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佐羅--阿蘭·德隆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無論你的相貌是美麗,普通或偏丑,你都會喜歡看俊男美女的影視作品。而即使是《巴黎聖母院》(鐘樓駝俠)和《歌劇魅影》之類有醜男做主角或主要配角的,並不影響你對外貌美的嚮往和追求。即使生理外貌上女人不及男人耐老,但氣質和善高雅的老婆婆前女明星還是受人敬仰的,如赫本。 近日藝萌博發表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非他莫屬》,我留言: “主要是我國當年大眾對於俊男美女的饑渴和選擇的稀少,而我黨對於進口片有嚴格的數量和題材的控制。” 其實此留言自80年代以來就相當大路貨。 對《電影Zorro佐羅 》(1975法國意大利合拍),我自己就看過影片5次以上,聽錄音剪輯10次以上。當年對國內雜誌報紙關於阿蘭·德隆的報道和評論超關注。 在廣州用魚骨天線收看香港電視台,我自己當年對於香港英文電視台幾乎沒有播過阿蘭·德隆的影片有點迷惑。現在明白,這是好萊塢和英語世界對非英語電影的不待見。 記得80年代就看過國內電影雜誌的若干篇(翻譯)文章,表達出中國大陸大眾對阿蘭·德隆的唯一痴迷的看法。其中一篇提到,有引用西人的評論,當年和之前的歐美俊男一二線明星眾多,阿蘭·德隆確實很英俊,但基本上是對女人有吸引力,男性英武征服性的吸引力。對(西方)男人來說,這種風格的英俊對多數男人有壓力。而如派克和方達之類的英俊,比較有親和力,可以一起放鬆喝酒傾談。而英俊且有親和力的男明星會更流行,畢竟,男性觀眾是主力。 剛剛發覺,中文維基上沒有對《電影Zorro佐羅 》(1975法國意大利合拍)的介紹。不知是因為我黨成功控制大陸人士不得訪問維基?還是阿蘭·德隆和流行和萬眾敬仰,僅是一個十年短時間碰巧時代? 在我黨英明打倒四人幫後,引進了若干西片,大部分是二三四流的,主要反映資本主義社會的陰暗面,也有若干一二流的(質量和流行),如佐羅。 大部分一流的,我黨是故意不引進的,例如星球大戰4,5,6系列和ET 。《超人2》引進了幾個禮拜,就被一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給下架了。 若你在西方生活了十年以上,有固定職業,達到中產,有機會融入主流社會,不礙回顧一下,比較同時期和相近年齡的歐美俊男一二線明星,你可能發現,至少有兩打,從技術角度講,阿蘭·德隆的外貌並不突出和特別,而從流行程度,屬於二流。 @據說是有史以來(原話是:有人類書寫歷史以來)最迷人的男人。連跟他搭戲的女演員都戰戰兢兢,一是怕被他當場迷暈,二是怕被他的美貌比下去。 在各時期的娛樂八卦雜誌對不同俊男明星類似的評論多得是。我自己很少看這類雜誌,相比社會平均水平,但也讀過若干篇。 幾個月之前,我常看貓王的一首歌:If I Can Dream 。那是他退隱7年後1968年復出的第一首歌,相貌上已經有點老態和有點殘。我讀到同時期的一位美國黑人明星對之的評價:人類(有史以來)最完美的面龐,他的親和力無人能及。我甚認同。貓王的美麗,是對於各年齡各種族各性別,也許還包括LGBTQ都具吸引力和親和力。他的美麗,我想即使對於古代中國人未受西方審美觀影響時,也是接受的,不會稱之為鬼佬。 若干年前,我在悉尼坐通勤火車,對面坐有一十六七歲的男孩,如青少年時期的威廉王子,相貌和身材,但比萬人迷威廉王子還要英俊很多。若披上長發,他會變成絕色美女,但他那種英俊,並不特別女性化,是有男人的英氣。他略帶威廉王子的那種羞澀。他旁邊的一位青年女性朋友或親戚,白領麗人,應該大5,6歲,有點暈浪,在談話之間,不敢直視。 多年來,在公眾場所或公司,我見過很多阿蘭·德隆那種風格的俊男,甚至貌似兄弟。有時我想,若我是星探,應當挖掘之。但我未見過,像青年貓王的。那些貓王盛事的參與者,絕大部分都是扮中年吸毒發福的肥貓王。 我的評論對於當年痴迷阿蘭·德隆的中國大陸人士特別是女士,也許有點煞風景。至少大家都上了年紀,都是中老年了,都可以回想初戀的感覺和當年情有獨鐘的追星,還可以思考為什麼。 還有,若在《電影Zorro佐羅 》(1975法國意大利合拍)於我國公映時你是中年,青年,少年或兒童,這電影很大機會曾給你帶來震撼,刺激,愉悅和美好的回憶。中文維基上到今天還沒有對《電影Zorro佐羅 》(1975法國意大利合拍)的介紹,若這是你,你有否動力去為為阿蘭德龍的R.I.P增加豐碑,留下永恆的歲月回憶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