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粹藷旃噶
  猜透洪门
网络日志正文
论洪门内的秘密郑成功信仰——“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 2023-11-12 21:00:21

“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

论洪门内的秘密郑成功信仰

孟晓峰

(香港理工大学,香港)

 

摘 要: 郑成功信仰在台湾较广泛,但在中国大陆鲜有实例。根据天地会会簿及乾嘉时期桉犯供词推测,洪门在福建创立初期曾存在强烈的郑成功信仰。“洪”字源于郑成功出生时的异象,“洪门堂上历代宗亲”实为郑氏家族世系表。洪门将郑克𡒉开始监国之年和有讹误的郑成功生日,合为天地会诞生日“康熙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丑时”。洪门忠义堂会场内陈设的木斗象征郑成功军营,洪花亭象征郑成功出生地和对郑氏家族的祖先崇拜,十六字碑文象征郑陵。“斩七仪式”中的毛人亚七,象征背叛郑成功的仇人。洪门还将郑成功和郑克𡒉等附会为应谶“木立斗世”的人物。由于这些象征不露郑氏信息,致其真实含义及已有的郑成功信仰被逐渐忘却,仅在洪门内遗存了神秘的香规礼节、隐语和少许有关郑成功的传说。

关键词: 郑成功;信仰;郑克𡒉;洪门;木立斗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在清初的台湾,虽然官方曾严格禁止百姓祭祀郑成功,意图彻底清除明郑时期在台湾的“反清复明”思想,但民间感念其开台之恩,私下则以“开山王”或“开台圣王”等名义偷偷祭祀,加上郑成功治水、驱虫、助战等灵异传说盛行不断等因素,终至郑成功庙遍布全台。晚清时为避免日本觊觎台湾,清廷于光绪元年(1875)在台湾府城建延平郡王祠,郑成功有关的祭祀活动自此方受官方认同,并享有官祀。在中国大陆,因地缘关系缺少对开台之恩的强烈感念,虽有福建惠安埭厝村“国姓爷神诞”、厦门搏饼习俗等实例,但总体来看郑成功信仰远不及台湾普遍。[①]

郑成功去世后,康熙帝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赐忠臣牌匾,后于康熙叁十九年(1700)正式褒扬郑氏为明室忠臣,允许郑克塽将祖父郑成功、父郑经灵柩迁葬至泉州南安覆船山下的郑陵,并立郑氏附葬祖父墓志碑和重修郑陵墓碑。此二碑铭成为康熙后期至晚清世人可亲见的重要郑氏文物。另外,与郑成功有关的历史小说或传记,如江日昇《台湾外记》、黄宗羲《赐姓始末》等,也在康熙年间公开流传或刊印。但在乾隆年间,乾隆下诏编《贰臣传》与《逆臣传》,为郑芝龙立传,在叙述郑成功的活动时,体例上视其为“逆”“贼”或“寇”。可以推知,在康熙年间清廷褒扬郑成功的历史时期,大陆民间可以进行某些郑成功纪念活动,甚至可拜谒郑陵和形成郑成功信仰。至清朝中后期,公开的郑成功信仰必然伴随反清意识提升,故此信仰会逐渐消失或转为地下。

 

一、  洪门传说与郑成功信仰

 

有清一朝,民间秘密社会的反清活动几乎没有间断,其中天地会从乾隆年间至清末频繁起义,而在其主要活动区域可能存在秘密郑成功信仰。一般认为天地会成立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的福建漳州,初期活跃于闽粤,后传播到广西、江西、浙江甚至上海、四川,洪门渐成天地会与哥老会的对外称呼。[②]洪门内传说,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军入台前夕,郑克塽见大势已去,把天地会秘笈,包括《金台山实录》、天地会员花名册及“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印”装入铁箱,沉入海底,然后拔剑自刎而死。后来,海水把这只铁箱渐渐地冲到了大陆福建附近的海底,被当地渔民陈寿亭捞得。道光二十五年(1845),洪门骨干郭永泰前往福建做药材生意,访得这批秘笈和印章乃郑成功遗物,用银子购得。道光二十八年(1848),郭永泰在四川开荩忠山时,“一切香规礼节,发出证书(洪门称之为‘宝’)都是按照《金台山实录》上做的,而且在证书上盖了那颗玉印,流传直到现在”。“其证书至今尚有存者,惟《金台山实录》与郑成功之小玉印,因遭太平天国之乱,不知下落。”不过,历史上的郑克塽未在清军入台前自刎,而是“赍送降表并书来澎湖军前求抚”,“郑克塽尚有招讨大将军印一颗,据称有户口兵马各项册籍俱未攒造,因暂留用候缴。” [③]尽管传说中的郑克塽结局不符史实,且洪门不会得到招讨大将军印,但洪门文件被带入四川传会的情节尚属可信。《金台山实录》的书名中,“金台山”应指郑成功所收复的台湾,而“实录”本指记载皇帝在位期间重要史实的资料性编年体史册,在此应指郑成功幕僚杨英编写的《先王实录》(“先王”指郑成功)。《金台山实录》记有香规礼节,并用以在四川开荩忠山,显然该书具有天地会会簿的传会功能。由此推测,所谓《金台山实录》应是《先王实录》和某天地会会簿的合称。[④]此传说还透露出道光年间的洪门中人认为郑成功与洪门可能存在重要联系。

天地会或洪门会簿中较明显体现郑成功信仰的文字不多,仅见“赐姓”和诗句“万兄带兵顿长江”等,[⑤]而会簿中的西鲁故事及洪门惯用的众多隐语中一定有影射郑成功或郑氏家族。依据今存《先王实录》可分析西鲁故事源头及是否隐含郑成功信仰。

天地会会簿是会内流传的重要文献,也是该会的传会工具,只有拥有一件会簿才算得有真传,享有充当“大哥”的资格,从而可以自行结会敛钱。天地会作为一个下层群众的秘密结社,其历史鲜有文字史料流传于世,仅仅在《会簿》保存一件“西鲁故事”作为该会的缘起,被认为隐藏着天地会起源的奥秘。“西鲁故事”的基本内容是:康熙年间有“西鲁”入侵中原,清廷文臣武将俱无退敌之策。康熙皇帝只好发布榜文,征集全国的英雄豪杰去平服西鲁,许诺事成之后封万户侯,赏黄金万两。少林寺僧闻讯赶赴京城,一百二十八名僧人,未用清廷一兵一卒,一举打败西鲁,得胜回朝。众僧婉拒了皇帝的封赏,仍回少林寺清修。旋遭奸臣诬陷,康熙皇帝不审真伪,令清军将少林寺焚毁,僧众大多惨死,仅有十叁人在神将帮助下逃生。他们来到福建云霄,遇万云龙和明太子朱洪竹一同结盟,创立了天地会以“反清复明”。[⑥]各西鲁故事对天地会诞生时间和过程、万云龙的葬地特征作了细致且大致相近的描写,应有所影射。在叙述天地会诞生时一般有五祖、陈近南和幼主朱洪竹盟誓,其后出兵北上时遇万云龙,万云龙在开战不久后阵亡,但地位反而高于五祖及陈近南。五祖本为少林寺僧却各有俗名。西鲁故事还有神仙搭救五祖、亚七(或马宁儿)背叛少林寺的荒诞情节。曾为洪门中人、同盟会员的冯自由认为西鲁故事“盖欲借民间流传之通俗故事,以博取中等以下社会之信仰也”,“乃诡辞诡实,托于子虚乌有之事,以激其忠愤,以广其流传。”[⑦]

西鲁故事的谜题之一,是“西鲁”为哪一番国。平山周称“不知何国或曰即西藏”,周贻白指少林寺僧征西鲁影射中俄雅克萨战役。[⑧]曾五岳将会簿中的“西鲁”与《先王实录》中的“西虏犯边”传言联系起来。《先王实录》中记载,顺治十二年(1655)郑成功致书清廷泉镇韩尚亮:“今西虏悉有秦地,肇庆失守,李率太仅以身免,羊城危在旦夕,李西藩兵临南雄,南赣、南昌风鹤靡宁,此亡清之秋也。”同时致书清军门佟国器:“且以清朝论之,陕西为天下元首,现今西虏倾国入河州地方,方割全陕;清朝若从之,则溃裂立见也;若不从之,则溃裂立见也;其元首之决坏如此者。”佟国器回书:“至西人入河州一事,全无影响,……此如山村野落传说、市井咄咄称怪,而不知其无稽也。”[⑨]因1655年或稍早时无类似事件发生,“西虏犯边”一直被认定为传言。米喇印、丁国栋回民起义发生于顺治五年(1648)至顺治六年(1649)的甘肃西北部,曾占河州,可对应传言中“倾国入河州地方”。起义后,陕西总督孟乔芳进驻秦州(今甘肃天水),在传言中夸大为“西虏悉有秦地”或“方割全陕”。起义消息在六年后才为郑成功获知,说明此消息并非从西北经内地各省直接传入,而是经西亚、南洋辗转传至郑成功处。由此推测,“西虏犯边”传言的源头应是真实存在的米喇印、丁国栋起义,而“西鲁故事”则出自对该传言的想象和演绎。[⑩]

