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我叫小龍魚的博客  
遠遠離開熱不巴拉家。  
我的名片
我叫小龍魚
註冊日期: 2017-06-22
訪問總量: 1,142,067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最新發布
· 毛澤東思想又贏了一回
· 是武漢第一個扯下了新冠病毒的面
· 新冠病毒源頭證據大全
· 特朗普成了王忠林 張文宏成了特
·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習近平是
· 特朗普終於放軟 決定與中國合作
· 美籍華人們 為民主自由人權獻身
友好鏈接
分類目錄
【新聞轉貼】
· 毛澤東思想又贏了一回
· 新冠病毒源頭證據大全
·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習近平是
· 特朗普終於放軟 決定與中國合作
· 美籍華人們 為民主自由人權獻身
· 中式抗疫果然動搖西方民主體制
· 聽得見戰爭正走向中國的腳步聲了
· 此時不打 更待何時 痛打美國落水
· 打開天窗說亮話:中國無畏跟美國
· 現在石油太便宜了 中國敞開肚皮
【魚腦龍涎】
· 是武漢第一個扯下了新冠病毒的面
· 特朗普成了王忠林 張文宏成了特
· 特朗普的睾丸已經掐在習近平手裡
· 當北美病夫開始耍流氓的時候……
· 中國在病毒嘴裡搶人 民主卻在用
· 瑞典和英國決定跟隨上帝而去
· 缺啥造啥:中國八仙過海趕製口罩
· 天災是資本主義的終結者
· 全面論證還是“獨裁專制”的中國
· 韓晗、龍應台何不下些不“貧草粗
【之乎者也】
· 是人民逼着共產黨做神仙
· 西方現在除了嘴硬 身上哪兒都不
· 做一個理性的人難不難?
· 這種時候中美兩軍要是打上一架
· 誰來為美國“李文亮”爭取吹哨的
· 民意調查:如果有人罵你,你怎麼
· 綠營不要九二共識?大陸也放棄了
· 中國的民主跟西方“民主”真的不
· “言論自由”一句話證偽
· 中國高冷
【偉哉中華】
· “我有我的中國政府,用你們美國
· 台灣人在作死 那就讓他們死個透
· 中國不是“盲撐”伊朗 防止利比
· 雖然幫不上忙 但我想讓全世界都
· “國歌跟共產黨沒關係”?香港腦
· 全香港最威猛的滅曱甴鬥士——何
· 香港嚇不死台灣 但台灣可以嚇死
· 向林鄭獻計:立即成立香港輔警部
· CTMD!沒想到來得這麼快
· 5月8日對中國人民來說意味着什麼
【小小寰球】
· 馬克思哈哈大笑:我早就跟你們說
· 萬維fangbin在武漢神出鬼沒?
· “送台”案 蔡政府上演足本川劇
· 香港洋女婿對暴徒所為的困惑
· 開戰的理由有了 什麼時候動手
· 抓了阿桑奇 美國還敢叫囂互聯網
· 美國將於2022年軍事施壓逼中國崩
· 中國對付美國之道:再做韓信
· 造就兩千個“小蘿蔔頭” 特朗普
· 特朗普給金正恩看的大棒和胡蘿蔔
存檔目錄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1/01/2020 - 01/31/2020
12/01/2019 - 12/31/2019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發表評論
作者:
用戶名: 密碼: 您還不是博客/論壇用戶?現在就註冊!
     
評論:
看過美企55頁吐槽,貿易戰怕是打不長了
   

唐駁虎:看過美企55頁吐槽,貿易戰怕是打不長了

2018年08月29日 18:58:00



來源:唐駁虎 




鳳凰新聞客戶端主筆唐駁虎


貿易戰已經持續將近兩個月,區別於初期的火花四濺,目前雙方的態度更多平緩,並且出現了一些改善的信號,本來可以靜待變化,但看到8月20日-27日舉行的聽證會速記文本,滿滿的細節顯示,對於特朗普的貿易戰,美國民意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眾所周知,中美本來都是不想打貿易戰的,美國主要是訛詐多要一些錢,中國呢也不會任人欺負,所以要以戰止戰奉陪到底。

