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裕雄的博客  
裕雄的博客  
网络日志正文
美国基础教育之精华与糟泊辨析 2023-02-13 22:18:51

国基础教育精华与糟泊辨析

沈乾若

       摘要: 美国k-12教育优势突出,弊端也极严重;在正、负两方面对国际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故分辨精华与糟粕对于借鉴美国经验至关重要。作者依据在中国大陆和北美各三十余年的亲身经历,和长期深入的比较研究,分析美国k-12教育及其改革的优劣成败。

美国教育全面育人的目标与方法,培育人材的多种途径,独立、自由和创新的理念;如认真学习借鉴,对于改变国内极端的应试倾向,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及多样化人才的培养;应能发挥积极作用。

然而无论在体制与管理层面,亦或课程与教学层面,美国基础教育都存在重大弊端。体制和制度因素长期起着潜移默化的腐蚀作用;频繁而盲目的改革则伤筋动骨,在短时间内破坏了传统教育。问题的思想根源,一为追求绝对平等的观念对教育的长期干扰;二是随意创新,不讲继承,忽视或否认‘传承’为教育的根本使命。

关键词:美国k-12教育,综合中学,学分制,走班制,发现式数学,综合科学课程,探究式教学

一.引  

者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取得硕士学位后于大学执教数年。八十年代出国,在加拿大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之后从教二十年。退休后到美国生活,并辅导孙辈。十年前创立加拿大博雅教育学会,并联合海内外教育界人士,从事比较教育研究。通过发表文章、举办论坛及与教育决策部门面谈或去信等途径,为北美和中国基础教育建言献策。

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其k-12教育,很自然地被世界各国视为先进标准而争相效仿,故而影响极大。紧邻的加拿大,无论教育体制和制度,亦或课程与教学,尽管不无差别,大抵与美国类同。

自来加读博助教开始,本人即一次次被学生极端贫弱的数理基础所震惊。大学生不会心算,不会分数通分;对最简单的平面几何证明题也一筹莫展;说不出牛顿定律、欧姆定律。本人授课经常提问,不同背景学生的反应形成鲜明对比。与宣传和想象的相反,国内来的学生动脑筋,有思路;而本地学生却在等,等老师自问自答。

加拿大一所社区学院讲授微积分期间,学生常抱怨试题难,其实放在国内不过是知识灵活运用的问题。学生中能够学懂微积分的比例很小。本人讲课细而又细,试题难度一降再降,打分时宽了又宽,才勉强让半数以上学生过关。

笔者个人的观察绝非个别现象。大批中国留学生及移民在美加和欧洲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一次次PISA、TIMSS等国际评估结果;尤其2020年美国弗洛伊德事件发生后,几乎遍及全美的年轻一代反智与暴力行为,令人瞠目结舌。如此种种,无不打破美国教育的神话。事实告诉人们:美国的基础教育存在长期性、结构性的问题,它已经并且仍在衰败。频繁的教育改革非但未能改进、提高教育质量,事实也许恰恰相反。[1]

笔者并非完全否定美国k-12教育。西方传统教育的理念和做法,包括定位于全面发展的人文教育,独立自主的批判思维,珍视与培养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的多样化理念与渠道等等,极其宝贵。即使在衰落了的今天,仍然值得发掘与学习。再者,美国教育是分层的,大众教育固有严重弊端,精英教育却不曾放松。少数公立高中和私立学校,在教学与管理上都很严格,培养出了精英人才。

本文依据作者在中国大陆和北美各三十余年读书和教学的亲身经历,对子女和孙辈上学情况的了解及学业辅导,以及长期深入的比较研究;从课程与教学,体制与管理等方面,全景式地概略介绍并分析美国k-12教育及其改革的优劣成败。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若有谬误亦望行家指正。更为详尽的论述请参看文末所列参考文献。

二.美国基础教育哪些方面值得学习借鉴?