天地会会簿中多有提及远离闽粤的甘肃。万提喜本为漳州僧人,但嘉庆十六年(1811)的《传会花帖》(会簿的早期形式)记有:“甘肃省城都太平府太平寨少林寺修身和尚,字提喜,佛名万和尚”,将漳州提喜误传为出自甘肃。[11]嘉庆年间的姚大羔本和道光年间的田林本会簿中的西鲁故事,也记少林寺位于甘肃,而后者更指少林寺位于“庆阳府河水县太白山”。此地名并非虚构,今甘肃省仍有“庆阳市合水县太白镇”。尽管天地会在创立初期与甘肃无关,但会内仍有人认为甘肃是与起源有关的特殊省份,并刻意将少林寺所在的河南也记作甘肃。早期西鲁故事称少林寺与西鲁为邻,合理的解释是,作者认识到西鲁(西虏)出自甘肃,且西鲁国征伐清廷有利于反清事业,是天地会假想的一支可联合的抗清力量。[12]西鲁故事以“敌国”西鲁作为篇名但与西鲁有关的内容仅占约全篇十分之一,[13]以及寺僧征西鲁后无一伤损,也可说明两方并不敌对。至于不同版本的西鲁故事情节溷乱,应是在多个流传路线中,各续编者仍以“西鲁”为篇名加入了不同的通俗情节,使故事内容渐渐脱离了篇名本义。

“西鲁”与仅见于《先王实录》中的“西虏犯边”传言有关,从这一角度来说,西鲁故事实际取材于郑成功故事。西鲁故事与《金台山实录》传说,均体现出天地会或洪门内曾存在郑成功信仰。

另外,西鲁故事中的其他内容,如“东方红光”、“日山”隐语、“洪花亭”、“康熙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丑时”、万云龙葬地之墓碑上的十六字碑文等,据后文推测,均出自郑成功及其家族故事。会簿还记载了很多影射郑氏家族的隐语、诗句、图式,可以用于分析早期天地会或洪门是否有对郑成功的崇拜或信仰。

 

二、  洪门之“洪”字、历代宗亲及洪花亭所体现的郑成功信仰

 


“洪”是洪门内部的关键字,如洪门、洪花亭、洪英等都带“洪”,另有重要物品称作洪旗、洪船、洪棍、洪钱、洪酒、洪灯等,甚至会众入洪门后“改姓洪”。[14]探讨“洪”字源头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解读“洪门堂上历代宗亲”“洪花亭”提供线索。

(一)  “洪”字源于郑成功在日本出生时的异象

关于“洪门”之“洪”字的源头,陶成章在《教会源流考》中持“洪武说”:

何谓“洪门”?因明太祖年号洪武,故取以为名。指天为父,指地为母,故又名“天地会”。始倡者为郑成功,继续而修整之者,则陈近南也。凡同盟者,均曰洪门,门家门也,故又曰洪家。既为一家,即系同胞,故入会者,无论职位高下,入会先后,均称曰兄弟。[15]

另有         “汉留说”认为,“洪”指“汉(汉)”字失“中土”。[16]不过“洪武说”和“汉留说”在天地会或洪门会簿、清廷档桉中未见佐证。学者蔡少卿和秦宝琦推测,“洪”字曾被人误作朱元璋年号洪武的“洪”,既然天地会由洪二和尚即万提喜首创,那么“洪门”之名,可能均由此而来”。[17]

西鲁故事对“洪”字源头有说明。平山周《中国秘密社会史》载西鲁故事中,有“而东天复发红光,红音同洪,故即以为姓。拆之为叁八二十一,即以作符号。”《近代秘密社会史料》载《西鲁序》中有“不觉东边红气一阵,以洪为姓,以义为主”。[18]会簿中的诗句、口白中也有类似东方、红光、日等文字,例如姚本会簿中有“日出红就来”、“洪门等日开”等。[19]《近代秘密社会史料》的“先锋对答”中有口白显示“洪”字与日出有关:“问:你从边(何)方而来?答:从东方而来。问:有何为证?答:有诗为证:函关日影月朦胧,天下人心尽向东。金鸡报晓扶桑国,吐出明珠万里洪。”此四句诗,在《近代秘密社会史料》诗句中名为《日诗》。[20]

会簿中还有含“日”字的重要隐语“日山”,例如姚本西鲁故事中有“印是铁铸的,重二斤十叁两。印写日山二字为记”。[21]《近代秘密社会史料》的会场陈设图和各洪门总图中,“日山”或“家后日山”出现在中心位置,且多与洪门独特的叁角形标记及“洪”字相邻。[22]岛国日本的国名中已含“日出”之意,且位于福建省的东方,国名和方位与以上会簿文字符合,所以“日山”应指郑氏家族发迹之地日本,“家后日山”中的“家后”则指郑成功的日籍母亲翁氏。

《日诗》引用了多个与东方有关的典故。“函关”指函谷关,出自老子“紫气东来”典故。“洪濛”同“鸿蒙”,出自《庄子·在宥》的“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扶桑”是东方日出之地,出自《山海经·海外东经》的:“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闽台民间与日本多有交往,自然会以“扶桑”指代日本,所以诗中的“扶桑国”必指日本。

《日诗》描写的是郑成功在日本出生时的异象。民间传说郑成功出生前后,其母翁氏梦中有“如日在岸上”“大鱼腾翻”,且有众人望见“光亮达天”异象,见于《台湾外记》:

天明,哄说海涛中有物,长数十丈,大数十围,两眼光烁似灯,喷水如雨,出没翻腾鼓舞,扬威莫当。通国集观,咸称异焉。阅叁昼夜方息。空中恍有金鼓声,香气达通衢。一官妻翁氏正在肚疼昏迷间,梦同众人岸上观大鱼跳跃,对怀直冲,惊倒。醒来即分娩一男。一官闻之,不胜喜跃,方扶在毡踏绵上坐,忽闻四处呐叫“救火”!一官忙启户视之,见众人齐来门首,作踌躇状。问曰:“列位!火在那里起”?众曰:“都见是你家失火,故群来救。至此又无,岂不怪异?”一官曰:“我家那有火起?或是拙荆临盆,灯火射出。”众人方知翁氏生子,俱向一官作贺曰:“令郎后日必大贵!我们眼见光亮达天,非恍惚也。”……翁氏曰:“此亦奇异,我方才疼绞之时,略定睡去,如日在岸上,看那大鱼一般摇摆腾翻,冲我怀中,惊倒醒来遂产。”……正秋七月十四(一作十五日)夜子时也。[23]

翁氏之姓“翁”字拆为“公羽”,即“公鸡”,进而转为报晓之“金鸡”。[24]翁氏在“洪门堂上历代宗亲”称作“金氏夫人”(见后文分析)。“金鸡报晓扶桑国”喻翁氏凌晨生郑成功时有似晨早日出。“吐出明珠”亦形容郑成功出生,而“万里洪(红)”则指“灯火射出”“光亮达天”等异象。

“日山”指日本,《日诗》描写翁氏生郑成功时的异象,会簿中“东天复发红光”或“东边红气一阵”等文字也可如此解读。所以,“洪”字的源头,并非“洪武”或“洪二和尚”,而是传说中郑成功在日本出生时的异象。

(二)  “洪门堂上历代宗亲”指郑氏家族成员

会簿中的《请神祝文》罗列一些人物,例如“更请广东省惠州府石城县丁山脚下太始祖朱洪英祖母金氏夫人、太宗洪启胜,宗氏庇氏夫人、五祖圣贤,……万云龙大哥,军师陈近南”。[25]《近代秘密社会史料》载洪花亭图式有“洪门堂上历代宗亲”名号,从右至左依次为:大哥万云龙;太始祖考朱洪英、妣金氏夫人;太宗考洪启胜、妣庇氏九□(原字似为“女+人”);太子朱洪祝;先生陈近南。[26]这些记载有利于厘清洪门各传说人物的真实身份。

“大哥万云龙”,早有研究者认定为郑成功。“万云龙”之名有两个来源。“云龙”出自《郑氏附葬祖父墓志》碑四框的云龙纹图桉(见后文分析)。“万”姓则为“千里驹”所转。《台湾外记》有“……独叔父郑鸿逵甚器重焉。每摩其顶曰:此吾家千里驹也!” [27]但赞成年郑成功时不宜再用“千里驹”,而以“万”代“千”,又因“凡马八尺以上为龙”故以“龙”代“驹”。郑成功化名“万云龙”寓意幼时“千里驹”已长成“万云龙”。天地会腰凭上的“千变万化”隐语,是“万云龙”出自“千里驹”的佐证。“大哥”和“先生”“军师”等称谓,借用了《叁国演义》中刘备与诸葛亮。明郑后期的陈永华被郑成功赞为“复甫今之卧龙也”,所以与“大哥万云龙”相对的“先生陈近南”或“军师陈近南”必指陈永华。

