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和四個有色人種女眾議員在媒體上相互攻擊,用上了愛美國恨美國的邏輯。當年陳水扁說,太平洋沒加蓋,不愛台灣,儘管游出去;現在川普說這四人幫不愛美國,可以回老家去建設他們的國家,建好了來展示給他看。
本來民主制度下的政策主軸就是稅收和福利,總是有利有弊,原理上講都不可能有100%支持率,大家就奔着50%加一票的結果去的。如果一個政策原先有40%的支持率,那麼就再加入一個例外以滿足某個利益集團的支持就能湊夠多數了。在這種邏輯下,大家就事論事,討價還價,用一點小利爭取中間派,不至於撕破臉面對罵進行人身攻擊。
但是當年民進黨只有40%的支持率時,爭取多數的邏輯是占領道德制高點。愛台灣,是要通殺的邏輯。反面是不同意的就不愛台灣。而中華民國名義下的大陸地區沒有投票權,這就讓國民黨徹底失去了立足點。不愛台灣愛中國,連名字都不台灣,自然應該沒選票。這個選舉策略屢屢奏效,現在蔡英文也把統一和獨立作為競選主軸。玩的還是非我族裔,其心必異的邏輯。這種邏輯下,反對派就是完全錯誤的。
現在美國終於也學會了這一套。川普被批評為通俄,如果做實證據,這是一刀斃命的殺招。然後現在被批種族歧視,這也是極其嚴重的指控,在公司里碰上這個,分分鐘被炒魷魚。反過來,川普的普選票比希拉里少了三百萬。類似於台灣民進黨當年的基本盤,在人數上是少數派。愛美國就是一個最廉價也最有效的選舉策略。信了這個宣傳的美國人,會覺得不同意見者都不愛美國。這正是川普不懼怕被批評的原因。
民主制度下也有100%投票支持的情況,例如對中國的制裁提議。反正中國是外國沒有投票權,直接歧視外國人是民主制度的必然邏輯。
美國政治極化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後果。台灣向美國輸出民主,也是全球化的一種形式。如果美國也廢除選舉人制度,實施香港民主派聲稱的“真普選”,那才熱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