2.1 全面育人的目标与方法

本人退休后的十年,外孙和外孙女从幼儿园读到中学。他俩先在蒙特梭利学校,后来进了一所k-12一贯制的基督教学校,还曾来加拿大公立小学读过两年。

需要说明,不信教而选择教会学校,除因私校教学与学生管理比较严格外,也为躲避公立学校日益离谱、包括‘性教育’在内的‘政治正确’洗脑。现在很庆幸进了教会学校。公立学校的孩子常把变性一类的事情挂在嘴上,令家长们焦虑异常。教会学校学费不很高,也可以承受。

笔者颇为欣赏孩子进的小学。感受最深的是其人性化教育,以育人为宗旨。教室布置像一个温暖的家。班主任照顾孩子的全面成长体魄与健康,生活自理,情绪控制,人际关系,等等两个孩子上学十年,老师和同学们始终和睦相处,从未听到过歧视亚裔或华裔的话语。孩子们都喜爱上学,身心健康,友爱同学;而且能够辨善恶,明是非,礼貌大方,平等待人。

学校常组织学生户外旅行,外出参观——如农场、养蜂场;校园里也有小块菜地、饲养小动物等,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体验亲自动手的愉悦。有时还举办展览,如介绍世界上不同国家与地区的饮食、文化、风土人情;展品和展版都是学生自己搜集或动手制作的。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劳动习惯和生活能力;而且大胆、独立,与国内孩子殊为不同。

美加中小学的课题研究或制作项目予人印象深刻。老师通常只给一个题目,从收集资料开始到拿出成品——打印成册的文章或制成的产品——均由学生完成。之后还要面对全班或到展览会作讲解。这样的项目式学习,对能力的培养全面而有效。不过工作量容易集中在一、两个学生身上,其他学生跟着混的不少。

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各种乐团及演出、运动队与比赛、野营、辩论与演讲......,不胜枚举。西方人酷爱体育,滑冰与滑雪、各种球类,处处见到青少年在尽情地运动、玩耍。学生们不但锻炼了身体而且增长了生存技能,人际交往能力,社区与公民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等;一句话,健全的人格。

相比之下,中国的中学真正重视的是智育甚至分数。高考竞争激烈,学生日日苦读。文革前男孩子喜好的足球,以及后来遍及城乡的乒乓球运动,好景不再;中学生每学期两周的下乡劳动,已成为历史。学生体质和运动水平之差,特别是男孩子缺少阳刚之气,已引起全社会的担忧。

2.2 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在美国和加拿大是一种传统,从小学即已开始;自然而然,司空见惯。我外孙女数学不错,四年级读过之后,校方主动建议暑期突击五年级数学,开学后入六年级班;第二年又再加入七、八年级合在一起的快班。

中学里,各种快班、资优班更多,相当灵活。这些特殊班是为满足高资质学生的需求,没有应考或其它功利目标。学生和家长们均以平常心看待,各取所需,听不到‘不公平’的抱怨。

很多低年级学生选修高年级课程,以便腾出时间,到十一、二年级读大学先修课程。成绩好的话,可以作为大学学分,既争取时间,又节省学费。

美国的公立精英高中,通过考试方可入学。它们大部分为理科高中,也有艺术类的。还有大约三百所比较强的私立高中。另外,美国高中毕业文凭分为普通和高等两种。优秀学生可以多加难度比较高的考试,譬如纽约州要求学生至少多修两门数学,一门科学;以获取高等文凭。美国普通高中的质量一般不敢恭维,有赖精英高中为大学输送生源,培养学术和科技人才。著名的纽约斯岱文森高中,四分之一的毕业生进入常春藤大学,校友中据说出过八诺贝尔奖得主。

美国精英高中与中国高中目标大体一致。必修课为主而选修课为辅;对必修课的严格要求和管理,包括统一考核的手段在内;既是美国精英高中的一项成功经验,也为中国自身多年的实践所证实。