要想止戰,必須讓特朗普和貿易鷹派們感到痛。所以他們的痛點就是貿易戰的節點。上次會談,美國經濟正好走強,關稅的負面影響也未顯現,所以特朗普當然沒有讓步的動力。這樣談判就很難進行。

但很快,就出現了很多節點。

【貿易戰打到什麼時候?】

經濟上,美國經濟金融繼續向好,美股的牛市記錄剛剛刷新,但美聯儲加息的動作,被特朗普認為會影響經濟擴張,因此擔心不已。貿易逆差和就業數據也呈現不利態勢。而中國的經濟金融在8月也逐漸穩住了陣腳,周期壓力略微舒緩。人民幣也開始止跌回升,顯示市場預期的變化。

7月開始的加征關稅行動可能在幾個月後顯現其影響,到了秋季,美國的雜貨或者家電零售價格可能出現普遍上漲,這對於消費者絕不是個好消息,對於特朗普的基本盤也是如此。經濟學家警告說,這些關稅的影響可能在11月中期選舉時達到峰值。

加上“通俄門”的醜聞突然發酵,兩位親信被抓,特朗普的情勢更加危急。原本不溫不火的中期選舉也一下子險象環生,目前共和黨在眾議院處於下風,這無疑給了特朗普很大壓力。無論是選擇在貿易戰上軟化姿態籠絡選民,還是選擇升級貿易戰團結內部力量,11月6日的中期選舉前後都意味着貿易戰的一個轉折點。

當然11月12開始的東盟峰會和11月30日開始的G20峰會,為兩國元首直接討論貿易戰問題提供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舞台。


【持久戰?中美經貿脫鈎?】

還有更悲觀的看法。美國媒體報道,特朗普不想在政治上示弱,並且做好了吸收經濟衝擊的準備,貿易戰很可能比想象中更為漫長。專家表示,貿易戰可能持續到明年下半年甚至更久。

而且隨着貿易戰的進行,十年前曾經廣為討論的中美經濟“脫鈎”(decoupling)論再次出現在輿論場。8月美國《外交事務》雜誌說,特朗普政府對兩國間的貿易互相依存很惱火,但“脫鈎”的後果意味着更大問題。

文章提到:“鑑於全球供應鏈的廣度、複雜性和緊密性,美中若想鬆綁目前的互相依存,只能是非常緩慢的。而且如果特朗普想加快這種趨勢,無疑將會造成相當嚴重的潛在安全後果。”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王勇表示,中美兩國一些學者提出的“脫鈎”想法其實是不切實際的,因為這對雙方來說成本都太高。加上中美之間的貨幣和金融關係非常密切,它們相互依存關係的形成了所謂的“金融恐懼平衡”。加之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兩國關係構建起了密集的人際關係網絡和多樣化的對話渠道,也是制約着兩國“脫鈎”的一個重要因素。

所以中美真的會脫鈎嗎?

很難。

【脫鈎之難,難於上青天】

其中的難處,本月下旬的這場聽證會上一覽無餘。


聽證會這個程序大家都很熟悉了。基本上沒有什麼法律強制效力,主要是為了給洶湧的民意一個表達的窗口。加征關稅影響到的企業、協會和組織都有權來申訴申請豁免。

他們需要提供的信息包括:產品是否僅來自中國能否從美國或第三國獲得?徵收額外關稅會對申請者和美國造成嚴重損害嗎?特定產品是否具有戰略重要性即是否與“中國製造2025”等項目相關?

雖然聽證會已經結束,但書面豁免程序還沒有完全落地(可能到10月甚至更晚)。根據2002年美歐貿易戰的經驗,這個豁免可以達到總體金額的四分之一,真可謂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到目前,這樣的聽證會進行了三輪。涉及的徵稅金額依次是340億美元、160億美元和2000億美元。前兩輪聽證會上有不少反對的聲音,但稅還是加了。畢竟波及的企業不多,聽證會時長有限。但第三輪聽證會涉及的2000億美元商品則涉及美國經濟的方方面面,因此聽證會的日程長達5天,交流的密度也是前所未有,我們拿到相關的文件進行簡單的梳理。

從頭到尾的感覺是,這樣貿然與中國脫鈎是代價昂貴且無意義的。

根據筆者閱讀的數萬字的會場記錄,到場的美國企業多集中在化工行業、服裝紡織業、日用消費品行業、裝修材料行業、家具行業等等,這些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國優勢明顯,但如果你認為中國只是便宜,很容易就能轉移到東南亞就錯了。

