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山脊匹夫的博客  
时政议论 中西文化探讨 生命科学 其他  
https://blog.creaders.net/u/955/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市场经济的歧途 2010-04-09 11:15:02

市场经济的歧途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经济转型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其中,八十年代从计划经济逐步转为市场经济功不可没。然而,并非尽如人意,左派与右派的争论也从未停止。左派认为走资本主义道路是当前社会道德沦丧的主因。右派则认为私有化还不彻底,国家干预太多,以至于大呼现在“国进民退”,是在开倒车。当然这两种观点都是典型的,大多数可能没有那么明晰,或者介于两者之间。成功与失败,经验和教训都应该总结。笔者不揣冒昧,愿述一孔之见。

 

计划经济的局限

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分析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无政府状态会造成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个分析的科学性已为两百年来的事实所证明。为了克服经济危机提出了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从朴素的观点看,由于没有私营经济,一切都在国家的掌控之中,根据需要有计划地组织生产,没有盲目,没有浪费,也没有失业,似乎非常完美。

但是,中国的计划经济是仿照前苏联的模式,完全中央集权。国务院统管所有的工业部,农业部,商业部,以及各省市,这些部又管下属所有工厂,农林,商贸,省市再一级级管辖下属。所有工作人员都属于某一个机构。整个结构就像一个庞大的军队,国务院就是总司令部。

虽然这种集权可以在短期内集中强大的力量,例如在1959年短短的十个月内,就修成了人民大会堂。但是从建国的前30年整体来看,这种官僚体制运转效率低,人浮于事。

这种体制之所以应该改变,不是说有组织有计划不好,而是管理水平不适应。在美国大公司其实内部的组织和计划都是很强的,但是最大的公司也不过几十万员工,再大就难以管理了。即便美国管理水平总体来说比中国高,也不过如此,而且大小公司也都不断地分化瓦解和重新组合。中国要把全国都统管起来,处于一个庞大的无所不包的机构之中,显然很难管好。

更重要的是,这种体制限制了个人的自由,也就抑制了创造性。而创造性是绝对不可能由领导机关来计划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改革开放以前,北京小吃店少得可怜,找吃的很困难。谁能计划在那儿开店?可是1978年后,一旦开放,小商小贩就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民营老板最知道市场的需要,即使创业失败了他们也会自动调整,官僚是做不到的。

有人认为前30年主要是政治对经济的干扰太多,如果都像50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的经济会和现在一样强大。所以他们主张回复到那时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体制。这话有一定道理,然而应该注意到,在50年代限制了个人的创业,就已经为60年代及以后不断累积的就业问题埋下了祸根。

所以走计划经济的回头路是不可能的。

 

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

中国从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型,它的积极意义已表现在3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无需多说。如上所述,主要是发挥了人民创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多元化和繁荣,同时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

但是,市场化的进程,过分强调自己想办法赚钱。

简单回顾一下这段历史。由于十年文革造成的极度贫困,一旦允许自主赚钱,这种积极性就空前高涨。改革最初是在农村包产到户,农民迅速翻身致富。接着允许城市无业民众摆小摊跑单帮,这部分人也迅速富起来,于是八十年代初有了顺口溜“工人穷,农民富,不三不四万元户”。

在知识分子中开始允许兼职,接着在科研单位和高校中鼓励技术面向国民经济,大办企业。把技术转化成产品,最初主要还是附属于事业单位的实体企业,这个初衷并没有错。一部分弄潮儿开始“下海”,成立民营企业。尤其是部分高干子弟,利用父辈的关系,有得到货源的特殊条件(包括能批条子从国外进货),和当时的价格双轨制,这部分人便更快地富起来,远远超过了“不三不四万元户”,形成了被称为“倒爷”和“官倒”的特殊阶层。

做生意能发财,起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钱的诱惑立刻吸引了各行各业经商的热情。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掀起了一股全民经商的热潮。政府部门也卷入进来。连军队都经不住这种诱惑,甚至利用部队的特殊条件进行非法的走私买卖。(搞得实在不像话了,才在九十年代末禁止部队经商。)民间顺口溜说:“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在商量。”

