遇此心态,不要气馁啊(馁něi)。
(待续)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