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2月 15日早晨 7时,寒风凛冽, 气温华氏 1°。 63岁的 Roger象往常一样,来到市郊的一家健身俱乐部门前,参加每周六马拉松团队的晨跑。身材高大的的 Roger 从开始跑步到目前已经有十五六年了。虽然他跑得不快,但每次必来。
这天是本年度马拉松训练计划的第一天,路程 9英里。参加周六晨跑的人数少则三四十,多则七八十。多年来这项训练一直是由前全美百公里冠军琳达主持的。当天的路线是由出发地跑到距市中心很近的一个人工湖,环绕一周后返回。宣布完路线以及沿途的饮料站地点后大家立即出发。自然跑得最快的几位一会儿便无影无踪了, Roger和几位年龄大的跑友总是被拉在最后。后面即使发生了什么别人也会全然不知。也没人意料到会有意外,因为大家身体都很健壮吗。
接下来发生的事是第二天来自跑友的口述。
一个多小时后,晨跑接近尾声。在返回俱乐部的路上,跑在后面的 Roger突然跌倒了,头部重重地摔在路面上,失去了知觉,呼吸心率都没有了。和他在一起的 Lynn一时不知所措。这条路比较僻静,附近没有居民。知道几分钟之内将决定 Roger的生死, Lynn焦急万分的。
紧急关头,两位跑友奇迹般地出现在眼前。其中一位是临床医师 Jeff。 Jeff立刻给 Roger实施人工呼吸,并招呼另一位跑友立即报警。一辆车在路边停了下来,驾车人用手机打了 911紧急电话。不出两三分钟,一辆警车呼啸而至 , 荷枪实弹的警察带来了急救用的 AED(自动除颤起搏器 ).
余下的故事已成为历史。
我的朋友 Roger被送到 Mayo Clinic的圣玛丽医院 ICU。几天来本地的 Running Community在为他祈祷。经过 48小时的护理 Roger终于苏醒了 . 虽然现在还不能讲话,但他已经能听懂医生的指令并能作出相应的反应。 希望不久他重新“归队”,加入我们周六的晨跑。
Roger无疑是非常幸运的。在医疗设施外突发性心脏骤停的患者生还的平均几率大概只在 7%左右。那天 Jeff及时的出现施救是个奇迹。另外备有 AED的警察反应迅速保证了成功救护。 这又引出另一个神奇的故事(待续)。
2011年波士顿马拉松笔者同 Roger和两位跑友在 Athletes' Village.
考察一下心搏骤停患者的“生还链”( chain of survival)【注1】就能知道,那天Roger是多么幸运。跑友Lynn和Jeff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但不能不提到的是配有半自动【注2】便携式除颤起搏器(AED)的警察迅速赶到。这又引出一个传奇故事。
One week later, Roger and Lynn, his Guardian Angel (Photo credit: I.E.)
两年前笔者的一位跑友汤姆讲了一个故事: 多年前他有一位患心搏骤停的邻居是第一位被警察用 AED救活的,或者是首位被警察“shock back to life"的人。汤姆的喜剧个性总使人对他的话多少有些疑问:难道本地的警局这么早就配备有AED了?由于过去30年间曾在多个北美城市居住过,笔者对这信息颇感意外。我不得不上网去考证他讲的故事。
汤姆的话的确是真的 : 明尼苏达州的罗彻斯特市警局世界上最早配备有AED装置的警察局。而真正的故事是起自于一位的医生的观察和思考。
90年代以前发生在医院外的心搏骤停病人基本上是不能救活的,全美平均存活几率在5%上下。身为Mayo Clinic急救医师的罗杰怀特大夫认为当时最快的EMS【注3】反应时间可能过慢,以至错过了最关键的抢救时间。怀特医生了解到巡逻警车总能先于急救车两三分钟赶到现场。这短短的两三分钟也许就是生死之差。 那为什么不能把AED配备在警车上?为了验证自己的这一设想,他联系了Mayo Clinic所在地罗彻斯特市的警局,向他们探询是否愿意参与他的研究项目,他向警局保证如果病患疗效不佳他会终止这项课题。出人的意料的是警方对怀特大夫的研究表示出极大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意愿。警方表示“我们从70年代起就参与急救,所有警员都会实施人工呼吸。这是我们的工作之一。 AED只不过是给我们增添的一项设备”。就这样,配备有AED的四辆执勤警车从1990年11月开始分别巡逻于全市四个不同区域。
两年后的初步统计显示,市内发生的心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出现了大幅度上升,而作为最初施救者( first responder)的罗彻斯特警局的成功率达到了惊人的50%。随后警局的所有的警车和消防队的救火车都配备了AED。
怀特大夫是位细心人。他亲自检验了每部参与救护的 AED装置,把接到911求救电话的时间和装置开启第一次电击(”call-to-shock“)的时间记录在案,并把几年来一百三十余例涉及AED急救的第一手资料并进行了统计分析。他第一次证明如果这个时间不超过5.7分钟患者绝大多数会生存下来,而超过6.7分钟的案例患者基本上都没有生还的可能。这项研究的深远的意义在于, AED不仅仅是抢救心搏骤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它完全可以由非急救专业人员操作使用。这为AED后来的普及提供了最初的理论根据。
90年代中后期怀特大夫将研究结果发表后,世界震惊了。只有10万人口的罗彻斯特市小小警局接到了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咨询:“什么是你们的早期除颤项目?”而警方却一头雾水:“我们只不过用AED救活过不少名患者,从没听说还有什么项目”。
如今在机场或购物中心等公共场所只要留心的话您就会注意到 AED的存在。这当然都是后话了。
上世纪 90年代中随着AED制造技术的提高和价格的逐步降低,怀特大夫曾预言AED会普及到象机场和购物中心这样的公众聚集的场所。2000年11月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签署了国会通过的CASA(Cardiac Arrest Survival Act)联邦法案. 该项法案要求联邦政府设施包括管辖的机场必须配备AED设备和受过培训的人员,这使得怀特大夫的预言成为现实。
配置在亚特兰大机场候机厅内的 AED设备。
就在 4个月前2013年10月23日NBC的晚间新闻报告了这个小城传奇。 Dr. Roger D. White成了一位感动美国的人。 VIDEO
注释:
【注 1】生存链由4个必要环节组成,1)先期求救报急 ;2)早期人工呼吸;3)早期除颤(指造成停搏的室颤); 4)早期生命维持系统。
【注 2】由美国FDA批准上市的AED兼有语音和字幕提示功能。其中又分半自动和全自动两种。半自动是指人工连接电极后具有自动分析心脏电生理信号功能,但电击必须由人启动的AED。全自动AED的电击不需人为启动。
【注 3】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