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画转载于《心语者_新浪博客》
三、证得唯识
1、学术探讨并非真正乐趣 当我们学习传统文化时, 会遇上心性这些词, 心、性、神、识、魂、魄、灵等, 它们看不见、摸不着, 但这些看不见的东西, 却真实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当我们为善时,这些看不见的东西, 就会转化成使我们幸福的因素。 这些属于精神领域的东西, 其中每一种都有各自的含义。 有关魂魄的概念,被广泛地运用着。 平时人们常会听到 诸如“惊心动魄”“失魂落魄”等词。 至于说到有关神、心、性或灵的概念 也是被运用得很广。 我们普通人,虽然在学术上, 未必明白它们的奥秘, 但每个人却又都自认为是懂得它们的。
老实说,学术探讨,并非所有人的乐趣, 所以除了在不得已的时候, 我们都会避免“学术概念”的纠缠。 其中有些需要解释的也会一带而过。 现在, 让我们再来复习一下有关“识”的概念吧, 在唯识中对“识”的论述是非常有趣的。
2、“第八识”是动荡大海的最底层,
其他心识是海面上的波涛 下面让我们把前面曾经学过的一幅图再来学一遍

如上图所示,
唯识是将人的心识分为8种,它们分别称为: 1、眼识; 2、耳识; 3、鼻识; 4、舌识; 5、身识; (以上这五种识, 对应于人的感性认识) 6、意识(是思维能力) 或称第六识; 7、污染识(亦称为“末那”识。 “末那”,是古印度语。) 或称第七识; 8、藏识
(是我们每个人无始以来, 所有作为的信息库。 藏识也称为“阿赖耶”识。“ 阿赖耶”是古印度语“梵文”的音译),
“阿赖耶识”或称为第八识。 在比较公认的说法中,需要区分一下,
“真如实相”与“第八识”这两个概念。 “真如实相”:
远离分别,不能与“识”混为一谈 (这是‘摄论宗’的主张)。
对于“识”与“真如实相”的关系,可用大海比喻: “真如实相”相当于不起波涛的大海, 而“第八识”则是动荡大海的最底层, 至于其他心识则是海面上的波涛。 这动荡的波涛与不起波涛的大海, 实际上两者都是以“海”为‘体’的。 同样,所有心识的本体, 也就是不起分别心的‘真如实相’。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意见, 玄奘等人的“法相宗”是讲第八识缘起; 印度的真谛和梁朝的慧恺等人(“摄论宗”) 是讲如来藏缘起的。
3、似懂非懂的心识
在上面所说的八种识中, 前六识,即眼、耳、鼻、舌、身识和第六识(意识), 这些都比较容易理解, 但是,说到第七识和第八识,情况却很复杂了。 第七识和第八识, 对于不少人都是处于似懂非懂状态, 许多人对它们感到非常陌生。 其实这两种识, 类似于现代人常说的“潜意识” (有人又称‘前意识’或‘无意识’)。 这里提供一幅图供参考。

[PDF] 唯识学与百法概要:成观法师www.fjdh.cn

为什么人的一颗心会被分为八种识呢? 实际上‘八识’是人心的八种变体。 好比,人有一宝贝(心), 这个宝贝, 在八种情形下会有八种变体(八识)。 即,宝贝虽然只是一个,它却有八种表现形式!

图片转载于[PDF] 心花怒放 心语者_新浪博客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