优秀生源的培养选拔还有其他一些渠道:大学先修考试 AP、国际文凭课程IB,以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竞赛等诸多科技竞赛。一代代资质优异的学生尝试了科学探索,通过自学与实践获得了知识,学会了思考,增长了能力。

不但资优生有其成长的快车道,处于最底层的残疾学生也得到很好的照顾。在尽量与普通学生一道上课的同时,学校指定‘特殊教育’的教师一对一辅导他们。这类学生得到的财政拨款应不是一笔小的数目。美国和加拿大均如此。

在追求平等的口号下,中国近年来透出一股否定精英教育的倾向。尤其最近出炉的一刀切新政,重点学校、重点班统统取消,而且不允许课外学科培训,只恐为自废武功之举。

2.3 大学淘汰制及通识教育

国内的‘高考焦虑’及其各种表现几乎已到走火入魔的境地。美加大学入学竞争尽管也蛮激烈,但与中国不在一个层次。究其原因,淘汰制应当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普通院校宽进严出,名校则严进严出。四年制美国大学之内能够毕业的学生平均60%毕业率如此之低,盖因中小学质量差,学生薄弱的基础不足以应对大学学习。

然而,只要有淘汰,便有警示作用。笔者强烈建议国内大学实行淘汰制。首先,大学生不能再懒懒散散混文凭。第二,‘一考定终身’的局面被打破,高考的重要性随之降低,焦虑自然得到缓解,至少部分缓解。第三,没有真知与能力很难大学毕业,以刷题为手段的应试培训将不再奏效,迟早会被摒弃;从而能够为中小学培养学生真才实学,注重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淘汰制下,一部分学生出局;但更多的学生要麽转换专业,要麽转到档次低一级的学校就读。美国高等院校的这种灵活性,国内高校可以学习。大学需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选择与出路。

国内近年提倡通识教育,对美国有关情况多有研究。通识课程包括科学常识人文知识逻辑推理言修辞等宗旨在于培养人的视野格局和总体素质。大学前两年接触各个学科,也便于学生依据兴趣特长确定专业。美国通识教育历史悠久;研究型大学、普通大学和社区学院等不同类型与档次的院校,通识教育的课程也颇为不同;有丰富经验可供国内院校借鉴。

2.4 公、私立教育和教育公平

美国和加拿大的k-12教育归各州(或省)管辖。加拿大公立中小学由省教育厅拨款,其唯一根据是学生人数。不论城市或乡村,公立学校的设施都大同小异。既没有贵族学校,也见不到破旧不堪的校舍。美国的学校拨款下沉到学区,故富裕学区和贫困学区的中小学,办学条件颇为不同。不过前面介绍的公立精英高中,并没有从政府得到额外款项。

在北美,公立和私立教育历来并行不悖。公立免费而私立收费,故前者具有天然优势,占据主导地位。只有在公立教育发生质量或其它危机时,才会有较多的家庭转向私立学校。质量达标的私校,政府按学生数进行补助。除此之外,大家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但公与私泾渭分明,不得互相勾连或渗透。譬如,公立教师如果私自做有偿课后补习,会受到重罚。所以这种事很少发生。

课外培训方面,不同族群课外培训的规模与热度大不相同。西人也有作学科补习的,但不多;较多的是音乐、舞蹈、绘画等才艺培训。华裔和韩裔热衷于学科补习。机构多,学生参与的比例也高。但其规模远远不及国内。

课外培训是对正规教育必要的补充。尤其华人社会,教培行业不可能消失。教培机构除在有关部门注册外,其它事项政府一概不管。欲将培训规模与热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调控的旋钮主要是正规教育的质量与均衡。

上述美加各个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如能认真学习借鉴,对于改变国内极端的应试教育,缓解当下社会沸腾的教育焦虑,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多样化人才的培养;应能发挥积极作用。

三.美加基础教育体制与管理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3.1 单轨制的综合中学不可取[2][3]

