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論淺說》
圖文匯編版
前言
1 狹義和廣義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討論時空、質量與能量等問題。
它由愛因斯坦在荷蘭洛倫茲等人成就的基礎上,
於1905年提出。它的提出
是對牛頓時空觀等古典理論的拓展和修正。
愛因斯坦從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出發,
建立了新的‘時空觀’及‘物質觀’。
之後,德國數學家閔科夫斯基(1864-1909年),
為‘狹義相對論’提供了嚴格的數學基礎,
從而將‘相對論’
納入帶有度量的四維時空的幾何結構中。
德國數學家閔可夫斯基(1864-1909)
在古典物理學中,
物體的運動被分成等速和加速運動兩種。 在《相對論》中也分成等速和加速運動兩種,
前者被納入“狹義相對論”;
後者歸屬“廣義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講的是,
如果物體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運動,
會發生怎樣的事。
“狹義”指“觀測者不受重力及加速度影響”。
用稍為專業的話說,《狹義相對論》
是研究物體不受外力而處於‘靜止’
或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
在《狹義相對論》中,
高速運動的物體,
它的運動時間會變慢,長度會縮短,質量會增加
(不過,不接近光速運動的話,
是絕對感覺不到這些變化的)。 如果加上重力和加速度,
觀測者在任何條件下觀測都能成立的‘相對論’,
這就是《廣義相對論》了 。
《廣義相對論》研究物體的運動,
對時空等產生影響的情況,比方說光子吧
(‘光子’雖無靜質量,
但也屬物理學被研究的一種粒子),
如果在‘大質量’的星體附近,
空間會發生變化,並且,光也會彎曲
(天文學家觀測到,
在重力很強的天體附近經過的光是彎曲的),
同時,時間也會變慢。
對於初學者,
如果先不考慮‘重力’和‘加速度’,這將更簡單。
就是說,《廣義相對論》更高級也更難,
所以,在下面的介紹里,
我們將以《狹義相對論》為主來進行學習。 由於《狹義相對論》
只是在‘慣性系’這種
沒有‘重力’和‘加速度’影響的
坐標系中才能成立,
這種理論所包含的範圍是有限的,
愛因斯坦想把‘重力’和‘加速度’
也放進‘相對論’里,於是他就想出了
以“等效原理”為基礎的《廣義相對論》。
《蘭圖素材網》
A. 改變‘死讀書’狀態; B. 改變只娛樂不讀書狀態; C.既讀書又思考,可以使人走得更遠些。 【術語說明】 1、‘坐標系’是數學或物理學用語。
如果物體沿直線運動,
為了定量描述物體的位置變化,
可以-以這條直線為x軸,
在直線上規定‘原點’、‘正方向’
和‘單位長度’,從而建立起一個‘直線坐標系’。 2、‘慣性坐標系’,
描述物體在‘靜止’
或作‘勻速直線運動’時的坐標系。
‘慣性參考系’ 簡稱慣性系。
是牛頓第一定律成立的參考系。 3、牛頓第一定律表明,
除非有外力,物體的運動速度不會改變。
這定律又稱為‘慣性定律’。 4、對一切運動的描述,都是相對於某個參考系的。
參考系選取的不同,對運動的描述,
或者說,運動方程的形式,也隨之不同。
謝謝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