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象似與台灣和鄭成功有關。風車,指荷蘭;木子,指明朝。 金注《推背圖》第四十象中的巧合,“成功問鼎” 圖中,三個孩童,各持一風車。 讖:一二三四,無土有主。小小天罡,垂拱而治。 頌:一口東來氣太驕,腳下無履首無毛。若逢木子冰霜渙,生我者猴死我雕。 金聖歎註解:此象有一李姓,能服東夷,而不能圖長治久安之策,卒至旋治旋亂,有獸活禽死之意也。 金注《推背圖》於民國四年出版,而此象一般解為對未來(相對民國四年)的預測。之前的研究者有很多種解讀。筆者之前曾解此象為“定都北京”,與台灣有一點點關係。不過,由於金注《推背圖》有被篡改的嫌疑,所以筆者不再將之視為預測奇書,轉而以明清歷史事件來試解此象。 鄭成功與1661年收復台灣,是台灣歷史上的一件大事。鄭成功建立了台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政權,第一次在台灣建立中國人的行政機構,將台灣改稱東都。 鄭成功其子鄭經繼位後,依陳永華(金庸筆下陳近南)之議,對內奉南明正朔永曆帝,延續明朝國祚,是南明的延續,且經營成效斐然。清朝史料稱之為東寧省。 鄭氏政權在台灣歷經鄭成功、鄭經及鄭克塽等三世,後因施琅師法鄭成功收台伎倆,攻克澎湖島,明鄭於1683年降清,明鄭時期結束,台灣進入清治時代。 以上歷史,在此象中有所體現。筆者試解如下: 1) 圖中的風車,指荷蘭。 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中奪回台灣。荷蘭以大風車為國家的標誌。此象作者用圖中小孩手中的小風車,指代荷蘭的大風車。 2) 圖中的三個孩童,指鄭氏在台灣統治歷三世,且三世均不長。 鄭氏在台灣統治共23年,其中鄭成功約1年;鄭經約19年;鄭克塽,約3年。 鄭經統治台灣19年,與圖中的孩童年齡有矛盾。推測是此象作者所掌握的信息缺失或者有誤。 3) 讖“一二三四”,指明鄭王朝始於鄭芝龍,歷四世。 鄭芝龍雖然後來降清,但實際上仍是明鄭王朝創立者。以四世計,應指鄭芝龍、鄭成功、鄭經、鄭克塽。 4) 讖“無土有主”,指鄭成功收復台灣。 鄭成功建立了台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政權。對漢人而言,台灣在鄭成功之後才實現“無土有主”。 5) 讖“小小天罡,垂拱而治”,鄭成功及其子孫對台灣的治理有成效。 “小小天罡”,指台灣。 “垂拱而治”,指台灣在鄭氏(主要是鄭經)的治理下,經濟有所恢復,發展很好。 6) 頌“一口東來氣太驕,腳下無履首無毛”,解為“鼎”字。 鄭氏將台灣改稱東都,清朝史料稱明鄭的台灣為東寧省。這兩個地名中的“東”字,應與頌中的“東”對應。“東來”,指鄭氏進攻那時的清朝沿海幾省。 三藩之亂時,鄭經乘勢占福建和廣東少量土地,但實際未對清朝造成較大威脅,而後又失去這些土地。頌中用“氣太驕”,實際並不準確。筆者推測此象作者將鄭成功曾圍攻南京前後的鼎盛時期,附會到收復台灣之後。由於民國初年,沒有清朝的正史做依據,此象作者對一些歷史細節不一定十分了解。 “一口東來氣太驕,腳下無履首無毛”,筆者推測為一字謎,謎底為“鼎”。 “一口東來氣太驕”這一句,與“紫氣東來”的典故,文字上很像。“紫”,在“紫氣東來”的典故中,指老子將至,有神聖之意。 “腳下無履”,意思是腳下沒有穿鞋。“首無毛”,去掉 “首”的上面含“毛”的部分,可解為“自”或“目”字,取“目”字。“鼎”字,是“目”字加鼎的象形(耳和足),正符合我上面的猜測。 鼎確實是“國之重器”,而用於鼎的量詞,正是第一句頌中的“口”字。 鄭氏奉南明永曆帝為正朔,延續明朝國祚。如果將這兩句頌解為有正統王朝含義的“鼎”,與這些觀點是一致的。 7) 頌“若逢木子冰霜渙,生我者猴死我雕”,指明朝始於猴年,亡於清。 “木子”,在廣東潮汕一帶指番石榴。番石榴果實本是綠色,花白色,與紅色關係不大。但石榴的最常見的品種,花和果實卻是鮮紅色。推測此象作者,雖然以“木子”指代番石榴,卻取石榴的紅色特徵。 石榴的紅色,即“朱”色,指明朝。在筆者早前對第五十五象解讀時,也將圖中石榴解為“朱”。 “冰霜渙”,筆者從字面上解讀為冰霜消失,可引申為氣數已盡。 “生我者猴”中,“我”字指明朝。明朝建立於1368年,農曆戊申年,猴年。南明建立於1644年,農曆甲申年,也是猴年。 “死我雕”,指明亡於清。以清朝人的角度,明朝被李自成所滅,而以明朝人的角度,南明也是明朝,而南明(明鄭王朝)最終亡於清。雕,指滿清的海東青,是滿族最高圖騰,有“萬鷹之神”的含義。鷹和雕同類,難以區分。另外,筆者在筆者早前對第三十八象解讀時,對讖中的“鳶”也解為海東青,依據相同。 所以,頌的最後兩句,筆者解為:明朝始於猴年,亡於清。 以上文字有刪減。原文發表在新浪博客: 金注《推背圖》第四十象中的巧合,“成功問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260ee620102ww6c.html 金注《推背圖》第三十九象中的巧合,“精衛刺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260ee620102ww5l.html 金注《推背圖》第四十一象中的巧合,“嚴嵩父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260ee620102ww5m.html 金注《推背圖》第四十六象新解(二),“晚明梃擊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260ee620102ww32.html 金注《推背圖》第四十七、四十八、五十七象合解,“聖人王陽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260ee620102wuwe.html 第四十七至第五十九象的其他文章,鏈接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260ee620102wvrt.html
此象似與台灣和鄭成功有關。風車,指荷蘭;木子,指明朝。 金注《推背圖》第四十象中的巧合,“成功問鼎” 圖中,三個孩童,各持一風車。 讖:一二三四,無土有主。小小天罡,垂拱而治。 頌:一口東來氣太驕,腳下無履首無毛。若逢木子冰霜渙,生我者猴死我雕。 金聖歎註解:此象有一李姓,能服東夷,而不能圖長治久安之策,卒至旋治旋亂,有獸活禽死之意也。 金注《推背圖》於民國四年出版,而此象一般解為對未來(相對民國四年)的預測。之前的研究者有很多種解讀。筆者之前曾解此象為“定都北京”,與台灣有一點點關係。不過,由於金注《推背圖》有被篡改的嫌疑,所以筆者不再將之視為預測奇書,轉而以明清歷史事件來試解此象。 鄭成功與1661年收復台灣,是台灣歷史上的一件大事。鄭成功建立了台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政權,第一次在台灣建立中國人的行政機構,將台灣改稱東都。 鄭成功其子鄭經繼位後,依陳永華(金庸筆下陳近南)之議,對內奉南明正朔永曆帝,延續明朝國祚,是南明的延續,且經營成效斐然。清朝史料稱之為東寧省。 鄭氏政權在台灣歷經鄭成功、鄭經及鄭克塽等三世,後因施琅師法鄭成功收台伎倆,攻克澎湖島,明鄭於1683年降清,明鄭時期結束,台灣進入清治時代。 以上歷史,在此象中有所體現。筆者試解如下: 1) 圖中的風車,指荷蘭。 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中奪回台灣。荷蘭以大風車為國家的標誌。此象作者用圖中小孩手中的小風車,指代荷蘭的大風車。 