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和顏清心的博客 |
|
學習傳統文化;養生保健;圓滿人生;尋求健康快樂的生活方式;解除情緒的緊張,工作的壓力。 |
|
|
|
|
|
|
|
|
|
依塵世欲望得不到滿足而生愁嘆
第二種“行(為)雜染品” “行(為)雜染” 就是由“愚痴之心”來“行”(造業)。 “愛取”屬於煩惱;“行”屬於“造業”。
【原文】
又,十無學支*所攝五無學蘊*,
所謂戒蘊、定蘊、慧蘊、解脫蘊、
‘解脫知見’蘊,名‘極清淨道’。
又由證得此‘極淨道’,
離‘十過失’ 住‘聖所住’。
云何名為‘十種過失’?
所謂依外諸欲所有
‘愁嘆、憂苦、種種惱亂、苦苦相應過失’;
又有依內‘不護諸根過失’;
由不護諸根故,‘生愁嘆’等;
又有‘愛味樂住過失’;
又有‘行住放逸過失’;
又有‘外道不共’
即彼各別邪見所起語言、尋思、追求三種過失;
又有依‘靜慮邊際過失’;
又有“緣起所攝,發起‘取雜染品’過失”;
又有發起“‘行雜染品’過失”。
【解釋】 十無學支, 是得聖人(阿羅漢)所應學習的十種方法。
(由於是學做聖人的方法, 我們學起來是有些難吧?)
十無學支,可以包含在五‘無學’蘊中 ( “無學”指已達真理的極致了。 蘊,積集之義)。
這五種無學蘊,就是
a.戒蘊、b.定蘊、c.慧蘊、 d.解脫蘊、e.‘解脫知見’蘊。
以上‘無學蘊’所包括的內容, 就是‘極清淨道’的內容。
由於證得‘極淨’了, 就可以遠離‘十種過失’,
這時,彌勒菩薩說,
此時的學習者,就能處於聖人所在境界了。
那麼,究竟什麼是‘十種過失’呢?
這就是:
第一、依塵世間種種欲望得不到滿足 而生種種愁嘆、憂苦、惱亂 以及與苦上加苦心境相應的過失;
第二、不能純淨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六個感官等), 產生憂愁悲嘆的過失; |
|
|
|
|
|
|
|
|
|
|
|
|
第三、有愛味(貪着)過失;
第四、有行住放逸過失;
第五和第六及第七、 對於一些歪理有贊同的語言, 並且還不斷地去尋思, 在行動上還有追求的過失;
第八、“有‘深定’不圓滿過失”。 ‘深定’,可以指‘邊際定’。 ‘邊際定’是色界第四禪定最上品 這是說,這個學習者在第四禪最上品方面, 還有不圓滿過失;
第九、有“取雜染”*過失;
第十、有“行雜染”*過失。 【注釋】 1、十無學支, 是得‘阿羅漢’果之人的十種學習方法。
即: (1)正見智慧;(2)正思惟; (3)正語;(4)正業; (5)正命,遠離諸邪命,即如正法之活命; (6)正精進;(7)正念; (8)正定,心不散亂;(9)正解脫; (10)正智。 十無學支,當知為‘無學五蘊’所攝。
2、‘無學五蘊’, 謂戒蘊、定蘊、慧蘊、解脫蘊、解脫知見蘊。 “無學”是“有學”的對稱。 “有學”是雖已知佛理, 但還沒有斷除煩惱, 所以還是得有所學,謂之“有學”。 “無學”則是已達真理的極致, 其人再無迷惑可斷, 再不處塵世的學習中了。 蘊,積集之義。 五蘊: a.戒蘊(戒蘊指正語、正業和正命), b.定蘊(謂空和無相), c.慧蘊(正智), d.解脫蘊(於境自在,名為解脫), e.解脫知見蘊(關於解脫的‘知’與‘見’)。
3、愛味樂住 言愛味者,謂於心中,遍生貪痴。
4、靜慮(靜坐思惟,亦即禪定) 邊際(邊際者是窮盡之義)。 (待續)
感恩有你,謝謝閱讀。
|
|
|
|
|
|
|
|
|
文章評論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