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赵大夫话室  
医学是专业、人文历史是爱好、游遍天下是理想。我的学识、经验、理想、感悟、及教训很想与您分享。  
https://blog.creaders.net/u/30990/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赵大夫话室 ,60岁
注册日期: 2022-05-12
访问总量: 2,268,385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温故知新:盘点美国历次对外战争
· 视死如归:世上真实存在的现象
· 险些影响历史的朱道来:是霍小青
· 2025年开局的中美大战:中国不落
· 1956年的中国:岁月静好、别具特
· 疑为党魁,78岁政治局常委为何被
· 圣上轶事:酒馆打架、以一当十、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时事】
· 2025年开局的中美大战:中国不落
· 大寒、暴雪;新总统、民权领袖
· 观街访视频:两岸年轻人素养相差
· 韩国乱象:小国政治的悲喜剧
· 中国的最南端在哪里?曾母暗沙?
· 今日尹锡悦,明日赖清德,为何不
· 叙利亚冲突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 为何薄瓜瓜的社群账号,可能是假
· 中韩戒严之比较:军队与议会
· 亲历:薄案后,重庆中高层官员是
【文史】
· 温故知新:盘点美国历次对外战争
· 视死如归:世上真实存在的现象
· 险些影响历史的朱道来:是霍小青
· 1956年的中国:岁月静好、别具特
· 疑为党魁,78岁政治局常委为何被
· 圣上轶事:酒馆打架、以一当十、
· 加拿大籍中共主要缔造者的香港岁
· 史上最震撼的几日:美苏、中印爆
· 强汉杰人、民族英雄徐树铮:让外
· 中国文化中,为何“大一统”深得
存档目录
02/01/2025 - 02/28/2025
01/01/2025 - 01/31/2025
12/01/2024 - 12/31/2024
11/01/2024 - 11/30/2024
10/01/2024 - 10/31/2024
09/01/2024 - 09/30/2024
08/01/2024 - 08/31/2024
07/01/2024 - 07/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山雨欲来风满楼,忆三十三年前的春夏之交
   

这几日,看国内的新闻,那种久违的感觉又回来了。看现在的年轻人,以往的那种负面看法一扫而光。他们不再是每天只知读书,或专注于位子、房子、车子的一代人,他们更加勇敢、智慧。

 

我们也曾年轻过,我们也曾有过一段激情的岁月。时间过的真快,转眼三十三年了,每年那个时候都要热闹几天,各色人等都出来表演一番,几天后又趋于平静。支持的、反对的,每个人都那么慷慨激昂,但又言之无物、颠三倒四、百年不变。请问那是您的真实想法吗?您的青春岁月不值得留恋?您可进行过反思?

   

6.4.JPG

6.4.JPG


事情没那么简单,这一事件每人都有自己的解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观点和看法也难免改变。无论如何,它是深刻在我们这代人的脑子里的,不可能忘记。

 

三十三年前,自己20出头,正在读研。虽然那时的身份是学生,但颇受“重用”。每日在医院出门诊,不可能分身。医大的一附院在市中心,远离校本部,除了公卫学院外,无其它相关单位。医学生人数本来就不多,而且多数不关心时事,所以单位附近冷冷清清。每日下班后,都骑车几公里,那里有两所著名的大学:工大和建工学院。两所学校很近,而且远比医学生活跃。

 

在工大和建工学院门口,每日热闹非凡,大字报铺天盖地、又有很多的讲演者慷慨激昂地发表着自己的主张。“美国之音”和BBC的声音此起彼伏。那时候,收音机也不是每人都有,手机那更是闻所未闻。为了方便同学、路人和参观者,大学宿舍的不少窗户打开,将收音机放在了窗前。这样国外及港台的信息,随时就可传入每个人的耳中,确实起到了指路明灯的作用。那些天,自己处于一种莫名的情绪亢奋状态,每日奔波于医院和工大之间,一点也不觉得累。那时的自己和周围的朋友,觉得“美国之音”和BBC句句是真理。特别是,有那么几日主要街道被封锁,自己和朋友走在没有汽车的宽阔大街上觉得非常舒畅,从来没过有的轻松感。

 

参加过几次大游行,记得从省政府出发,至松花江边,距离很远。队伍长达数公里,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大家情绪及激昂,但又井然有序。非常巧的是,大家当时唱的歌,也是“国际歌”。

 

事情落幕后,很长一段时间,不能从负面的情绪中转移出来。一天,一个熟悉的身影来到诊室。他不认识我,但我认识他。他是工大众多讲演者中最出色的一位,讲演时慷慨激昂、声情并茂,打动了无数的听众。这次再见到他,昨日的风采已烟消云散,显得非常颓废。原来他是来开病假条的,最近实在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想休一段时间。自己人微言轻,别的忙帮不上,这一点还是可以的。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当时的自己说不出的伤感,至今难以忘怀。

 

出国后,一天无意打开了“美国之音”的网页,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自己痛痛快快地听了几个小时。之后,有一段时间,“美国之音”曾伴随着我,每日必听。但过了一段发现,这个栏目请的来宾们,好像没有任何变化,都在重复几十年前一样的内容,观点、形式、立场与以前相比无丝毫改变,而且对中国的评价100%的负面内容。任何节目或栏目如100%的歌功颂德或100%的贬低、诋毁,很容易让人生厌。随着时间的推移,再也没兴趣听这一栏目,对这位曾经的精神导师已兴趣全无。

 

三十三年过去,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当年21位心目中的偶像、英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形象已大多崩塌,看到的多是他们中某些人的投机和无良。但他们毕竟只是弄潮儿,不一定有资格代表那场几千万人参与的运动。作为无名者,更多的是回忆和眷恋,那是我们共同经历的岁月,尽管我们很渺小。

 

仅以此小短文,献给我们同代人及我们共同经历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