那些没有任何经商手段的单位和个人怎么办?医生开始收红包,医院靠卖药来赚钱。学校开始收取各种费用,尤其是较好的学校对那些分数不够的学生的家长收取“择校费”。官员便开始收取贿赂。任何有“权”的职位,都想方设法实行权钱交易,连最小的“官”如街道办事处,如果谁有什么事情需要盖一个章时,都会利用这一点小权索要“手续费”。有的记者发现他们的“话语权”也可以赚钱,向作了坏事的人要“封口费”。执法部门,为了钱也执法犯法,警察利用职务敲诈勒索,其中有一个顺口溜是“抓了放,放了抓,不抓不放没钱花。”城管这种最基层的执法者,也会敲诈。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敲诈和捞钱办法,不一一列举。正是老百姓调侃和讽刺的“一切向钱看”。

上梁不正下梁歪,于是伪劣假冒商品层出不穷,市场上常有假烟假酒,假药毒食品,乃至假文凭假发票可以在大街上发售,原先最清高的学术领域也出现了假学术论文,假院士等等。为了钱可以不顾道德和良心,假货工厂,污染工厂,乃至黑砖窑都在施虐,并且得到地方官员的默许,甚至保护。于是道德沦丧殆尽,老百姓说:“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无所不有。有民谣称“什么都是假的,只有小偷是真的”。

“让少数人先富起来”本来并没有错,全体一起富做不到,但是却阻止不了大家都往“少数人”挤,包括从一些歪门邪道去挤,而没有及时制止。

市场经济确实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也确实提高了,但是付出了太多无形的代价,道德沦丧的代价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市场经济的歧途

近代中国,一件新事物出现,常常接着便是“一窝蜂”似的都跟风。在提倡市场经济和产业化之后,就一窝蜂地什么都产业化。不该产业化的产业化了,而最该产业化的却没有。更糟糕的是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产业化不仅是自负盈亏,而是要赚钱,变成了“一切向钱看”。

看看当前关乎民生的三大问题,教育,医疗,住房。最不该产业化的是教育和医院。最该产业化的住房却很不彻底。

教育和医疗应该是公益性的。在美国州立大学绝不能以盈利为目的。的确还有很多私立学校,最有名的大学大多数是私立大学。但是却不是中国所理解的产业化,而是非盈利单位,学费确实很贵,却并不是进入校长的腰包。像哈佛耶鲁有几百亿美元校产。老斯坦福把赚来的钱赚献给斯坦福大学之后,这些钱也就成了校产。只有一些野鸡大学才是以盈利为目的。

中国的学校绝大多数都是公立的。在八十年代初,教师工资很低,允许他们课外兼职本也无可非议。后来允许学校自己找钱,于是乱收费的现象就出来了。近年中央多次命令禁止乱收费,然而就像从潘多拉盒子里放出的病菌,放出去容易,收回却难。至今禁而不止,“择校费”仍然是明码标价。

私人医院在西方是有以盈利为目的的,但是公立医院却是非营利的。中国大多数医院都是公立的,却也在经商的大潮中变得像一个商人。医生收红包也就盛行起来。中央于是又规定不得收红包,但是屡禁不止。有的医生说不是我要收红包,是病人非送不可。这也确有其事,有的病人认为,医生不收红包就不会认真。但是没有医院真诚地在大门口贴出公告:“病友们,请你们不要送红包,维护我们医院和医生的名誉,请相信我们的医生会同样认识负责。”

和学校乱收费一样,潘多拉盒子打开了,收难。

 

住房问题和房地产

前面提到,八十年代掀起了一股全民经商的热潮,政府和军队都参与经商。后来,军队经商被禁止了。政府中经商的官员名义上脱离政府下海,成为公司的经理或董事长,他们与政府官员千丝万缕的联系使他们得天独厚。然而,政府的商人意识依然存在,突出的表现在卖地的问题上。

地方政府把土地作为自己所有。一方面把卖地作为收入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又把一部分地用作政府自己的建房。这两方面都是错误的,也是房地产不合理的高价的主要原因。

地方政府以卖地作为重要收入来源,当然希望地价越贵越好,与房地产商利益一致。使城市高楼林立,改变市容,增加GDP,显示“政绩”,一举多得。结果老百姓反而买不起房了。