当今国内教育热点是中考分流;即初中毕业后,通过考试,让部分学生升入普通高中,其他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很多家长为此焦虑,拒绝职高。近期更有一些专家学者主张:将职业教育推迟到高中毕业后再开始,而高中阶段则采用美国和加拿大的综合中学体制。

关于综合中学对美国和加拿大社会带来的危害,笔者曾发文并上书力陈其弊;某些海外教育界同行及有识之士也已洞察。

普职分流的双轨制乃国际间的常规体制。在欧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高中学业教育处于同等地位。德国的职业教育举世闻名。其他如法国、芬兰和瑞士,初中毕业生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比例分别为65%[4]、72%[5]、和85%[6]在亚洲,七、八十年代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等四小龙的腾飞,均得力于包括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内的完整职教体系的建立。

中国自民国至文革之前的‘三足鼎立’,即普通高中、中等师范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三类机构并存;初中阶段亦设有技工学校。这一体制很好地满足了社会需求。七十年代笔者所在的工厂,技术过硬的八级工工资高,倍受尊敬。五十年代读小学时的班主任毕业于中等师范学院,语文数学都教,讲得很好;其他老师亦然。可惜这一套体系在文革中被当做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砸烂了!

采用单轨制的主要是美国和加拿大,两类学校合二而一,称为综合中学。在美加,中等职业教育基本不存在。学生须读完12年普通义务教育,才能接受专门的职业教育或培训

美加中学的综合性,笔者起初并不了解。只奇怪同一门课怎会分为很多档次?例如数学,有所谓‘微积分预科’,也有‘基础类’、‘应用类’;选修课又怎会花样繁多?既有打字、木工、烹饪等实际操作类的,也有IB,AP,跳级快班等学术指向的。原来,它们是为适应学校中各种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而不得不开设的。综合中学实质上是个大杂烩,十个手指按十只跳蚤!不但很难为升学类学生奠定学业基础,就业类学生需要职业技术培训也只能开几门选修课,浅尝辄止。

在中国,升学率是衡量中学质量最重要的指标而在美加却毕业率为标准。为了多数学生能够拿到毕业文凭,所谓高中毕业,除英文外,其它科目大多只要求初中水平低标准、低质量,乃综合中学痼疾。

令综合中学头痛的,是其居高不下的辍学率,多的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二,少的也有五分之一。年轻人如果不爱念书,本该学门手艺,准备养活自己和家人的。但美国和加拿大的制度既不提供切实的职业培训,也不容许他们就业。他们要麽窝在校园里无所事事,要麽辍学在社会上鬼混。美国青少年吸毒酗酒、校园霸凌以致高犯罪率,综合中学‘功不可没’。

美国的用工荒十分严重,不但制造业,连政府部门也招不到足够的合格雇员。就业类高中生不该被困在综合中学了!对他们开放职业技术培训乃当务之急。若这些学生习得一技之长,加入劳动大军;既缓解用工荒,社会犯罪率也会降低。

教育综合化是上世纪中期教育民主化思潮中兴起的一项社会运动,追求平等。倡导者认为,将学生分配到两类不同的学校,接受不同档次的教育,违背公平原则然而综合化的结果,却阻断了社会中下层向上攀升的阶梯,加剧了贫富两极分化,使社会变得更不平等。

前面提到美国及西方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其实高中普职分流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大环节。很遗憾,这关键的一环被绝对公平思潮冲断了!幸亏欧洲和其它国家并未全盘接受,让我们有了较为全面的比较与鉴别。

社会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而人的秉性也各不相同,存在各种智能类型;‘读书人’只是其中一种。人力资源这种需求与供给的内在和谐,真乃上天所赐。人们本来可以对号入座,各得其所的。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长期以来中小学依照读书人的规范来培养学生;很多其它类型的学生无以施展拳脚,成了‘差生’。不少学生调皮捣蛋,甚至厌学弃学,正源于此。

