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军区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河北省大部和山西省、察哈尔省边界地区创建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 1937年9月下旬,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战役后,主力南下晋东南,留下副师长聂荣臻(后任师政治委员)率领师独立团、骑兵营、教导队和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各一部以及地方工作团部分人员共约3000人,在山西省五台山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 1937年11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在五台山地区成立晋察冀(察,察哈尔,今分属内蒙古、河北)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唐延杰任参谋长、舒同任政治部主任。辖4个军分区。 1944年从9月开始,为适应斗争形势和恢复发展部队的需要,成立4个下属军区:冀晋军区,赵尔陆任司令员,王平任政治委员;冀中军区,杨成武任司令员、林铁任政治委员;冀察军区,郭天民任司令员、刘道生任政治委员;冀热辽军区,李运昌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至年底,全区总兵力由攻势作战开始时的6.6万余人,增加到9.1万余人,民兵增加到63万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晋察冀军区奉命编组野战军和地方军:冀察军区部队编为两个纵队,分辖第6、第7、第9旅和骑兵旅、第8旅、第10旅;冀中军区部队编为两个纵队,分辖第11、第12、第13旅和第1、第2旅;冀晋军区部队编为两个纵队,分辖第1、第2、第3旅(冀热辽军区第25旅改称)和第3、第4旅;冀热辽军区部队编为两个纵队,其中冀东纵队辖第12、第13、第14旅,热辽纵队辖第22、第27、第30旅和混成旅。 1945年11月,晋察冀军区将所属8个纵队和调归军区建制的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编为2个野战军和1个教导师。第1野战军由聂荣臻兼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辖4个纵队;第2野战军由萧克兼任司令员,军区副政治委员罗瑞卿兼任政治委员,辖5个纵队。第1野战军在张家口以西地区,与晋绥军区部队协同作战,取得平绥路战役的胜利;第2野战军在张家口以东地区,抗击向承德进犯的国民党军,保卫冀热辽解放区。 1947年4月20日,冀察热辽军区机关及所属部队共8万余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 1947年6月,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重新组建晋察冀野战军指挥机构,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任第一政治委员,杨成武任第二政治委员,辖第2、第3、第4纵队和炮兵旅。 12月,冀晋军区与察哈尔军区合并组建北岳军区,唐延杰任司令员,赵振声(李葆华)任政治委员。同时,新建第1、第6、第7纵队,分别隶属于北岳军区、晋察冀野战军和冀中军区建制。 1948年5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组成华北军区,晋察冀军区番号撤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