產業鏈的轉移並不是那麼容易,其中涉及到長期合同的履行、重新選址、彌補斷層、形成產能、適應監管諸多階段,按照聽證會上的說法,這一過程少則一兩年,多至數十年。


以下是部分廠商的控訴:

“我們花了將近十年的時間將生產線移到海外,要再搬回來需要相同的時間。”(運動鞋服製造商47Brand)

“你將以美國工人為代價獎勵中國。我們在中國的工廠遷到其他地方可能要10年才能完成”(標準紡織公司)

“新關稅對於我們和依靠我們的夥伴來說簡直是個金融災難。我們花了整整15年時間在中國建立了有效的供應鏈和大型國際公司競爭。而且我們簽訂的合同都是長期合同,不允許我們提高價格。我們試圖在美國採購,但在911之後我們發現這樣做在經濟上不可行。”(空調廠商Ice Air)


“我們的產品不是中國製造2025的高科技產品,將生產轉移出中國是不切實際的。……重新布局可能需要兩年時間,這對我們來說可能是毀滅性的。”(環球電子公司)

“我和和醫院簽訂了1-3年的合同,關稅將迫使我們削減研究預算。”(橡膠手套生產商Shen Wei USA)

“供應鏈很複雜,零售商需要提前12到15個月做出決定。”(全國零售聯合會)

“中國占進口量的97%。由於FDA監管程序可能達到2年,從其他國家採購將非常耗時,將對美國醫療保健系統產生影響。”(美國最大的醫療供應公司Medline Industries)

【從“訴苦大會”到“中國產品表彰大會”】

在聽證會的過程中,美國貿易代表處官員反覆問及:“是否有中國以外的產品來替代?”

但絕大部分參會者都表示替代很難,要麼是其他地方產能不足、要麼是質量不高、要麼是產品太貴,要麼就是他們的產品也是中國企業生產的……

“我們70%的製造業都在中國,其他地方沒有能力取代它。印尼和越南有高端產品但產能根本不夠。”(工程產品供應商Arrowhead Engineered)

“我們也尋找過其他供貨商,我研究過印度和越南。印度也從中國採購。越南的價格過高,無法承受。”(手提包生產商MinkeeBlue)

“中國在我們的業務中沒有侵犯任何新技術。轉移供應來源的話,中國附近無處可去,東南亞那些生產效率比較高的企業大都是中國企業。”(輪胎廠商Trans Texas Tire)

“關稅將消除美國的就業機會並將它們推向墨西哥,因為中國的產品可以從墨西哥免稅進口。除了中國之外還有其他地方可以獲得這些資料嗎?還有韓國和台灣,但他們在中國大陸開業,所以基本上你從他們那裡購買的產品仍然來自那裡。”(家居生產商Max Home)

“意大利生產商不願意接受中國低端製造業,美國工人不想做金屬融化等工作,目前不存在能夠取代中國的產能。”

意外的是,在參會者陳詞無意中指出了中國產品的優勢,以至於聽證會幾乎成為“中國產品表彰大會”。

“就替代來源而言,我已嘗試過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所有國家,但中國對安全需求有更好的了解,因此切換非常困難。去中國並不便宜,去越南和菲律賓更便宜。但我們想要最高標準,讓我們的客戶遠離報紙輿情。”(Norpac漁業出口)

“2007年由於對中國的進口反補貼反傾銷稅,我們試圖把製造業轉移到其他國家但沒成功。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而且許多中國公司投入巨資改善其產品的質量。”(Tube&Solid 輪胎)

“我們的中國合作夥伴有加工皮革的非常高的手工技藝。要問我們是否有可能用其他國家取代中國進行生產?我們看過很多地方,但中國的勞動力比第二、第三、第四加起來還要好。”(皮革奇蹟有限公司)

“我們曾經在印度採購5年,最後因為質量差放棄了。”(生產刷子和滾輪的企業Wooster Brush Company)

“中國是唯一具備容量和勞動技能的地方,美國生產者沒有工藝甚至沒有進步渴望。”(櫥櫃生產商Master Brand Cabinets)


“國內訂單需要7至9周才能完成,而中國訂單只需3周。”(房車行業協會)

