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刘文典:古典文学家,国学大师 刘文典,字叔雅,1889年出生于安徽合肥。读中学时即加入同盟会。1909年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日,英,德国文学,同时授业于国学大师章太炎,为其得意弟子。 1912年刘文典回到上海,任于右任,邵力子等创办的《民立报》编辑兼英文翻译,宣传民主革命。孙中山二次革命失败后,被迫出走日本,并加入中华革命党,一度担任孙中山秘书。 1916年,刘文典回国,因对军阀混战的政治局面不满,决定淡出政治,专心学术研究。1917年因陈独秀之聘,担任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同时兼任《新青年》英文编辑和翻译,积极鼓吹新文化思想。学术上,刘文典以古籍校勘学为主业,主攻秦汉诸子,并以《淮南子》为突破口,作为研究方向。 1928年,刘文典回到家乡,创办安徽大学,任文学院院长,代理校长。因性格狷介耿直,在安徽大学学潮处理事件中与前来视察的蒋介石发生严重冲突,遭蒋介石下令逮捕。后在蔡元培,胡适,于右任和陈立夫等一批党国要人的斡旋下,始被释放。于是,刘氏回到北大继续从事教职。从此声名鹊起,为天下士林所重。 1929年,应罗家伦之聘,刘文典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一度代理朱自清的系主任一职。在此期间潜心研究古籍校勘学,成果丰硕。先后以《淮南鸿烈集解》,《庄子补正》两部大作奠定其学术界之地位,为中国近现代史上地位仅次于陈寅恪的国学大家,被蒋介石称为国宝。 抗战期间,刘文典先后在云南蒙自和昆明继续执教于西南联大。因持才傲物,性格狂放不羁,刘氏不把一般教授放在眼里,自称中国只有两个半人懂庄子,一个是庄子本人,另一个是他,半个是指冯友兰。刘氏平身最服膺敬重陈寅恪,最轻视现代文学派如巴金,沈从文等年轻作家和教授。 在昆明时期,刘文典应云南黑磨 (今普洱) 黑帮大佬张孟希之邀,私自离校半年前往黑磨为其母撰写墓志铭,遭到清华中文系代理主任闻一多的反对而被解聘(注1),刘获知此事后,写信给梅贻琦,一向爱才如命的梅氏为整肃校纪,不得不忍痛割爱,支持闻一多的举动。后在陈寅恪的推荐下,刘文典转任云南大学教授,并一直留在昆明直至去世。 1948年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评选中,刘文典原已成功入围150名院士候选人中。因傅斯年听信其下属助理研究员王叔岷(注2)刘文典校勘庄子错误百出的观点而反对,加之受黑磨事件影响和刘氏有吸食鸦片之不良嗜好,刘文典终未能成功当选。 1949年后,刘文典在云南大学受到由清华大学调任云大校长的李广田的爱护和重用,被评为云南省仅有的一位文科一级教授,并以九三学社会员身份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一,第二届委员。 1957年反右运动中,刘文典被打成右派,在学校受到以李书成为书记的校党委的残酷批斗。因其性格倔强,始终不愿认错,于1958年在家中因脑溢血突发而去世,享年69岁。 刘文典与夫人张秋华育有二子。长子在北京读书期间参加抗日卧轨示威活动,因身体瘦弱,染病而死。 注1:刘文典性格狷介狂傲,平时不把一般教授放在眼里。闻一多虽是海龟派,但其在美国学习的是美术,且没有得到学位,当然不被刘氏看重。刘文典有一次在教员休息室指出闻一多读错古音,闻氏趁机报复。 另注:西南联大成立后,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的系主任职位仍保留。也即形成了西南联大和三校各有系主任的局面,教师的编制也仍在原来学校。聘任机制是先由原来学校的系主任同意,学校聘任委员会聘任,最后以联大名义发聘书聘任。当时闻一多是清华大学中文系代理主任,罗常培为联大中文系主任,虽然刘文典去黑磨前是同罗氏打过招呼的,但按制度,闻氏不同意,罗也无法继续聘任刘氏。 注2: 王叔岷,1914年出生于四川简阳。1939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为川大才子。后考取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名义上的导师为汤用彤,因研究所在李庄,实际上主要辅导者为傅斯年。1943年毕业后,留在史語所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先秦诸子和校勘学。后来著作等身,终于成为台湾史学界的一代名人。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新加坡南洋大学。2002年起定居成都。为刘文典事,王叔岷晚年在台湾曾发文表示道歉。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