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这个周末,我要去Sunday School!(周日学校)” 刚满9岁的女儿,牙齿还没换齐,但消息却比我灵通。就在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相处了三年的台湾房东,搬进这所新公寓时,她就看到了隔壁韩裔美国教会门口竖着一面广告牌:暑期周日儿童班招生。 老公关心的是学费不菲,我则担心“精神鸦片”的毒害。来美国以后,我们从来没有进入教堂的愿望。一来是忙,二来是长期的无神论教育使然。为了安慰说服女儿,老公去跟站在教会门口的那位韩国“阿吉西”(老大爷)交谈了几句。 “免费的!而且就是让孩子们在一起唱唱歌,玩玩游戏什么的。说老师也是个大女孩,就是个高中生而已!巧的是,她也叫Jane(简爱),跟学校老师同名!”老公喜孜孜地一汇报,女儿开始雀跃:“喔!我有新朋友可以一起玩喽!” 看著女儿兴奋的模样,我也不忍反对了。想到这两年来,除了学校同学外,她都跟我“粘”在一起。虽然“母女情长”地很甜蜜,弥补了我前些年在国内没法照顾她的内疚,但她也会羡慕那些有兄弟姐妹作伴的孩子。随着她一天天长大,智力发展迅速,我这个“大玩伴”已经没法满足她的好奇心。所以,有个地方可以免费提供“日托”,实在也是我的福气! 此时,我开始进入Cedars-Sinai医疗中心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室,每天都在DNA,RNA和病毒中周旋,那些生涩的生物学单词及实验程序,已经让我头昏脑涨,回家后哪里还有精力去对付女儿蓬勃的思维! “只要这个学校不把她训练成‘修女’就行!”我想到[音乐之声]电影中的玛丽亚,就希望这位韩裔女老师也是一位“爱心天使”。 这天,当我下班回家后,她问起一个当我在童年时也很疑惑的问题。 “妈妈,你知道我们人是从哪里来的吗?”女儿一副小学究的模样让我不能敷衍。 “从猴子变的啊!”我不假思索。 “不对!我们是上帝创造的。”女儿认真地纠正道。 “哦?说来听听。”我停下手里的活,洗耳恭听。 出国前就知道美国是个信仰自由的国家,美元票面上都有“相信神”的字样,所以我没有立刻反驳,只等著她的“神话故事”讲完,再进行“科学教育”。 我饶有兴趣地听完女儿关于“神造亚当,夏娃和天地万物”的故事,一时间竟没有相应的故事去反驳她了。正在犹豫间,只见她从书桌里捧出一本厚厚的书:“妈妈,你读过吗?” “你哪里来的钱买这么贵的书?”她的零用钱都是帮助我们洗碗,倒垃圾挣来的,平时藏在一个储蓄盒里舍不得用,只有在社区图书馆卖减价书时才出手。我心疼和不解地盯视着她,责备的眼神让她的快乐不翼而飞。她受伤地抗议着:“我们同学都有,你不懂!!” 老公看我们就要进入“战争状态”,赶快过来“和稀泥”:“好了好了,下不为例!”他正在赶写论文,每天都希望我们“和为贵”。然后对我说:“这是本英文圣经,一定是老师用来做教材的。” 就在我担心女儿会被这个“Sunday school”引入歧途之时,一个家庭的来访让我改变了看法。 这个暑假,我们家里来了稀客:一对当年大学的同学夫妇,带着他们刚满六岁的女儿,自芝加哥前来洛杉矶度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很兴奋。为了尽表诚意,决定让他们夫妇睡我们的卧房,我们在客厅打地铺。女儿跟进,要把她的床让出来给小妹妹睡,她也要跟我睡地铺。 “妈妈,圣经上说,要‘爱人如己。’”她一会儿帮小妹妹洗澡穿衣,一会儿把自己最喜爱的手镯拿出来让她挑选。俨然似“姐姐”的她,当夜竟睡不著:“妈妈,小妹妹会蹬被子吗?” 我吃惊地看着她,不敢相信这是那个从小在国内跟表哥表姐们争强斗胜,凡事凡物志在必得,自我意识浓厚的女儿! 暑期过去了,Sunday school也随之结束。我虽然从未访问过班级老师,但女儿的转变让我感到一种神奇:它是否来自于这本[圣经]? 一年后,我独自一人去圣地亚哥工作,因为对音乐的喜爱而被同事带到一个周末唱诗班。接着女儿过来跟我同住,为了女儿不致孤单,我带她来到离家最近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校园团契。第一天,我十分坚定地告诉那位年轻的牧师:我来这里只为女儿交友,绝不会去信什么基督! 来自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具小提琴专业背景的牧师笑著:欢迎你们来跟大家认识,这里是海外华人的一个大家庭。他吩咐自己的大女儿招呼我女儿,因此,每个周五的晚上,我都带她来这里。渐渐地,我发现她开始在教会帮助照顾其他小朋友,回家后则主动帮我做家务。 “妈妈,不要付我钱了。反正你跟爸爸都会帮我买东西的。”一向会跟我“算工钱”的她搂着我认真地表态。 老公周末来“探亲”了,她会“主动让位”去睡沙发,并不情愿地说:“你比我大,但我把妈妈让给你!好吧?”让人忍俊不禁。 “看来去教会也没有什么坏处啊!”一度担心我们会“上当受骗”的老公,看到女儿如此懂事,我又在教会中结识了许多中国朋友,一度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从此,每当我无法回答她的一些“刁钻“提问而出现争执时,就开始一起去[圣经]中找答案。结果是:她服气,我也省事。就好像我们有个“大家长”主事,让我们在中美价值观的巨大差异中互相学习。许多的冲突和困惑,都在教会读经祷告的生活中逐渐化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