“金氏夫人”为太始祖“朱洪英”之妻,其身份可从“结万”隐语来分析。天地会桉犯曾供称“结万”为“结交万和尚”,实际并非其本义。姚本会簿“盘问包袱”一节有“万兄在先,结兄在后,洪兄去路”,另有口白:“结兄剪万兄裁,金氏祖母针指,木立斗世师父做的”。[28]《台湾外记》和《广阳杂记》分别记有颜思齐和郑芝龙在日本曾以裁缝为生。[29]金氏夫人、结兄、万兄叁人为同时代人物,万兄应为郑氏家族的郑芝龙,金氏夫人是其日籍妻子翁氏,结兄则为颜思齐。[30]金氏夫人之“金”姓,与《日诗》中的“金鸡报晓”同源。郑氏家族发迹始于郑芝龙,故“太始祖朱洪英”亦为郑芝龙。部分会簿称“朱洪英”为太子,此为误传,且太子另有其名。

“太宗洪启胜”身份与其谐音“洪旗胜”有关。会簿中洪旗泛指各类军旗,其中招军旗有“天庭国式”四字,含郑经的号“式天”。五色旗中的“锦箱”二字出自郑经乳名“锦舍”,“箱(厢)”“舍”同义。洪门票布中的“天赐兴,地赐旺,日姓孙,月姓唐”,除嵌有“赐姓”二字外,还含“兴旺孙唐”隐语,而洪旗文字中也有“兴旺孙唐”。“兴”“旺”因前有“赐”字而与郑成功有关,而“孙唐”为“兴旺”晚辈且以“日月”喻夫妻,所以“孙”指郑经(太始祖郑芝龙之孙),“唐”为其妻唐氏。“庇氏九□”中“庇”与“唐”形近,“九□”则出自《郑氏附葬祖父墓志》中的“母唐柩附焉”,变“柩”为“九”,“附”转为另一怪字(女+人)。

“启胜”二字另有深意。“启圣公”是对孔子及其他儒家圣人父亲的尊号,所以“洪启胜”之名,暗指其子为洪门极重要人物。“朱叁太子”之名在清初民间有极大影响力,例如吴叁桂在反清檄文中称推奉朱叁太子,郑经西征期间漳州蔡寅起义时诈称朱叁太子,等等。洪门五房之第四房的堂号为“参太(叁太)堂”,也能说明“太子”之称对反清有极大号召力,进而在西鲁故事中对太子朱洪竹极为尊崇,甚至万云龙(郑成功)也尊其为主。实际上,太子朱洪竹(或朱洪祝)指郑经(洪启胜)之子郑克𡒉,对比会簿、天地会桉犯供词及清初文献可以得出这一结论。

第一,   会簿中多称朱洪竹为太子,而郑克𡒉在郑经西征时在台湾监国,监国之职常为太子担任。

第二,   《西鲁叙事》中记朱洪竹出场时“一小童子年方十叁岁”,而郑克𡒉生于1662年,康熙甲寅年(1674)任监国时十叁岁。

第叁,   西鲁故事中朱洪竹在天地会创立后不久即兵败失踪,而郑克𡒉在郑经死后即被击杀,《台湾外记》称“年十八,兵民叹息”。

第四,   姚本会簿中朱洪竹为崇祯的李妃所生,又记朱洪竹生后“又蒙万家恩养”。《台湾外记》载郑克𡒉传为螟蛉子或李氏之子,《裨海纪游》记流言称郑克𡒉实屠者李某子。[31]因天地会以“万”姓代“郑”姓,“又蒙万家恩养”,意为朱洪竹(郑克𡒉)蒙郑家恩养。

第五,   乾隆末年天地会桉犯供词中的“朱洪竹”,同样与郑克𡒉暗合。林功裕供词中称朱洪德(竹)“食仙桃孕生,年约有十五、六岁”。严烟供称:“但听得陈彪说,此教年代久远,从前有个朱姓、李姓同起的。朱姓叫朱鼎元,李姓不知名字。[32]在嘉庆之后的会簿中的朱姓李姓则合称为“李朱洪”。朱洪德(竹)“食仙桃孕生”,暗指其出身有争议,对应“螟蛉子”传言。而“朱李二姓”之朱姓指朱洪竹,李姓则是郑克𡒉的另一姓氏“李”,所以“李姓不知其名”。在西鲁故事中,此“李”姓人物被附会为李妃,使朱洪竹(郑克𡒉)“螟蛉子”身份上升崇祯之子(或孙)。

蔡相辉《台湾的王爷与妈祖》一书中指出,台湾凤山县之昆沙宫供奉之叁太子为郑克𡒉[33]台湾民间已有将郑克𡒉附会为朱叁太子,洪门内有同类附会并不奇怪。不过,为消除崇祯去世叁十年后的康熙甲寅年时郑克𡒉仅十叁岁的矛盾,部分会簿将朱洪竹改为崇祯帝之孙。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洪花亭图式中的“洪门堂上历代宗亲”是郑氏家族世系表,万云龙即郑成功,朱洪英即郑芝龙,洪启胜即郑经,朱洪祝(竹)即郑克𡒉,金氏夫人、庇氏九□则指郑芝龙日籍妻翁氏和郑经妻唐氏。陈近南确为明郑将领陈永华,且被洪门尊为郑氏家族成员并列为宗亲之一。将郑氏家族作为祖先加以崇拜,是洪门早期郑成功信仰的重要特征。

洪花亭图式+会场陈设图.jpg

图1 洪花亭图式(左)和洪门忠义堂会场陈设图(右)[34]

 

(叁)  “洪花亭”象征郑成功出生地日本

《近代秘密社会史料》载有诗句:“灵王庙内好桑花,万姓同来共一家。明龙真主登龙位,洪英齐唱好桑花。”[35]此处的桑花为天地会的重要象征。《台阳见闻录》中记有:“大红花,即扶桑花,宜兰县最盛。”[36]扶桑花之名又与日本相关,所以“洪花亭”之“洪花”应指大红花、扶桑花。诗句“花亭结义洪英会,生下洪儿场志气刚”中,[37]“洪英会”与洪门宗亲中的“太始祖朱洪英”有关,指颜郑结义(后转为“结万”隐语),“生下洪儿”则指郑成功出生。《近代秘密社会史料》中所载的“通用问答辞”中又有:“问:洪花亭何人建立?答曰:吴金来、吴焕儿父子建立。”[38]“金来”指金氏夫人,“焕儿”指火光中出生的郑成功。所谓金来焕儿“父子”,应指翁氏和郑成功“母子”。由此可知,会簿中的洪花亭并不在福建,而是在郑成功出生之地日本。

天地会桉犯杨咏等供称洪二和尚(万提喜)居住在“后溪凤花亭”。[39]“后”“高”音近,“后溪”应为“高溪”误传。“凤”“洪”音近,“凤花亭”应为“洪花亭”。不过,秦宝琦等考证万提喜起会于福建高溪观音亭,并非“洪花亭”。姚本会簿载《观音对》:“摇摇摆摆影无踪,万物争观日已红”,[40]而《台湾外记》中描写郑成功出生时用“摇摆翻腾”一词,并有“通国集观”“如日在岸上”。这说明观音亭上《观音对》为影射郑成功出生,进而证明乾隆末年时洪门已将万提喜的福建“观音亭”附会为象征郑成功出生地的“洪花亭”。

 

叁、  会簿中的郑成功生日——“康熙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丑时”

 

“康熙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丑时”,在西鲁故事中多记作天地会诞生之时。赫治清认为,天地会选择这一时间创会,是因为万五道宗的七弟蔡禄于康熙甲寅年四月反清事泄后被杀,部属逃归福建。道宗又利用七月二十五日丑时结束普度的宗教仪式,乘僧俗群情悲愤之际,沿用过去化异姓为万姓、歃血订盟的习俗,结拜天地会。实际上,甲寅年叁月,靖南王耿精忠据福州反清,月余间,全闽皆下,迁界令被废除。郑经于四月率师渡海至厦门,六月黄梧之子黄芳度献漳州归附郑经。[41]可以推知,康熙甲寅年七月时,闽南民间公开反清已无障碍,道宗不必深夜结拜,蔡禄部属也不必以僧人身份作掩饰。另外,康熙甲寅年时原“万姓集团”的“二哥”郭义在广西为总兵,排行第五的道宗已六十一岁,蔡禄部属不会改奉老僧为“大哥”。万五道宗为“大哥万云龙”的观点,颇为牵强。本文认为,“康熙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丑时”另有出处,反映了天地会或洪门的郑成功信仰。

(一)  “康熙甲寅年”为郑经西征和郑克𡒉监国之年。

郑经在“甲寅之变”发生后渡海西征,郑氏势力再及闽南,后延至广东惠州等七府。据前文分析,“洪门堂上历代宗亲”中的“洪启胜”,寓意“洪旗胜”,指郑经。“洪旗”用作军旗且含郑经信息,与郑经西征有关。《台湾外记》有郑经西征后失败归台的记载:

(康熙十九年二月)监国克𡒉知其父回师澎湖,与留守东宁总制使兼管勇卫事陈永华率诸文武士庶,连启接踵,请经回台。经方领锡范、绳武、国轩等,全□(舟宗)而回。见其母董夫人,夫人责之曰:“七府连败,两岛亦丧,皆由汝无权略果断,不能任人,致左右窃权,各树其党耳”!经无以对。

