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寶與淘寶 Sat 23/10/2021 12:17 AM 每年春秋兩季古董及藝術品的拍賣時不時的會有天價成交新聞。今年的蘇富比和嘉德香港2021年10月秋拍會雖沒有驚天的新聞,但仍以3件過億,52件過千萬(均為港幣)的佳績結束。別忘了,世界還籠罩在新冠疫情之中,正常的生活還未恢復! 有錢就是任性!可以為“買”寶一擲千金。這裡的寶泛指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及藝術品。畢竟這世界還是沒錢的人多。有錢的人“買寶”,而沒錢的人則只能“淘寶”,就像在網上“淘”廉價商品一樣。當然,此“寶”非彼“寶”。“淘”到的寶可能永遠不會象“買”的寶那樣,有朝一日為擁有者帶來具巨大的商業利益。 進入“淘”寶的最初的誘因,是聽到的,讀到的,看到的那些瓷盤,瓷瓶,瓷罐及字畫等在拍場高的嚇人的價格。而真正讓我開啟“淘”寶的動機則是急需惡補歷史知識。 我那時的歷史知識幾乎是空白。差到什麼程度?不怕各位看官見笑,只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這還是因為從兒時起就過每年的“十一”國慶節,院門口要掛國旗,大人小孩都放假,晚上有煙火。然後,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前是中華民國(實際上,中華民國一直存在,只不過管轄的版圖縮小了而已)。再然後,還知道中華民國之前是大清帝國。再往前就糊塗了。連清朝有幾位皇帝,也說不清楚。 中學最不喜歡的課就是歷史課。原因有二。其一,總覺得那都是過去的事情了,還老提它幹嗎?應該往前看,着眼於未來。特別是在歷史為政治服務的年代,無疑更增加了歷史課的枯燥和無味。一上歷史課,聽老師用官話叼叼那些陳芝麻,爛穀子,就一個“煩”字。其二,學歷史需要死記硬背,而我最討厭死記硬背,因為我記不住。多年之後,讀計算機學位時才明白,我天生“內存”少,記憶力差。好在那是個不讀書的年代,即便歷史知識空白,也能混個中學畢業證書。開始“淘”寶後,每當看到中意的物件,都會查驗一下年代背景,這樣便在有意無意之中學了一點歷史知識。 “買”寶的底氣是銀子,不需要智商及智慧。物件的來龍去脈,歷史傳承清清楚楚,誰都知道擺在那裡的是個寶。它比的是經濟實力,誰有錢誰牛氣。“淘”寶的基礎是學問,比的是知識和智慧,陶冶的是情操。雖然“買”寶和“淘”寶都希望有朝一日手中的寶貝能為自己帶來收益,但“買”寶直接是奔着錢去的,投資的成份遠遠大于欣賞的興趣。而“淘”寶則是欣賞加學習的興趣大於投資的成份。“買”寶中意的是落錘的瞬間,我是大款,我第一,我爭到並擁有寶貝了。向世人展示的是成功和金錢的威力。“淘”寶享受的則是在搜尋中運用智慧和己掌握的知識去發現寶貝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汲取新知識,增長見識及開闊眼界。 這些年來在小拍市場(沒資本進入大拍賣行),雖然價值連城的寶貝一件都沒“淘”到,但也買了些喜愛的小玩意自得其樂。最重要的是補學了不少相關的中國歷史知識,雖然還是記不住,但大體上從夏商周,到秦漢魏晉隋,再到唐宋元明清及後來的中華民國有了年代框架。 “買”寶無可厚非。能在拍場上揮金如土,起碼證明人家在商場上的成功。事實上,中外不乏買了寶之後的大亨們將財富用於行善之舉。相反,若是買了寶之後變着法兒的想從旁門左道賺更多的錢,那就令人不齒了。開個博物館,賺點兒票錢算是正道,起碼,它還能傳播知識,起到普及,提高及文化交流的作用。但要是把假貨通過博物館之名洗白,就不那麼地道了。更有甚者,找點冠冕堂皇的理由,譬如因保護國寶所以要複製國寶等等諸如此類,照葫蘆畫瓢做假貨坑蒙拐騙就實屬缺德了。自從那個明代成化鬥彩雞缸杯在拍場上創造了超過2.8億港幣的天價之後,市場上突然冒出了一大批雞缸杯。就悉尼小小的拍賣市場,幾乎每一場拍賣會都有若幹個雞缸杯,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幾年前,某次在國內參觀完博物館後,走進博物館的展賣部,赫然看見齊白石的畫掛在那裡,有大師的落款及鈐印。但只標價兩千人民幣左右。從價格上就能判斷那是仿品。從畫質,畫風上看,仿者還真有兩把刷子,仿的挺逼真。詢問了售貨員之後,仿品得到證實。可那上邊即沒有水印,也沒有任何其它能夠證明是仿品的的標記。在藝術聖殿就這麼公然賣假貨,着實令我驚訝。在悉尼的小拍上,經常會看到著名大師們的仿品,鈐印落款齊全。有的粗製濫造,很容易鑑別。有的還真挺逼真。那仿的不錯的,說不定就是從這類博物館的展賣部流出的。 所以,“淘”寶如履薄冰,特別是在小拍上“淘”寶,到處都是陷阱,假的比比皆是,真的少之又少。那些質次的假冒偽劣倒也好辨別,就怕碰到精雕細琢的贗品,風險極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