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转载】南菁藝術學院 - 新浪部落 现在,
让我们来看看唯识所说的“性”是什么意思吧。
贰、“性”是什么意思
关于‘性’的涵义,
经论屡有论述,现略述如下︰ 1、经论如何说‘性’ 先从‘性’的含义说起,
“ 法性本寂无诸相, 犹如虚空不分别, 超諸取著絕言道, 真實平等常清淨。 超诸取着绝言道, 真实平等常清净。”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制譯于阗国 难陀 译/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卷第三十七/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 /第六地 第六地 )
A.华严经 华严经如何论‘性’? 首先要明白的是,这个“性”, 不是指‘凡间’各种可见事物的‘性质’, 而是指万法万物的本性——真如实相之‘性’ (即,圆成实性)。 据说《华严经》是释迦牟尼 在开悟后的‘第二个七日’, 在菩提树下, 对文殊普贤等菩萨所说的‘实性内证法门’。 这一‘内证法’是修行的根本, 故被称为‘性本(本性)之法’。 《华严经》 把世界看作‘宇宙法身实性’的显现
(宇宙法身又叫,毗卢遮那, 意思是觉悟者的报身或法身。 此法身遍一切处,体净烦恼,众德悉备)。 唯识论云:
‘自性身’是如来的真净法界, 受用变化,平等所依, 离相寂然,绝诸‘戏论’, 具无边真实功德, 是一切法的平等‘实性’。 华严经提倡‘法界缘起’‘三界唯心’。 法界缘起,全由无自性的‘性起’而显; 三界唯心,可以用来解释现象界的虚妄之性。 性起的作用, 不待他缘,直接由其本性 性能而起。 着重于‘缘生无性’, 由此‘缘起’通达诸义。
B.龙树在《中论》(又名‘中观’)
和《大智度论》中,如何说‘性’? 《中论·观有无品》说: 性,名为‘无作’,不待异法成。 这句话的意思是 有为法是待因缘而生, 自性叫‘无作’, 这是本自成就的体性, 而不是待因缘而生 。 性,指自性、法性, 是不待因缘而自有的, 但是诸法却是从因缘而生的。
《大智度论》如何说 (1)《大智度论》卷三十一谓,
性有总、别之异,即︰
总性︰如,无常、无我、无生、无灭等, 为一切法共通之原理。
别性︰如火为热性、水为湿性、心为识性,
人喜作诸恶为恶性,好集善事为善性等,
乃诸法各别的自性。 《大智度论》卷31〈序品〉:
性,名自有。不待因缘。
若待因缘则是‘作’法。不名为‘性’。
诸法中皆无性。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皆从因缘生。
从因缘生则是‘作’法。
若不从因缘和合。
则是‘无’法。
如是一切诸‘法性’,不可得故。
名为‘性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