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梁启超:思想家,国学大师,立宪派领袖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1873年出生于广东新会,为康有为得意门生。以任《时务报》主笔和参与1898年戊戍变法而闻名全国。 1898-1912年流亡日本期间,梁启超发行《清议报》鼓吹政治革命。清政府新政改革期间,先后创办《新民丛报》,《国风报》和《国民公报》,大力鼓吹君主立宪主义,为立宪派的舆论导师和政治领袖。 中华民国成立后,梁启超与林长民,汤化龙等著名立宪派人士发起成立中国进步党,并任该党党魁。曾任北洋政府熊希龄内阁司法总长,币制局长等职。 1915年,袁世凯称帝时,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公开讨伐袁氏的倒行逆施,并支持其长沙时务学堂的学生蔡锷在云南起兵讨袁。后梁启超化妆南下,发动广西都督陆荣廷和岑春煊等,成立护国军政府军务院,作为同袁世凯分庭抗礼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机关。护国战争胜利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内阁财政总长。后因反对段氏独裁统治,愤而退出政界,专心于学术研究。 1920年,梁启超组织共学社,其宗旨是“培养新人才,宣传新文化,开拓新政治”。相继聘请英国哲学家罗素,德国哲学家杜里德,和印度诗人泰戈尔等来华讲学。同时翻译了大量西方的名著,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历史等方方面面,推动和促进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和发展。 1921年,梁启超在南开大学主讲中国文化史,后又在国立东南大学讲授”先秦政治思想史“。 1925年应清华学校曹云祥校长之聘,梁启超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教授,成为五大导师之一,同时兼任京师图书馆馆长。 1926年3月,梁启超因患肾病被误诊为需要切除左肾,但手术中护士标错位置,主刀的协和医院院长刘博士错将梁一只好的右肾切除。(为维护协和医院的声誉,梁启超生前一直没有对此重大失误质疑,相反还一直为协和医院辩护。一直到1971年,其子梁思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获知此事并查阅当时的档案,方才真相大白)。1929年1月6日,梁启超于北京协和医院去世,享年56岁。 梁启超生前著作等身,主要有:《欧游心影录》 《饮冰室合集》(共148卷,1000万字)。其中学术论著主要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屈原研究》,《情圣杜甫》,《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夫人为李蕙仙,为中举人时主考官李端棻的堂妹,侧室王桂荃,共育有十五个子女,其中九个长大成人。其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兄弟同时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梁思礼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国维:考古学家,国学大师 王国维,号观堂,1877年出生于浙江海宁,早年立志于研究哲学,美学和词曲。精通英文,德文和日文,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叔本华,尼采等西方哲学思想深有研究。对中国宋元词曲的研究更是独树一帜。 1906年王国维在《教育之宗旨》一文中,第一次提出德,智,体,美四育的教育理念。曾任清宣统皇帝溥仪的老师(南书房行走)。 辛亥革命后,王国维追随好友罗振玉避居日本。在日期间,专攻经史,古文字学,考古学,先后在历代古器物,甲骨钟鼎,齐鲁封泥,汉魏碑刻,汉晋简牍,敦煌唐写经,以及殷周秦汉古代史的考释研究领域取,得了惊人成就。尤其是通过对殷墟甲骨文的研究成果,将中国有文字历史记录向前推进了一千年,从而奠定了中国甲骨文研究的开山鼻祖的学术地位。 1921年,王国维出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通讯导师。 1925年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后,王国维应筹备主任吴宓和曹云祥校长之聘,出任专职教授,成为闻名于世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 1927年6月2日,王国维在颐和园昆明湖自沉,以殉中国旧文化,享年50岁。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