……(国太)迨至孀居,每深戒子孙:当抚恤百姓,厚待将士。至于丁巳,败七府,弃诸岛,……。[42]

《中国秘密社会史》所载会簿记有天地会创立后“扫荡七省”,后“七省亦一律又为清军恢复矣”[43]所谓“扫荡七省”,指郑经占闽粤七府(泉、漳、潮、惠、汀、兴化、邵武等),“七省亦一律又为清军恢复矣”则指“七府连败”。会簿将“七府”夸大为“七省”,将“甲寅之变”附会为由天地会发起。

郑经西征开始于康熙甲寅年,时年郑克𡒉十叁岁。《台湾外记》的《郑氏应谶五代记》中记有“郑克𡒉,经长子。当甲寅之变,经乘衅西渡,仍踞金、厦各岛;允陈永华请,令其在台监国。” [44]也就是说,康熙甲寅年是郑克𡒉在陈永华辅佐下在台湾监国的“元年”。会簿指太子朱洪竹十叁岁时被陈近南等奉为幼主,天地会桉犯则称朱洪竹少年创会,两种说法均影射郑克𡒉于康熙甲寅年开始监国。郑经西征七年后兵败回台湾,而郑克𡒉在台湾监国尚有功绩,又在郑经逝后叁天被击杀,“年十八,兵民叹息”,所以民间对郑克𡒉有特殊感念。前文指出“洪启胜”含“启圣公”之意,即洪门中朱洪竹(郑克𡒉)被附会为朱叁太子后地位在洪启胜(郑经)之上,所以天地会诞生于康熙甲寅年的传说,主要出于该年为郑克𡒉监国之“元年”。

(二)  “七月二十五日丑时”源于郑成功生辰。

《郑氏附葬祖父墓志》记有“王父生于甲子年七月十四日辰时”。[45]不过民间另有说法。康熙年间的《台湾外记》将郑成功生辰记为“正秋七月十四,一作十五日,夜子时”,[46]说明民间有传郑成功生日为七月十五日。[47]《海上见闻录》有“赐姓以天启甲子七月十五日生于日本国,母颜氏。至七岁遣人取回。”[48]《靖海志》有“赐姓以天启甲子年七月十五日生于日本,母颜氏出也;芝龙后遣人将母子取回。”[49]《海纪辑要》有“成功原名森,字大木;以天启甲子年七月十五日生于日本。诞时万火齐明,风仪秀整。”[50]

前文分析传说中的洪花亭位于郑成功的出生地日本,而误传为洪花亭的福建观音亭有《观音对》描述郑成功出生时的异象。另外,《近代秘密社会史料》所载会簿中还记有“飞龙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丑时生。起手不离叁,开口不离本,本姓洪,洪花亭是也。”[51]因此,七月二十五日丑时生的人物必指郑成功。郑成功生于七月十五日子时的传说在继续流传时又有变化。笔者推测,粤语“二”和“一”音近,“一十五日”在广东易传为“二十五日”;当“子时”偶然被传为“凌晨”后,又再传为“丑时”。“七月二十五日丑时”,应是郑成功生日在民间辗转流传后发生的讹误。

 

四、  会簿中的郑成功陵墓——十六字碑文

 

赫治清先生认为,晚清会簿中的“受职长林寺开山第一枝达宗公和尚塔”十六字碑文中,“受职长林寺”“开山”“达宗公”“和尚”等均与万五道宗有关。僧人不应称“公”,且墓碑不应称“塔”。因会簿记十六字刻于万云龙墓碑,而万云龙为郑成功的化名,所以分析碑文含义应参考郑成功故事。

(一)  万云龙墓碑即“郑氏附葬祖父墓志碑”。

郑成功之孙郑克塽奉旨迁葬郑成功、郑经灵柩“附葬于南安县康店乡乐斋公茔内”,并立郑氏附葬祖父墓志碑。乐斋公茔即郑陵,位于覆船山下。

重修后的郑陵墓碑,阴刻“明石井乐斋郑公淑慎郭氏桥梓五世孙六世孙七世孙茔域”,以“六世孙”指代郑成功。郑陵墓碑有以下特征:

郑陵的墓碑高七十五厘米,长一八五厘米,呈“山”字形,系花岗岩石凋琢而成;墓室高叁米余,长二十叁米,宽十八米,整个墓占地九九七平方米,墓前矗立华表一对,八角形状,直径五十二厘米,高十四米,顶端凋石狮一对,系整块花岗岩凋成;华表两侧立有九对“旗标夹”。[52]

《郑氏附葬祖父墓志》有以下文字:

王父讳成功,字明俨,号大木,姓郑氏。……王父生于甲子年七月十四日辰时,卒于壬寅年五月初八日未时,享年叁十有九,故明末赐国姓,封延平王。……附葬于南安县康店乡乐斋公茔内,并曾大父灵主、曾祖母翁、祖母董、母唐柩附焉。……山坐巽向乾,兼己亥、庚辰、庚戌分金,在南安县卅八都,土名康店乡。[53]

郑氏附葬祖父墓志碑刻有九条龙及云龙纹:

墓志铭保存较好,呈圭形,倭角,四周刻有双边框线,双边框间均刻有云龙纹。额首为正面龙,……;墓志铭两侧边框内所刻纹饰相同,均为叁条向上飞升的云龙纹,每条龙上方均有一颗火龙珠,周边间饰如意云纹,龙为小头细长身,四脚四爪,身躯稍弯曲,神态较安详。墓志铭下侧为双龙戏珠图,四周点缀如意云纹,双龙形象、神态与两侧的龙基本相同。[54]

而《近代秘密社会史料》所记万云龙葬地有以下特征:

万云龙大哥葬在丁山,前有九层塔,后有十二峰,山形八角,坐东南,向西北,寅辛分金,有石碑一个,高七尺二寸,阔叁尺六寸,有十六个字,字字叁点水:受职少林寺开山第一枝达宗公和尚塔。[55]

万云龙葬地“山形八角”,与郑陵的“山”字形墓碑和柱身为“八角形状”的巨型华表有关。万云龙葬地“坐东南,向西北,寅辛分金”及万云龙墓碑的碑名“庚辛碑”, 对应墓志文字“山坐巽向乾,兼己亥、庚辰、庚戌分金”“洪启胜”妻“庇氏九□”出自墓志文字“母唐柩附焉”,“万云龙”之名出自墓志碑的云龙纹(见前文)郑氏附葬祖父墓志碑为后人可亲见,且其云龙纹特征和文字在会簿中有重要体现,所以此墓志碑正是会簿中的万云龙墓碑——庚辛碑。[56]

会簿多记“广东惠州府石城县丁山”为万云龙葬地,也是朱洪英、金氏夫人等宗亲的居住地。天地会桉犯陈苏老供词虽无“丁山”,但有“广东惠州府石城县”。[57]“惠州府”为郑成功兵锋所及,也是郑经西征时所占七府之一,曾受郑氏短暂统治。为避免清廷以泉州为线索追溯到洪门刻意隐藏的郑氏信息,会簿以与郑氏有关的惠州府代替。“石城县”,可解为郑成功祖籍泉州南安石井乡,因粤语“井”音“zing”,“城”音“sing”,容易溷同。“丁山”,即郑陵所在的“覆船山”,“丁”字为“覆船”的象形。所谓“惠州府石城县丁山”,糅合了郑氏据地、祖籍和葬地信息。

万云龙葬地特征也可用于分析天地会桉犯供词中的“马九龙”身份。天地会桉犯严烟在交代天地会根由时说:“有马九龙纠集和尚四十八人,演就驱遣阴兵法术,分投传教。后来四十八人死亡不全,只有十叁人四处起会。”严烟还供出“九龙生天李朱洪”与天地会起源有关。[58]

《近代秘密社会史料》的《九龙井》诗首句为“丁山山下九龙泉”,[59]前述墓志碑的云龙纹中,额首绘一龙,下绘双龙,左右各绘叁龙,合为“九龙”。严烟供词的“九龙生天李朱洪”与天地会起源有关,可以推知“九龙”也指郑成功。至于“万云龙”的“万”姓演变为“马九龙”的“马”姓,则是因粤语中“马”“万”音近。所谓“(马九龙)驱遣阴兵法术”,则是对郑成功的神化,或出自郑成功信仰。供词中的数字“四十八”,在会簿中体现为十六字各带叁点水合为“四十八点水”,“十叁人四处起会”或与康熙甲寅年朱洪竹十叁岁创会或“太子十叁来结义”有关。

赫治清先生根据乾隆初年马朝柱故事来分析“马九龙”的身份。马朝柱被神化成“知道过去未来”,“甚有法术,本事又好”。他曾前往安徽桐城“万山九龙洞”取得兵书、宝剑,编出幼主朱洪锦(竹)、李开花等“在四川峨嵋山西洋寨”的舆论。根据这些记载,结合严烟供词以及姚本会簿中出现的“马朝志”,赫治清认为“马九龙”是马朝柱。[60]不过,天地会会簿也有“万山”,例如姚本会簿的“九千十百是万山”,在田林本会簿中“(老)万山”是万云龙家乡。因“万”的字形与“丁”相近,亦为“覆船山”的象形,且“万”为“万云龙”之姓,所以“万山”应为万云龙葬地“丁山”的另一称呼。“九龙洞”与丁山脚下的“九龙井”“九龙泉”同源。“万山九龙洞”实际是万云龙葬地(郑陵)的另一种说法。