“我們選擇中國不是因為它的數量,而是因為它的技術和質量都有自己的模式。”(染料供應商Silberline)

“捕魚設備95%的國內市場由中國提供。它需要精湛的工藝。搬遷需要數年時間。我們嘗試在新加坡生產,但質量很差。”(漁業設備製造商Blue Ribbon Products)

“我們的中國製造商提供高質量的產品,不易更換。”(化學品和原料經銷商Maroon Group)

“您只有在上海地區100英里範圍內,才能採購數百個零件。”(真空吸塵器和空氣壓縮機廠商Alton Industry)

“中國進口服務於市場的低端市場,因此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正在將最脆弱的群體置於關稅之下”(石料進口分銷商M S International)

【除了5G和機器人企業,美軍供貨商也來訴苦】

是不是這次參會都是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呢?並不是,我們仔細分析發現了很多高科技行業企業和協會的影子,其中不乏涉及機器人等敏感行業。另一個有趣的發現是,很多美國軍隊的供貨商也來聽證會陳詞,頗有些“我為美軍幹過活,我對國家有貢獻”的意味。

“美國空軍是我們的大用戶,中國產品占我們材料供應量的65%以上,關稅將使我們無法與歐洲競爭對手競爭。”(5N Plus半導體)

“我們在沙漠風暴中供應美國陸軍。在中國境外尋找新的替代來源需要時間,而且它們通常是中國的子公司。”(伊利諾斯州汽車公司)

“5G設備的關稅將減緩美國5G技術的發展。中國政府正在資助5G技術,而美國政府正在徵稅。美國製造商也依賴中國進口元件來發展。”(電信行業協會)

“我們和美國軍隊關係很好,特種部隊從越戰開始就在用我們的產品,另外很多消費者都是獨立的而且對價格非常敏感。”(刀具&工具生產商SOG Specialty Knives & Tools)

“我在自家客廳里創立了這家公司。美軍部署的第一台地面機器人是我們的產品,我們也參與了美國陸軍未來的戰鬥計劃。我們創造了500多項專利,我們行業競爭眾多國際企業中唯一的美國公司。重要的是,中國政府在我們遭遇的知識產權訴訟中給予了堅定的協助。而且中國製造2025所注重的工業機器人並非我們的重點。”(機器人廠商iRobot)


“技術關稅只會起到反作用。關稅每年會讓美國消費者損失32億美元。”(消費者技術協會)

“搬到中國境外可能需要花費數百萬美元和數月,像我們這樣的初創公司無法承受的。”(Brilliant Home Technology)

“我們是美國最早的電腦生產企業,亞洲貢獻了85%的印刷電路板生產,我們除了與中國做生意別無選擇。”(微軟代工廠Bak USA Technologies Corp)

“90%的稀土供應來自中國,其他任何地方都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量。”(信銀國際Inmotion)

“產能在全球範圍內移動的原因是因為每個國家的年輕一代都希望成為白領(而非藍領)。中國也有同樣的問題,但中國人口眾多。”(固定裝置和顯示器生產公司Econoco Corporation)

“我們在知識產權保護上與中國存在嚴重的問題,但關稅並不是解決方案。成本增加會影響學校和醫院,下一代高科技的發展也會更加昂貴。”(信息技術產業委員會)

【關稅支持者基本都沒帶腦子】

在整個聽證會上,對加征關稅表示支持的代表不過20多個,不到總數的十分之一。他們的邏輯是什麼?、

大致分為三種:

1、中國的商品太便宜了,不徵稅我們就活不下去了

“自1998年以來中國進口量增長了23倍。建議關稅應該高於10%以使我們擴大生產。”(勞保廠商ERB Safety)

“在中國輪胎翻新成本125美元,在美國138美元,輪胎回收的生意減少是因為從中國的進口增加了,我們受到中國低成本輪胎的威脅。”(輪胎翻新和維修信息局)

“即使我們發展了新的技術,仍然沒法和中國的低成本產品相比。而且人民幣的貶值已經對沖了關稅的效果。”(木材生產商Cascade Wood Products)

“中國正在以各種方法傾銷其產品,中國蜂蜜正在銷往第三國以逃避關稅。”(美國蜂蜜供應商協會)