但是这并不会让官员自己也买不起房,因为他们有权不以市场地价修房,供给自己和市委下属公务员。从八十年代就提出住房应该商品化,就是市场化,然而至今福利分房仍然存在。名义上不是免费分房,实际比市场价低得多,甚至比市价低几倍,掩耳盗铃。如果去调查官员们的住房,有几个不是所谓“分房”得来的?凭他们的工资买得起吗?当然更不用说那些受贿得来的,和从房地产商手中得来的“回扣”,以及形形色色的腐化。

地方政府卖地作为财政收入显然不是能持续发展的。而且,既然土地是国家的,收入也应该是国家的,具体说卖地应该归国土资源部,收入上缴财政部。地方建设所需可由财政部调拨,而不应该被地方政府独吞,这才能避免政商勾结。

地价飞涨是因为政商利益一致的结果,利益一致就难免勾结如果不切除这种利益一致的关系,中央政策再好,下面也会有对策。所以要抑制房价必须切断这种利益攸关。只要利益脱钩,房价必然下降。具体地说,可以采取以下政策:

(一)一切卖地公开,收入一律上缴国库;(二)住房真正市场化,禁止政府自行建房,所有建房都要放到市场上公开拍卖;(三)地方政府的财政不得靠卖地,可代之以房地产税,地产增值税,空置房税等。

 

怎样看待“国进民退”

有人大呼“国进民退”,意思很明显,应该少支持国企,多支持民企。再一层意思是改革就是否定计划经济,现在“国进民退”是开倒车。这些人认为私营企业才有效率,最好全盘私有化,全盘资本主义化,取消国营。

要认清这种观点的是非,涉及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怎样认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现在国内经济虽然 GDP 上去了,却还有不少问题,尤其最近房地产的问题更显得突出,议论纷纷。但是,不是国家干预太多的问题,也不是对国企支持太多的问题。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时代一切都是国营,开放市场的主要标志就是允许民营。于是往往把国有经济视为计划经济,而把民营经济视为市场经济。其实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界限是很清楚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定义就比较模糊了,经济学家用的词汇让平民百姓看就有点晦涩,他们也有不同的说法。

如果用朴素的说法,市场经济的本意应该是以市场的需求来自动调节;狭义的计划经济是以官员的意志来安排生产。

改革前实行的计划经济是狭义的计划经济,其缺点已在第一节阐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根本矛盾对立的,事实上当计划能够反映市场需求时,两者并不矛盾,它们是一致的,至少是部分一致的。

真正的自由市场经济,其实只有十九世纪以前才有,到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所谓自由市场经济已经不复存在。要么经济掌握在寡头手里,使之畸形,要么国家进行干预,使经济运转合理。

发达国家都是所谓市场经济,其实欧洲的国家或多或少都有国有经济,许多国有经济的比重甚至超过中国。有资料说瑞典的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的 50%,法国占30%。美国是最主张自由经济的,但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就是政府干预经济,有不少社会主义成分。奥巴马上台又有人说他搞社会主义。

可见,所谓“市场经济”,并非纯粹由市场调节,都有国家调控。所以市场经济其实已经变味了,并没有明确的界定。

 

国营经济和民营经济

国有经济应该是代表国家的利益。而民营经济完全是代表私人的利益。

计划经济通过国企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并非不好,而是现阶段水平不可能很完善,如第一节所述。这就需要民营经济补充,民企对经济的贡献无可否认。但是私营本质上只谋取私利,它的破坏作用也不可否认。

资本主义强调资本运作的自由,所以在索罗斯操纵下掀起东南亚金融风暴,使无数工厂,倒闭银行破产,货币贬值,人民堕入水深火热,如此作恶,按照资本主义法律他没有犯法,反而有不少人大肆吹捧其有能耐。这就是私人资本唯利是图的本质和破坏作用。有人崇拜“自由经济”,说东南亚的经济危机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似乎苍蝇无罪,完全是蛋不好。

美国尽管有反垄断法,但是经济仍然常常被人为地操纵。2008年石油价格猛升到140多美元,突然又猛掉到40美元,根本不是市场供需决定的。可见市场经济确实是变味了。

华尔街金融衍生物的金融泡沫导致全球的金融危机,还有去年暴露原纳斯达克的董事会主席麦道夫诈骗了500亿美元;都说明资本家的贪婪,和民企对经济可能的危害。

过分夸大民企的积极作用显然是错误的。所以国家通过国企掌控整体经济是完全必要的。

国营企业存在的问题是,它本来应该代表国家进行运作,但是有些国企老总已经完全按照私企一样地运作,变得唯利是图。比如拿国家资本去炒作房地产,造成虚假的需求,最终成为泡沫。私人资本进行投机,失败了损失是自己的。而国企老总拿国家资本投机,失败了损失却是国家的,所以他们更“富有冒险精神”,其罪恶比私企更大。