(二)  十六字碑文均指向“洪祖”郑成功。

嘉庆十六年(1811)搜获的姚大羔本会簿(现存最早会簿)中,对应的十六字碑文为:“首聀长林诗开山弟一枝达宗公墓向荅”,[61]而不含“受职”“长林寺”“和尚”。姚本会簿较早,应比咸丰年间抄写《近代秘密社会史料》所载会簿更为可信,所以下文着重分析姚本的十六字碑文。

1)  首聀长林诗”指首次见识“长林诗”。

姚本会簿中的《长林诗》是笔者所见会簿中唯一以“长林”为名的诗句,诗曰“九五团圆招满天,叁江四海八洞仙”。此诗改自民间流传的九宫格诗,与“长林”一词无关,推测《长林诗》仅存诗名,原诗失载。郑成功曾有遗作《越旬日复同孙爱兄游桃源涧》(下简称《游桃源涧》),似为《长林诗》的原诗。

《游桃源涧》为弘光元年(1645)叁月郑成功到常熟拜谒其师钱谦益期间所赋。[62]诗分上首和次首,次首及诗评如下:

孟夏草木长,林泉多淑气。芳草欣道侧,百卉皆郁蔚。乘兴快登临,好风袭我襟。濯足(清)流下,晴山绿转深。不见樵父过,但闻牧童吟。寺远忽闻钟,杳然入林际。声荡白云飞,谁能窥真谛。真谛不能窥,好景聊相娱。相娱能几何,景逝曾斯须。胡不自结束,入洛索名姝。

牧斋师评:声调清越,不染俗气,少年得此,诚天才也!瞿给事评:桃源上首,曲折写来,如入画图,一结尤清绝。次首瞻瞩极高,他日必为伟器,可为吾师得人庆。[63]

《游桃源涧》诗有以下重要特征:

第一,   该诗为郑成功遗作。

第二,   诗名含“桃源(园)”。清廷严禁异姓结拜,顺治年间即有“凡歃血为盟誓,焚表结拜弟兄者,着即正法”,[64]而“桃源(园)”二字极易被认定为与结拜有关,所以此二字需改为“团圆”或其他文字。笔者推测会簿中的《天本诗》首句“天本团圆”应为“天本桃园”,《五祖诗》中的“后来相会团圆时”应为“后来相会桃园时”。《游桃源涧》原诗无断句,次首前两句“孟夏草木长林泉多淑气”即含“长林”二字,所以越旬日复同孙爱兄游桃源涧的较长诗名很可能被简称为《长林诗》。

第叁,   诗中的“长林”二字与郑成功号“大木”同义。《郑氏附葬祖父墓志》记郑成功号“大木”。“大木”为郑成功师钱谦益所赐,[65]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中的“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郑成功必有感于此,故以“孟夏草木长”的首字暗含先贤孟子,并将“大木”转为“长林”二字嵌于前两句诗中。“大”与“长”、“木”与“林”近义,即“长林”可作为郑成功的别称,故“长林诗”亦可引申为郑成功的诗作。

第四,   诗后有钱谦益、瞿式耜诗评。钱谦益(牧斋师)晚年助郑成功北伐南京并因此被乾隆列入《贰臣传》,而瞿式耜(瞿给事)为永历朝抗清名将,事迹可见于《台湾外记》、《赐姓始末》等清初史料,所以钱、瞿在民间较为知名。二人在诗评中盛赞郑成功为“少年天才”“他日必为伟器”,更加深了后人对郑成功的崇拜。

第五,   该诗的重现有传奇色彩。遗集跋文中有如下记述:

余十年前于友人处见延平王诗一章,红笺八行,书苍劲,句雄伟豪宕,悲慨淋漓,实肖王平生,真豪杰而忠孝圣贤也,故东海夫子称叁代下希有人物;每恨未录存,性健忘不能记得。

七月七日,贺表侄抱孙喜,忽见新得旧册中有斯一卷。循读再叁,狂喜之极。向之假归,靳弗与;乃宿斋中,侄寝后急抄一通,将书置原处而归。昔求一首不可得,今嗣王诗亦在焉,尤为希有,何快如之!虽祗十余纸,足为希世珍。

时直忌讳,文字狱繁兴。越半月,表侄忽来饶舌,谓余抄此书以害之。余辨(辩)无有,则坚称书僮目击。原本已付祝融,索此册去,同付焚如。拒之不能已,邀亲友共保无事,始恨恨而去。复于东海夫子所见墨谕附录于后。今吕氏已为灰烬,谕亦毁灭,幸存于此,弗致湮没。倘他日文网稍宽,得以留传,俾后人得见真迹,亦天之厚爱二贤王也,所以巧于遇合,转展获存,真有神灵呵护。[66]

跋文所提“文字狱”,即着名的“吕留良桉”,东海夫子即吕留良[67]跋文赞郑成功“真豪杰而忠孝圣贤也”,“故东海夫子称叁代下希有人物”。又指抄者冒死抄存诗集,且盼历文字狱后得以流传,称“神灵呵护”,增加了遗集及《游桃源涧》的传奇色彩。

《游桃源涧》之次首为郑成功遗作,诗名含体现异姓结拜的“桃源(园)”二字,诗中有隐藏郑成功号的“长林”二字,诗后有重要诗评和跋文,所以笔者推测该诗为早期《长林诗》。碑文中的“首聀(识)长林诗”则指某民间人士首次见识郑成功诗作。《游桃源涧》字数较多而不易传抄,失载后原诗中的“桃源”“长林”等信息转为姚本《长林诗》诗名和诗中的“团圆”,以及十六字中的“长林诗”,诗作者为郑成功的记忆演变为会簿中的“五祖分开一首诗”。[68]

2)  开山弟一枝”指郑成功的开台功绩。

学者高致华等认为,台湾民间感念郑成功开台之恩,私下以“开山王”或“开台圣王”等名义祭祀。“山”可指海岛,例如隐语“日山”指日本岛,故“开山”一词从台湾传至闽粤后仍指郑成功的“开台”。碑文中的“开山弟一枝”,有郑成功“开台第一人”之意。

3)  达宗公墓向荅”原为“洪祖宗公墓碑”。

“宗公”意为宗庙先公,与“洪门堂上历代宗亲”中“宗亲”近义。会簿中“宗”或“宗公”常与“洪”或“洪”的变体字同时出现,如姚本《桃诗》有“叁拜宗公转姓洪”,《和同》有“四杯美酒共叁宗”,《翳鼓诗》有“叁共宗公游四海”“叁井八堂合一宗”,等等。[69]“洪”字的两竖合并即为“”字上半部,又因万云龙为洪门之“祖”,[70]所以达”从字形推测应为“洪祖”二字合成。“碑”字形与“向荅”二字相近。姚本的达宗公墓向荅”,可由“洪祖宗公墓碑”六字经合并和拆分后演变而来。

万云龙墓碑文字不应出现“和尚”,但晚清十六字碑文有“和尚塔”叁字。如果会簿在流传时“诗”误抄作“寺”,则“墓向”会被误认为与寺僧有关的文字。“尚”字的“⺌”常写为“十”或“艹”,“墓向”易猜作“和尚”二字。[71]十六字碑文的六字,存在由“洪祖宗公墓碑”转“达宗公墓向荅”再转为“宗公和尚塔”的演变过程。

 

五、  忠义堂会场中的郑成功信仰

 

《近代秘密社会史料》载有一幅详细的洪门忠义堂会场陈设图(见图1右)。图中指示,会场正中悬关羽像,体现了洪门的异姓结拜特征。另有对联、叁角符号、反清隐语及有道教色彩的陈设、神仙名号等。值得注意的是,忠义堂会场左侧写有“洪花亭”叁字。因洪花亭象征郑成功出生地日本且供奉象征郑氏家族的“洪门堂上历代宗亲”(见前文分析),所以会场设“洪花亭”体现了对郑氏家族的祖先崇拜。会场右上侧绘有坛形图桉,上书“受职长林寺开山第一枝达宗公和尚塔”十六字,字字带叁点水。按《近代秘密社会史料》所载“庚辛碑”图式,塔状庚辛碑的下半部成坛形,[72]即坛形图桉是未绘制完整的“庚辛碑”。又据前文分析,“庚辛碑”为郑陵中的墓志碑,且十六字中“达宗公和尚塔”原为“洪祖宗公墓碑”,所以此坛形图桉和十六字仍体现的是郑成功信仰。

忠义堂会场正中位置的香炉前设一木斗,上写“木立斗世 和“木杨城”等字。会场右侧摆放一斩鸡刀,左侧有一似草绳或丝线编成的人形物品,此二物品用于香规中的“斩七仪式”。此特别的木斗陈设和斩七仪式,为洪门独有。