说什麽将学生分配在不同类型的学校有违公平?!分流是迟早的事。从小学中学、大学,乃人群从一体到分化的过程,最后进入不同的行业和职业。而中学正是分化的阶段。十六~十岁的高中生已然分化,不能再捆绑在一起硬性推迟分流到高中毕业,违反生成长的时间表社会各行各业也难以获得所需要的人力资源。

3.2 中学自由选课和走班制[2][4]

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中学里,自由选课的学分制和相应的走班制已经实行百余年。在国内,本世纪以来这项制度的呼声也此伏彼起,成为‘接轨国际’的一项标准。与对综合中学的呼唤一道,学分制和走班制的呼声近期颇为高涨。

学分制为学生提供了自由空间。不同类型的学生:升学类或就业类,成绩好的或学习困难的,各取所需把选择权交给学生,以保障人的自由成长和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学分制与走班制的这些优势广为人知。

然而亲身经历为笔者展示了学分制的另一面。事实上,学分制给西方带来的,并不全是成功的果实。

3.2.1 走班制下的松散管理

自由选课使设置不再可行,只能采取走班制。学生没有固定级和教室,更没有班主任;处于一种‘放养’状态。各年级只设一、两个咨询教师,学生咨询选课或其他事宜。

对于处在青少年时代的中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班级制是他们学业和人格成长的保证,极为重要。班集体的归属感;班主任的关怀照顾与管理;同学间一道学习切磋;团队合作、榜样、亲密的伙伴,等等;对孩子心智成长不可或缺是宝贵的人生经历与体验。

美加小学实行班级制,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的。然而一入中学学生就全靠自己了。孤单与彷徨无助的感觉在所难免,尤其性格内向的孩子。十几岁的学生还缺乏自律能力开放松散的管理模式下,学生得不到严格管教学业上也多懒惰较高的青少年犯罪率,除前述综合中学不适当地将就业类学生关在学校,另一个原因是走班制疏于管理带来的孩子学坏堕落。进入中学,正是孩子成长中叛逆期的开始。缺少关爱和管教对他/她们学业、心灵和人格带来的危害,人们为何看不到呢?!

可以说,学分制下优秀人才的成长乃至脱颖而出,是以牺牲其他青少年的人生发展和前途为代价的这一制度对于青少年品德及社会成员文化素质,以及社会秩序的负面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不可低估。

3.2.2 自由选课与毕业标准

   来看一看学分制下的高中毕业选课要求,以加拿大卑诗省为例。10至12级课程,分为语言文字、社会与人文、数学与科学、艺术或技术、及体育等五大领域。学生三年须修满20门课,其中数学与科学领域必修4门,比重很小。

   这样的要求之下,学生选课的自由度相当大。低难度课倍受青睐,高难度的数理化则遭遇冷落。典型的理科课程组合为:数学10、科学10、数学11、生物11(或化学11、物理11)。12级理科课程即使全无接触,也能够毕业。

物理是难中之难,大部分学生视为畏途。选学物理的学生只占15%左右。学生少,物理教师也难以培养。美国多达五分之二的中学开不出物理课。

结果不但进入理工领域的人数占比极低,而且在大学里又有多于三分之一的学生因修课困难而转到其它领域。一代代积累下来,理工领域荒芜,人才远远不足。当今美国制造业对其他国家的依赖,数十年前既已埋下伏笔。

中国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就曾采用美国的学分制和走班制;但只实行十年,即遭到强烈反对而回归班级制;从此保证了大范围内教育质量。若全方位实行,过度缩减统一课程,将学校办成‘课程超市’;尤其初中阶段若一直实行走班制;则美国和西方前车可鉴。

当然另一方面,选修课和分层教学还是必要的,更要给学生留下时间和空间来发展兴趣专长。年级较高,学生资质好、自律能力强的条件下,走班制也并非不可行;毕竟大学就全部走班了。然而一切均需经过试点,取得经验再行推广。并且要给下层机构留有自主权,因地制宜,切忌一刀切。