所以问题不是“国进民退”,而是某些国企在蜕变,变得和私企一样唯利是图。

最近中央禁止七十八个国企从事房地产,是纠正他们职能的变味,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房地产只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应该更提高一步,强调国企应该永远代表国家,不得从事职责以外的,以赚钱为唯一目的的资本运作。

 

简短的小结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基本方向没错,但是一切都强调产业化就错了。尤其是教育和医疗。单纯强调经济效益,导致一切向钱看,腐蚀了各行各业的一大批人。地方政府的商人意识和国企的唯利是图是严重的错误。这些都是市场经济的歧途。

 

山脊匹夫  写于20104

博客 http://blog.creaders.net/ridgeman/ 

 

浏览(1560) (0) 评论(3)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buzz 留言时间:2010-04-10 21:39:53
好文!自由经济是好的,但不能完全抛开政府,否则就会变成无法无天,其破坏性可以是致命的。政府要做的是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并付诸实施和监督。文中说到的问题美国也一样很严重,不然也不会有这次的金融风暴。

教育和医疗不能产业化,一旦产业化就不可避免出现医院和学校巧立名目砍病人的情况,这在美国中国表现得都非常明显,在其他政府控制的国家就好得多,这完全是制度造成的,与人的素质无关,美国商人宰起人来绝不比中国煤老板手软,如果没有公平游戏规者的话,这是人性使然。

还有如果没有国家的参与,有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办成,比如谁愿意送邮件到喜马拉雅山坳里的村落里去,哪个商人会发善心不赔本给边远山区修路?这些只能国家来做。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0-04-10 06:07:08
很好的分析,特别是涉及到了利益关系的话题。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无不受到“利益关系”的左右。国有化也好,产业化也好,只有厘清了利益链,把决策,主事者的利益与社会利益联系起来,才能找到有效的方案。
回复 | 0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0-04-09 11:58:08
拜读此文,深感钦佩。不仅将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演变的来龙去脉讲述得清清楚楚,而且分析的客观中肯!很长见识!精彩!
回复 | 0
我的名片
山脊匹夫
注册日期: 2007-07-30
访问总量: 79,232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理想向前跨越一步就是灾难
· 世界大势,在后退吗?
· 反腐,准备好了吗?
· 透视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再看法
· 评经济转型
· 面子工程何时休
· 民主也需要铁腕
分类目录
【中西文化探讨】
【时政议论】
· 理想向前跨越一步就是灾难
· 世界大势,在后退吗?
· 反腐,准备好了吗?
· 透视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再看法
· 评经济转型
· 面子工程何时休
· 民主也需要铁腕
· 城市的等级差别亟待消除
· 中国的航船驶向何方?
· 市场经济的歧途
存档目录
2016-08-24 - 2016-08-28
2012-12-17 - 2012-12-17
2011-09-23 - 2011-09-23
2011-08-09 - 2011-08-09
2011-01-14 - 2011-01-14
2010-07-31 - 2010-07-31
2010-05-19 - 2010-05-19
2010-04-09 - 2010-04-09
2010-02-03 - 2010-02-23
2010-01-05 - 2010-01-28
2009-12-09 - 2009-12-14
2009-11-13 - 2009-11-13
2009-09-12 - 2009-09-12
2009-06-19 - 2009-06-19
2009-05-07 - 2009-05-20
2009-04-30 - 2009-04-30
2009-03-01 - 2009-03-01
2009-02-03 - 2009-02-08
2009-01-23 - 2009-01-23
2008-12-07 - 2008-12-13
2008-10-05 - 2008-10-05
2008-06-12 - 2008-06-12
2008-02-05 - 2008-02-18
2008-01-19 - 2008-01-31
2007-12-03 - 2007-12-13
2007-11-27 - 2007-11-27
2007-08-14 - 2007-08-18
2007-07-30 - 2007-07-30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