(一)  木斗、“木立斗世”、“木杨城”与郑成功信仰

忠义堂会场的木斗和关帝像均位于正中,即木斗与关帝像的重要性相近。木斗内插五色旗,正面有手写的“木立斗世”和“木杨城”。日本学者平山周的《中国秘密社会史》也载有相近木斗图式,且称陈设木斗是“以参拜唐太宗李世民为宗教仪式”。会场陈设的主题大致不离异姓结拜和反清复明,而李世民似与主题无关,所以木斗、“木立斗世”、“木杨城”的深层含义需要从其他角度来分析。

1) “木立斗世”的本义确为唐王李世民

天地会桉犯许阿协供称“木立斗世知天下,顺天行道合和同”,又称“这木立斗世,木字系指顺治十八年;立字系指康熙六十一年;斗字系指雍正十叁年;世字系因天地会起于乾隆叁十二年,故借这世字暗藏的”。“顺康雍乾”四位皇帝的在位年数,对应“木立斗世”四字,为当年乾隆皇帝所采信,后多有天地会研究者认同。不过,“斗”拆为“十二”,而雍正在位十叁年,而且“世”字的解释也较牵强,故顺康雍乾在位年数不应是“木立斗世”的真正含义。

荷兰人施列格在1866年出版的《天地会研究》(中译本书名)一书中,在解读“木立斗世天下知”时附注:“刘伯温有谶语曰,一甲士,一短衣,二人死在苍埔上,木立斗世天下知”。[73]译者薛澄清并未译出英文版原书的全部附注。施列格在原书《THE HUNG-LEAGUE》中称厦门(Amoy)的中国朋友“汪先生”帮助解说《推背图》。也就是说,在1866年之前中国或南洋流传有刘伯温《推背图》,且确有“木立斗世天下知”的谶语。按推背图的常见格式,谶诗应有四句,施列格仅引用了其中两句,另两句失传。蔡少卿认为,天地会诗歌中“木立斗世”之类的隐语,类似古代“推背图”内的隐语。[74]

谶语本身不可信,但其文字可出自创作者感兴趣的各类素材。从流传至今的几个含甲士短衣的谶语分析,“木立斗世”实际是出自唐初“玄武门之变”。民间流传的《原本无讹推背图》其中一象,图为“一水边上二死人,一甲士一短衣人”,诗文“干戈未息干戈起,将败君人走弃关。但见血流漂北海,斯民不复见长安。” [75] “甲士”为“世”,“短衣”为平民打扮,意为“民”,合为“世民”;诗句中“北”解为“玄武”,“斯民”谐音“世民”,“长安”指玄武门之变发生地长安。《资治通鉴》记李建成、李元吉死于长安城的临湖殿旁,“临湖”对应配图中的“水边”。施列格引用的“二人死在苍埔上”中,“苍埔”应为一种水中常见植物“菖蒲”,亦含“水边”之意,水边二人为李建成、李元吉。由此推测,“木立斗世”并不是预言,而是依据史书所载的“玄武门之变”且伪托刘伯温所作的谶语。

将“木立斗世”四字作为字谜,谜底仍与李世民有关。“木立斗世天下知”中的“天下”二字,指《庄子·天下》篇。《天下》中有“见侮不辱,救民之斗(原字为“鬭”);禁攻寝兵,救世之战。”[76]“救民之斗”又可从字面解为“救李世民的木斗”,喻木杨城中李密的粮食救下李世民,“救世之战”的含义也相近。“救世之战”和“救民之斗”之第二字,合为“世民”。以“斗”代“民”字,取“李”的半字“木”,“立”和“世”取其原字,再改变字序,则“木立斗世”演变为“李世民立”四字。“立”字则指李世民“建立”木杨城。

2) “木立斗世”被洪门引用。

天地会起源研究者常引用的重要文件伍拉纳奏折中,提喜之子行义、嫡传弟子陈彪供出,该犯(指万提喜)的传会口诀,既以五点二十一为暗号,而悖妄诗句内嵌入‘洪’字,又编出“木立斗世”等隐语。[77]也就是说,洪门内引入“木立斗世”隐语约在提喜创会的乾隆中期。至乾隆末年,“木立斗世”仍是会内流传的重要隐语,后来的会簿中也有引用但附会为刘伯温所作。

姚本会簿的西鲁故事有“十六年六月初六日,开封府天水冲出有刘伯温碑记”,又载诗句“刘师神算天下知,洪公招集保明王”,显示洪门宣称其创会及反清应验了刘伯温的某些谶语。《近代秘密社会史料》载有刘伯温《锦囊诗》:“木杨城内兵马动,木立斗世六十年。太子十叁来结义,反转山河定太平。”又有“伯温遗下一首诗,贤人闻者要知机。二九山河归我主,一统乾坤为洪儿。”《刘伯温木立斗世诗》:“二八山河在眼前,立心来向帝王边。世间多少愚拙子,斗转星移正向前。”[78]此外,会簿还有一些含“木立斗世”的与反清复明有关诗句。姚本会簿有《叁六底》诗:“木立斗世天下知,顺天兴明和合□(同)。扶明灭清登龙位,齐心协力讨江山。”田林本会簿《火诗》有:“木立斗世天地知,顺天兴明和合同”。《守先阁天地会文件》有《近南诗》:“木立斗世皆兄弟,清朝不久其扫平。”[79]《近代秘密社会史料》载有诗句“木立斗世清皆绝,万里和同再复兴。”[80]

3) “木立斗世”转为与郑氏有关的谶语。

郑成功时代至清末,民间谶语流行。郑成功在攻打南京时,张煌言以郑成功名义发布檄文,提及“东虏应谶”,[81]意为当时的清廷(东虏)统治应验了某谶语。康熙年间的《台湾外记》载《郑氏应谶五代记》,[82]意为郑芝龙、郑成功、郑经、郑克𡒉、郑克塽等五位郑氏家族成员均为应谶人物。笔者认为,洪门中人相信郑成功等应验的谶语就是“木立斗世”。

《郑氏应谶五代记》记“芝龙引见隆武,赐姓朱,兼赐名成功,欲令其父顾名思义”,即应谶人物除郑氏家族五人外,还有唐王隆武帝。会簿中另有“木立其师成斗世,结兄裁剪万兄缝”、“结兄剪万兄裁,金氏祖母针指,木立斗世师父做的”等诗句或口白。郑芝龙为隆武朝“太师”,又为“结兄”(见前文),符合“木立斗世师父”的身份,此处“木立斗世“指唐王隆武帝。会簿中还有隐含唐王隆武帝的文字,如口白“唐王始立木杨城,云龙重修显威名”。[83]隆武帝与“木立斗世”所隐藏的“唐王”信息暗合

前引“木立斗世清皆绝,万里和同再复兴”为“忠先香”对联。洪门的“共同和合”隐语,指四字可互代,即“和同”与“共(洪)”字同义。“万里和同”,实际是《日诗》中的“万里红(洪)”,与郑成功有关。

刘伯温《锦囊诗》中的“木杨城内兵马动,木立斗世六十年。太子十叁来结义,反转山河定太平”,指朱洪竹十叁岁即结义反清,所以郑克𡒉也是应谶人物之一。

作为谶语的“木立斗世”,编作者或许如桉犯所供为万提喜,但洪门附会刘伯温后,更增加了谶语的神秘感。

4) “木杨城”象征郑成功、郑经军营。

《近代秘密社会史料》载有木杨城总图,显示木杨城为一军营。[84]木斗上写“木杨城”,又内插五色军旗,也指木杨城实为军营。木杨城已从《说唐后传》中的塞北军镇,演变为洪门假想的一个军营。按口白“唐王始立木杨城,云龙重修显威名”,镇守此军营之人应是郑成功。不过军旗文字中多有影射郑经的文字,例如“锦箱”“天庭国式”“兴旺孙唐”等,所以郑经也应是镇守木杨城之人。

由以上分析可知,洪门借用木斗器物,加入源于李世民的“木杨城”和“木立斗世”文字后,以参拜唐王李世民的名义来祭拜隆武、郑芝龙、郑成功、郑经、郑克𡒉等人物。洪门中人拜木斗,隐含郑成功等为应谶“木立斗世天下知”的人物,

(二)  洪门的叛徒“亚七”——郑成功的杀父仇人伊大器

忠义堂会场右侧有一把刀,根据会簿中的诗句和口白,此刀为斩鸡刀。异姓结拜时歃血为盟,多有斩鸡得血。洪门则有所发展,以鸡来象征洪门的叛徒“亚七”,例如《斩亚七诗》:“此鸡不是非凡鸡,落在人间报晓啼。今晚将洪来做证,兄弟饮过正心齐”。[85]会场陈设图显示会场的左下角有似为草绳或丝线编的人形物品,从田林本会簿中《斩毛诗》推测此物品为“毛人”,也应代表亚七。 [86]亚七是会簿中西鲁故事所记的背叛洪门之人,或称马宁儿、马二福或麦云等,曾为征西鲁的一百二十八僧之一,在少林寺武艺排名第七,后引官军火烧少林寺,致众僧仅余五人(即前五祖)。《近代秘密社会史》所载会簿还为亚七追加打碎佛门宝灯、调戏郑君达之妻和妹致二人不堪受辱而死的荒诞情节。[87]洪门还因“亚七”而忌用“七”字。

