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12月3日)早晨,我应[创文书苑]特会之邀,按时到达会场。當那位我關注已久的大陸基督徒作家—余傑﹐帶著一臉的謙卑笑意﹐站在正道神學院的講臺上時,我心裡有點嘀咕﹕這就是那位在互聯網上﹐在世界日報中“見”到的那一位嗎﹖怎么他这么年青??
他略带口吃的演讲,不由得让我猜度起他内心世界的丰富。我不等聚会结束就“抢”了书摊上最后一本[香草山]。听说这是一本爱情故事,我兴趣大增:愛情故事﹐一直是最吸引我的題材之一。这位文风犀利,见解独特的年青作家,他的爱情故事会让我对大陆的现代人有直观的认识吗?
我不能免俗地请他签名。[XX雅正 余杰 ] 他的字不太符合我的期望—不够硬,有点像女孩子的手笔。
回家后急不可耐地翻看起来。这是他和夫人的情书加若干日记所组成的动人故事。快速流览各章摘要,发现趣事一桩:看来余杰是位[君子],第一段文字便是[女士优先]。第一章摘要中的第一行就吸引住我的眼球:[世事喧嚣,人生寂寞。我一直以为,支撑我生活的动力,便是罗素所称的三种单纯然而又及其强烈的激情: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这封署名“宁萱”的信,让我急切地想知道,她是如何在上千封的读者来信中,让这位青年才俊关注并感兴趣?
第三页,我读到了她的第一封信。语调平和,甚至有点冷静地不像出自于一位年青女性。是什么原因,让她如此成熟地给一位名声鹊起的异性写信?她的勇敢让我好奇。
第七页,廷生的日记。我跟随着男主人公的脚步,开始走进他和她相识的第一幕:他买了快餐,以“姑且一读”的心情开启她的来信,却在读了第一行时就“正襟危坐”起来。我不禁会心一笑:我和这位同音不同字的“同姓”作家,对文字的感悟力有点相通哦!
读着他和她以文字交流而构建的,友谊至爱情的浪漫故事,我的脑海中浮起一幕幕鲜活的画面:生长于南国的女孩,身处商界,却有着一颗易感而纯净的心;自天府之国考入北大的青年学子,一身正气,满腔热血,却十分需要[知音]。他们的相遇相知,冲破了所有世俗的[择偶]樊篱,堪称[心灵伴侣]的现代版典型!我深深地震撼于他们之间高度的心灵契合,也感动于他们全然自外于周围世界的[物欲横流]。如果今日的中国,多一些这样的青年,何愁[民族振兴]遥遥无期?!
第一通电话,第一次见面,第一回牵手,第一个拥抱,都在[偶然]中透着[必然]。这是两个心意相通,姻缘天定的男女!看到男主人公在信件中频频引用圣经的字句,我开始好奇:他是否在信仰确定之前,就和上帝有了“预约‘?
我也非常震撼于他们之间关于爷爷,奶奶,父母们的伤痛故事。尤其是关于宁萱爷爷的惨痛故事,就发生在我生长的云南大学。他的生命,就消失在我童年记忆中最美的翠湖!我童年中最不堪回首的记忆中,有过多少类似的事例!这些让我[心有戚戚焉]的的伤痛故事,是目前大陆当局竭力要年轻一代[淡忘]的。看到他和她在书信中细细道来,互慰互勉,我很欣慰!因为,我以为年轻如他们,可能已经对这些沉痛不感兴趣。但看到他们不仅对历史有回顾,更有究其来源的主动。实属难得!
书末,我看到女孩毅然辞去她令人羡慕的[白领]工作,飞进刚出校门就被[退货]的情郎怀里。好似一出动人的好莱坞浪漫爱情剧。只是不知道,为爱结合的他们,将以何为生?
通篇读来,我都被他们之间的那份相知相惜所感动着,鼓励着。这真是一首回响在21世纪中国大地上的[心灵伴侣]赞歌!
我又回想起余杰在报告中历数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鲁迅,老舍,胡适,林语堂,谢冰心,他/她们都曾与基督教有过不同程度的接触,却在“5.4”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中迷失了信仰,他们的文学成就,没能让他们担负起改造社会,重建新文化结构乃至拯救人心的重责大任。令人扼腕的同时,也对余杰所提出的疑问心生共鸣:今日的教会,如何才能有效积极地牧养[中国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的[羊群]?
改造社会,要从文化更新开始。希望[香草山]这本不纯为谈情说爱的小说,能为信仰迷失的大陆年轻人,树立一个真爱的榜样。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我要把它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