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人氏(公元前20萬年前—公元前1萬年在位)。 是伏羲與女媧之父。 燧皇的陵位在河南商丘市睢陽區境內(睢,音灰huī)。
191、自然界和社會所經歷的21個階段
《開天經》目錄 一.概說 二.如何讀古籍
三.正文(正文譯註)
A.正文第一部分: 由洪元至商周
(自然界和社會所經歷的21個階段)
B.正文第二部分: “水流歸末,分八至丑; 葉落歸本,分六至亥”
C.正文第三部分 老君即演《行期術》
1、概說
《太上老君開天經》, 原著不題撰人。 本文約出於魏晉南北朝時期。
全文描述了太上老君創造天地萬物 及上古、中古等歷史的過程。 謂天地開闢經歷了 洪元、混元、太初、太始、 太素、混沌、九宮、元皇等時期, 社會亦經歷了三皇五帝* 及夏商周三王統治的階段。
老君歷世皆變化下降,傳授經法, 並協助王者治理天下。
經文很短,大約只有2650字左右。
注釋:三皇, 指燧人(燧皇)、伏羲(羲皇)、神農(農皇); 五帝,主要有三種說法, 其中一種是指黃帝、顓頊 (音專虛Zhuān Xū黃帝之孫)、 帝嚳(kù)、堯和舜。
二、閱讀古籍的原則 閱讀古籍的原則是‘學習’,
從心上學,
不是從語言上學。
至於說到“研究”,
並不是對我等凡夫所說的。
在通常意義下,
所謂“研究”,
是長輩對晚輩(或是上對下)而言的。
作為古籍
歷經千百年而得以流傳,
這是人意,也是天意。
這些古籍的原作者
都是洞悉天機的高人,
作為我們若能明晰
前人百分之一二,已屬不易,
怎能好像比‘原始天尊’還高明地
對古籍輕易地去揣測或析論呢?
誠惶誠恐尚且不及。
因之,學古籍最好是
證得一分,說一分,
若證不得,
則以引用原文為主。
無論對誰,筆下從文都是千古之事,
個人的發揮,還是慎重為好。
對古籍原文
有時我們不做全句或大段的翻譯,
除了過於古奧的文句,
比如《開天經》最後 2 段
(在互聯網上 似乎找不到對這 2 段的解釋)。
在通常情況下,
經典著作都有‘元能量’,
即使我們謹慎地
將原文譯成白話,
也未見得能很好地
把原著的‘元能量’表現出來。
但是, 畢竟古文對我們來說, 讀起來是有些難, 為了避免讀者耗費精力 在文字上周旋, 這裡基本上選擇了 原文的‘今譯’形式。
儘管如此, 我們在遇到 比較接近白話的古文時, 仍直接照搬過來, 這是因為在有些語境中, 古文實在比今文更凝練, 且更為高雅傳神。
正文今譯
第一部分 由洪元至商周
(自然界和社會 所經歷的 21 個階段)
蓋聞未有天地之間,
(蓋,文言虛詞,發語詞)
在那沒有天與地的 太虛之外的情況是不能度量的, 那裡是一片虛無, 一切都存在於 寂寞之中,無可言表。
沒有天與地, 沒有陰和陽。 沒有太陽和月亮, 也沒有晶瑩的輝光,
真所謂
“無東無西、無青無黃、 無南無北、無柔無剛、 無覆無載、無壞無藏、 無賢無聖、無忠無良、 無去無來、無生無亡、 無前無後、無圓無方、 百億變化、浩浩蕩蕩、 無形無象、自然空玄、 窮之難極、無量無邊、 無高無下、無等無徧、 無左無右、高下自然”。
唯吾老君猶處空玄寂寥之外, 玄虛之中,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若言有,不見其形, 若言無,萬物從之而生。
八表*之外,漸漸始分, 下成微妙,以為世界,而有洪元。 (八表,亦稱八荒。 指極遠的地方。八荒也稱八方。)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