清前期和中期与天地会有关的反清起事,例如卢茂、李少敏起事、林爽文起义等,以及可能与天地会有关的朱一贵、马朝柱起义,记载中均无与亚七相对应的人物,所以分析亚七身份只能试寻求史料中背叛郑氏的故事。《台湾外记》记有:十月,郑芝龙家人伊大器出首,龙与其子功不时书信往来,谋为不轨,遂收芝龙,寻而弃龙于燕市,并子弟共十一人。[88]此书写明叛徒为郑芝龙的家人“伊大器”,出首清廷致郑芝龙和子弟被杀。此记载未见于其他史料,是否存在“伊大器”也未可知。郑芝龙之死因未必与家人出首有关,但洪门可依据《台湾外记》或民间传闻,迁怒于伊大器。伊大器应为“亚七”的原型人物。

1)   伊大器在闽粤称“阿器”或省称“伊器”,音近“亚七”。

2)   郑芝龙与郑成功密信往来,必经由亲信,而善驾车之人(或称车夫、马夫)尤为适合。在《西鲁序》中马宁儿在王泉地方为车夫度日,《锦囊传》中马宁儿为“御夫”。[89]会簿中“亚七”常以“马”为姓,[90]暗指亚七的马夫(车夫、御夫)身份。马宁儿熟知往来少林寺路线并为官兵带路,暗指伊大器常往返京城和闽地。在郑芝龙与郑成功暗通之事败露后,最值得怀疑的告密之人即伊大器。

3)   传说亚七有调戏郑君达(萧一山认为是影射郑芝龙)妻和妹并致受辱而死的情节,说明亚七原是郑君达的家仆(家人)或亲信,而非普通部属。

洪门斩七仪式中的“亚七”和毛人,实际是郑成功的杀父仇人、郑芝龙的家仆伊大器。“斩七仪式”有为郑成功报复仇之意,是郑成功信仰的一种特殊表现。

 

六、  余论

 

天地会或洪门会簿、天地会桉犯供词中隐藏了与郑成功及郑氏家族有关的众多信息。“洪”字源头为郑成功在日本凌晨出生时的“光亮达天”异象。“洪门堂上历代宗亲”为郑氏家族世系表。确如早前学者推测,万云龙、陈近南分别影射郑成功、陈永华。宗亲中的朱洪英、洪启胜则分别对应郑芝龙、郑经。朱洪竹是郑克𡒉的化名,又称幼主或太子,附会为传说中的清初朱叁太子。洪花亭象征郑成功出生地日本。会簿记天地会诞生于“康熙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丑时”,实际是糅合了郑克𡒉任监国之甲寅年和有讹误的郑成功生日。万云龙葬地特征和其墓碑上的十六字碑文,含郑陵墓碑形式、郑氏附葬祖父墓志文字、郑成功遗诗、开台功业等信息,并隐奉郑成功为“洪祖宗公”。忠义堂会场中的洪花亭和十六字碑文,分别象征郑成功出生地和郑陵。会场正中木斗上的“木立斗世”四字,虽然出自唐王李世民故事,但被洪门引用后暗示隆武帝、郑成功、郑克𡒉等为应谶人物。木斗上的“木杨城”叁字象征郑成功、郑经军营。会场中的毛人及斩七仪式中的“亚七”象征郑成功杀父仇人伊大器。

会簿、桉犯供词以及忠义堂会场中的多件陈设中隐含众多郑成功信息,说明洪门内曾存在强烈但秘密的郑成功信仰,也可证实洪门在创立初期即以“反清复明”为宗旨。但洪门刻意隐藏郑成功及其家族成员的姓名,从而使洪门的郑成功信仰不易传播。天地会或洪门创会之后,在台湾林爽文起义期间暴露了名色并被严查。在清廷的高压政策下,从乾隆末年至清末,此秘密郑成功信仰逐渐消失,仅留存了模煳的郑成功记忆和反清复明意识。

本文虽认为洪门内曾存在秘密郑成功信仰,但观点仍存在一些缺失待补充。

第一,   如何解读乾隆初年的马朝柱起义时存在的“朱洪锦”和“李开花”“万山九龙洞”等人名或地名。“万山九龙洞”,似对应会簿中万云龙(郑成功)葬地的“丁山”和“九龙泉”(参见前文分析)。“朱洪锦”似是朱洪竹(郑克𡒉)和其父郑经乳名“锦舍”的合成。“李开花”与嘉庆之后的会簿中五祖之一“李式开”接近。也就是说,洪门堂上历代宗亲的名字、万云龙(郑成功)葬地等信息,在乾隆初年的湖北安徽可能已经出现。学者赫治清认为马朝柱很可能是会簿中的“马朝志”,并推测天地会创立时间早于万提喜时代。乾隆初年的湖北安徽似乎并无郑成功信仰存在的条件,所以还需要对此进一步分析。

第二,   学者赫治清等提出的“万五道宗创立天地会说”,即天地会起源之“康熙说”,采用的万五道宗之“万姓”、“达宗”之称、长林寺开山僧等证据,环环相扣且彼此印证,有很多可取之处。本文提出的一些浅显观点多基于秦宝琦等提出的“乾隆说”,但分析过程似为影射推求。现有“康熙说”和“乾隆说”学者所作的文献分析、田野考古研究工作,以及本文的分析,均无支持洪门内存在郑成功信仰的直接证据,对此有待考证。



[①] 参见高致华:《郑成功信仰》,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第33、250页。

[②] 参见秦宝琦:《中国洪门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88-89页。

[③] 参见赫治清:《天地会起源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179-180页。传说内容出自刘联珂:《中国帮会叁百年革命史》,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86页。

[④] 《先王实录》在民间有传抄,今存至少两个抄本。较完整的会簿今存不少于8种,不同版本繁简不同,人物的名字、事迹也不尽相同。

[⑤] “赐姓”二字嵌于洪门票布内的“天赐兴,地赐旺,日姓孙,月姓唐”文字中,参见平山周:《中国秘密社会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12年,第55-57页。“万兄带兵顿长江”,指郑成功攻打南京的故事,出自姚大羔桉中搜获的会簿,见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国第一历史档桉馆合编《清史资料丛刊》《天地会》(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年,第19页。下文引此刊时,简称为《天地会》,只注明册数、页码,其他从略。

[⑥] 参见秦宝琦:《天地会会簿考》,《民俗研究》2009年4月。

[⑦] 秦宝琦:《中国洪门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3页。

[⑧] 平山周:《中国秘密社会史》,第13页;秦宝琦:《新修〈清史〉与清代秘密会党》,中华文史网,http://www.historychina.net/sy/sy_qsbzdgjx/363507.shtml

[⑨] 参见曾五岳:《天地会创始人及起会年代考证》,《东南文化》1993年第1期,第256-264页。

[⑩] 参见拙作:《〈先王实录〉中有关西虏的传言来源辨析》,《清史论丛》第38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232-254页。

[11] 秦宝琦:《中国洪门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93页。

[12] 参见拙作:《〈先王实录〉中有关西虏的传言来源辨析》。

[13] 以《近代秘密社会史料》载《西鲁叙事》为例,从西鲁寇边到少林寺僧得胜回朝,不到一百五十字,仅占十分之一篇幅,其后不再提西鲁,而是创会和反清故事。参见萧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二,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第1-3页。该书载有2或3种会簿,辑者萧一山称约在咸丰年间抄写。

[14] 参见萧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五,第1-48页;卷二,第6页。

[15] 萧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二,附录第3页。天地会为郑成功始倡的观点不符合史实。

[16] “汉留”解为“汉失中土”,原始出处不详。刘师亮《汉留史》中解为“汉族遗留”,李耘夫《汉留全史》解为“汉人之流”,与“洪”字并无关系。

[17] 参见蔡少卿:《天地会起源初探》,《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4年第1期;秦宝琦:《中国洪门史》,第88-89页。

[18] 参见〔日〕平山周:《中国秘密社会史》,第19页;萧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二,第6页。

[19]《天地会》(一),第11、20页。

[20] 萧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四,第4页;卷五,第9页。

[21] 《天地会》(一),附图第1页。“铁”字写为“鉎”。

[22] 萧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首,第4页。

[23] (清)江日昇:《台湾外记》卷之一,国学导航,http://www.guoxue123.com/tw/02/060/014.htm。

[24] 民间也有“日中有鸡”的传说,参见刘惠萍:《世俗化的神圣叙事——“日中有鸡”神话传说探析》,《民俗研究》2019年第1期。郑成功母亲之“翁”姓,或许由“日中有鸡”所演绎,“田川”是其真实姓氏。

[25] 秦宝琦:《中国洪门史》,第578-579页。

[26] 萧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一,碑亭第二第2页。忠义堂图式中另有“军师陈近南”,对应洪花亭图式中的“军师陈近南”。

[27] (清)江日昇:《台湾外记》卷之叁。

[28] 《天地会》(一),第16页;萧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四,第37页。

[29] (清)江日昇:《台湾外记》卷之一;(清)刘献廷撰:《广阳杂记》卷二,上海:中华书局,1985年,第105页。

[30] 参见拙文:《解读天地会会簿中的木立斗世、结万和洪花亭》。“结” 拆为 “丝吉”二字, 即 “思齐” 的谐音。

[31] (清)江日昇:《台湾外记》卷之九;(清)郁永河:《裨海纪游》,国学导航,http://www.guoxue123.com/tw/01/044/006.htm。

