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青柠的博客  
悠然山水间  
我的名片
青柠
注册日期: 2016-05-30
访问总量: 266,335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宫斗剧的正确打开方式,不是学习
· 男人出轨,都是因为自己的女人不
· 你,害怕变老吗?
· 雪崩的时候 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
· 女人的人生,不需要被定义
· 对于婚姻,中国女性开始觉醒了!
· 影响幸福婚姻的“雷区”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钩沉】
· 古代怎么选择情人?
· 她是又丑又黑又胖的女佣 却当上
· 谢安是如何一步步 掌握东晋最高
· 古代根本没有“臣妾”这一自称
· 诸葛亮之妻黄硕 究竟过着怎样的
· 热播剧《锦绣未央》里河西王是谁
· 袁崇焕:以身许国心独苦
· 曹操为何要派人杀死周不疑?
· 三国最完美战将不是关羽和赵云
· 因为一双筷子而被皇帝抛弃的名将
【摄影】
【感悟】
· 宫斗剧的正确打开方式,不是学习
· 男人出轨,都是因为自己的女人不
· 你,害怕变老吗?
· 雪崩的时候 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
· 女人的人生,不需要被定义
· 对于婚姻,中国女性开始觉醒了!
· 影响幸福婚姻的“雷区”
· 幸福的婚姻,是两个灵魂的共同成
· 一个女人最好的状态是什么样?
· 恋爱中女孩子是否该主动?
【诗词】
· 一首不同寻常的纳兰词“不为登高
· 古代情诗赏析(一) 《江城子》
· 张爱玲:我爱你 可是关你什么事
· 最是人间留不住——看诗词里光阴
· 世人皆道妖娆,谁知才情多少?
【随笔】
· 有趣,才是婚姻的春药
· 乡愁仍在 故人已逝!余光中先生
· 我们为什么喜爱郭襄?
· 这世界有时很坏,愿你被温柔以待
· 嫁人,就是嫁给一个家庭的三观
· 你以为高情商就不是体力活吗?
· 你有没有拼命爱过一个人?
· 他不找你,因为他不喜欢你啊
· 为什么他从不评论你的朋友圈?
· 我那么有趣,还不是因为喜欢你
【唯美】
· 年味渐浓 乡愁乍起
· 你会怎么称呼你心中最美的那片雪
·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
· 冬夜读纳兰 颤了谁的心弦
· 那些惊艳生命的美丽
· 今日小雪: 一片飞雪一片寒
· 性和爱,哪个对于婚姻更重要?
· 古诗词里关于“雪”的雅称
· 天青色等烟雨 与诗人李白刘禹锡
· 我愿以花为名,醉卧唐诗宋词~
【评论】
· 所有的不避嫌,只是假装不懂
· 《延禧攻略》:白莲花,再见!
· (ZT)外国人眼中的许家印:中国式
· 什么叫“低智商的善良”
· 我们有没有权利偷看另一半的手机
· 屈原放逐 楚国被灭皆因这四大硬
· 三国时期蜀汉战功彪炳的五虎上将
· 李纨是《红楼梦》中笑到最后的职
· 鲍勃 迪伦挑战了诺奖的学术领导
· 世上最早卧底女记者:装精神病我
【分享】
· 有利于心理健康的9个日常习惯
· 新西兰“政坛新秀”,新鲜出炉“
· 谢谢你来过我的世界。
· 《欢乐颂》背后隐藏的真相:心越
· 原来育良书记和陈羽凡一样,离婚
· 达康书记的婚姻,就是10年后侯局
· 世界上最会做早餐的姑娘,比童话
· 丁义珍是谁?揭秘《人民的名义》
· 《人民的名义》中崩塌的女性人设
· 品味经典 领略名家笔下年味
存档目录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长平之战对秦国统一六国的影响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间[3],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

  此战,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战争中,赵王在战争指导上,昧于秦强赵弱的基本形势,急于求胜,错误地坚持进攻战略。中秦国离间之计,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急于求胜,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白起针对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获得战争的胜利。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