中学课程设置与构成乃一项重大工程,涉及如何从浩瀚的知识海洋和众多科目中,选择最基础最重要最适合的,教授给中学生;为他们构造科学的知识结构,奠定坚实的人生基础。不同类型人才的知识结构自然亦有不同。这样的任务需要具备真才实学的高层次精英来担当。显然,授予学生及其家长过多的选课自由,很难做到科学合理;虽有满足个人兴趣潜能之利,更有避难趋易、功利追求之弊。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如文科、理科、艺术类、体育类——的硬性课程要求是必须的。将‘选择性’提到过高的地位,是一种时髦的错误倾向。

3.3 毕业与升学考核

卑诗省中学原有全省统一毕业考试,实行了一百余年,效果很好。但2004年改为选考,2011年大部取消,2016年全部取消。现只剩数学和英文水平测试,而数学测试仅十年级程度。

加拿大没有全国统一的大学选拔考试。大学录取取决于中学选课情况和成绩单,及申请文书。由于缺少统一标准,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估十分困难。

申请美国大学,须提交入学考试ACT,或者学术能力测试SAT的成绩。ACTSAT I测试基础文化素养,其中的数学和科学推理大致十年级程度;从前为各大学强制要求SAT 科目试,选考科目取决于相关院校规定,标准要求为三科。然而近年来,众所周知,为了非裔和拉丁裔等弱势群体入学各大学纷纷降低以致取消了对统考成绩的要求。

美国和加拿大中学的自由选课制及毕业升学日益降低的标准,后果严重。尽管禀赋优异且自律的学生有自由和渠道努力成材;但一般学生中,幸运者得以接受高等教育,大部分却未能获得应有的知识文化素养,作了分母。

四.课程与教学改革动摇教育根本[5]

   一九五七年十月,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史称‘史普尼克时刻’,给美国带来极大冲击。美国教育从此进入频繁变革的一个历史时期。

   若干课程与教学改革影响甚巨。择其要者,其一是以‘发现式数学’(亦称改革数学)取代传统小学数学;其二是以综合科学课程代替理、化学和生物的分科设置;第三则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三项改革均传播到加拿大、欧洲、澳洲乃至世界各国。尤其前两项课程改革,对理工科教育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作用。以后无论人们怎样焦虑,投入多少资金与人力,均属修修补补,未能扭转衰败的局面。

4.1 小学发现式数学釜底抽薪[6][7][8][9]

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发现式数学逐渐取代传统小学数学。‘发现式’本意为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发现规律;但这里不过一个好听的名称而已。

此前小学数学以算术为主体,自然数整数分数及小数度量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百分数比例等人类最早使用、最实用的数学知识,亦是学习代数、三角、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前提算术简单易懂,贴近生活适合小学生的兴趣与智力。但改革过程中,算术被当成丑小鸭算术知识毫不吝惜地被压缩或丢弃。数列、变量、方程等中学代数被下放到小学小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代数知识,也不感兴趣;故欲速而不达。

方法上,经典的加、减、乘、除竖式运算轻忽至放弃学生被要求掌握一些新发明的幼稚荒唐的套路。教材中甚至屡屡出现错误令人啼笑皆非。

小学数学授千百年前建立的古老数学分支其内容与方法的稳定理所当然哪里容得频繁而任意的改动?!从前的小学毕业生可以应对日常生活中各种数学问题,而如今美国人离了计算器寸步难行。新课标不但摧毁了小学数学,而且釜底抽薪,使后续的数学与科学教育失去了依托。

近年来美国大多数州已不再采用发现式数学课标,而用各州共同核心标准。但清除发现式数学的余毒却远非易事。

4.2 综合科学课程颠覆科学教育[5][10]

初中阶段取消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分科设置,将各学科内容拼装在一门课程中来讲授,称为综合科学课程这类课程是为满足综合中学的需要而设置的;理由是,传统理、化、生科目过多过深不适合学业较弱的学生

综合科学课程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六十年代开始大力倡导并推行至八十年代, 已被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采用中国教育部也为教改方向推行称为‘综合理科’;但遭遇基层与广大教师的强烈抵制。