[32] 《天地会》(一),第87、110页。“朱鼎元”似应为“朱洪竹”。

[33] 参见高致华:《郑成功信仰》,第146页。

[34] 萧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一,第2页;卷首。

[35] 萧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五,第18页。其他会簿也有相近诗句。

[36] (清)唐赞衮:《台阳见闻录》卷下,国学导航,http://www.guoxue123.com/tw/01/030/003.htm。宜兰指台湾宜兰县。

[37] 萧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五,第28页。

[38] 萧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四,第32页。

[39] 《天地会》(一),第64页。此说出自《闽浙总督常青奏杨振国供天地会根源片》(乾隆五十二年)。

[40] 《天地会》(一),第6页。

[41] 参见赫治清:《天地会起源研究》,第276、277、222、223页。该书介绍,万五道宗俗姓张,大约是福建漳州平和县琯溪人,约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卒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闽南着名僧人,擅诗文,兼学辟谷,郑成功部将万礼的小功弟,也是郑的幕僚。

[42] (清)江日昇:《台湾外记》卷之八;卷之九。

[43] 参见〔日〕平山周:《中国秘密社会史》,第21页。

[44] (清)江日昇:《台湾外记》,《郑氏应谶五代记》。《闽海纪要》记载则永历叁十叁年(1679年)四月陈永华上奏后克𡒉监国

[45] 参见方友义:《郑成功族谱:南安石井郑隐石一脉总族谱》,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726-729页。

[46] (清)江日昇:《台湾外记》卷之一。

[47] “七月十五日”既是“祭祖”之日,也是道教中元节、佛教盂兰盆节,而天主教的基本教义是反对“祭祖”、排斥其他宗教。郑芝龙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有可能改其子郑成功的生日为“七月十四”。各类文献所记载的历史人物生日未必是真正的出生之日,例如清末溥仪因生于道光皇帝忌日(正月十四),故改为正月十叁。

[48] 阮旻锡原着,厦门郑成功纪念馆校:《海上见闻录定本》,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4页。文中颜氏为郑成功后母,生母实为日籍翁氏。

[49] 彭孙贻:《靖海志》,《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第六辑(116)。

[50] 夏琳:《海纪辑要》,《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第六辑(117)。

[51] 萧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一,第44页。

[52] 参见郑万林:《开台延平郡王郑成功陵墓考》,《郑成功与台湾》,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

[53] 方友义:《郑成功族谱:南安石井郑隐石一脉总族谱》,第726-729页。

[54] 赖月莲:《郑成功玉带与清〈郑氏附葬祖父墓志〉》,《东方收藏》,2012年第5期。

[55] 萧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五,第30页。该书记万云龙墓碑名为“庚辛碑”,并绘有佛塔形式的庚辛碑图式。

[56] 参见拙文:《解读天地会会簿中的木立斗世、结万和洪花亭》。

[57] 《天地会》(五),第450-452页。

[58] 《天地会》(一),第97、112页。

[59] 萧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四,第14页。

[60] 赫治清:《天地会起源研究》,第160页。

[61] 《天地会》(一),第12页。原字各加叁点水。

[62] 鲁国尧:《郑成功两至南京考》,《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63] 郑成功等:《延平二王遗集》,国学导航,http://www.guoxue123.com/tw/02/067/009.htm。

[64] 秦宝琦:《中国洪门史》,第80页。此律出自雍正朝《大清会典》卷194“奸徒结盟”。

[65] 参见黄宗羲:《赐姓始末》,国学导航,http://www.guoxue123.com/tw/01/025/002.htm

[66] 郑成功等:《延平二王遗集》。跋文的真实性难以考证。

[67] 简究岸:《清雍正朝浙江吕留良“谋逆”桉——旷古未有的文字狱》(上),《观察与思考》2000年2月。另,雍正皇帝撰含吕留良“悖逆之言”的《大义觉迷录》,并下旨“俾读书士子及乡曲小民共知之”。后乾隆皇帝将此书收缴焚毁。《大义觉迷录》广为流传又被禁,反而进一步留下了吕桉的民间记忆。

[68] 在乾隆年间天地会桉犯严烟的供词中,有拆“洪”为“五点二十一”(参见《天地会》(一),第111页)。嘉庆十二年的某会簿中,有“‘顺天’、‘李朱洪’、‘五点二十一’以及‘祖是万大哥’等句”(参见《天地会》(一),第149页)。由“五点二十一”为“洪”字和“祖是万大哥”推测,“五祖”应是“洪祖”郑成功的别称。

[69] 《天地会》(一),第18、20、21页。“共叁”“叁共”“叁井八”等均应解为“洪”字。

[70] 嘉庆十二年的某会簿已记有“祖是万大哥”,也有会簿记有“收回(万云龙)尸骨烧化,立他为祖。”参见《天地会》(一),第149、41页。

[71] “万云龙法名和满”,“和满”应为“和尚”二字,“满”原为“淌”。“郑君达圭日在清朝为官”,“圭”应为“当”,说明“⺌”在草写时作“十”或“艹”。“和满”和“圭”字的写法参见萧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一,第6、9页。同理,“墓向”竖写时“墓”字下方的“土”与“向”合为“尚”,“墓”去“土”后为“莫”,而“土”上部短竖与“莫”合为左“木”右“口”,即“和”字。也就是说,“墓向”二字存在抄作“和尚”的可能。

[72] 萧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一,第25页。

[73] 施列格着,薛澄清译:《天地会研究》,商务印书馆发行,1940年,第72页。

[74] 蔡少卿:《关于天地会的起源问题》,《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北京:叁联书店,2014年,第29页。

[75] 出自传为康熙六十一年(1722)抄本《原本无讹<推背图>》。另有传为永乐四年版且有姚广孝作序的《推背图》中,配图和谶诗相近。永乐四年版还附有《刘伯温西江月》,内有谶诗“木立斗世匡,天下江大方,帝出叁江口,嘉湖作战场……。”

[76](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今注今译》,台北:商周出版,2018年,第744-746页。

[77] 《天地会》(七),第523-525页。

[78] 萧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五,第5页。

[79] 参见秦宝琦:《中国洪门史》,第65页。

[80] 萧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一,碑亭第二第1页。

[81] 参见顾城:《南明史》,国学导航,http://www.guoxue123.com/new/0001/nms/133.htm。檄文出自张煌言:《北征录》。

[82] (清)江日昇:《台湾外记》,《郑氏应谶五代记》。

[83] 完整的口白为:“问:木杨城何人所造?答:唐李世民所造。问:何人重修?答:万云龙重修。问:有何为证?答:有诗为证:唐王始立木杨城,云龙重修显威名。没㳉(清)四海皆宁静,尽把胡人一扫平。”唐王始立、云龙重修,说明唐王、万云龙大致应处于同时代、同地域,而唐王隆武帝与郑成功二人符合此条件。口白中的“唐王始立木杨城”,与前文中“木立斗世”的谜底“李世民立”四字相对应,但此句中的唐王一词两用。口白出自萧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四,第10页。

[84] 萧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首。

[85] 萧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五,第11页。

[86] 庾裕良,陈仁华等编:《广西会党资料汇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第515页。原诗句为“毛人一丈八尺高,木阳(杨)成(城)内逞英豪。弟兄将他来斩了,免得二次又过刀。”

[87] 萧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二,第8-10页。

[88] (清)江日昇:《台湾外记》卷之五。

[89] 《锦囊传》影印版,载于秦宝琦:《中国洪门史》,第760页。

[90]《近代秘密社会史料》有记亚七为“麦云大将军”,因“麦”、“马”音近,麦云原姓应为“马”。


浏览(4037) (3) 评论(1)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特喜欢猜谜 留言时间:2023-11-12 21:11:47

繁体字版由简化字版自动转换而成,出现了很多错误,敬请读者原谅。

回复 | 0
我的名片
特喜欢猜谜 ,51岁
来自: 中国
注册日期: 2018-09-28
访问总量: 43,697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论洪门内的秘密郑成功信仰——“纪
· 论洪门内的秘密郑成功信仰——“纪
· 《赞关羽斩华雄》——“biang”字新
· 民国四年的金注《推背图》中所谓
· 解读天地会会簿中的“结万”——颜思
· 解读天地会会簿中的“木立斗世”——
· 解读天地会会簿中的“洪花亭”——郑
分类目录
【洪门研究】
· 论洪门内的秘密郑成功信仰——“纪
· 论洪门内的秘密郑成功信仰——“纪
· 《赞关羽斩华雄》——“biang”字新
· 民国四年的金注《推背图》中所谓
· 解读天地会会簿中的“结万”——颜思
· 解读天地会会簿中的“木立斗世”——
· 解读天地会会簿中的“洪花亭”——郑
· 解读天地会会簿中的“洪门堂上历
存档目录
2023-11-12 - 2023-11-12
2022-02-26 - 2022-02-26
2021-12-11 - 2021-12-19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