  战国时期著名的长平之战发生后,赵国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综合国力下降,实力大不如前。而秦国在战争中运用谋略得当,将赵军围歼,使之全军覆没,从而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加快了统一六国的进程。然而,对于长平之战的具体时间,历史上一直都存在着争议,大致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是“三年说”,二是“半年说”,三则是“二十一月说”。那么这三种时间说法到底有什么依据,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先来看时间为三年的说法,这个时间段指的是公元前262年一直到公元前260年,也就是从秦军攻占了韩国野王,使得上党与韩国本土失去联系,郡守冯亭将上党郡献给了赵国开始计算,一直到赵括率兵贸然出击,最终全军覆没为结束。

  “半年说”则是公元前260年的4月到9月期间,这个时间段是从秦国的将领王龁开始进攻赵国长平算起,一直到赵括突围身死,赵军大败为止。这段时间主要就是长平之战的过程以及结果,它将上党之战与长平之战的时间分离开来计算。“二十一月说”是公元前261年到公元前260年的这段时间,它是从秦国再次攻占上党开始计算的,一直到赵军全军覆没为止。三个时间段都有各自的争议和依据,不过现在普遍被大众所承认的还是“三年说”的时间计算方法,因为这个时间段包含了长平之战的起因、经过、结果,较为详细和全面。长平之战发生在当时较有实力的秦、赵两国之间,战争的最终结果是秦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而赵国则几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那么,长平之战除了对交战双方产生了影响,在其它方面,这场战争又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来看战败国赵国,赵国在战争中损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前后死伤约45万人,几乎是全军覆没,而其中有40余万士兵是被秦军坑杀的。这对赵国形成了巨大的打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长平之战结束后,赵国上下都陷入了悲痛和惶恐的情绪中。而战胜国秦国虽然也有着不小的兵力伤亡,可更令他们兴奋的是战争带来的胜利果实,这大大地加快了秦统一六国的脚步。但此后也有一个不利的影响,那就是长平之战结束没多久就爆发的邯郸之战,这场战争可以说是长平之战的遗留问题。原本,秦国将领白起是想趁着长平之战取得胜利时,一举进攻赵国首都邯郸,使赵国灭亡。可秦王听信了范雎的劝说,并没有同意。后来,他又不顾白起的建议,在时机不对的情况下,向邯郸发起战争,最终导致秦国战败,推迟了其统一六国的步伐。从天下局势方面来看,长平之战为秦统一六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从而对历史走向和进程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原本有能力与秦国抗衡的赵国在此战后一蹶不振,秦国的综合国力大大超越了其余各国,而离秦国完成统一也就只剩下时间问题罢了。

  在周王朝即将走向末日的战国时期,发生了一场被认为是当时天下局势转折点的战争——长平之战。而这场战争也是当时众多战争中规模最大,以及伤亡最惨烈的一场。战争结束后,秦统一各国的脚步再无人能够阻挡。公元前262年,秦军伐韩,上党郡与韩国失去联系。郡守冯亭不愿听从韩王的命令,将上党郡拱手献给秦国。他派遣使者去往赵国,表明愿意将上党郡的城池献给赵国。赵王认为这是大利,便欣然同意。赵国此举引起了秦国的不满,秦王决定出兵伐赵。公元前260年,秦军攻取上党,继而去攻打长平,赵王令大将廉颇迎战。之后发生的几次对战中,赵军均失利,两个重要据点被秦军占领,还不断有尉官被俘虏。赵王由此对廉颇心生不满。

  此后,廉颇依托有利地形,固守不出。其实,这看来是一种消极的对抗方式,但这位老将的心中自有他的一番打算。秦军远征而来,只有急击速战,成功的可能性才大。而一旦拖的时间越久,往往就会导致士气低下、攻势受挫,这会大大地有利于赵军。除此之外,秦军还要面临不利的地理位置、气候、粮草、士兵伤痛等问题。为了尽快地取得胜利,秦国派人进入赵国施行反间计,致使赵王撤换廉颇,换上赵括为赵军主将。赵括上任后,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主动向秦军发起进攻。最终,赵括带领的赵军败给了秦国主将白起。这场战争中,赵国士兵损失约45万人,秦军也伤亡大半。这就是“长平之战”的典故。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