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和颜清心的博客 |
|
学习传统文化;养生保健;圆满人生;寻求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解除情绪的紧张,工作的压力。 |
|
|
|
|
|
|
|
|
|
|
|
|
| 761、多做善事、终有好报;广义相对论十一 张天蓉的精准解释 |
|
《广义相对论之十·张天蓉的解释》
虽然花力气学了‘等效原理’,但感到还没学透,
例如,‘广相论’是从失重及自由落体开始研究的、
但是‘广相论与‘物体失重’及
与‘自由落体’的联系,说得并不透彻;
对惯性的解释(包括对惯性类型)也没说明白,
还有,认为,‘惯力’与‘引力’无法分辨,
于是推论说,‘惯力’与‘引力’二者相等
(双胞胎,一时无法辨明,但二者并不相等)……,
总之,博文离透彻说明仍有距离,
若不懂,是因为执笔人没说透彻。
博文只是开个头(抛砖引玉),
为弥补不足,现将张天蓉教授的科普文章,
引录如下(慢慢来、尽力就好):
下面让我们看看惠勒的学生
张天蓉是如何解释‘等效原理’的。
记得曾在张写的一篇文章中读到,
张教授曾接受过惠勒的指导。
惠勒(1911-2008),享年97岁,
出生于佛州杰克逊维尔,美国物理学家。
《惠勒的学生张天蓉解释‘等效原理’》
(下面的引用,略有增删)
张天蓉教授说:
……想想问题又来了,除了‘惯性参考系’外, 还有‘非惯性参考系’, 比如说,在一个‘加速参考系’ (即在‘非惯性参考系’)的物理规律, 是否也应该与‘惯性参考系’的 物理规律形式一致呢?…… 此外,爱因斯坦也经常思考“引力”的问题: 如何能将‘万有引力’ 包括到相对论的框架?
最简单的‘非惯性参考系’ 是作‘直线匀加速运动的参考系’。
……凡是有一点物理知识的人, 都知道意大利的比萨斜塔, 这座塔因伽利略在那儿做的“自由落体”实验而闻名。
伽利略的实验证明了, 地表引力场中一切自由落体都具有同样的加速度。
就是说, 不管往下丢的是‘铁球’,还是‘木球’, 都将同时到达地面。 后来又有一种看法, 说伽利略本人并未做过此斜塔实验, 但这点不重要, 斜塔实验所证明的‘物理规律’是公认的。 后人进行过多次类似实验。
还不仅仅在地球上,
1971年阿波罗15号的宇航员大卫·斯科特, 在月球表面上将‘一把锤子’和‘一根羽毛’ 同时扔出,两样东西同时落“月”之后, 他兴奋地对地球上的数万电视观众喊道: “你们知道吗?伽利略先生是正确的!”
无论如何, 爱因斯坦最先认识到这条定律的重要性, A. 因为它首先可以被表述为 “惯性质量等于引力质量”, B. 继而又进一步地推论到 ‘加速度’与‘引力’间的等效原理。
对此原理,爱因斯坦曾经如是说: “我为它的存在,感到极为惊奇, 并且猜想其中必有可以更深入了解 ‘惯性’和‘引力’的关键。”
何谓惯性质量,何谓引力质量呢? 简言之, 牛顿第二定律F=ma中的m是‘惯性质量’, 它表征物体的惯性,即‘抵抗速度变化’的能力, ‘引力质量’则是决定作用在物体上引力 (如重力)大小的一种质量。
正如实验所证实的,下落加速度对所有物体都一样。 这个看起来平淡无奇的结论, 激发了爱因斯塔的好奇心, 他认为其中也许深藏着惯性和引力之间的奥秘。
图2-11-1:等效原理 爱因斯坦设计了一个思想实验来探索这个奥秘。 下面的说法不见得完全等同于他原来的描述, 但实验的基本思想是同样的。如图2-11-1所示, 设想在没有重力的宇宙空间中, 一个飞船以‘匀加速度’g = 9.8m/s2上升。 就是说,飞船的上升加速度 与地面上的重力加速度相等。 关在飞船中看不到外面的观察者, 将会感到一个向下的惯性力。 这种效应和我们坐汽车时经历到的一样: 如果汽车向前加速的话, 车上乘客会感觉 一个相反方向(向后)的作用力,反之亦然。 因此,图2-11-1的图a和图b中的人, 无法区分自己是在以‘匀加速度’上升的飞船中, 还是在地面的引力场中。 换言之,加速度和引力场是等效的。