综合科学课程的弊端显而易见。首先,将理、化、生及地球与空间科学合并成一门,减少了科学教育的课时无法承载宏大精深的各学科内容。第二没有合适的师资。各科知识须统统掌握,传授给学生,中学教师中极少有人具有如此高的资质和学识。长达半个世纪,现成的专业师资不得用其所长,却不得已讲授自己一知半解的东西。第三,课程内容碎片化,多属描述性、常识性的课程标准由生物或环保等专业的教育专家主持制定,对物理和其它科目相当外行。缺少概念的深入讲解和公式的推导应用无必须的习题和计算。未知学生何以习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和素养?如何奠定理工科基础

初中是学生逻辑思维、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期,错过了一生都难以弥补。由于以综合科学作为基础课程,后续的理、化、生每科只安排两个学年,而真正意义上的学科学习这时方才开始。学生年龄已大,时间太短,很难掌握扎实的知识

从初中到高中的分科设置延续了一百余年,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各个档次的人才,满足了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需要。被综合课程取代之后,教师讲不清楚,学生学不明白;基础科学教育就此江河日下。此类课程实施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后果之严重,很少其他教育政策可以相比是教育史上一项重大错误。很遗憾,时至今日仍然没有改选更张。

4.3 课堂教学改革荒腔走板[11]

以学生为中心’、‘探究式学习等,为美国和西方近年来倡导的教学模式。名称诱人,其实不过否定教师面向全班的讲授;规定课堂上学生分成小组围桌而坐,自学或讨论;教师到各桌辅导解释。

 教学模式取决于科目和内容。作为基本的模式,面对全班的讲授如何能够废止?只是灌输式的讲授需要改变。启发式教学,尤其师班互动、尝试教学卓有成效,应当发扬光大。

在北美,探究讨论式文科用的较多,且有一定效果。理科课程则适合于某些内容或环节。一般情况,围桌讨论式增加了教师授课的难度;又照顾不到全班学生,课堂往往散漫而效率低下。北美课堂普遍如此。但美国精英高中,教师们不理会‘以学生为中心’那一套,传统方式照讲不误。国内大班授课,若一律围桌自学讨论,后果更不堪设想。故教师们大都‘阳奉阴违’,上级检查时做做样子而已。

就本质而言,学习、研究或文学艺术创作等脑力劳动都是个体的。讨论需建立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之上,属于辅助性质。将讨论式作为一种独立而排它的学习方式,其结果便是多数学生不动脑子。

美国教育专家还闭门造车,杜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若说它们是整体的、长期的目标,或有几分道理;但作为一门课程甚至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实在荒唐。这类莫名其妙的东西,也被奉为圭枭,堂而皇之地写入中国的课程标准。

笔者并不否定讨论式教学,也不是说传统方式完美无缺。就课堂教学,中美两国均不无某些有益的尝试,如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信息化等;核心素养的讨论也有其价值。只是大范围内,眼下时髦的‘探究式教学’不过徒有其名;连基本的知识技能都未能传授给学生,遑论探究创新。

需要指出,硬性规定教学模式乃外行所为;它暴露出一种僵化的思维,是对教学的粗暴干涉。再者,国内新课改提出‘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核心’的论断,完全错误。学业教育的根本是课程,课程的设置、内容与结构是关键性的;教学只是课程的实施。教育高层的职责在于提供合格的课程,课堂教学则宜交给基层,留给教师来掌握。

教师固然需要学习提高,尤其是新教师。教研组建制下,教研组长或老教师的指导帮助,同事间的观摩切磋,都是国内的成功经验。培训也是必要的。但只能介绍示范、而不该下命令、一刀切。

五.结束语

美国k-12教育的优势在于全面育人的目标与方法,培育人材的多种途径,以及自由、独立、批判和创新的理念。

然而无论在体制与管理层面,亦或课程与教学层面,美国基础教育都存在严重弊端。体制和制度因素长期起着潜移默化的腐蚀作用;频繁而盲目的改革则伤筋动骨,在短时间内破坏了传统教育。