“國內大蒜產業受到中國進口產品的影響,其中有三分之二被淘汰出局。”(美國最大的大蒜公司)

2、中國侵害我們的知識產權。奇怪的是,電信、機械、電子設備企業都表示從沒遇到過知識產權盜竊的情況,萊科液壓公司還表示“對我們知識產權的任何妨害,中國政府都有介入。”

但是就在聽證會上,食品包裝公司、家具公司、瓷磚行業卻表示被偽劣產品困擾,多次捍衛知識產權,令人費解。

“我們十年內9次捍衛了知識產權,這些我們都有一手經驗。我們歡迎把關稅從10%加到25%。”(食品包裝公司Pactiv LLC)


“我們被中國低價仿冒商品困擾,反傾銷和反補貼稅不足以對抗來自中國的低成本進口,如果沒有關稅,我們公司可能無法生存。”(家居企業MECO Corporation)

“中國產品不符合美國標準;美國製造商的設計一再被中國製造商抄襲,墨西哥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的關稅就取得了成功。”(北美瓷磚委員會)

“國內供應並不短缺。韓國和歐洲有足夠的供應來取代目前的中國進口產品。”(地板生產商Mohawk Industries)

針對很多公司硬着脖子說美國產能充足的行為,在會場上參加者之間產生了爭論。

3、中國有補貼和政策扶植

“我們認為中國工業得到了補貼,美國的生產可以迅速擴大。”(國家建築花崗岩採石協會)

“中國進口產品以不公平的補貼和政策為後盾;由於國內有多家製造商,關稅不會影響美國的供應。”(鋼鐵公司Skyline Steel)

“你不能與中國政府競爭,我們的設施遠遠低於其最佳效率,中國鋼鐵行業數十年來一直受益於政府政策。”(鋼鐵公司Gerdau Long Steel North America)

“美國鋼鐵業是競爭力的典範;我們不能通過政府補貼與中國進口產品競爭;鋼鐵行業既有中國的5年計劃,也有中國製造2025。”(商業金屬公司)

“我們建議至少25%的關稅,理想情況下,不鏽鋼的關稅為88%。關稅對美國工業沒有影響。(被問到對消費者影響是多大?回答不會傳遞給消費者)”(不鏽鋼企業American Keg Company)

但是這些鋼鐵公司等等似乎並沒有認真研究,中國製造2025中鋼鐵只是要進行結構轉型的產業之一,根本算不上補貼與扶植。他們所提到的關稅不會影響美國的供應,也早就被其他參會者駁斥。

【結論:特朗普不是反華,是在反貿易】

從一邊倒的反對來看,特朗普最新的2000億美元關稅簡直天怒人怨。說的是對抗中國“不公平的貿易行動”,但聽證會的企業卻無一說出不公平在哪裡,而且知識產權盜竊的說法更是被證明基本是個笑話,部分企業比如鋼鐵公司還能憑過剩產能扛着,但中小企業早已融入了全球供應鏈,掉頭需要時間和大量資金,而且還很可能被國外競爭對手打敗。很多企業只能把成本全部轉嫁給消費者對於這些無妄之災,會場上有不少代表直言批評:

“政府否認我們的要求令人很失望,供應鏈不在真空中,不能以美國貿易政策的利益而重新建立。”(美國化學理事會)

“這個加征關稅根本不是反華,而是反商業的。”(家具製造商特雷通美國)


“你(聽證員)正在讓美國人做出困難甚至是不安全的決定。”(汽車與設備製造商協會)

“徵稅只是懲罰我們的客戶和學者”(Zetterquist畫廊)

此外,來聽證的訂書針企業、購物袋企業、戶外用品企業、玩偶企業、燈具企業基本和知識產權或者不公正貿易沒有半毛錢關係,相反,生產燈具的竹子必須在中國加工,而購物袋產業在中國瀕臨淘汰,美國方面加稅只是徒然“為他人做嫁衣裳”。

這就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殺傷力,雖然這兩天簽了美墨協議,但美國企業所面對的實際上還是一個更加孤立的環境。

也許眾聲反對並不能阻擋貿易鷹派和特朗普。但9月6日正式開徵之後,美國經濟將會感受到這種一夜“脫鈎”的願望是多麼的不切實際。


鳳凰新聞客戶端主筆唐駁虎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