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华远古天文台——陶寺遗址
陶寺遗址是兼具‘祭天’和‘天文观测’功能的遗址。 陶寺古观象台位于山西省陶寺遗址,距今约4700年。
注释:
1、古‘观象台’形成于 公元前2100年的原始社会末期, 比世界上公认的‘英国巨石阵观测台’ (公元前1680年)还要早近500年。
“观象台”遗迹的发现, 证实了《尚书·尧典》上所说的 “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的背景。
注释:2、《尚书·尧典》记载: 尧“乃命羲和,钦若昊hào(广大)天, 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昊天’是对天的尊称。
据考证,“观象台”由13 根‘夯土柱’组成, 呈半圆形,半径约10米,弧长约19米。 从‘观测点’通过‘土柱狭缝’观测 土柱后面‘崇峰山’的日出方位, 可以确定季节,安排农耕等。 考古队在原址复制模型进行‘模拟实测’, 得知, 从第二个狭缝看到的日出为‘冬至日’; 第12个狭缝看到的日出是‘夏至日’; 从第7个狭缝看到的日出是春分或秋分。
山西是中华民族重要发源地之一。 上世纪70年代以来,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部门, 对‘陶寺遗址’进行了长期考古发掘, 证实了陶寺或为‘帝尧之都’。 据说这是经过考古学界 数代人近40年呕心沥血的探求 和反复论证得出的结论, 也使多年来关于尧的传说成为信史。
谢谢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