以上问题的思想根源,一为追求绝对平等的观念对教育的长期干扰;二是随意创新,不讲继承,忽视或否认‘传承’为教育的根本使命。

美国k-12教育优势突出,弊端也极严重;在正、负两方面对国际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故借鉴美国经验,分辨糟粕与精华至关重要;盲目照搬或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

 

参考文献:

1. 沈乾若:北美理工科教育是如何衰落的?每日头条,2019 1.20;知乎,2020 7.31;腾讯网,2020 8.9;瞭望 2020 8.13

2. 沈乾若:北美的综合中学和学分制成功么? —关于美加教育体制的思考与建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0(9): 34-38

3. 姜大源关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议(上、中、下),中国青年报,2014.2.24

4. 沈乾若:自由选课制的利弊得失—写在高考改革全面推行之际,物理与工程,2020,30(2):27-31.

5. 沈乾若:重创理科教育的美加课程改革,物理与工程,2019,29(5),27-33

6. 莲溪:是谁夺走了美国人的数学能力?--美国百年数学战争演义文学城,2017.3.11

7. 马立平:小学数学的掌握与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

8. 马立平:美国小学数学内容结构之批评,数学教育学报,2012,21(4)

9. 沈乾若:发现式课标拖垮小学数学,数学通报,2017. 56 (11),7-11

10. 沈乾若: 综合理科为科学教育带来什麽?加拿大博雅教育学会网站,www.boyaquest.org

11. 沈乾若:中美课堂教学法———灌输式与探究式辨析, 物理与工程, 2020,30(6):37-42+47

20222月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硕士,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学数学博士。《加拿大博雅教育学会》名誉会长,《融汇中西教育论坛》召集人。中国大陆和加拿大数十年大、中学教学及办学经验现为独立教育学者,从事比较教育研究。研究方向为教育体制与政策,基础数学与科学教育。

浏览(22284) (14) 评论(2)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jingzhong1233 留言时间:2024-10-07 10:09:13

非常感谢您发表的真知灼见。如今既有学识,又有勇气说真话的人十分难得。我也是一个北美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忧心忡忡。在改革遥遥无期的当下,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子女的教育,免得耽误他们一生?

回复 | 0
作者:fangbin 留言时间:2023-02-15 16:17:26

中国容不得作者这样的人。为中国大陆遗憾。

回复 | 1
我的名片
裕雄
注册日期: 2008-09-22
访问总量: 125,120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悼克强总理
· 课 题 说 明 关于北美基础科学
· 也谈乘除法算理及其功用
· 父亲的足迹
· 也谈乘法表述及交换律
· 樱花时节
· 北美的综合中学和学分制成功吗?
分类目录
【光影斑斓】
· 樱花时节
· 枫红似火
【诗词习作】
· 悼克强总理
· 父亲的足迹
· 望断肠
· 庚子国难
· 诗一首:推开沉重的大门
【国际风云】
· 政治化将新冠抗疫带上绝路 ——
· 北美基础教育是极左潮流的重灾区
· 北美基础教育是极左潮流的重灾区
· 美国反种族歧视运动的误区与恶果
【教育研究】
· 课 题 说 明 关于北美基础科学
· 也谈乘除法算理及其功用
· 也谈乘法表述及交换律
· 北美的综合中学和学分制成功吗?
· 美国基础教育之精华与糟泊辨析
· 中美课堂教学法 ——灌输式与探究
· 谈谈中考分流的合理性 —— 与北大
【大洋彼岸】
· 科学抗疫 保障人权
存档目录
2023-10-01 - 2023-10-29
2023-06-10 - 2023-06-26
2023-04-16 - 2023-04-16
2023-03-15 - 2023-03-15
2023-02-13 - 2023-02-13
2023-01-16 - 2023-01-16
2022-11-03 - 2022-11-18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