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分鐘
http://sc.chinaz.com/donghua/141215579140.htm
3分鐘
8分鐘
3分鐘
呂祖釋義《道德經》第15章
古之人從實,無穿鑿; 今之人從精,莊妙嚴,以作外相。 上古修者善士,小心謹慎, 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夫微者,道之幽深,故不可識; 妙者,道之精粹,不可識; 玄者,道之難窮,不可識; 通者,道之廣博,無所不通,不可識。 此四者,體道者, 能搜微究妙、悟玄, 通遍三界,內外無一不燭。 言道微妙玄通。 入定內 細細覺察,方得通達。 外說 達天下, 內說 達全神之靈: 使他 暗裡珠明,光透百骸, 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故 無可識,故不識。 容者道之體,本來無容,強名為‘容’。 豫者,是我虛中用虛, 如冬川不可涉,如涉川一樣兢惕, 方得不漏。【豫者,即安適者。】 稍放,就不能生; 猶兮若畏四鄰,此乃澄靜本來, 猶恐有外魔來攻,如有鄰舍竊取,存敬畏以防之; 儼若客修身,如宴有尊客之前, 不敢放肆,方守靜到底澄清; 渙若冰將釋, 入靜大定時,如履春冰一般, 防其驚異,恐走失靈根,致生不測,保身之要也; 敦兮若朴,不尚雕鑿,素其玄風,不可搬運身心, 存澄靜為用,體元始之理,行元始之事, 以神歸‘元始’,以氣合‘元始’, 以身化‘元始’,以心意混‘元始’, 皆成一炁之朴; 曠兮其若谷,廣曠虛中, 若太虛之體,為一大竅, 任其‘烏兔’(陰陽氣)東西,炁合自然, 存靈守真,中中乃得,是我舉動之靈,歸於空谷; 渾兮若濁,本來混一, 灰心乃靈,從靈中炁合, 復渾,又從此渾中求明,到此明處。 人以為濁,惟我獨清, 任以馬牛呼之, 只自固真一,返其當來,以脫屍骸,方能解脫, 不使鬼神專權,惟我自主,始見真神, 是內清而外若濁, 以遮凡塵俗目,此‘隱聖’故耳。 如此雖妙,孰能似古善士者, 濁內求清,清中更澄, 要時時除行,弗得貪求; 如此清矣,孰能似善士安身心, 久久如一,體(會)本末終始, 先後不改如初,方似古善士。 如此修行,乃可近道, 而生‘定、靜、慮、得’之妙。 後之學者,逐一遵行,才有明德、新民之奧理, 率性以近其道,盡性以生其道, 才叫做“致中和”,合天地以育萬物, 不過是‘安之久’而生,‘靜之極’而生, 者(同“這”)是個‘無中有’了, 從前一一體行, 如冰、如鄰、如客、如濁、如川、 如古善士,方能保此道。 保此道者,守中無盈,不盈難溢。 倘有妄生,盈乃克生。 夫惟不盈(虛中求虛),是以能 敝其形,敝其心敝其意,方乃成(道)焉。 要人小心漸進,無妄無退,方得學古之善士, 行‘精一無二’之功,乃得全真, 是以借古人而儆後學者。儆. jǐng. 警醒。 【友提】願君默讀,自有上天加持。
謝謝觀賞及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