2) 圖中的三個孩童,指鄭氏在台灣統治歷三世,且三世均不長。 鄭氏在台灣統治共23年,其中鄭成功約1年;鄭經約19年;鄭克塽,約3年。 鄭經統治台灣19年,與圖中的孩童年齡有矛盾。推測是此象作者所掌握的信息缺失或者有誤。 3) 讖“一二三四”,指明鄭王朝始於鄭芝龍,歷四世。 鄭芝龍雖然後來降清,但實際上仍是明鄭王朝創立者。以四世計,應指鄭芝龍、鄭成功、鄭經、鄭克塽。 4) 讖“無土有主”,指鄭成功收復台灣。 鄭成功建立了台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政權。對漢人而言,台灣在鄭成功之後才實現“無土有主”。 5) 讖“小小天罡,垂拱而治”,鄭成功及其子孫對台灣的治理有成效。 “小小天罡”,指台灣。 “垂拱而治”,指台灣在鄭氏(主要是鄭經)的治理下,經濟有所恢復,發展很好。 6) 頌“一口東來氣太驕,腳下無履首無毛”,解為“鼎”字。 鄭氏將台灣改稱東都,清朝史料稱明鄭的台灣為東寧省。這兩個地名中的“東”字,應與頌中的“東”對應。“東來”,指鄭氏進攻那時的清朝沿海幾省。 三藩之亂時,鄭經乘勢占福建和廣東少量土地,但實際未對清朝造成較大威脅,而後又失去這些土地。頌中用“氣太驕”,實際並不準確。筆者推測此象作者將鄭成功曾圍攻南京前後的鼎盛時期,附會到收復台灣之後。由於民國初年,沒有清朝的正史做依據,此象作者對一些歷史細節不一定十分了解。 “一口東來氣太驕,腳下無履首無毛”,筆者推測為一字謎,謎底為“鼎”。 “一口東來氣太驕”這一句,與“紫氣東來”的典故,文字上很像。“紫”,在“紫氣東來”的典故中,指老子將至,有神聖之意。 “腳下無履”,意思是腳下沒有穿鞋。“首無毛”,去掉 “首”的上面含“毛”的部分,可解為“自”或“目”字,取“目”字。“鼎”字,是“目”字加鼎的象形(耳和足),正符合我上面的猜測。 鼎確實是“國之重器”,而用於鼎的量詞,正是第一句頌中的“口”字。 鄭氏奉南明永曆帝為正朔,延續明朝國祚。如果將這兩句頌解為有正統王朝含義的“鼎”,與這些觀點是一致的。 7) 頌“若逢木子冰霜渙,生我者猴死我雕”,指明朝始於猴年,亡於清。 “木子”,在廣東潮汕一帶指番石榴。番石榴果實本是綠色,花白色,與紅色關係不大。但石榴的最常見的品種,花和果實卻是鮮紅色。推測此象作者,雖然以“木子”指代番石榴,卻取石榴的紅色特徵。 石榴的紅色,即“朱”色,指明朝。在筆者早前對第五十五象解讀時,也將圖中石榴解為“朱”。 “冰霜渙”,筆者從字面上解讀為冰霜消失,可引申為氣數已盡。 “生我者猴”中,“我”字指明朝。明朝建立於1368年,農曆戊申年,猴年。南明建立於1644年,農曆甲申年,也是猴年。 “死我雕”,指明亡於清。以清朝人的角度,明朝被李自成所滅,而以明朝人的角度,南明也是明朝,而南明(明鄭王朝)最終亡於清。雕,指滿清的海東青,是滿族最高圖騰,有“萬鷹之神”的含義。鷹和雕同類,難以區分。另外,筆者在筆者早前對第三十八象解讀時,對讖中的“鳶”也解為海東青,依據相同。 所以,頌的最後兩句,筆者解為:明朝始於猴年,亡於清。 以上文字有刪減。原文發表在新浪博客: 金注《推背圖》第四十象中的巧合,“成功問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260ee620102ww6c.html 金注《推背圖》第三十九象中的巧合,“精衛刺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260ee620102ww5l.html 金注《推背圖》第四十一象中的巧合,“嚴嵩父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260ee620102ww5m.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