【编者注,无法区分并不是二者相等, ——双胞胎无法区分,但双胞胎两人并不相等。 所以,张天蓉教授说,二者只是等效的。】
再进一步考虑 如果有光线从外面水平射进宇宙飞船时的情形, 如图2-11-1a所示, 因为飞船加速向上运动, 原来水平方向的光线在到达飞船另一侧时 应该射在更低一些的位置。 因此,飞船中的观察者看到的光线 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抛物线。 然后,既然图2-11-1b所示的引力场, 是与图a等效的, 那么,当光线通过引力场的时候, 就也应该和飞船中的光线一样, 呈向下弯曲的抛物线形状。 也就是说,光线将由于引力的作用而弯曲。
从‘引力’与‘加速度’等效这点 (编者注:物体只要一加速,即刻带来惯性力) 可以推论出另一个惊人的结论: 引力 可以通过选择‘一个适当的加速参考系’来消除。 比如说,一台突然断了缆绳的电梯, 立即成为一个自由落体, (这个断了线的电梯) 将会以等于9.8m/s2的重力加速度g下降。 在这个电梯中的人,会产生瞬间“失重感”。 不仅仅你自己有失重感觉, 你也会看到别的物体也没了重量的现象。 也就是说,电梯下落的‘加速度’ (所产生的惯性力)抵消了地球的‘引力’, 这其实是我们在如今的游乐场中经常能体会到的经历。 爱因斯坦却从中看出了暗藏的引力奥秘: 引力与其它的力(比如电力)大不一样。 因为我们不可能用诸如加速度这样的东西来抵消电力!
但为什么可以消除引力呢? 也许引力根本可以不被当成一种力, 就像前面一段所想象的那样, 可以将它当成是弯曲时空本来就有的某种性质。 这种将引力作为时空某种性质的奇思妙想, 将爱因斯坦引向了广义相对论。
开始的时候, 爱因斯坦只是研究‘均匀的引力场’ 或‘匀加速参考系’,但是, 我们的宇宙中并不存在真正均匀引力场,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 引力与离‘引力源’的距离,成平方反比,
就是说,地球施加在我们‘头顶的力’比 施加‘在双脚的力’要小一些。 并且,引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引力源的中心。 即作用在我们身体右侧 和左侧的引力方向并不是完全平行的。 我们在地球表面感到 “重力{重力加速度}处处一样”的现象只是一个近似, 这是因为我们个人的身体尺寸, 比较起地球来说是太小了, 我们感觉不到重力在身体不同部位产生的微小差异。 然而, 爱因斯坦需要建立宇宙中引力的物理数学模型, 就必须考虑这点了。 在大范围内,这种差异能产生明显的可见效应。 比如说,我们所熟知的地球表面海洋的潮汐现象, 就是因为月亮对地球的引力 不是一个均匀引力场而形成的。 尽管“爱因斯坦电梯”的思想实验 描述了如何用一个‘匀加速参考系’ 来抵消一个‘均匀的引力场’, 但是实际上的‘引力场’却是非均匀的, 不可能使用任何参考系的变换来消除。 这个问题困惑了爱因斯坦好几年, 直到他后来得到他大学的同窗 和好友格罗斯曼的帮助为止。 根据格罗斯曼的介绍,爱因斯坦才发现, 原来早在半个世纪之前, 黎曼等人就已经创造出了 他所正好需要的数学工具。 黎曼几何这把精美的钥匙, 就像是为爱因斯坦的理论定做的, 有了它,爱因斯坦,综合了多年研究成果, 才顺利地开启了广义相对论的大门。
(未完待续、谢谢阅读)
谢谢。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